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在乳腺癌微环境缺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璇 赵海峰 +1 位作者 赵祥博 张皓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5,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缺氧现象。缺氧是实体肿瘤的一个关键特征,通常由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氧与肿瘤的侵袭性、治疗耐药性以及不良的临床结局紧密相关,是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MRI技...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缺氧现象。缺氧是实体肿瘤的一个关键特征,通常由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氧与肿瘤的侵袭性、治疗耐药性以及不良的临床结局紧密相关,是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MRI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信息,包括血管功能和细胞内缺氧状态,在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缺氧状态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和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多模态MRI技术,如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和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RI,BOLD-MRI)等在乳腺癌缺氧状态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通过无创性缺氧评估为优化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提升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缺氧 肿瘤环境 磁共振成像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通过诱导肝细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
2
作者 李婉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52-652,共1页
【据《Cancer Res》2016年2月报道】题: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通过诱导肝细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作者Ye LY等)门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门静脉癌栓的存在经常伴有肿... 【据《Cancer Res》2016年2月报道】题: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通过诱导肝细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作者Ye LY等)门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门静脉癌栓的存在经常伴有肿瘤微环境的缺氧,进而加速肿瘤转移,但目前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最近的证据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Ye等做了相关研究,探讨是否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而促进肿瘤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肿瘤环境 免疫抑制 门静脉癌栓 缺氧诱导 肝癌转移 细胞转移 浙江大学医学院 细胞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改善肿瘤缺氧微环境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新军 黄立中 +2 位作者 肖玉洁 龚辉 田雪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533,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苷对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Vessel Permeability,CVP)、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可能的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裸鼠皮下接...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苷对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Vessel Permeability,CVP)、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可能的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裸鼠皮下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阿霉素组、黄芩苷+阿霉素组。于接种第7日开始:黄芩苷组每天灌胃黄芩苷水溶液(100 mg·kg^(-1)),连续14天;阿霉素组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阿霉素(5mg·kg^(-1)),共用药5次;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1)),连续14天;黄芩苷+阿霉素组每天灌胃黄芩苷水溶液(100 mg·kg^(-1)),连续14天,并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阿霉素5 mg·kg^(-1),共5次。给药期间监测移植瘤体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20 nm下测OD值来反映黄芩苷对肿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裸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阿霉素组、黄芩苷+阿霉素组瘤体重量均明显减轻(P<0.05);黄芩苷+阿霉素组瘤体重量较阿霉素组明显减轻(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降低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阿霉素组则增加肿瘤组织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黄芩苷组能够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血清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霉素组促进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阿霉素组促进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裸鼠乳腺癌组织LOX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阿霉素组肿瘤组织中LOX表达增加(P<0.05);黄芩苷+阿霉素组能下调裸鼠乳腺癌组织LOX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裸鼠血清中丙二醛、乳腺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改变肿瘤缺氧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乳腺癌 赖氨酰化酶 丙二醛 毛细血管通透性 肿瘤缺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参与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琳琳 朱桂全 李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1-656,共6页
