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符黄德 罗起胜 +6 位作者 邓元央 黄华东 罗琨祥 李传玉 韦传东 陈源红 黄海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19-202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2例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于...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2例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患者52例为对照组。收集脑胶质瘤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脑组织,冷冻保存。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 PCR 法测定 HDGF、VEGF mRNA表达水平。将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裂解后提取蛋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 Western blotting 测定 HDGF、VEGF 表达水平。以 CD105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显微镜下观察5个视野内微血管数计算 MVD。自病理检查确诊起,追踪随访观察脑胶质瘤患者至2015-07-30,随访终点为死亡。结果脑胶质瘤组 HDGF、VE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经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的 HDGF、VEGF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胶质瘤组MVD 为(74.3±10.4)个/视野,高于对照组的(9.6±1.4)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941,P <0.001)。脑胶质瘤组HDGF mRNA、蛋白(分别经 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表达水平与 MVD 呈正相关(r =0.562、0.382、0.225,P <0.05),VEGF mRNA、蛋白(分别经 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表达水平与 MVD 呈正相关( r=0.676、0.471、0.184,P <0.05)。HDGF 表达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6〔95% CI (11.0,16.1)〕、8.4〔95% CI(6.6,10.2)〕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8,P =0.002)。VEGF 表达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95% CI(12.2,16.8)〕、12.6〔95% CI(10.0,15.1)〕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P =0.391)。MVD 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8〔95% CI(12.3,17.3)〕、10.4〔95% CI(8.1,12.6)〕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P =0.038)。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 HDGF、VEGF 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紧密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血管生成和疾病预后的参考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4与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项高波 邓勇 +5 位作者 鲍风 江幸福 吴习威 李欢松 程立仁 韩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0例脑胶质细胞瘤标本和10例非瘤脑组织中IL-24、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IMVD、CD34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0例脑胶质细胞瘤标本和10例非瘤脑组织中IL-24、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IMVD、CD34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低级别胶质瘤的MVD、非瘤脑组织的MVD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4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430,P<0.05)。VEGF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的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05,P<0.05)。IL-24和VEGF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MVD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4、VEGF蛋白存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中,它们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IL-24、VEGF的表达与I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判断人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肿瘤血管密度 白细胞介素-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汤伟军 李克 +4 位作者 王红鹰 唐峰 李微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的强化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66个病灶(恶性49个、良性17个)。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最大强化斜率(Slopemax)、峰值强化率(Emax)、峰值时间(Tmax)、增强后1~5...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的强化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66个病灶(恶性49个、良性17个)。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最大强化斜率(Slopemax)、峰值强化率(Emax)、峰值时间(Tmax)、增强后1~5min的强化率等指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别。除2例皮纤维肉瘤,病理标本均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计数,采用相关分析评价其与上述强化指标及强化曲线类型的相关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组问的Slopemax、Emax、Tmax、E(1-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差别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1),Slopemax、Emax、Tmax、E(1-4)及时间-信号强度类型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强化模式的差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的强化模式进行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 动态增强模式 肿瘤血管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粉荣 李荣 宋政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随机检测45例胃癌病例的手术标本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值(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MVD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胃...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随机检测45例胃癌病例的手术标本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值(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MVD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胃癌的临床分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MVD值最高;而VEGF的表达主要是在血管丰富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在癌组织内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与VEGF表达在不同的胃癌Borrmann分型中各不相同。结论MVD/VEGF二者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ORRMANN分型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华 李斌 +2 位作者 曹学文 杨永珠 苟云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 :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采用超敏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0 1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10 1例... 目的 :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采用超敏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0 1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10 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平均微血管密度计数为 (2 5 9± 9 63 )个 /高倍视野 ;微血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高密度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 (P <0 0 1) ,而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 ;微血管高密度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低密度组 (P <0 0 1) ;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微血管密度和临床分期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临床病理指标 患者 临床意义 风险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陶凯雄 陈道达 +1 位作者 田源 杨秀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34-536,共3页
