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上肿瘤-胸膜位置关系预测肺腺癌患者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郝沁敏 贾亦真 +3 位作者 李海 俞同福 徐海 袁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基于肺腺癌原发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肺腺癌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9年行手术治疗和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为有/无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多... 目的:基于肺腺癌原发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肺腺癌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9年行手术治疗和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为有/无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多个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多个CT特征的影像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在最终纳入的780例肺腺癌伴大小正常的淋巴结患者中,14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轴向位置、结节性质、形态学特征、胸膜牵拉征、胸膜毗邻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OR=1.019,95%CI:1.002~1.036,P=0.028)、结节性质(OR=0.361,95%CI:0.202~0.646,P=0.001)、胸膜牵拉(OR=1.835,95%CI:1.152~2.924,P=0.011)和纵隔胸膜毗邻(OR=1.796,95%CI:1.106~2.919,P=0.018)是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预测因子建立的影像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53.1%。结论:基于胸部CT平扫建立的影像学特征模型,在预测肺腺癌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上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医生的无创性术前决策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胸膜关系 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质粒编码的bla_(KPC-2)基因介导碳青霉烯类药物低水平耐药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白栓成 杨澜 +5 位作者 罗湘 黄丽雅 王雨欣 王熔 廖凤婷 廖晓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目的】明确碳青霉烯酶编码质粒p21QH43K-KPC从肺炎克雷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转移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后介导碳青霉烯类药物低水平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构建EZ-Tn5转座子突变文库、基因敲除、转录组测序和全基因... 【目的】明确碳青霉烯酶编码质粒p21QH43K-KPC从肺炎克雷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转移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后介导碳青霉烯类药物低水平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构建EZ-Tn5转座子突变文库、基因敲除、转录组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WGS)等手段,探究bla_(KPC-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对美罗培南产生低水平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构建接合子EC600/p21QH43K-KPC的EZ-Tn5转座子突变文库,获得1株对美罗培南耐药水平增强的转座子突变株EC600/p21QH43K-KPC-130(MIC=8.000 mg/L)。WGS结果和Mauve分析显示,该转座子插入到染色体ompR基因,同时发现了2个点突变基因ltrA和iron。基因敲除发现,只有ompR缺失突变体对碳青霉烯的敏感性降低,并且可以通过基因回补恢复这一表型。【结论】质粒编码的bla_(KPC-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介导碳青霉烯类药物低水平耐药与ompR对bla_(KPC-2)基因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OmpR基因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2 碳青霉烯类药物 耐药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c-Met激酶抑制剂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3
作者 吴霜 林思雨 +5 位作者 李楠 林艺涵 丁实 陈烨 刘举 沈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4,共10页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c-Met激酶和4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f和6k具有优秀的抑制c-Met激酶活性[c-Met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50和15.68 nmol/L].化合物6f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93,7.81,12.88和2.58μmol/L;化合物6k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67,6.60,3.04和0.88μmol/L.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k可诱导MKN45和A54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能够抑制2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 c-Met抑制剂 4-苯氧基喹啉 缩氨基脲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粒度子图对比学习与注意力融合的药物—基因关系预测
4
作者 胡冬冬 彭杨 +1 位作者 谭暑秋 朱小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目的】阐明药物和基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药物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基于随机游走算法的图神经网络方法在解决药物与基因交互关系识别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当前的方法,单一子图的方法往往容易忽略掉全局图的信息,不能够很... 【目的】阐明药物和基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药物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基于随机游走算法的图神经网络方法在解决药物与基因交互关系识别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当前的方法,单一子图的方法往往容易忽略掉全局图的信息,不能够很好地聚合节点的信息,同时,药物和基因的节点表示采用简单的融合方式,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节点表示的信息,用于交互关系的分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跨粒度对比学习与注意力融合的药物-基因交互关系预测方法。【方法】一方面采用跨粒度的对比学习方法,得到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节点信息,同时采用对比学习的结构增加对药物和基因节点的区分。另一方面利用注意力融合机制,充分挖掘节点中隐含的信息,将远近距离信息进行注意力融合。