缺氧是实体恶性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标志,外泌体作为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内容物负载、释放及其发挥的生物学作用都受到缺氧的调控。在缺氧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向不同免疫细胞传递其中携带的差异表达的分子货物,并... 缺氧是实体恶性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标志,外泌体作为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内容物负载、释放及其发挥的生物学作用都受到缺氧的调控。在缺氧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向不同免疫细胞传递其中携带的差异表达的分子货物,并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刺激调节性T细胞扩增、促进髓源性抑制细胞活化以及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等多种途径达到调控免疫细胞功能,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阐明缺氧诱导的肿瘤细胞外泌体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泌体调控肿瘤免疫的相关机制,将为外泌体应用于肿瘤疫苗、抗癌药物递送以及联合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环境 缺氧 外泌体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缺氧微环境促进肿瘤治疗的纳米递送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鹃鹃 韩治敏 +3 位作者 宫春爱 李国瑞 陈昕璐 高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肿瘤组织供氧与耗氧的不平衡引起。缺氧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会引发化学治疗耐药、放射治疗抵抗等,因此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肿瘤微环境内独有的缺氧的特点...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肿瘤组织供氧与耗氧的不平衡引起。缺氧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会引发化学治疗耐药、放射治疗抵抗等,因此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肿瘤微环境内独有的缺氧的特点使得缺氧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纳米技术具有靶向性高、组织相容性好等特性,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缺氧微环境的新型纳米递送系统在肿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缺氧 纳米技术 肿瘤环境 肿瘤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阻断乳腺癌细胞-间质细胞的交互作用:基于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6
作者 邵珊 白薇超 +3 位作者 邹鹏程 罗敏娜 赵新汉 雷建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6,共9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乳腺癌肿瘤-间质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运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Met干预组,ELISA及RT-qPCR检测Met对CAFs中HIF-1α、p-AMPK、基质衍生因子-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乳腺癌肿瘤-间质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运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Met干预组,ELISA及RT-qPCR检测Met对CAFs中HIF-1α、p-AMPK、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外源性SDF-1、IL-8干预后,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hRNA或过表达质粒调节CAFs-HIF-1α的表达,以及AMPK-shRNA抑制AMPK的表达,并运用OG和2-OXO调节脯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及运用外源性TGF-β1干预后,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CAFs中p-AMPK、HIF-1α、SDF-1、IL-8的表达,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Met干预组中CAFs的p-AMPK、SDF-1和IL-8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HIF-1α表达水平下降(P<0.05),AMPK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组中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外源性SDF-1、IL-8干预可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过表达HIF-1α及运用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OG提高HIF-1α的表达后,可降低Met对CAFs中HIF-1α、SDF-1及IL-8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运用HIF-1α-shRNA及运用脯氨酸羟化酶激活剂2-OXO抑制HIF-1α的表达后,降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运用AMPK-shRNA抑制p-AMPK的表达后,可降低Met对CAFs中HIF-1α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加入外源性TGF-β1后,可部分降低Met对CAFs中HIF-1α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可部分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et通过抑制CAFs-HIF-1α的表达进而发挥阻断乳腺癌细胞-间质细胞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二甲双胍 磷酸化-AMPK 肿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与替拉扎明纳米胶囊用于肿瘤乏氧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美伊茗 李响 +3 位作者 石皓天 骆昱超 徐斌 田文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设计合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纳米胶囊(nGOx)和负载替拉扎明(TPZ)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胶囊(nMSNs-TPZ),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壳层赋予GOx与MSNs-TPZ更高的稳定性与更长的瘤内滞留时间.nGOx持续增强的肿瘤乏氧微环境能... 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设计合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纳米胶囊(nGOx)和负载替拉扎明(TPZ)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胶囊(nMSNs-TPZ),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壳层赋予GOx与MSNs-TPZ更高的稳定性与更长的瘤内滞留时间.nGOx持续增强的肿瘤乏氧微环境能够促使TPZ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二者协同作用增强了肿瘤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GOx与nMSNs-TPZ均具有尺寸均一的球形结构.nGOx在胰蛋白酶、特定温度以及不同pH溶液中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提升,并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nMSNs-TPZ在谷胱甘肽(GSH)存在下能够有效降解,实现TPZ的可控释放.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均证实,nGOx产生的局部乏氧环境更有利于TPZ发挥作用,两者的协同治疗展现出更优越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环境 葡萄糖化酶 替拉扎明 纳米胶囊 介孔二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琴 夏强 +1 位作者 曹春梅 张世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和复氧120min复制局部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和复氧120min复制局部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各项心室力学指标。结果:与单纯缺氧/复氧组相比,1×104U/LTNFα预处理明显降低心脏缺氧/复氧后的梗死面积和复氧期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和左室舒张末压力的恢复。