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VEGF、p53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进 周序珑 +1 位作者 夏明汗 李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新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VEGF、p5 3在 76例乳腺癌组织和 2 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血管新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新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VEGF、p5 3在 76例乳腺癌组织和 2 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血管新生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评估VEGF、p5 3表达以及微血管计数 (MVC)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VEGF和 p5 3表达阳性分别为 6 1例 (80 3% )和 4 5例 (5 3 9% ) ,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P <0 0 0 5 ) ,VEGF的表达强度在原位癌和浸润癌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但是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联 (P =0 39) ,p5 3的表达强度与浸润或转移均无明显关联 (P >0 1)。良性病变组织、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的MV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癌组织的MVC平均为12 8 6± 4 3 7,且随着病变进展有明显增加的趋势。VEGF表达强度与MVC显著关联 (P =0 0 0 7) ,而 p5 3表达强度则与MVC无关 (P =0 34)。浸润性导管癌无论淋巴结是否转移 ,其VEGF、p5 3表达及MVC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VEGF与癌组织的血管新生及浸润生长关系密切 ,联合VEGF表达和MVC检测可提供预示乳腺癌恶性转归和预后更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 P53 肿瘤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bFGF与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竞荷 向军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1-585,共5页
1血管新生与肿瘤 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体瘤要超过2mm3以上,必须要有新生血管的支持才能与肿瘤宿主的血管系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肿瘤的转移和转移部位的生长也有赖于肿瘤组织血管新生.
关键词 VEGF BFGF 肿瘤血管新生治疗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AM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及其对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药物的筛选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宇翔 周秦 +4 位作者 李江超 袁俏冰 韩露 雷岩 王丽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以改良方法在鸡胚绒膜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上接种人成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制备移植瘤,验证改良模型筛选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鸡胚种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建... 目的:以改良方法在鸡胚绒膜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上接种人成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制备移植瘤,验证改良模型筛选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鸡胚种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改良方法在鸡胚孵育中增加9—16h的开窗适应期,再将特制的硅胶圈放置在CAM组织-级血管的半侧;硅胶圈内接种U87细胞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模型的硅胶圈内分别加入经典抗血管新生药物沙利度胺(50、100、200μg/ml)和自主研发抗血管新药G386,以DMSO为对照;体视显微镜观察肿瘤形态,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O),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血管标记物VEGFR2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改良CAM—U87细胞移植瘤,改良模型不影响CAM本身的血管生成,其瘤细胞接种成功率较传统模型显著升高[(70.00±4.226)%vs(41.25±5.154)%;t=4.314,P=0.0007],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大[(60.20±6.012)vs(15.97±2.403)mm3;t=6.012,P〈0.0001]。沙利度胺和G386两药均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成,使瘤组织中MVD显著降低[沙利度胺200μg/ml时(15.85±1.15)%vs(29.80±4.16)%;t=2.49,P=0.0474]、VEGFR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改良方法成功制备CAM—U87移植瘤模型,经沙利度胺和G386验证,该模型对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绒膜尿囊膜 移植瘤 胶质瘤 U87细胞 肿瘤血管新生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及其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洪新 李锦军 万大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血管生成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蛋白家族 ,其共同受体是Tie2。由于Ang1和Ang2在体内具有与VEGF共同调节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功能 ,其研究进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素家族中主要成员Ang1,Ang2 ,Ang3 ,... 血管生成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蛋白家族 ,其共同受体是Tie2。由于Ang1和Ang2在体内具有与VEGF共同调节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功能 ,其研究进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素家族中主要成员Ang1,Ang2 ,Ang3 ,Ang4等在克隆、生化性质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肿瘤血管新生 TIE2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扬兰 王远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2-75,共4页
