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侯亚丽 李荷香 +3 位作者 宋鹏 杨艳霄 郝亚丽 刘慧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期TSF、NF制备条件培养液,培养SPAC并命名为TSF-SPAC组和NF-SPAC组,单纯培养SPAC作为对照组(SPAC组)。采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组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在TSF和NF中为阳性,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NF中为阴性,在TSF中为弱阳性。MTT结果显示:TSF-SPAC组细胞增殖与NF-SPAC组和SPA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SPAC组与SPAC组的细胞增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显示:3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3组VEGF的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F可能参与了SPA的生物学行为,促进体外培养的SPAC增殖,对其体外侵袭和迁移无促进作用,为SPA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 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交界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