【结果】在2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基线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学习 图表示学习 关系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基因-药物关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STING通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适豪 石万瑞 +1 位作者 刘轶 张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环磷酸鸟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GMP-AMP)synthase,cGAS蛋白]-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蛋白)(cGAS-STING)信号通路是识别细胞质中异常DNA、激活先天免疫应答... 环磷酸鸟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GMP-AMP)synthase,cGAS蛋白]-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蛋白)(cGAS-STING)信号通路是识别细胞质中异常DNA、激活先天免疫应答系统的重要通路.cGAS蛋白在识别细胞质内异常DNA后,可催化三磷酸腺苷(ATP)和三磷酸鸟苷(GTP)合成环状鸟苷酸二磷酸腺苷(Cyclic GMP-AMP,cGAMP).cG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STING蛋白,促进I型干扰素的释放,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cGAS-STING通路可以调控肿瘤的转移和增长,参与抗肿瘤的先天免疫反应,探究cGAS-STING通路的作用机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综合评述介绍了cGAS-STING通路的作用机制,概述了目前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激活cGAS-STING通路的各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酸鸟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肿瘤 免疫治疗 纳米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TNF-α水平差异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
6
作者 吉顺年 吉涵铭 刘爱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8位点不同基因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与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海安市中医院及海安市人民医院入院接受治疗的1350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选取其中102例经B超及甲胎...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8位点不同基因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与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海安市中医院及海安市人民医院入院接受治疗的1350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选取其中102例经B超及甲胎蛋白检测为合并PHC患者作为心衰+PHC组,应用倾向性匹配积分在另外1248例未合并肝癌者中匹配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NF-α水平的差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用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对产物片段进行酶切,根据电泳结果对两组TNF-α-238 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检测并统计。分别检测两组各基因型表达的TNF-α水平。结果心衰+PHC组TNF-α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衰+PHC组基因型分布为:GG型84例(82.35%),GA型+AA型18例(17.65%);对照组GG型95例(95.00%),GA型+AA型5例(5.00%)。心衰+PHC组G等位基因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4(90.20%)、20(9.8%);对照组中分别为195(97.50%)、5(2.50%)。心衰+PHC组中GA型+AA型、A等位基因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心衰+PHC组GA型+AA基因型血清TNF-α水平[(164.83±23.32)pg/mL]明显高于GG基因型[(128.21±15.8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TNF-α水平与肝癌发病相关,TNF-α-238位点为GA型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与PHC发病密切相关,该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并发PHC的易感基因,且TNF-α浓度和其基因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释放超氧阴离子的β-半乳糖苷前药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8
作者 刘珈璇 姚雪妍 +3 位作者 谭云鹰 胡静 傅俊杰 尹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以能在细胞内循环释放超氧阴离子(O_(2)^(-))的蒽醌类化合物HAQ-OH和AQ-OH为原药,设计并合成了4个全新的蒽醌β-半乳糖苷前药,期望利用Warburg效应和肿瘤细胞内过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释放O_(2)^(-)杀死肿瘤细胞。... 以能在细胞内循环释放超氧阴离子(O_(2)^(-))的蒽醌类化合物HAQ-OH和AQ-OH为原药,设计并合成了4个全新的蒽醌β-半乳糖苷前药,期望利用Warburg效应和肿瘤细胞内过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释放O_(2)^(-)杀死肿瘤细胞。细胞实验表明,前药Gal-HAQ和Gal-AQ可选择性地抑制β-半乳糖苷酶过表达的卵巢癌OVCAR-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O_(2)^(-)荧光探针发现,Gal-HAQ和Gal-AQ可时间依赖性地在OVCAR-3细胞内释放O_(2)^(-),并且O_(2)^(-)对于其抗肿瘤活性至关重要。前药Gal-HAQ和Gal-AQ还可有效清除高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衰老细胞,而不影响非衰老细胞,进一步证明了前药依赖β-半乳糖苷酶发挥其细胞毒性。综上,本研究发现的能响应β-半乳糖苷酶释放O_(2)^(-)的前药Gal-HAQ和GalAQ有望作为新型的抗肿瘤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阴离子 β-半乳糖苷前药 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静 裴建赢 +3 位作者 刘倩 王文第 金玉霞 毛宝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2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rs1800629、rs361525位点多态性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SNaPshot多重SNP分型技术对150例URSA患者和150名健康对照检测TNF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采用关联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rs1800629、rs361525位点多态性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SNaPshot多重SNP分型技术对150例URSA患者和150名健康对照检测TNF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采用关联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其与URSA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共显性、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以及等位基因模式下,TNF基因rs1800629、rs361525位点均未发现与URSA发病风险增加有关(P>0.05)。