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开放剂atractyloside和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illine减弱了TNFα的作用。结论: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及促进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心脏 缺氧 线粒体渗透转换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胡黄连提取物对其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永红 张文博 +1 位作者 袁鹏英 王亚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胡黄连提取物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胡黄连提取物(10μg/mL、100μg/mL、1 000μg/mL)进行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胡黄连提取物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胡黄连提取物(10μg/mL、100μg/mL、1 000μg/mL)进行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细胞TNFαmRNA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细胞TNFα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TNFα表达逐渐增强;胡黄连提取物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抑制TNFα表达的上调。结论缺氧复氧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进而诱导TNFα表达上调;胡黄连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抑制TNFα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胡黄连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A4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抑制前列腺癌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华 刘淼 +1 位作者 吴萍 叶笃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20-2020,共1页
关键词 肿瘤环境 A4 前列腺细胞 巨噬细胞 增殖作用 免疫荧光 核仁素 血管生成 干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缺氧微环境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雨 江建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8-712,共5页
癌细胞生长迅速及中心血供不足导致的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特性之一,在胰腺癌中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缺氧与胰腺癌的血管新生、代谢重建、肿瘤增殖及早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并通过分泌多种活性因子介导肿瘤免疫逃避。此外,耐药作为... 癌细胞生长迅速及中心血供不足导致的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特性之一,在胰腺癌中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缺氧与胰腺癌的血管新生、代谢重建、肿瘤增殖及早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并通过分泌多种活性因子介导肿瘤免疫逃避。此外,耐药作为胰腺癌治愈率低的关键因素,也与缺氧相关。缺氧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并依赖于缺氧诱导因子发挥作用。对缺氧微环境与胰腺癌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探讨相关信号通路激活与分子机制,以期为胰腺癌缺氧微环境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缺氧 肿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QLE敲除促进黑色素瘤肿瘤微环境CD8+T细胞浸润发挥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瑶 刘雯 +5 位作者 廖亦然 雷舜 张妍 陈叶梓 龚奕 黄启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5-1322,共8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细胞鲨烯环氧合酶(SQLE)基因敲除调控肿瘤微环境T细胞浸润影响机体抗肿瘤效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SQLE敲除的B16F10细胞系分别接种免疫完全和免疫缺陷小鼠,明确基因敲除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自主和非自主性调...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细胞鲨烯环氧合酶(SQLE)基因敲除调控肿瘤微环境T细胞浸润影响机体抗肿瘤效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SQLE敲除的B16F10细胞系分别接种免疫完全和免疫缺陷小鼠,明确基因敲除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自主和非自主性调控,进一步使用抗体阻断、Luminex多因子检测和流式细胞等技术探索SQLE基因敲除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分泌及免疫浸润的影响,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SQLE表达与免疫浸润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免疫缺陷型小鼠相比,敲除SQLE显著抑制免疫完全小鼠肿瘤增殖,延长小鼠生存期。SQLE敲除诱导肿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增加肿瘤微环境CD8+T细胞浸润从而改善机体抗肿瘤效应。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SQLE及其对应的免疫浸润标志物与黑色素瘤患者临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SQLE通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控肿瘤微环境参与机体抗肿瘤效应,有望成为新的肿瘤免疫药物靶点和疗效预测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烯环合酶 黑色素瘤 肿瘤环境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β在斑马鱼脑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梦思 张丽 胡宪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究斑马鱼脑缺氧/复氧(H/R)过程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作用及其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H/R模型,选用健康同等体型成鱼,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缺氧/复氧+GSK-3β抑制剂(H/R+TDZD-8)... 目的探究斑马鱼脑缺氧/复氧(H/R)过程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作用及其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H/R模型,选用健康同等体型成鱼,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缺氧/复氧+GSK-3β抑制剂(H/R+TDZD-8)组进行实验。选取各组斑马鱼脑组织,通过qRT-PCR测定缺氧诱导因子Hif-1αa、Hif-1αb在不同复氧时间点mRNA表达情况,TTC染色与TUNEL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if-1α、GSK-3β、p-GSK-3β(Ser 9)、MAP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AP2在脑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Hif-1αa、Hif-1αb的mRNA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脑梗死面积及凋亡细胞增多(P<0.01),p-GSK-3β(Ser 9)/GSK-3β比值、MAP2蛋白表达降低(P<0.05),MAP2免疫荧光表达下降(P<0.01);与H/R组比较,TDZD-8预处理能够减少斑马鱼脑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P<0.01),增加p-GSK-3β(Ser 9)/GSK-3β比值、MAP2蛋白表达(P<0.01),增加MAP2免疫荧光表达(P<0.01)。结论缺氧/复氧可造成斑马鱼脑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磷酸化和MAP2的表达有关。GSK-3β特异性抑制剂TDZD-8可通过促进p-GSK-3β(Ser 9)的表达,减少MAP2的降解,从而逆转缺氧/复氧对斑马鱼脑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缺氧/损伤 糖原合酶激酶3Β 管相关蛋白2 TDZ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肿瘤微环境乏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宗霖 孙轶群 童彤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4-1241,共8页
