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芹菜素对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和抗肿瘤药物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环宇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对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增敏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和MTS法分别检测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的抗增殖作用以及增敏作用,研究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芹菜素可以显著抑制...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对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增敏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和MTS法分别检测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的抗增殖作用以及增敏作用,研究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芹菜素可以显著抑制4种肺癌细胞的增殖(A549:P=0.041,H460:P=0.050,LTEP-a2:P=0.039,H292:P=0.016);MTS实验结果表明,芹菜素的过夜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抗癌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和博来霉素(bleomycin)在4种肺癌细胞中的IC50值,并且与抗癌药物存在协同作用(芹菜素与抗癌药在每个浓度处的联合作用指数CI值绝大多数<1)。结论:芹菜素可以抑制多种肺癌细胞的增殖以及增强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奥沙利铂和博来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治疗应用 博来霉素 铂化合物 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增殖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增强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宛新安 孙国平 +1 位作者 徐淑萍 杨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联合顺铂在体内外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体外试验法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试验法研究两药的抗肿瘤作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评价联合用药性质。结果丹皮酚在体外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 目的探讨丹皮酚联合顺铂在体内外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体外试验法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试验法研究两药的抗肿瘤作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评价联合用药性质。结果丹皮酚在体外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其IC50为124·77mg/L;不同浓度的丹皮酚与顺铂联用时抑制率较单一用药时显著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分析,丹皮酚7·81、15·63、31·25mg/L与系列浓度(0·078~2·5mg/L)的顺铂联合用药时具有协同作用(CDI<1)。体内灌胃给予丹皮酚25、50、100、200mg/kg对裸鼠移植人食管癌Eca-109的抑制率分别为10·67%、23·54%、27·91%、34·46%;丹皮酚在100mg/kg剂量下与顺铂5mg/kg联合用药抑制率为77·91%,与单一用药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I=0·74。结论丹皮酚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抗肿瘤作用,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酚/药理学 顺铂/药理学 食管肿瘤/药物疗法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常见恶性实体肿瘤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岿然 高解春 肖现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小儿常见的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恶性畸胎瘤的药敏检测,讨论各种常用化疗方案的治疗价值。方法 用17例肿瘤标本,其中神经母细胞瘤5例,化疗方案CCSG。肾母细胞瘤4例,化疗方案为DD方案。横纹肌肉瘤5例,CYVAD... 目的 通过对小儿常见的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恶性畸胎瘤的药敏检测,讨论各种常用化疗方案的治疗价值。方法 用17例肿瘤标本,其中神经母细胞瘤5例,化疗方案CCSG。肾母细胞瘤4例,化疗方案为DD方案。横纹肌肉瘤5例,CYVADIC:方案。恶性畸胎瘤3例,PVB方案。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标记法,测定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化疗疗效与耐药性。 结果 神经母细胞瘤对烷化剂类(CTX,IFO)、抗代谢药物(ACD)、VM26、TAL敏感性较高(P<0.05),化疗方案与药敏符合率约50%。肾母细胞瘤敏感的药物较多,化疗方案与药敏结果符合率约66.7%。以上两者疗效较好。横纹肌肉瘤耐药性较强。恶性畸胎瘤药敏对化疗方案符合率仪33_3%。两者疗效较差。结论 小儿实体恶性肿瘤现行化疗方案与肿瘤实际的药敏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肿瘤 肿瘤/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曲替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璐 陈飞虎 +3 位作者 石静波 洪凡青 徐佼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合成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以寻找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方法以依曲替酸和三氟甲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生长抑制的... 目的合成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以寻找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方法以依曲替酸和三氟甲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生长抑制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制备出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认结构。MTT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增加,而S期减少。结论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将依曲替酸通过酯键和酰胺键与三氟甲苯衍生物连接起来能增强其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类似物和衍生物/药理学 白血病 肿瘤/药物疗法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抗体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田田 范娜娜 +2 位作者 林莉 丁倩 詹金彪(综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52,共8页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以及通过阻断血供和改变细胞信号通路等机制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重组抗体和抗体片段等新型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的设计也得到了发展,抗体携带同位素、毒素和其它细胞毒性剂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使得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进入了全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免疫疗法 胃肠肿瘤/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兴华 陈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采用翻译引进的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研究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合并症分布情况及其对化疗安全性的影响,评价该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设计好的入组标准进入实验,根据MCIRS-G详细... 