但按流产次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361525位点在显性遗传模式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发生2次流产的风险(OR=2.402,95%CI:1.041~5.545)。GMDR分析显示,rs1800629、rs361525,工作属性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s361525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为中国兰州地区URSA患者,特别是流产2次患者的易感等位基因。TNF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增加URSA发病风险。未发现TNF基因rs1800629多态性与USRA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环境因素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莉 何晓阳 +1 位作者 江伟 洪钧言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3,346,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表达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AGT)对二氯乙基亚硝脲(BCNU)细胞毒性作用的反应差异,探测AGT错译突变体的功能意义。【方法】将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型AGTcDNA分别转染CHO细胞,... 【目的】通过比较表达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AGT)对二氯乙基亚硝脲(BCNU)细胞毒性作用的反应差异,探测AGT错译突变体的功能意义。【方法】将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型AGTcDNA分别转染CHO细胞,选择稳定表达AGT的细胞株,用BCNU作用细胞,以存活细胞簇的数量作为判断细胞毒性标准。【结果】表达AGTLeu84Phe和Leu84Phe/Ile143Val/Lys178Arg突变体的细胞对BCNU的毒性作用抵抗力显著减弱,与此不同的是,其余突变体Ile143Val、Lys178Arg、Ser184Asn以及Ile143Val/Lys178Arg对BCNU毒性作用的抵抗性较野生型AGT无明显差异。【结论】AGTLeu84Phe突变体在修复BCNU造成的DNA损伤过程中酶活性降低。提示AG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肿瘤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肿瘤 易感性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PAI-1 4G/5G基因多态性及药物预防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春勇 丁玲 +5 位作者 贺小艳 黄莉娟 常秋红 秦丽娟 曹珍铭 刘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4G/5G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为临床尽早识别VTE高风险人群并预防VTE提供参考。方法①基因差异性比较: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查阅病历,对纳入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4G/5G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为临床尽早识别VTE高风险人群并预防VTE提供参考。方法①基因差异性比较: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查阅病历,对纳入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静脉血栓组30例和非静脉血栓对照组118例。两组患者均行PAI-14G/5G基因筛查,并对两组进行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性比较及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②基因干预研究:将纳入的非VTE的肿瘤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因指导组30例和非基因指导组30例,基因指导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采取VTE预防措施,非基因指导组无基因筛查未采取VTE预防措施,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数与发生率。结果静脉血栓组与非静脉血栓对照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基因指导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事件数0例,非基因指导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数4例(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可作为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判别因子,同时,能为临床尽早识别出VTE高风险人群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过表达和ADAM9基因沉默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海峰 倪志强 +5 位作者 魏雁虹 王起来 李首庆 马寅芙 谭岩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26(miR-126)过表达和解整联蛋白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NGEC细胞,提取细胞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目的:探讨微小RNA-126(miR-126)过表达和解整联蛋白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NGEC细胞,提取细胞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种细胞中miR-126和ADAM9 mRNA表达水平。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为miR-126过表达组(miR-126-OE组)和ADAM9基因沉默组(ADAM9 siRNA组),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分别转染miR-126模拟物(miR-126 mimics)和敲低ADAM9的RNA寡核苷酸,并设置相应的阴性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TargerScan网站预测miR-126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6和ADAM9的靶向调控关系,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miR-126 mimics后SGC-7901细胞中ADAM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qPCR法检测,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NGEC细胞比较,胃癌SGC-7901细胞中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DAM9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过表达miR-126或沉默ADAM9基因48和72 h后,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OE组和ADAM9 siRNA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48 h后miR-126 OE组和ADAM9 siRNA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OE组和ADAM9 siRNA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OE组和ADAM9 siRNA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靶基因预测,ADAM9的3´-UTR含有与miR-126-3p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ADAM9是miR-126靶向负调控的下游基因。