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东东 武雪亮 +3 位作者 何琨 周海丰 王立坤 陶晓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63-2764,共2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与同期未发生PGS的患者作对照,讨论与PGS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综合征 十二指肠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大部切除术后 腹部术后 动力紊乱 早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马丽 陈丽萍 +1 位作者 徐紫清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s,患者1072例,其中针刺组545例,对照组527例。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RR=1.17,95%CI1.08~1.27,P<0.01),术后胃泌素(SMD=1.86,95%CI 1.40~2.32,P<0.01)、胃动素(SMD=1.53,95%CI 0.99~2.06,P<0.0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MD=-4.53 d,95%CI-6.51~-2.55 d,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术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促进术后胃动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术后综合征 泌素 动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志宇 蒲永东 +2 位作者 何建苗 李翔 汪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5年585例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式结肠前吻...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5年585例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式结肠前吻合。结果585例中有24例(年龄46~81岁,平均58.6岁)出现胃瘫综合征表现,发生率为4.1%,均发生在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胃肠减压量24h为800~2000ml。24例患者均行38%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内注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梗阻。18例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不同程度水肿,但胃镜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输出襻,未见机械性梗阻征象。经保守治疗后,均于10~38天内治愈。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发生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可能为其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 术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昊龙 于镇滔 +2 位作者 高子涵 吴元玉 房学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原因,阐明引起胃癌术后PG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措施,为提高PGS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PGS将其分为PGS组(n=39)及...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原因,阐明引起胃癌术后PG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措施,为提高PGS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PGS将其分为PGS组(n=39)及非PGS组(n=976),将2组患者按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吻合形式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发生PGS的影响因素。结果:≥56岁患者中PGS发生率与<56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GS发生率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PGS发生率高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P<0.01),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患者PGS发生率低于采用BillrothⅡ式吻合患者(P<0.01)。所有PGS患者经药物和心理等多方面联合系统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后PGS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等生理性因素无关。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PGS发生率低于开腹胃癌根治术,经BillrothⅠ式吻合后出现PGS的概率低于BillrothⅡ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术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癌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艳 范晓萍 +3 位作者 郭雄波 魏杨辉 肖钟 余璟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了解穴位注射对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3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 目的了解穴位注射对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3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9.06±3.61)d比(16.94±5.27)d〕和胃功能恢复时间〔(10.12±3.89)d比(17.69±5.76)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胃瘫综合征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穴位注射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国鑫 耿东华 刘金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总结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腹部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消化道X... 目的总结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腹部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提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52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以及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排除机械性梗阻后,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术后并发症 腹部 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玉芬 许燕 杨丽娜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腹部按摩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连续干预1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GS患者的焦虑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切除 综合征/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芹 李慧琼 +1 位作者 赵文静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48-49,60,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相关因素,从护理角度探讨预防和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病例,了解PGS发生率和不同姑息性... 目的分析晚期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相关因素,从护理角度探讨预防和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病例,了解PGS发生率和不同姑息性手术术式的关系,包括粒子植入数目、位置等对发生PGS的影响。结果125Ⅰ粒子植入术病例PGS发生率高于其他手术组;随着粒子数目增加,PGS的发生率增高。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可导致术后发生PGS,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严密观察病情,识别胃瘫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综合征 ^125I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仕荣 林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stomach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 ,SPGS) )发生的病因 ,寻找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2年 7月~ 2 0 0 0年 5月间 16例SPGS患者的诊断过程和治疗效果 ,对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stomach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 ,SPGS) )发生的病因 ,寻找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2年 7月~ 2 0 0 0年 5月间 16例SPGS患者的诊断过程和治疗效果 ,对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PGS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胃手术后改饮食时反复呕吐胃内容物 ,量≥80 0ml d ,无明显腹痛 ,肛门排气正常 ,胃肠X线动态检查可见胃潴留、胃蠕动差 ,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 ,核素标记胃排空时间延长 ;所有病例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 ,以及用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 ,4周内痊愈。结论 :SPG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胃镜、胃肠X线动态检查、核素标记残胃排空时间测定对SPGS有诊断价值 ;治疗采用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术后并发症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左明焕 孙韬 +3 位作者 姜敏 李泉旺 刘传波 胡凯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瘫",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不能进食。腹部肿瘤...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瘫",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不能进食。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易发生。我们采用中药外敷加艾灸法、灌肠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术后综合症/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红 周丽平 +2 位作者 倪春燕 常艳琴 杨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A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多发生在术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经保守治疗2周左右好转,持续最长达2个月。术中输血量>1 000 ml、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1/3、手术时间超过5 h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胃肠吻合方式不是胃瘫发生的直接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对可能并发胃瘫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切除 护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及其护理干预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华 李莉 于颖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6期1414-1415,共2页