为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病理及临床分期间的关系。应用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抗VEGF单克隆抗体,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MVD和VEG... 为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病理及临床分期间的关系。应用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抗VEGF单克隆抗体,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31.4±14.3,VEGF表达阳性率为53.3%(24/45),VEGF表达阳性者 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MVD值和 VEGF表达在不同的Borrmann分型及TNM分期中各不相同,并随着疾病的分期而增加(P<0.01)。提示:胃癌MVD值和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并与胃癌的病理及临床分期相联系,两者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志德 李玉林 +3 位作者 寇伯君 吴珊 韩英杰 鲁学军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二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 ,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 (P <0 .0 1)。手术 2年后随访 ,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结论 :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 ,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 ,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PCNA 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移植性小鼠肿瘤微血管密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万明月 叶霈智 +3 位作者 徐力 胡慧娣 张元庆 陈信义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2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茶多酚口服、静脉与局部注射3种给药途径对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以判定茶多酚是否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效应。方法:移植性S180小鼠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后,分别按茶多酚口服、局部注射、腹腔注射及人参皂苷...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茶多酚口服、静脉与局部注射3种给药途径对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以判定茶多酚是否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效应。方法:移植性S180小鼠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后,分别按茶多酚口服、局部注射、腹腔注射及人参皂苷Rg3口服、CTX腹腔注射给药,5天后取肿瘤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MVD。结果:茶多酚口服、局部注射可明显减少S180荷瘤小鼠MVD,而腹腔注射则无明显效果。结论:茶多酚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肿瘤血管密度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对肿瘤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新春 夏荣龙 李永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肿瘤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肿瘤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若凡 林庚金 +2 位作者 徐三荣 钱立平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表达和大肠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肿瘤COX-2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表达和大肠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肿瘤COX-2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大肠肿瘤COX-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有显著差异(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COX-2表达和VEG表达相关(校正MVD因素,偏相关系数r=0.801,P<0.01),VEG表达和MVD相关(校正COX-2因素,偏相关系数r=0.392,P<0.01),COX-2和MVD不相关(校正 VEGF因素,偏相关系数r=0.138 0,P>0.05)。结论 大肠肿瘤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表达 大肠肿瘤 MVD 肿瘤血管生成 VEGF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密度 显著差异 参与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3 位作者 史晓林 李晓兵 郑晓玲 王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9± 19.1)d。肿瘤直径为 2~ 2 3cm ,平均 (8.0 5± 6 .17)cm。对其DSA血供分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MVD)计数、肿瘤新生血管分型、肿瘤新生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 ,并对观察指标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DSA血供与肿瘤新生血管分型呈正相关趋势 ;②MVD在乏血供组低于中等血供、富血供组 ;③新生血管直径、新生血管梁索直径比呈随HCC造影血供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①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②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新生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分型 形态特征 DSA 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 手术切除 血管分型 直径测量 血管特征 1988年 2002年 统计学分析 栓塞治疗 肿瘤直径 观察指标 血管直径 肝癌肿瘤 发展规律 血供类型 MVD 正相关 富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K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莲 吴凤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25-2727,共3页
目的:测定RECK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ECK蛋白对MVD的影响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MVD及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C... 目的:测定RECK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ECK蛋白对MVD的影响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MVD及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VD计数在正常内膜中为8.973 3±1.920 3,子宫内膜癌中为15.964 0±2.378 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ECK蛋白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74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蛋白呈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血管密度 RECK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和咽部T/NK细胞淋巴瘤具有明显的肿瘤血管生成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雁 黄高昇 +2 位作者 朱海涛 张永清 郭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 研究鼻部和咽部T/NK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差别。方法 用CD56及CD45RO识别T/NK细胞淋巴瘤,用CD20识别B细胞淋巴瘤,用CD34识别肿瘤内微血管,研究61例鼻部和咽部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 目的 研究鼻部和咽部T/NK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差别。方法 用CD56及CD45RO识别T/NK细胞淋巴瘤,用CD20识别B细胞淋巴瘤,用CD34识别肿瘤内微血管,研究61例鼻部和咽部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 iMVD)计数。结果 61例鼻部和咽部淋巴瘤中40例CD56及CD45RO均阳性,诊断为T/NK细胞淋巴瘤,占65.6%;CD20阳性淋巴瘤有15例(24.6%),两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 = 22.4, P < 0.01)。40例T/NK细胞淋巴瘤的平均每视野的iMVD(iMVD/HPF)为24.1 ± 8.7,15例B细胞淋巴瘤的iMVD/HPF为14.9 ± 3.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t = 3.7, P < 0.05)。结论 T/NK细胞淋巴瘤的iMVD/HPF明显大于B细胞淋巴瘤,前者具有明显的肿瘤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K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活性 肿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生物行为学特性与肿瘤微血管特征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崔专义 张国栓 +3 位作者 王桂琦 谷敬峰 左东明 杨永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生物行为学特性与肿瘤微血管特征的关系。收集手术切除的HCC标本52例,进行了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微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肿瘤直径测量、细胞分化程度分级、癌栓、卫星结节观察。...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生物行为学特性与肿瘤微血管特征的关系。收集手术切除的HCC标本52例,进行了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微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肿瘤直径测量、细胞分化程度分级、癌栓、卫星结节观察。对肿瘤生物行为学特性和微血管特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1)HCC肿块大小与肿瘤MVD相关,与肿瘤微血管直径和肿瘤梁索直径呈正相关趋势;(2)有卫星结节、低分化HCC的MVD较高,肿瘤微血管直径较大;(3)有门脉癌栓的HCC的MVD较高。结论(1)HCC的MVD分布不均匀;(2)HCC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分化程度,其肿瘤微血管特征是不同的,并有一定的规律;(3)HCC临床生物学特性与肿瘤微血管特征之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生物学特性 肿瘤血管密度 肿瘤血管直径 肿瘤梁索直径 肿瘤血管梁索直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预测口腔鳞癌平阳霉素诱导化疗敏感性的意义