目的采用翻译引进的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研究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合并症分布情况及其对化疗安全性的影响,评价该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设计好的入组标准进入实验,根据MCIRS-G详细记录患者的合并症情况。年龄≥65岁的患者进入老年组(37例),<65岁者进入对照组(43例),接受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化疗期间及之后四周内纪录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采用NCI3.0版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进行评定,用MCIRS-G分析患者合并症情况,按照MCIRS-G得分、KPS评分和年龄分层研究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合并症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MCIRS-G平均得分16.19±2.25,对照组为14.67±1.08,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随着MCIRS-G评分升高老年组白细胞减少(P=0.014)、血小板减少(P=0.010)、贫血(P=0.031)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贫血(P=0.005)的发生率随着MCIRS-G评分升高而显著升高。相关性研究发现MCIRS-G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4),与KPS评分无相关(P=0.375)。结论MCIRS-G在临床上能够有效评价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合并症情况,MCIRS-G评分预测毒副反应比KPS更敏感。年龄不应是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限制因素,合并症才是影响化疗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药物疗法 共病现象 消化系统肿瘤/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油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晓翠 王英萍 +4 位作者 易慧宁 童玉琴 袁玲 陶立芳 周晓亮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3期171-171,共1页
口腔溃疡是血液病患者大剂量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口腔粘膜上皮更新受抑制,极易造成局部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口腔感染和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口腔溃疡因烧灼痛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吞咽困难。因此,... 口腔溃疡是血液病患者大剂量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口腔粘膜上皮更新受抑制,极易造成局部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口腔感染和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口腔溃疡因烧灼痛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吞咽困难。因此,积极治疗口腔溃疡是疾病辅助治疗的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油 口腔溃疡 治疗 肿瘤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陈刚 张鼎 +5 位作者 应亚草 王志峰 陶伟 朱皓 张景峰 彭志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使用CalliSphere~DEB-TACE...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使用CalliSphere~DEB-TACE或cTACE治疗,在介入前1周及介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MRI检查,对患者的随访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等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在患者肿瘤反应、复发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杲:DEB-TACE组与cTACE组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DEB-TACE组局部胆道损伤和胆汁瘤发生率以及瘤体外新发病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B-TACE与cTACE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肿瘤反应、治疗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方面等结果相似。DEB-TACE治疗较cTACE治疗可能更易发生肝脏局部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肜药物疗法 肿瘤/药物疗法 药物洗脱支架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动脉 微球体 治疗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BCLCB/C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芳 龚环宇 熊正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raltitrexed and oxaliplatin,RO方案)与碘油乳剂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3例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用RO方案与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行肝动脉灌...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raltitrexed and oxaliplatin,RO方案)与碘油乳剂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3例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用RO方案与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行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130 mg/m^2结合碘油5~30 ml混合成乳剂栓塞。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毒性反应,Child-Pugh分级观察肝脏损害。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183例患者,血液学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作用,其中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1.9%、8.3%和2.7%;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分度:Ⅰ度15.8%,Ⅱ度5.5%,Ⅲ度0.6%,Ⅳ度0。恶心呕吐:Ⅰ~Ⅱ度71.6%。肝脏损害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术前Child-Pugh A级96例,B级87例;术后48例由A级升至B级,6例由A级升至C级,12例由B级升至C级。本组患者未出现心脏、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毒性。随访183例患者的生存期为5~35个月,中位值20个月。结论 RO方案联合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是安全的和有效的,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治疗 肿瘤/药物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7
10
作者 丘少鹏 李晓飞 孙祥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两组,随访12~36个月。【结果】吡柔比星组43例,复发5例(12%);丝裂霉素组43例,复发7...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两组,随访12~36个月。【结果】吡柔比星组43例,复发5例(12%);丝裂霉素组43例,复发7例(1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吡柔比星组有2例因为不能耐受膀胱局部刺激症状,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与丝裂霉素疗效相当,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药物疗法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灌注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啸峰 马琳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8-460,共3页