SGC-7901细胞转染miR-126 mimics 48 h后,与mimics NC组比较,miR-126 OE组细胞中ADAM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胃癌SGC-7901细胞中miR-126低表达而ADAM9基因高表达。miR-126过表达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iR-126靶向负调控ADAM9并抑制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小RNA-126 基因 解整联蛋白金属蛋白酶9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 rs104198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涛涛 张石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rs104198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399例CAD患者和2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rs104198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399例CAD患者和28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通量TaqMan-MGB探针技术对TNF-βrs104198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CAD组TNF-βrs1041981基因型分布(CC型25.1%、CA型50.3%、AA型24.6%)与对照组(41.1%、41.8%、17.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A型及CA型患CAD的风险是CC型的1.38倍(OR=1.38,95%CI:0.84~2.05);CAD组TNF-β及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38.74±16.42)pg/ml,(6.22±3.7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2.26±10.37)pg/ml,(2.37±1.17)mg/L,P<0.05]。结论:TNF-βrs1041981基因多态性与本地区CAD的发病有关,等位基因A可能是CAD发生的重要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AQMAN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及与其耐药相关基因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振娜 李刚 +4 位作者 赵梅 周晓燕 陶佳 郭睿 贾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了解诺卡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及其与相关耐药基因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分离的诺卡菌临床菌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目的了解诺卡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及其与相关耐药基因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分离的诺卡菌临床菌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敏感性,以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blaZ、bla_(TEM-1)、bla_(VIM-2)。结果19株诺卡菌中,药敏结果显示其对头孢吡肟耐药最多,其次为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blaZ基因在1株鼻疽诺卡菌中检出,bla_(TEM-1)基因在2株盖尔森基兴诺卡菌中检出,未检出bla_(VIM-2)基因。结论诺卡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耐药性与blaZ、bla_(TEM-1)、bla_(VIM-2)基因无直接相关性,可能存在另外的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Β-内酰胺类药物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阿片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敏感性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疼痛敏感性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带状疱疹(HZ)患者170例,并依据3个月后有无PHN分为PHN组(90例)和非PHN组(80例)。对可能影响PHN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疼痛敏感性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带状疱疹(HZ)患者170例,并依据3个月后有无PHN分为PHN组(90例)和非PHN组(80例)。对可能影响PHN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PHN中、重度疼痛患者不同基因型间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初治时间超过72 h、急性期重度疼痛、基因型GG是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HN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组中,GG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升高;PHN中、重度疼痛组不同基因型患者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依次明显增加,且GG基因型患者用药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时间超过72 h、急性期重度疼痛、基因型GG是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PRM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引起PHN患者阿片类药物药效学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敏感性 Μ-阿片受体 基因多态性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与肿瘤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立艳(综述) 邱梅清(综述) +1 位作者 贾勇圣(审阅) 佟仲生(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5-738,共4页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 gene,Mfn-2)是作用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增殖抑制基因,在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fn-2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肿...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 gene,Mfn-2)是作用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增殖抑制基因,在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fn-2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肿瘤发生与细胞过度增殖及凋亡不足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Mfn-2通过多条通路参与多种肿瘤传代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其表达异常或功能缺失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Mfn-2在许多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同时,Mfn-2过表达与喜树碱、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等化疗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提示具有成为化疗增敏靶点的潜力。