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在食管鳞癌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博 吕洋 +3 位作者 林媛媛 刘军超 李秀娟 乔海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6-539,54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3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MSG-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培养...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3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MSG-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培养人食管癌EC109细胞并用常用化疗药物顺铂(CDDP)干预,同时设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MSG-1的表达情况。结果 TMSG-1在ESCC和正常食管黏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2.2%(71/136)、94.6%(3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组织学分级、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顺铂干预组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干预组EC109细胞TMSG-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的发展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 EC109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细胞增殖 顺铂(CD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63/ME491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邦霞 谭冬梅 +3 位作者 何明忠 陈媛 高立芳 谭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5-888,共4页
目的了解小鼠动情周期和早孕子宫中CD63/ME49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探讨CD63/ME491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CD63/ME49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整个动情周期中,CD63/ME491 mRNA在动情间期表... 目的了解小鼠动情周期和早孕子宫中CD63/ME49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探讨CD63/ME491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CD63/ME49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整个动情周期中,CD63/ME491 mRNA在动情间期表达最多,而在动情期表达最少,但蛋白质却是在动情前期和间期表达最丰富,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均呈阳性。早孕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CD63/ME491 mRNA表达,且在胚胎开始植入的第4天表达最多,以后维持在较高的表达水平。CD63/ME491蛋白在妊娠第1~6天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但在基质细胞表达的量和范围却不同:妊娠第1天,无CD63/ME491蛋白的表达;妊娠第2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出现微弱阳性表达;以后CD63/ME491蛋白在基质细胞的表达量和表达范围逐渐增强。结论在胚胎着床过程中,CD63/ME491在小鼠子宫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对滋养层细胞有限侵袭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63/ME491 子宫内膜 胚胎着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春霞 翁丹卉 +6 位作者 蒋学锋 朱涛 李红雨 何超蔓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KAI1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cDNA3-KAI1质粒后AN3CA和HEC-1-B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均可检测到KAI1蛋白的稳定表达。转染空白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量多体积较大,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4.2±3.1)%和(52.7±4.3)%,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1.3h和20.1h;基因转染pcDNA3-KAI1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少体积较小,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7.4±5.1)%和(32.1±3.7)%,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3.7h和45.2h;两组间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91±10.7)/HT、(68±10.8)/HT,而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292±11.5)/HT、(219+12.7)/HT,两组细胞比较,侵袭能力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有效转染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下降,KAI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 子宫内膜癌 肿瘤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冬梅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6-1308,共3页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最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而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如同肿瘤的发生,涉及...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最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而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如同肿瘤的发生,涉及很多基因的变化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卵巢癌患者 妇科恶性肿瘤 五年生存率 死亡率 多基因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基因MRP-1/CD9对小鼠胚胎着床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邦霞 谭冬梅 +2 位作者 彭红英 尉晓蔚 谭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6-688,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MRP-1/CD9抗体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1.将8-细胞小鼠胚胎培养于含不同浓度MRP-1/CD9抗体的培养液中,观察囊胚形成及囊胚脱透明带的情况。2.妊娠D4小鼠子宫角注射MRP-1/CD9抗体,于妊娠D8观察小鼠胚胎植入数量。结果1... 目的研究外源性MRP-1/CD9抗体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1.将8-细胞小鼠胚胎培养于含不同浓度MRP-1/CD9抗体的培养液中,观察囊胚形成及囊胚脱透明带的情况。2.妊娠D4小鼠子宫角注射MRP-1/CD9抗体,于妊娠D8观察小鼠胚胎植入数量。结果1.体外培养时,MRP-1/CD9抗体显著抑制胚胎的囊胚形成率(1:400,P<0.05)和脱带率(1∶800,P<0.05)。2.宫角注射MRP-1/CD9抗体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胚胎的着床数(8.33±0.15vs4.57±0.21)。结论MRP-1/CD9参入小鼠胚胎的发育及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MRP-1/CD9 子宫内膜 胚胎着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RECK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潜英 陈鸿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8-330,333,共4页
在人类探索肿瘤的曲折道路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是一大研究热点,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的侵袭及远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肿瘤细胞穿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在人类探索肿瘤的曲折道路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是一大研究热点,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的侵袭及远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肿瘤细胞穿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屏障、血管壁基膜及进入宿主微环境等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m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能降解血管基底膜及其他基质成分的重要蛋白酶类,具有促进肿瘤侵袭及血管形成的作用。 RECK (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 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MMP抑制剂,可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多种MMP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RECK MMP抑制 基质金属蛋白酶 PROTEIN 侵袭转移 MATRIX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NM23-H1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左芳雷 冯秀娟 陈尚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6-191,共6页