综述了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研究现状与意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 腹部手 综合征 相关因素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1期52-53,共2页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48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诊断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药物...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48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诊断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活动指导等综合护理。结果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应加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胃瘫患者的观察、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切除 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肽”理论探讨针灸防治术后胃瘫综合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丽惠 胡凯文 +2 位作者 周天 李志明 田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38-141,146,共5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胃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和生命质量。现代医学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疗效有限且多数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基于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胃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和生命质量。现代医学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疗效有限且多数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基于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理论体系在防治PGS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且临床多项试验表明中医药治疗PGS安全有效,其中针灸作为中医药瑰宝,在治疗PGS中疗效显著。本文基于针灸通过调节脑肠肽水平治疗PGS,探讨治疗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手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肠肽 术后 术后综合征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营养支持方案调整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3
15
作者 兰兰 邵燕飞 郑小春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方案提出了合理建议,并且对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了药学监护。结果营养支持效果显著,患者顺利出院...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方案提出了合理建议,并且对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了药学监护。结果营养支持效果显著,患者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对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良好的药学监护,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营养支持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中医治疗策略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人杰 郑溢声 +2 位作者 林丽珠 林久茂 杨上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进行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该疾病中气升降失常和三焦气机失常的中医病机,同时提出“调升降,枢开合”和“通三焦,利气化”的治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中药... 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进行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该疾病中气升降失常和三焦气机失常的中医病机,同时提出“调升降,枢开合”和“通三焦,利气化”的治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穴位贴敷、针灸等中医外治法作为该病治疗的突破口,为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康复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在肿瘤术后的治疗研究添加临床实践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术后 综合征 康复 中医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及穴位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婷婷 杨蓥萍 +3 位作者 杨凯伟 晁毓桥 厉文风 陈少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选穴组方规律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文献70篇,其中干预方法以穴位贴敷居多,文献篇幅占比20%,其次是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使用腧穴37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23.08%)、中脘(13.55%)、内关(9.52%);高频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腧穴所属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胸腹部;特定穴的使用更倾向下合穴、五腧穴、交会穴;三穴配伍中足三里、内关、中脘组合支持度最高,四穴配伍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较占优势。结论: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多以穴位贴敷相对简单舒适方法为主,选穴多以下肢部为主,并且选取腧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有一定规律可循,以期挖掘的数据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术后综合征 穴位 足三里 干预方法 穴位注射 选穴规律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曲瑞新 邢光明 李方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以中药方剂"小承气汤"。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以中药方剂"小承气汤"。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小承气汤"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汤 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胃瘫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玮平 陈文华 王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术后胃瘫(PG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放射科实施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41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术后胃瘫(PG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放射科实施幽门球囊扩张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41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在中位随访时间上,对照组、试验组各是626 d、588 d。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ALOS)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21例患者在DSA引导下行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后的2 d内,均恢复正常进食,1周内全部出院。试验组(10.2±1.3)d的ALO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14.2) d,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治疗PGS疗效显著,可以作为PG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保守治疗 透视 术后综合征 幽门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古荣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47-1648,共2页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毕Ⅰ式吻合术者3例,行毕Ⅱ式吻合术者14例。胃瘫综合征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毕Ⅰ式吻合术者3例,行毕Ⅱ式吻合术者14例。胃瘫综合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7d,首发症状为上腹痛和恶心呕吐。10例病人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胃镜检查,均可明确胃瘫的诊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再次胃肠道减压,全肠道外营养,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等手段。全部患者胃瘫均获恢复,平均恢复时间18d,最短14d,最长31d。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为功能性改变,发病因素多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有一定的影响。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确诊价值。保守治疗一般效果良好,无须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后综合征 肌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