目的:检测电离辐射作用后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和观察蛋白激酶C在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肠癌HCG-8多药耐药细胞照射,照射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对HCG-8细胞PKC表达的影响。结果... 目的:检测电离辐射作用后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和观察蛋白激酶C在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肠癌HCG-8多药耐药细胞照射,照射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对HCG-8细胞PKC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照组相比,2 Gy大剂量照射后PKC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先给予低剂量照射(50和100 mGy),再给予大剂量照射,PKC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不明显,200 mGy+2 Gy组PKC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与单纯2 Gy大剂量照射组比较,100 mGy+2 Gy组PKC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剂量辐射可使大肠癌细胞PK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预先给予低剂量辐射后再给予大剂量辐射可使大剂量辐射增强PKC蛋白表达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大肠/病理学 抗药性 肿瘤 肿瘤/药物疗法 基因 MDR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丽美 柳德灵 +3 位作者 赖国祥 施洪 林庆安 文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3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变化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收集200例对照对比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总胆固醇偏低(P<0.0...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3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变化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收集200例对照对比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总胆固醇偏低(P<0.05),甘油三酯水平无差异。②随化疗周期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化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后其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脂水平化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相关因素对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较多,而血清甘油三酯变化仅与化疗中使用激素有关。④各化疗方案对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无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较低,而随化疗次数增加其值亦逐渐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肺 小细胞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类/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前后SCC、Ki-67和核分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梅 李静波 +2 位作者 李健 董文辉 王占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效果与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7及血清 SCC值的关系。方法 :以肿瘤直径大于 4 cm的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 1 2例 ( b期 :3例 , 期 :9例 )为对象 ,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 (SIP疗法 )治...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效果与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7及血清 SCC值的关系。方法 :以肿瘤直径大于 4 cm的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 1 2例 ( b期 :3例 , 期 :9例 )为对象 ,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 (SIP疗法 )治疗 1~ 2个疗程 ,MRI判断疗效 ;采用 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 (L SAB法 )及放射免疫法测量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7及血清 SCC值。结果 :1 2例患者治疗 1个疗程 (6例 )或 2个疗程 (6例 )后 ,有效 7例 ,无效 5例 ,有效率 5 8.8% ,有效病例 1疗程结束时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血清SCC值明显降低 ,组织核分裂数 1疗程后减少 ,Ki- 6 7无明显变化 ;无效病例组织核分裂数 1疗程后无明显变化 ,Ki- 6 7及血清 SCC有增加倾向。结论 :1疗程结束后 MRI、血清 SCC值、组织标本中的核分裂数、 Ki-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 鳞状细胞/药物疗法 KI-67 核分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氟尿嘧啶局部植入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聂秀青 王本忠 +1 位作者 朱立新 万圣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植入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 目的探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植入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无明显的化疗不良反应。结论缓释氟尿嘧啶的局部化疗能诱导乳腺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微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缓释型抗肿瘤药物局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4PAMAM/VEGFASODN抗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新汉 李丽 +2 位作者 王志宇 张灵小 安改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12-621,共10页
目的:探讨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VEGF、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测G4PAMAM/VEGFASODN的粒径,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观察G4PAMAM/VEGFASODN的稳定性;将G4PAMAM/VEGFA... 目的:探讨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VEGF、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测G4PAMAM/VEGFASODN的粒径,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观察G4PAMAM/VEGFASODN的稳定性;将G4PAMAM/VEGFASODN进行体外转染,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转染率,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阳性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MTT法测定此复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G4PAMAM/VEGFASODN的直径约10nm,呈较均匀的网状排列;酸碱度在5到10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同电荷比的G4PAMAM/VEGFASODN均没有出现被解离的现象;48h时G4PAMAM/VEGFASODN组在1∶40的条件下转染率明显高于脂质体组;各组转染物均对细胞无明显毒性;VEGF蛋白在G4PAMAM/VEGFASODN转染后的MDA-MB-231细胞胞浆中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VEGF mRNA的表达也受到有效的抑制。