从人胎盘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克隆得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NM23-H1,经Blast比对分析与GenBank公布序列同源性达100%。NM23-H1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大部分为可溶性蛋白,占总蛋白50%以上,经纯化后纯度达到90%;而KISS-1需要与载体的... 从人胎盘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克隆得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NM23-H1,经Blast比对分析与GenBank公布序列同源性达100%。NM23-H1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大部分为可溶性蛋白,占总蛋白50%以上,经纯化后纯度达到90%;而KISS-1需要与载体的部分序列融合才能够得到有效表达,表达产物为不可溶的包涵体蛋白,占包涵体总量的70%以上,经纯化后KISS-1蛋白可能形成多聚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ISS-1 NM23-H1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PHD2杂合鼠可恢复肿瘤的氧供并通过内皮常态化抑制肿瘤转移
8
作者 王皓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86-2186,共1页
关键词 抑制肿瘤转移 内皮细胞 常态 氧供 小鼠 可恢复 肿瘤血管 D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基因的一种新的功能分类与概念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民培 吴祖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53-1256,共4页
关键词 肿瘤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转移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基因逆转肺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海霞 申东兰 +4 位作者 周清华 何艳玲 彭安 朱文 王艳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转移表型 肺癌细胞 功能鉴定 metastasis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侵袭和转移 逆转 基因转染技术 细胞癌变 功能异常 基因结构 细胞水平 转移潜力 研究利用 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转移细胞1蛋白(NM23A)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魏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NM23A蛋白是一类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多功能蛋白,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与细胞中。除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活性外,NM23A蛋白在体内还参与信号传导、基因调节、细胞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在肿瘤发病、转移过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疾病发生过... NM23A蛋白是一类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多功能蛋白,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与细胞中。除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活性外,NM23A蛋白在体内还参与信号传导、基因调节、细胞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在肿瘤发病、转移过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A蛋白 二磷酸核苷激酶 生理功能 病理作用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阿片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通过上调MTSS1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虹 黄蝶 +1 位作者 王瑞杰 余壮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究辣椒素通过上调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TSS1)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实验1:10、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5、50、100μmol/L辣椒素,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素,恒温箱中培养24 h;实验2:对照组正常培... 目的探究辣椒素通过上调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TSS1)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实验1:10、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5、50、100μmol/L辣椒素,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素,恒温箱中培养24 h;实验2:对照组正常培养,100μmol/L辣椒素组添加终浓度为100μmol/L辣椒素,100μmol/L辣椒素+对照siRNA组、100μmol/L辣椒素+MTSS1 siRNA组在100μmol/L辣椒素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终浓度为50 nmol/L对照siRNA、MTSS1 siRNA,转染4 h更换为终浓度100μmol/L辣椒素培养液。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辣椒素受体(TRPV1)、MTS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辣椒素处理细胞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10、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细胞中TRPV1、MTSS1蛋白水平升高,细胞侵袭数量、迁移百分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P<0.05)。干扰MTSS1并添加100μmol/L辣椒素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辣椒素组、100μmol/L辣椒素+对照siRNA组、100μmol/L辣椒素+MTSS1 siRNA组细胞侵袭数量、迁移百分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细胞中MTSS1蛋白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100μmol/L辣椒素组、100μmol/L辣椒素+对照siRNA组相比,100μmol/L辣椒素+MTSS1 siRNA组细胞侵袭数量、迁移百分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升高,细胞中MTSS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辣椒素通过上调MTSS1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从而起到对结肠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 结肠癌细胞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中TMSG-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岩 宋海云 +3 位作者 刘炜 王鸿宇 姜慧峰 伊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3,16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1,TMSG-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和52例肝脏转移灶中TMSG-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1,TMSG-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和52例肝脏转移灶中TMSG-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中TMSG-1的高表达率为42. 5%(85/20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29. 5%(59/200),阴性率为28. 0%(56/200)。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灶中TMSG-1的高表达率为17. 3%(9/52),中等强度表达率为50. 0%(26/52),阴性率为32. 7%(17/52)。TMSG-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P <0. 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TMSG-1在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 <0. 