肿瘤微环境乏氧是导致肿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肿瘤乏氧水平,进而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放化疗抵抗和不良预后等,协助早期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对多种功能磁共振定量技术应用于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乏氧是导致肿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肿瘤乏氧水平,进而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放化疗抵抗和不良预后等,协助早期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对多种功能磁共振定量技术应用于肿瘤微环境乏氧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肿瘤环境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缺氧-复氧时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智彤 姚智 +2 位作者 娄建石 李会强 卢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缺氧 -复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学方法 ,测定对照组、模型组、及 1g·L-1、0 1g·L-1、0 0 1g·L-1Pue给药组...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缺氧 -复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学方法 ,测定对照组、模型组、及 1g·L-1、0 1g·L-1、0 0 1g·L-1Pue给药组在各个时间点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IL 6活性的变化。结果 受到缺氧、复氧刺激后TNF α、IL 6活性较对照组增加 (P <0 0 1)。各剂量在缺氧时均表现出降低TNF α活性的作用 ,1g·L-1Pue的作用最强 (P <0 0 1) ,而其它两个剂量在复氧时还能增加TNF α活性。Pue能降低IL 6活性的增加。结论 缺氧、复氧刺激能增加心肌细胞分泌TNF α、IL 6 ;Pue能抑制缺氧时TNF α的分泌 ,但在复氧后 ,除 1g·L-1外 ,其它剂量还表现出升高TNF α的作用 ;Pue可抑制IL 6的过度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细胞 葛根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STC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健 赵素平 +5 位作者 王宗艳 刘瑞廷 陈倩 吕飒美 史丽萍 王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8-635,共8页
目的:探讨斯钙素1(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TC1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结肠癌肿瘤微环境的联系。方法:用UALCAN数据库(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和Oncomine数据库(https://www. oncomine.org)分析STC1... 目的:探讨斯钙素1(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TC1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结肠癌肿瘤微环境的联系。方法:用UALCAN数据库(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和Oncomine数据库(https://www. oncomine.org)分析STC1在正常结肠组织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TC1的表达;使用OncoLnc(http://www.oncolnc.org/)分析工具评估STC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氯化钴缺氧和脂多糖诱导处理结肠癌HT-29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C1的表达水平变化;运用TIMER分析工具(https://cistrome.shinyapps.io/timer/),分析STC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免疫调节的相关性。结果: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并且STC1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分期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缺氧能够显著诱导STC1表达,STC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炎症模拟条件下,STC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TC1与炎症分子的表达和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存在密切关系。结论: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是结肠癌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并且STC1与结肠癌肿瘤微环境,特别是与结肠癌的缺氧及免疫调节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钙素1 结肠癌 肿瘤环境 免疫调节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缺氧/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峰 胡珊珊 +4 位作者 谢时帅 牛万祥 董永飞 程传东 牛朝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s)分泌的外泌体对缺氧/复氧损伤的人来源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来源胶质瘤U87细胞系肿瘤干细胞,对培养成功的肿瘤细胞球,常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诱导分化2方面进行鉴定,采用Q...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s)分泌的外泌体对缺氧/复氧损伤的人来源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来源胶质瘤U87细胞系肿瘤干细胞,对培养成功的肿瘤细胞球,常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诱导分化2方面进行鉴定,采用QIAGEN试剂盒提取干细胞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将HBMECs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CON):含10%的无外泌体血清的1640细胞培养液常规培养的HBMECs;②缺氧/复氧组(H/R):对血管内皮细胞给予5 h缺氧,再进行复氧1 h处理;③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预处理组(GSCs-Exo+H/R):在H/R处理前,采用60μg/ml的GSCs-Exo孵育HBMECs。在处理结束后,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证明培养的GSCs中特异性表达Nestin和CD133,肿瘤球细胞诱导分化可见GFAP和Neun表达阳性。与CON组比较,H/R组的HBMECs增殖活力大大降低,迁移能力下降明显,细胞凋亡率增加显著(P<0.05)。与H/R组比,GSCs-Exo与HBMECs共孵育,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力,促进细胞迁移,抑制HBMECs凋亡(P<0.05)。结论在神经胶质瘤缺氧/复氧微环境中,胶质瘤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发挥保护HBMEC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干细胞 外泌体 肿瘤缺氧/复氧微环境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联合重组人细胞珠蛋白治疗缺氧诱导化疗耐受肝细胞癌的体外实验