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是两种内源性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肿瘤内皮细胞的生长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防止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目的。作为两种最有前途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克服了肿瘤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抗药... 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是两种内源性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肿瘤内皮细胞的生长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防止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目的。作为两种最有前途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克服了肿瘤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抗药性。文中对这两种抑制剂的结构与功能及应用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 肿瘤新生血管 结构与功能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唑来膦酸阳离子隐形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芳君 王增 +3 位作者 蔡鑫君 曹莹莹 陈培 邵芸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APRPG(Ala-Pro-Arg-Pro-Gly)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荷前列腺癌PC-3裸鼠模型,比较研究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 目的:研究APRPG(Ala-Pro-Arg-Pro-Gly)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荷前列腺癌PC-3裸鼠模型,比较研究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其对肿瘤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分化抗原簇44(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81%、68.18%,后者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和CD44蛋白在模型对照组中表达呈强阳性,在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组中呈中度阳性表达,而在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中表达较为微弱。结论: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前列腺癌PC-3裸鼠具有更强的肿瘤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靶向 唑来膦酸阳离子隐形脂质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潜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琦珍 林志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直接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FNγ对HUVEC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FNγ对HUV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mRNA的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缺氧状态下IFNγ(30、30 0、30 0 0U·ml-1)对人肺癌PG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中VEGF的影响。结果 :IFNγ(10、10 0、10 0 0U·ml-1)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UVEC的生长 (P <0 .0 1)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作用的HUVEC ,无亚二倍体峰出现 ,但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IFNγ各给药组均可减少G2 M期的细胞比例 (P <0 .0 5或P <0 .0 1)。IFNγ(10 0、10 0 0U·ml-1)对抑凋亡基因Bcl 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缺氧状态下IFNγ 30 0 0U·ml-1可抑制人肺癌PG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FNγ可能通过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或间接下调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释放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脐静脉内皮 细胞 人肺癌P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3 位作者 史晓林 李晓兵 郑晓玲 王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9± 19.1)d。肿瘤直径为 2~ 2 3cm ,平均 (8.0 5± 6 .17)cm。对其DSA血供分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MVD)计数、肿瘤新生血管分型、肿瘤新生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 ,并对观察指标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DSA血供与肿瘤新生血管分型呈正相关趋势 ;②MVD在乏血供组低于中等血供、富血供组 ;③新生血管直径、新生血管梁索直径比呈随HCC造影血供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①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②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新生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分型 形态特征 DSA 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 手术切除 血管分型 直径测量 血管特征 1988年 2002年 统计学分析 栓塞治疗 肿瘤直径 观察指标 血管直径 肝癌肿瘤 发展规律 血供类型 MVD 正相关 富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与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可佩 方晓政 +3 位作者 林怡 许茂盛 王世威 张睿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149,共4页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导致难以对其进行精准评估,从而不利于其个性化治疗的实践与发展。肿瘤新生血管参与肿瘤异质性的形成,并在乳腺癌治疗反应、预后复发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何更好地借助肿...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导致难以对其进行精准评估,从而不利于其个性化治疗的实践与发展。肿瘤新生血管参与肿瘤异质性的形成,并在乳腺癌治疗反应、预后复发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何更好地借助肿瘤新生血管来评估乳腺癌发生发展并推进精准治疗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乳腺MRI影像组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高通量提取和定量分析的优势不仅能无创提取肿瘤及其新生血管的生物学相关信息,而且能进一步从分子及基因水平实现对肿瘤新生血管相关因子及通路的表征,因此乳腺MRI影像组学在评估肿瘤新生血管中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从乳腺MRI影像组学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其肿瘤新生血管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精准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血管因子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晓 宋娜玲 贺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1-906,共6页