05),且在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MSG-1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其低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有望在病理诊断中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肿瘤转移抑制 TMSG-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辉 赵丹懿 宋永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其缺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肾癌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获得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 目的: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其缺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肾癌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获得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细胞株,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转移灶中的KISS-1mRNA表达较原发灶中明显下调,KISS-1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呈显著相关。干涉前后都有细胞穿透滤膜,干涉后细胞数明显高于干涉前,细胞数分别为31±6和78±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KISS-1基因在肾癌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肾癌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转移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ISS-1基因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LVD、MVD、CEAmRNA及KAI1和Kiss-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国文 王祖义 +3 位作者 黎传奎 王萍 柴大敏 承泽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8-35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研究很多,有些临床病理因素已被公认与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癌胚抗原...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研究很多,有些临床病理因素已被公认与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CEAmRNA)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Kiss-1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7例NSCLC患者,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 chip)技术对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肺癌组织LVD、MVD和KAI1、Kiss-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全组的5年生存率为18%,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CEAmRNA的阳性表达、MVD、LVD和Kiss-1的表达对生存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和CEAmRNA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NSCLC患者中MVD、LVD和Kiss-1及CEAmRNA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胚抗原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I1 KISS-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芳芳 宋士军 张若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在同一物种的多种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PEBP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EBP通过...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在同一物种的多种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PEBP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EBP通过与Raf-1相互作用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因此也被称为Raf-1激酶抑制蛋白(RKIP);同时,PEBP还参与了PKC、G蛋白偶联受体和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发现,PEBP作为海马胆碱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在阿尔采末病(AD)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PEBP可以抑制肿瘤转移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新近研究表明,PEBP参与细胞周期的纺锤体检查点的调控,PEBP的缺失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在直肠结肠癌,PEBP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其不表达,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信号转导 阿尔采末病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基因转染肝癌MHCC97-H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司遂海 杨建民 +2 位作者 彭志红 周平 罗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600-1600,1604,共2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KAI1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娉 黄守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313-3316,共4页
子宫颈癌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仅此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原癌/抑癌基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与子宫颈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极... 子宫颈癌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仅此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原癌/抑癌基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与子宫颈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全文就子宫颈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阐述,为今后子宫颈癌的分子诊断、基因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肿瘤转移促进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桂贤 刘惠敏 +2 位作者 何金 李玉莉 孙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8,共1页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抑制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nm23基因即是近年来发现并被证实与多...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抑制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nm23基因即是近年来发现并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转移有关的较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微管的聚合/解聚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组织 临床意义 表达及 因子 细胞相互作用 肿瘤转移抑制 肿瘤抑制基因 NM23基因 生物学行为 分子生物学 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 直接原因 病人死亡 分子水平 多种肿瘤 信号传导 G蛋白 细胞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p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良庆 林振孟 潘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Sipa1基因(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3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mRN... 目的:探讨Sipa1基因(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3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122例胃癌和64例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Sip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新鲜胃癌组织中Sipa1mRNA(ΔCt:7.94±1.12)及蛋白(0.305 6±0.108 4)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ΔCt:0.531 9±0.072 0;0.531 9±0.072 0)显著下降。胃癌石蜡组织中Sipa1蛋白表达阳性率36.1%较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阳性率73.4%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pa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等表达无关(P>0.05)。Sipa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比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Sipa1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ipa1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