18
作者 王毅 何硕 +1 位作者 杨斯昀 章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46-3154,共9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重组人细胞珠蛋白(rhCYGB)靶向缺氧诱导的5-氟尿嘧啶(5-FU)治疗耐受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改善难治性肝癌提供一种新的联合治疗策略。方法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检测不同药物对肝癌细胞的半数抑制率并绘制量效曲线...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重组人细胞珠蛋白(rhCYGB)靶向缺氧诱导的5-氟尿嘧啶(5-FU)治疗耐受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改善难治性肝癌提供一种新的联合治疗策略。方法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检测不同药物对肝癌细胞的半数抑制率并绘制量效曲线,评估不同氧浓度下肝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使用CompuSyn和SynergyFinder 3.0软件分析不同浓度rhCYGB和5-FU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处理肝癌细胞的联合效应。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评估联合用药对肝癌干细胞性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用药对CD133阳性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划痕实验评估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5-FU处理Hep3B、Huh7和HepG2细胞IC50值显著高于常氧条件下IC50值(P<0.05),分别为常氧条件下的15.27、4.25、2.34倍。常氧和缺氧条件下5-FU联合rhCYGB具有协同效应。与5-FU单药组相比,5-FU联合rhCYGB对肝癌干细胞球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P<0.05),且可显著下调Hep3B细胞中CD133阳性亚群比例(P<0.05)。常氧条件下rhCYGB联合5-FU处理48 h后对Hep3B细胞的迁移具有联合抑制作用(P<0.05)。结论rhCYGB与5-FU联合运用在肝癌中具有协同效应;联合机制可能涉及干细胞性及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细胞珠蛋白 缺氧环境 联合策略 肿瘤干细胞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与病理对照的骨肉瘤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肿瘤微循环及乏氧性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佳璐 王瑶 +4 位作者 马焕 李梅 李鹍 丁莹莹 陶海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40-945,共6页
目的:基于MRI与病理对照,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与骨肉瘤微循环和乏氧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原发于膝关节周围的骨肉瘤患者,手术前行MRI检查。... 目的:基于MRI与病理对照,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与骨肉瘤微循环和乏氧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原发于膝关节周围的骨肉瘤患者,手术前行MRI检查。术后取瘤段正中矢状面组织切片,并分割为1 cm×1 cm组织块。检测每个组织块肿瘤坏死率(tumor necrosis rate,TNR)、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并按照Huvos分级标准划分为反应良好组(TNR≥90%)和反应差组(TNR<90%)。在对应位置的DCE-MRI图像上,定位划分与病理样本等感兴趣区,并测量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探讨各定量参数与MVD、VEGF、HIF-1α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入组10例骨肉瘤患者,共取得460个肿瘤病理组织块,其中反应良好组59个(12.8%),反应差组401个(87.2%);VEGF阳性311个(67.6%),阴性149个(32.4%);HIF-1α阳性68个(14.8%),阴性392个(85.2%)。反应良好组Ktrans、Kep、Ve、Vp、MVD计数、VEGF阳性率均高于反应差组,而HIF-1α阳性率低于反应差组(P<0.05)。Ktrans、Kep、Ve与MVD具有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652、0.525、0.418(P<0.01)。Ve预测VEGF、Kep预测HIF-1α阳性表达的阈值、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34、0.609、63.7%、60.0%和0.115/min、0.614、42.2%、83.3%。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对骨肉瘤化疗后肿瘤微循环及乏氧性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或可为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中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玲珑 繆初蕾 +6 位作者 项冰倩 罗梓垠 宋冬 戴雍月 刘亚坤 陈亮 王万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I)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平衡灌注组(N组)、模型组(H/R组)、低剂量XBJI组(L组,2 m L/100 m L)、中剂量XBJI组(M组,4 m ...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I)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平衡灌注组(N组)、模型组(H/R组)、低剂量XBJI组(L组,2 m L/100 m L)、中剂量XBJI组(M组,4 m L/100 m L)、高剂量XBJI组(H组,8 m L/100 m L)。大鼠进行灌注/停灌/再复灌方式制备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对照组在平衡灌注20 min时纪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_(max))、左心室内压(LVP)的值,其余各组再灌注结束后记录HR、LVDP、±dp/dt_(max)、LVP的变化。ELISA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NF-α蛋白,RT-PCR检测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及平衡灌注组相比,其余各组LVDP、±dp/dt_(max)、LVP、HR值均降低(P<0.01),TNF-α浓度、TNF-α蛋白水平和TNF-α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血必净组LVDP、±dp/dt_(max)、LVP、HR的值均明显升高(P<0.01)。TNF-α浓度、TNF-α蛋白和TNF-αmRNA的表达均有降低(P<0.01或P<0.05);并以中剂量XBJI组差异最显著(P<0.01);各剂量XBJI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光镜下各剂量XBJI组的心肌组织结构异常变化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以中剂量XBJI组减轻最为显著。结论: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TNF-α表达减轻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的炎性反应,并以中剂量XBJI(4 m L/100 m L)疗效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缺氧/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