肿瘤抑素(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分别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氧气及营养供给,肿瘤细胞便会发生凋亡.这... 肿瘤抑素(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分别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氧气及营养供给,肿瘤细胞便会发生凋亡.这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两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其中Tumstatin的结构、活性位点、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得比较清晰;Hexastatin虽与Tumstatin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该文就这两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素 Hexastatin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靶向诊治肿瘤新生血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小溪 霍焱 王荣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类小分子多肽所制备的分子探针在肿瘤诊治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将以我们的研究成果为主,阐述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RGD及RRL在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显像与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RGD肽 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 ΑV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环境中CD4和CD8阳性T细胞表达与血管新生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拉宗 王建霞 +6 位作者 崔倪 李明月 邢树刚 任博 张丽红 李伟 李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9-1073,I0005,I0006,共7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环境中CD4及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CD4、CD8及CD34的表达,并对其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环境中CD4及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CD4、CD8及CD34的表达,并对其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CD4、CD8及CD4与CD8阳性表达率的比值(CD4/CD8比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CD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63±11.53)%,低于癌旁组织[(34.09±10.41)%](P<0.05),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CD4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CD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27±9.03)%,高于癌旁组织[(10.51±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CD8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在癌旁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CD8比值分别为3.24±1.02和2.16±2.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随乳腺癌组织学级别的升高,MVD值呈递增趋势。相关性分析,MVD与CD4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r=-1.000,P<0.001),与CD8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984,P<0.001),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0.984,P<0.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CD4阳性T淋巴细胞减少,CD8阳性T淋巴细胞增多,CD4/CD8比值下降,提示在乳腺癌微环境中T细胞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淋巴细胞 肿瘤血管新生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肿瘤新生血管及PD-L1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杭青青 应航洁 +9 位作者 程国平 杨世锋 金佳男 陈亚梅 陈奇勋 蒋友华 赵强 方敏 陈明 赖霄晶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7-844,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肿瘤新生血管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肿瘤新生血管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1/PD-L1)作为关键部分,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阐明TAMs、肿瘤新生血管和PD-L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它们对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AMs、肿瘤新生血管和PD-L1的表达,采用配备有Olympus-DP72图像采集系统的OlympusBX51正置显微镜进行拍照并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A Ms、肿瘤新生血管和PD-L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微环境中各组分的定量表达,可将其分为低、中、高表达组。癌组织中TAMs的低、中和高密度组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分别是36个月(95%CI:25.3-46.7)、26个月(95%CI:12.2-39.8)和16个月(95%CI:9.4-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肿瘤新生血管的低、中和高密度组的中位OS分别为30个月(95%CI:22.5-37.5)、28个月(95%CI:18.1-37.9)和25个月(95%CI:14.6-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PD-L1的低、中和高表达组的中位OS分别为35个月(95%CI:29.4-40.6),28个月(95%CI:13.6-42.4)和17个月(95%CI:10.5-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联合低、中和高表达组的中位OS分别为36个月(95%CI:30.6-41.4)、26个月(95%CI:19.2-32.8)和9个月(95%CI:4.4-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TAMs和PD-L1均为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微环境关键成分PD-L1及TAMs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皮中抗肿瘤新生血管高效低毒组分的筛选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易清清 刘玲艳 +1 位作者 冯磊 邱丽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6-1051,共6页
从合欢皮中提取分离组分1—24,SRB法测定IC50,LDH试剂盒评价毒性,筛选出乙醇回流正丁醇萃取的组分23为抗肿瘤新生血管高效低毒组分,化学定性其主要成分为皂苷,HMEC.1细胞上的IC50为4.18±0.37p,g·mL-1,LDH阳性药物浓... 从合欢皮中提取分离组分1—24,SRB法测定IC50,LDH试剂盒评价毒性,筛选出乙醇回流正丁醇萃取的组分23为抗肿瘤新生血管高效低毒组分,化学定性其主要成分为皂苷,HMEC.1细胞上的IC50为4.18±0.37p,g·mL-1,LDH阳性药物浓度为40p,g·mL-1。细胞迁移、成管实验表明组分23对细胞迁移、成管均有抑制作用。急性毒性实验测得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0mg·kg-1,4000mg·kg-1。建立肿瘤小鼠模型进行组分23的体内药效学研究:中剂量4mg·(kg·d)-1,高剂量组8mg·(k·d)-1CD31蛋白标志肿瘤血管数明显降低,低剂量2mg·(kg·d)-1、中剂量、高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皮 肿瘤新生血管 高效低毒组分 药效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锐 夏海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27,共5页
