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志军 李文 +5 位作者 胡电 刘彦 鲁玲娟 刘会敏 黄腊梅 陈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59-1160,共2页
回顾性总结16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以绝经状态、超声评分、血清CA125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绝经后状态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64%,阳性预测值为53%;超声评分≥2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7%、84... 回顾性总结16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以绝经状态、超声评分、血清CA125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绝经后状态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64%,阳性预测值为53%;超声评分≥2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7%、84%、70%;血清CA125>35 U/ml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86%、73%;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200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2%、92%、83%。这提示RMI较其他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恶性肿瘤风险指数 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转移酶的多态性及其对肿瘤风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建丰 刘志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2-56,共5页
N-乙酰转移酶是Ⅱ相药物代谢酶,在人体内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编码,产生两个同酶NAT1和NAT2。NAT2的表达具有多态性,其慢乙酰化表型为NAT2基因编码区点突变所致。NAT1亦具有基因结构上的变异,不同的突变等位基因其酶表达水平不同。生化学研... N-乙酰转移酶是Ⅱ相药物代谢酶,在人体内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编码,产生两个同酶NAT1和NAT2。NAT2的表达具有多态性,其慢乙酰化表型为NAT2基因编码区点突变所致。NAT1亦具有基因结构上的变异,不同的突变等位基因其酶表达水平不同。生化学研究表明NAT1和NAT2在致癌物质的代谢激活或灭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则提示NATs的多态性与某些肿瘤的风险性有关,代谢基因型/表现型将通过影响DNA结合物的水平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如果肿瘤的遗传易感性这一生物标记能够成功地建立起来,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转移酶 多态性 肿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晟广 张彬(综述) 王长利(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908-911,共4页
端粒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的结构,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降解、融合和重排,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是逐渐缩短的,但肿瘤细胞由于端粒... 端粒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的结构,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降解、融合和重排,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是逐渐缩短的,但肿瘤细胞由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具有稳定的端粒长度和永生化的特征。端粒长度缩短往往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而端粒长度增长往往增加肿瘤的风险。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端粒长度的改变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而且端粒长度可以预测肿瘤风险,显示出端粒长度在精准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长度 肿瘤风险 细胞癌变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肥胖与中年肿瘤风险升高相关 被引量:1
4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06,共1页
以色列研究者Furer等报告的230万人的数据分析显示,青少年时期肥胖与中年肿瘤风险上升26%~27%有关。青少年肥胖与男性中年阶段癌症风险上升26%、女性除宫颈癌和乳腺癌以外癌症风险上升27%有关。该研究分析基于以色列1967~2010年间,全国... 以色列研究者Furer等报告的230万人的数据分析显示,青少年时期肥胖与中年肿瘤风险上升26%~27%有关。青少年肥胖与男性中年阶段癌症风险上升26%、女性除宫颈癌和乳腺癌以外癌症风险上升27%有关。该研究分析基于以色列1967~2010年间,全国230万青少年的健康资料和此后的随访数据,发现风险升高最早在脱离青少年时期后10年,即还不到30岁,就明显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肥胖 癌症风险 数据分析 宫颈癌和乳腺癌 肿瘤风险 青少年时期 中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与肿瘤复发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文 张艳 +6 位作者 宋青 兰雨 何红莹 马骏 赵佳航 李怡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与肿瘤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7例患者共287个PTC病灶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2015美国甲状腺协会复发风险分层,评估患者复发风险;比较不同复发风...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与肿瘤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7例患者共287个PTC病灶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2015美国甲状腺协会复发风险分层,评估患者复发风险;比较不同复发风险PTC超声造影的差异。结果低复发风险组中57.6%的病灶呈现低增强,中复发风险组中62.3%的病灶呈现等增强,高复发风险组中48.2%的病灶呈现高增强(P<0.0001)。PTC复发风险与造影增强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442(P<0.0001),且两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χ^(2)=55.292,P<0.0001),表现为随增强强度增加PTC复发风险加大。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高增强、等增强与低增强相比,PTC复发风险明显升高(P<0.0001),OR值分别为17.5(8.4~36.2)、3.4(2.0~5.8)。结论PTC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肿瘤复发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高增强灶多呈高复发风险,等增强灶多呈中复发风险,低增强灶多呈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超声造影 肿瘤复发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雷旦生 喻晶 +1 位作者 王堃 张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妇科良性病变、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共84例女性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计算出卵巢恶性肿瘤风险值(ROM... 目的探讨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妇科良性病变、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共84例女性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计算出卵巢恶性肿瘤风险值(ROMA值),联合绝经状态评估患卵巢癌的风险性。结果由ROMA值结合绝经状态在84例患者中诊断出卵巢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1.7%,均高于单一CA125检测诊断出卵巢癌的敏感度(50.0%)和特异度(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HE4和CA125结果结合绝经状态计算卵巢恶性肿瘤风险值(ROMA值),在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CA125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 卵巢恶性肿瘤风险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第二肿瘤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原林 王华庆 +6 位作者 钱正子 周世勇 张会来 邱立华 王先火 刘贤明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26-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0年间1 839例NHL患者临床资料,从中检索继发第二肿瘤的病例并分析继发肿瘤的相关风险及预后因素。结果:54例NHL患者在治疗后1~10...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0年间1 839例NHL患者临床资料,从中检索继发第二肿瘤的病例并分析继发肿瘤的相关风险及预后因素。结果:54例NHL患者在治疗后1~10年发生了第二种肿瘤,其中白血病19例,肺癌9例,结直肠癌9例,乳腺癌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治年龄大于45岁的NHL患者发生各种继发肿瘤的风险更高。8周期以上的化疗仅增加白血病发生的风险、NHL的AnnArbor分期是继发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时与继发第二肿瘤的潜伏时间相关。结论:初治年龄大于45岁以及接受8周期以上的化疗是继发肿瘤的危险因素。AnnArbor分期较晚的NHL继发肿瘤潜伏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第二肿瘤风险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_(125)、HE4以及ROMA指数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丹 代晶 +2 位作者 潘长清 王平 张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_(125))及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检测53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2014年卵巢癌分期Ⅰ、Ⅱ期卵巢癌患者及54例卵巢...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_(125))及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检测53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2014年卵巢癌分期Ⅰ、Ⅱ期卵巢癌患者及5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HE4及CA_(125)水平,根据受试者绝经情况,通过计算ROMA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卵巢癌检测HE4、CA_(125)水平及ROMA指数分别为416.19±134.04 pmol/L、895.97±252.16 U/ml及(59.10±4.49)%;卵巢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3.61±3.07 pmol/L、33.98±4.99 U/ml及(20.08±5.07)%,卵巢癌组血清HE4、CA_(125)水平及ROMA指数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CA_(125)水平和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2.45%、69.81%、96.23%,特异度分别为79.63%、70.37%、81.48%,ROC-AUC分别为0.943、0.803、0.975。结论:联合检测HE4和CA_(125)计算ROMA指数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卵巢癌 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