15
作者 袁冶 张永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6,共2页
目的 :寻找预测口腔鳞癌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方法 :收集 3 5例平阳霉素 ( PYM)诱导化疗前的口腔鳞癌活检标本 ,用 CD3 1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 ( TMD)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肿瘤 TMD高者 (≥ 12 8个 / mm2 )化疗... 目的 :寻找预测口腔鳞癌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方法 :收集 3 5例平阳霉素 ( PYM)诱导化疗前的口腔鳞癌活检标本 ,用 CD3 1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 ( TMD)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肿瘤 TMD高者 (≥ 12 8个 / mm2 )化疗效果好 ,反之则差 ( P<0 .0 5 )。结论 :TMD是预测口腔鳞癌 PYM诱导化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平阳霉素 诱导化疗 肿瘤血管密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MPRSS4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培超 田辉 +6 位作者 岳韦名 李林 李树海 高存 司立博 亓磊 鲁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检测穿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NSCLC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 目的:检测穿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NSCLC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TMPRSS4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计数CD34免疫染色阳性的内皮细胞测定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另取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早期NSCLC患者14例,应用Real-time PCR检测TMPRSS4 mRNA在NSCLC组织及邻近正常肺组织内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TMPRSS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肺组织(1.826±0.453 vs 0.829±0.366,P<0.05);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TMPRSS4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60.9%、30.0%vs 16.7%,均P<0.05)。TMPRSS4蛋白高表达的癌组织中的MVD显著高于TMPRSS4蛋白低表达的癌组织(P<0.05)。T2癌组织中TMPRSS4蛋白表达及MVD均显著高于T1癌组织(P<0.05)。结论:早期NSCLC组织中TMPRSS4蛋白高表达与高MVD显著相关,并且TMPRSS4蛋白高表达、高MVD与NSCLC浸润深度密切相关,TMPRSS4可能成为早期NSCLC患者抗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丝氨酸蛋白酶4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抑制小鼠肝细胞癌转移及微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爱红 赵菊梅 +2 位作者 杜娟 庞秋霞 王明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小鼠肝细胞癌转移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KM小鼠H22肝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顺铂组、Rg3低剂量、Rg3高剂量组、低剂量Rg3联合顺铂组、高剂量Rg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小鼠肝细胞癌转移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KM小鼠H22肝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顺铂组、Rg3低剂量、Rg3高剂量组、低剂量Rg3联合顺铂组、高剂量Rg3联合顺铂组,检测记录各组小鼠肿瘤质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1)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体重增长速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两两比较后发现,高剂量联合组、顺铂组的体重增长幅度最小,Rg3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长幅度最为显著(P<0.05)。抑瘤率方面,高剂量联合组的抑瘤率最高,顺铂组及低剂量联合组次之,Rg3低/高剂量组抑瘤率最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血清CD3^+、CD4^+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高剂量联合组CD3^+、CD4^+水平最高,低剂量联合组次之,Rg3低/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联合组(P<0.05)。(3)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MP2、MMP9、VEGF蛋白表达量均出现明显下调(P<0.05)。其中,高剂量联合组相关蛋白表达量最低(P<0.05)。(4)模型组、顺铂组、Rg3低剂量组、Rg3高剂量组、低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的MVD分别为(12.64±1.96)、(7.73±1.65)、(9.92±1.45)、(7.13±1.64)、(8.16±1.44)、(6.28±1.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有效抑制H22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并与顺铂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肝癌 肿瘤血管密度 CD3^+细胞 CD4^+细胞、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与血管生成的关联性
18
作者 赵勇 章必成 +2 位作者 高建飞 李欣 杜光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80-68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m atrilysin,M M P-7)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肠癌中M M P-7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 V D)。结果: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m atrilysin,M M P-7)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肠癌中M M P-7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 V D)。结果: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M V D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M V D随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30例早期大肠癌中,12例M M P-7阳性表达,M M P-7阳性表达组的M V 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 M P-7和M V D显著正相关(r=0.7236,P<0.05)。结论:M M P-7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大肠癌 基质溶素 关联性 MMP-7 肿瘤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 肿瘤血管生成 进展期大肠癌 阳性表达 浸润和转移 MVD 上升趋势 肿瘤侵袭 表达及 肠黏膜 MVD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嵋 张燕 +3 位作者 张玲 魏琴 段明军 侯月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107个活细胞/mL(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株 裸鼠 肿瘤模型 肿瘤血管密度 裸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晓光 于肖鹏 +1 位作者 卢会青 王延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3,50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VEGF的表达和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5%SACC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SACC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是SACC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SACC的血管生成,VEGF可做为SACC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