结论: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稳定性好、转染率高,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纳米载体基因转移系统;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目的基因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体内动物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基因疗法 G4PAMAM G4PAMAM/VEGFASODN 乳腺癌 VEGF VEGF mRNA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帕替尼与绿原酸联合应用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及抗乳腺癌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洁琼 姚张婷 +4 位作者 梁桂开 陈羲 吴洪海 金露 丁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9,共7页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13建立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体外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和绿原酸合用对巨噬细胞M2型表面标志物CD206的影响;实时定量PC...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13建立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体外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和绿原酸合用对巨噬细胞M2型表面标志物CD206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拉帕替尼和绿原酸合用对巨噬细胞M2型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自发乳腺癌且发生肺转移的MMTV—PyVT小鼠模型考察两药合用对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观察肺转移灶组织HE染色结果并统计转移灶点数;免疫荧光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情况。结果:拉帕替尼与绿原酸合用能够有效抑制IL-13诱导的F4/80hiCD206hi细胞(即M2型巨噬细胞)增多[(42.17%±2.59%)与(61.15%±7.58%),P〈0.05];两药合用能明显下调由IL-13诱导的Yml基因的上调[(1.8±0.0)与(1.0±0.0),P〈0.05],且其作用比绿原酸单给药组强[(0.9±0.1)与(1.8±0.0),P〈0.051;拉帕替尼与绿原酸合用能显著减少小鼠肺转移灶点数[P〈0.05];两药合用与对照组比较能降低瘤内CD206阳性细胞所占巨噬细胞的比例I(6.08%±2.60%)与(29.04%±5.86%),P〈0.05]。结论:拉帕替尼与绿原酸的联合用药能有效抑制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以及乳腺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转移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肿瘤药(中药)/治疗应用 绿原酸/治疗应用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5-FU缓释剂治疗兔VX-2口腔鳞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娟 朱坤鹍 +4 位作者 陈殿良 王世亮 许文华 陈新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学疗法(PDT)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100只VX-2口腔鳞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通过肿瘤体积测量、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价肿瘤抑瘤率、生长状态、p53蛋白表达情况来反应PDT联... 目的研究光动力学疗法(PDT)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100只VX-2口腔鳞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通过肿瘤体积测量、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价肿瘤抑瘤率、生长状态、p53蛋白表达情况来反应PDT联合5-FU的疗效,各组数据比较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第5周观察:①各组抑瘤率分别为静脉给药组39.9%±15.9%;5-Fu缓释剂组73.8%±22.3%;PDT组50.6%±21.8%;联合治疗组93.6%±19.5%,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HE染色镜下观察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核分裂像罕见,细胞大量死亡或凋亡。③免疫组化测得联合治疗组p53阳性表达率为1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治疗上PDT与5-FU缓释剂联合应用较其单独应用疗效显著,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癌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口腔肿瘤/药物疗法 光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植入5-Fu缓释剂对大肠癌的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弋 万圣云 +2 位作者 郭爱军 王光升 王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SP免疫组化法检查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p53及Bcl-2基因表达状况。结果Ⅰ组用药后24、48、72h外周5-Fu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时门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P=0·013);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组术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显著下调(P=0·03);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抗肿瘤药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5-FuSR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满意,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对p53基因突变者亦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过度医疗、无效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刚 梁红娟 +2 位作者 闵婕 张贺龙 姬统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新辅助化疗已经使众多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受益。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 ,它又可以被视为无效治疗或过度医疗。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临床 ,引起了哲学意义上的争议。医者原因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重视矛盾问题“底线”的研究 ,提供相对宽松的技术、... 新辅助化疗已经使众多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受益。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 ,它又可以被视为无效治疗或过度医疗。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临床 ,引起了哲学意义上的争议。医者原因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重视矛盾问题“底线”的研究 ,提供相对宽松的技术、学术、文化氛围 ;医者持续的、有计划的学习与培训是增强其主体性的保证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新辅助化疗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征东 李建生 徐修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尼美舒利25、50、100、200、400μmol/L)作用24、48、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ELISA及RIA检测药...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尼美舒利25、50、100、200、400μmol/L)作用24、48、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ELISA及RIA检测药物作用48h后SMMC7721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能降低肝癌细胞SMMC7721分泌的VEGF、PGE2水平。结论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降低VEGF水平,并能降低COX2的下游产物PGE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环加氧酶抑制药/药理学 地诺前列酮/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