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对小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消化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控下,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协调工作完成的.以往对消化道动力功能的认识,仅局限在其生理方面,如对食物的混和、推进和贮存.即食物咽下后,与消化液混合,逐步地推进,... 消化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控下,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协调工作完成的.以往对消化道动力功能的认识,仅局限在其生理方面,如对食物的混和、推进和贮存.即食物咽下后,与消化液混合,逐步地推进,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作用,其营养成分被吸收,而残渣则经结肠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临床研究 胃肠病学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与干细胞因子/c-kit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田姣 王宝西 江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一类分布于消化道各个部位的特殊间质细胞,它和肠神经系统、平滑肌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构成了"肠神经-ICCs-平滑肌细胞"的网络结构,其中ICCs是该网络重要的协调者,与...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一类分布于消化道各个部位的特殊间质细胞,它和肠神经系统、平滑肌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构成了"肠神经-ICCs-平滑肌细胞"的网络结构,其中ICCs是该网络重要的协调者,与肠道慢波的形成密切相关。胃肠道ICCs的特异性受体c-kit,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SCF)结合后启动的信号途径,在ICCs的生长、发育及表型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SCF/c-kit信号系统入手,有望拉开治疗ICCs相关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干细胞因子 c—kit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胃动力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郑贵林 陶志浩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胃肠动力是影响人体消化的重要因素,如何评估胃肠动力成为了医疗诊断与研究的一个难点。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设计了一套可同时动态监测胃内的压力、温度、电导率和pH值的低功耗胃动力监测系统,分别从硬、软件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 胃肠动力是影响人体消化的重要因素,如何评估胃肠动力成为了医疗诊断与研究的一个难点。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设计了一套可同时动态监测胃内的压力、温度、电导率和pH值的低功耗胃动力监测系统,分别从硬、软件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临床动物试验的情况。系统对压力、温度、电导率和pH值的测量精度分别可达±0.5 k Pa、±0.1℃、±0.1 ms和±0.05 PH,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性好,通信成功率可达99%,能够连续工作90天以上,采集响应时间小于1 s,备份存储可达10 000帧数据。本研究可望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其他胃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提供参考,为促进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寻求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低功耗蓝牙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动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季兰(综述) 沈淳(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常见消化道疾病。正常肠道活动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内分泌以及肠道微生物环境的相互协调和稳定。肠神经系统、胃肠平滑肌及Cajal间质细胞在其中共同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重点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简...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常见消化道疾病。正常肠道活动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内分泌以及肠道微生物环境的相互协调和稳定。肠神经系统、胃肠平滑肌及Cajal间质细胞在其中共同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重点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简要综述。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影响因素 CAJAL间质细胞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消化道疾病 胃肠平滑肌 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度中国消化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新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6期36-39,共4页
消化病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胃肠病学。消化病学的任务是研究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消化病学是以消化生理学的发展为先导,伴随基... 消化病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胃肠病学。消化病学的任务是研究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消化病学是以消化生理学的发展为先导,伴随基础医学及相关医学科技方法的进步,从器官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分子医学等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消化病学已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并有了重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病学 消化生理学 肠黏膜屏障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发病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发病机制及前瞻性队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彦 夏慧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0-93,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SCR)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由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其发病率约为1/4000~1/5000,男女发病率比约为41∶1[1].按神经节细胞缺乏所累及肠管的长度不同,国际上常将HSCR分为三型:短段型(...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SCR)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由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其发病率约为1/4000~1/5000,男女发病率比约为41∶1[1].按神经节细胞缺乏所累及肠管的长度不同,国际上常将HSCR分为三型:短段型(short-segmentHSCR,SHSCR)、长段型(long-seg-mentHSCR,LHSCR)和全结肠型(totalcolonagangli-onosis,T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发病机制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肠神经节细胞 遗传 全结肠型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