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和致癌作用的关键。这种依赖毛细血管的增殖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的血管生成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合成或者寻找天然化合物抑制剂能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剂不仅有效,... 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和致癌作用的关键。这种依赖毛细血管的增殖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的血管生成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合成或者寻找天然化合物抑制剂能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剂不仅有效,发挥抑制作用,减少治疗时间,但同时也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单一化合物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非常局限,联合两种以上的天然化合物,能发挥有效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另外,微小RNA(miRNA)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单链、短的非编码RNA,是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能直接针对血管生成因子和蛋白激酶发挥重要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对于机体而言,肿瘤血管生成,还促进肿瘤逃避免疫反应,抗肿瘤免疫可能会为增强抗血管新生带来好处。本文总结了血管生成的概念、分子途径、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 临床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靶向诊治肿瘤新生血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49-349,共1页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类小分子多肽所制备的分子探针在肿瘤诊治方面具有优势。《中国肿瘤临床》2017年第2期"专家论坛"栏目,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王荣福教授,结合其团队的研究成果,阐述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RGD及RRL在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显像与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小分子 核素标记 中国肿瘤临床 应用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靶向诊治肿瘤新生血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66-1066,共1页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类小分子多肽所制备的分子探针在肿瘤诊治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放射性核素标记 小分子多肽 《中国肿瘤临床》 肿瘤诊治 靶向肿瘤 应用 恶性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与ROS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忠英 傅广波 +1 位作者 刘海燕 孙苏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和癌旁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p70S6K1、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值,分析ROS与p70S6K1、VEGF蛋白之间...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和癌旁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p70S6K1、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值,分析ROS与p70S6K1、VEGF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ROS、p70S6K1、VEGF蛋白表达与PCa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a和癌旁组织内的ROS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蛋白p70S6K1、VEGF表达及MVD计数情况。结果 PCa组织中R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中p70S6K1、VEGF蛋白表达及MVD值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中ROS、p70S6K1、VEGF三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且ROS、p70S6K1及VEGF表达均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1)PCa组织中R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PCa组织中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蛋白p70S6K1、VEGF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Ca中MVD值高于癌旁组织,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一定作用。(3)PCa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和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蛋白p70S6K1、VEGF表达及MVD值均呈正相关,提示RO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PCa发生、发展起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性氧 p70S6K1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检测离体人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蓓蕾 张一秋 +4 位作者 蔡良 侯晓广 石洪成 袁清习 陈绍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2,共4页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等,然而其分辨率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衍射增强成像(DEI) 肝细胞癌(HCC) 肿瘤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信号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妮娜 王璐 +1 位作者 武子茹 王晓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267-274,共8页
血管为机体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血管网络的形成涉及两个基本过程: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血管发生由内皮细胞从头产生,而血管新生是新的血管从已有的血管上生长出来的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生物力学信号在调节血管新生过程... 血管为机体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血管网络的形成涉及两个基本过程: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血管发生由内皮细胞从头产生,而血管新生是新的血管从已有的血管上生长出来的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生物力学信号在调节血管新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到。血管感受到多种力学信号,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感受到的来自血液的血流剪切力、血管壁受到的来自血液的静压力、血流对血管壁的牵张力以及血管生长在细胞外基质上感受到细胞外基质的硬度。血管系统感知力学信号,并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信号相关信号通路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本文就力学信号对血管发育、肿瘤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的影响作简要介绍,旨在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更全面地理解力学信号对机体血管系统发育的调控,为相关疾病提供诊断或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信号 血管发育 肿瘤血管新生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