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高胃泌素血症对结直肠癌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雪梅 阮君山 +1 位作者 刘丽娜 高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H.pylori感染、高胃泌素血症与结直肠癌形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H.pylor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结直肠癌患者(51例)及对照组(43例)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用ELISA法检测H.pylori IgG抗体,用免疫... 目的探讨H.pylori感染、高胃泌素血症与结直肠癌形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H.pylor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结直肠癌患者(51例)及对照组(43例)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用ELISA法检测H.pylori IgG抗体,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H.pylor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组患者H.pylori感染阳性率、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远端结肠与直肠患者H.pylori阳性率显著高于近端结肠患者(P<0.05),同时高胃泌素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近端结肠患者(77.8%vs.37.5%,80.0%vs.37.5%,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期升高,二者比例均同步升高。此外,在结直肠癌组中,8例(15.7%)患者观察到H.pylori阳性表达,表现为模糊的颗粒状或粗杆状黏膜染色图形;而在对照组的结直肠组织中H.pylori未见表达。结论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可以证明H.pylori存在于结直肠癌组织中,尤其是血清H.pylori阳性并高胃泌素血症的患者;H.pylori感染可能诱导高胃泌素血症并与结直肠癌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幽门螺旋杆菌 胃泌素血症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所致高胃泌素血症及其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健 吴建新 李定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21-1325,共5页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是酸相关疾病的标准治疗。但是,长期使用对胃食管反流征患者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例如低酸反馈所致的高胃泌素血症,肠嗜银细胞的增殖,潜在的胃部肿瘤诱发作用,停药后的酸反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泌酸区胃炎发生率增加,...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是酸相关疾病的标准治疗。但是,长期使用对胃食管反流征患者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例如低酸反馈所致的高胃泌素血症,肠嗜银细胞的增殖,潜在的胃部肿瘤诱发作用,停药后的酸反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泌酸区胃炎发生率增加,高胃泌素血症所致的其它肿瘤等。人们正在研究这些潜在危害,评价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风险-效益比,并提出对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胃泌素血症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血症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榕 唐毅 +2 位作者 李穗 徐学虎 司徒兆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胃泌素 (GAS)血症与大肠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结果 :手术前大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为 ( 15 7 34± 34 32 )ng/L ,高于对照组 ( 4 8 4±41 95 )ng/L ,二者... 目的 :探讨高胃泌素 (GAS)血症与大肠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结果 :手术前大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为 ( 15 7 34± 34 32 )ng/L ,高于对照组 ( 4 8 4±41 95 )ng/L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血清GAS水平在大肠癌组中手术前后 ( 15 7 34± 34 32 ,76 6 8±4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手术后血清GAS水平 ,大肠癌组为 ( 76 6 8± 40 5 )ng/L ,对照组为 ( 5 2 43±34 2 1)ng/L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手术前后 ( 4 8 4± 41 95 ,5 2 43± 34 2 1)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 >0 0 5 )。不同临床分期之间血清GAS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升高 ,有一定特异性 ,测定GAS值可作为早期诊断大肠癌的辅助指标之一 ,对判断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胃泌素血症 结直肠肿瘤 胃泌素 GAS 临床表现 放射免疫法 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江 古毓娴 +3 位作者 任彦先 王科深 马志坚 焦作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9,共8页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类肿瘤性病变,由于病例报道少,临床诊断率较低,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疗方法。得益于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和诊断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研究其发...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类肿瘤性病变,由于病例报道少,临床诊断率较低,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疗方法。得益于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和诊断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研究其发病机制,学者发现其发生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胃泌素血症密切相关。根据疾病的进展状态和临床表现,学者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分型和病理分级。临床上运用的诊断方法有胃镜、影像学、核医学、胃泌素、Cg A等检查。根据临床分型的不同,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如果疾病进展迅速且分级较高,则应积极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加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还在不断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泌素血症 肠嗜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