本文就Mfn-2的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治疗学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肿瘤 信号通路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英起 赵宁 +5 位作者 李波 刘磊 王增禄 朱宝娥 颜真 苏成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制备一种新型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α (novel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nrhTNF α) ,并对其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进行鉴定 ,为进入临床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 ,将hTNF α基因的 ...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制备一种新型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α (novel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nrhTNF α) ,并对其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进行鉴定 ,为进入临床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 ,将hTNF α基因的 5′端 17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删除 ,基因中Pro8Ser9Asp10 的编码序列用Arg Lys Arg的编码序列取代 ,同时Leu157的密码子被Phe的密码子所取代。将hTNF α突变基因 ,插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 2 0中 ,构建高表达工程菌株。纯化表达产物 ,对连续 3批制备的新型rhTNF α,按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要点》检定要求进行鉴定。结果DNA序列分析和蛋白质N末端、C末端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nrhTNF α与天然的hTNF α相比较 ,N末端缺失了 7个氨基酸 ,13位氨基酸为Arg Lys Arg ,其后为天然hTNF α 11位以后的氨基酸。 15 7位Leu的密码子被Phe的密码子所取代。产物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6 7.4 %。经 (NH4) 2 SO4沉淀、Q SepharoseF .F .及S SepharoseF .F .柱层析分离纯化后 ,产品的纯度达 99% ,比活性达 1× 10 9IU/mg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了nrhTNF ,对连续 3批制备的nrhTNF α按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要点》检定要求进行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511位点和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非贲门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皑 龚均 +3 位作者 厉英超 苌新明 郝志明 董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3,12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非贲门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陕西汉族106例非贲门胃癌及... 目的探讨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非贲门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陕西汉族106例非贲门胃癌及108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对照组)进行IL-1β启动子的-511位点和TNF-α的-308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IL-1β基因启动子-511位点基因型CC、CT、TT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3%、54.7%、33%和16.7%、50.9%、32.4%,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C、T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6%、60.4%和42.1%、57.9%,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型GG、GA、AA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6%、1.9%、7.5%和84.3%、12.9%、2.8%,等位基因G、A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5%、8.5%和85.6%、14.4%,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β启动子-511位点基因多态性及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非贲门胃癌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胃癌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尤丽丽 曹东慧 +6 位作者 姜晶 刘入铭 马麟 王世栋 索岳尔 侯振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的18β-GA饮水投药。52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分别观察和测量胃肿瘤形态和大小;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7.8%(28/36)和41.2%(14/34),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黏膜肉眼形态较规则,胃部肿块体积小,表面光滑,黏膜充血及溃疡少见;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反应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组织中COX-2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18β-GA能够显著降低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炎症因子COX-2和IL-1β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肿瘤 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与矽肺易感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曲亚斌 唐云霞 +4 位作者 孙品 张忠彬 刘静 景涛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男性矽肺病人184例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男性矽肺病人184例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iNOS Ser608Leu和TNF-α-308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iNOS Ser608Leu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C/T或T/T)的个体患矽肺的危险性降低(OR=0.48,95%CI=0.29~0.80),且与矽肺期别相关(P<0.01).在矽尘高暴露组中,T等位基因的保护作用明显(OR=0.43,95%CI=0.24~0.78).TNF-α-308基因多态与矽肺危险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携带A等位基因(G/A或A/A基因型)的吸烟工人更易发生矽肺(OR=2.48,95%CI=1.16~5.32).结论iNOS基因16外显子C>T突变可能是抵抗矽肺发生和发展的保护因素,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在矽肺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中不起主要作用,但该多态性与吸烟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易感性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