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1
作者 舒婷 孙建 +6 位作者 伍荣香 位彩霞 田静源 王佩 孔凡栋 王聪 周丽曼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6,共7页
目的对分离自落花生中的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评... 目的对分离自落花生中的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新化合物(stackyline E methyl ester,1),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enniatin J_(1))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毒活性,IC_(50)值为(8.35±0.66)μmol/L,强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和苏尼替尼,对L02正常肾细胞具有中等细胞毒性,IC_(50)值为(35.36±2.46)μmol/L。结论化合物1是1个新的对取代苯的衍生物,化合物3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 次级代谢产物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中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的甾体化合物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亚欣 王昊 +2 位作者 戴好富 夏志辉 曾艳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文章对采集自我国南海西沙群岛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特性和各种波谱数据,结合文献数据对... 文章对采集自我国南海西沙群岛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特性和各种波谱数据,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短指软珊瑚S.flexibilis中分离鉴定了8个甾体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24-methylcholesta-5,24(28)-diene-3β,19-diol)(1)、(3β,23S)-ergosta-5,24(28)-diene-3,23-diol(2)、4α-methyl-3β,14β-dihydroxy-5α-ergost-24(28)-en-23-one(3)、sinulasterol C(4)、nephalsterol C(5)、24-亚甲基胆固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6)、4α-methyl-3β,8β-dihydroxy-5α-ergost-24(28)-en-23-one(7)和4α-甲基-麦角甾-24-烯-3β-醇(4α-methyl-ergosterol-24-en-3β-ol)(8)。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和5具有较强的K562(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毒活性,其IC50(半数最大抑制浓度)值分别为(5.48±0.22)μmol·L^(-1)、(4.80±0.11)μmol·L^(-1)和(2.08±0.11)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Sinularia flexibilis 化学成分 甾体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通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雪林 卢志远 +1 位作者 贡潘偏抽 张玉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2-1888,共7页
对刺通草(Trevesia palmate)的化学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Rp-C18和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层析纯化,从刺通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O-α-L-... 对刺通草(Trevesia palmate)的化学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Rp-C18和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层析纯化,从刺通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常春藤苷(1)、齐墩果酸(2)、熊果酸(3)、川续断皂苷B(4)、灰毡毛忍冬皂苷B(5)、常春藤皂苷C(6)、地肤子皂苷Ic(7)、阿魏酸(8)、水杨苷(9)、绿原酸(10)、芦丁(11)、腺苷(12)、β-谷甾醇(13)和棕榈酸(14)。化合物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发现化合物1和3对人肿瘤细胞株SMMC-7721、Hela、MCF-7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化合物1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通草 化学成分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重楼和云南白药中抗肿瘤细胞毒活性物质Gracillin的测定 被引量:56
4
作者 季申 周坛树 张锦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 :对 2 0余种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抗肿瘤细胞毒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HPLC法 ,色谱柱KR10 0 5C18,流动相乙腈 水 (4 3 :5 7) ,检测波长 2 10nm ,流速 0 .8mL/min。结果 :回收率分别为 99.8% (RSD 2 .6 % ,n =6 ) ;98.8%(RSD 1.5... 目的 :对 2 0余种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抗肿瘤细胞毒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HPLC法 ,色谱柱KR10 0 5C18,流动相乙腈 水 (4 3 :5 7) ,检测波长 2 10nm ,流速 0 .8mL/min。结果 :回收率分别为 99.8% (RSD 2 .6 % ,n =6 ) ;98.8%(RSD 1.5 % ,n =6 )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RSD1.4% ,n =6 ;RSD1.8% ,n =4。结论 :中药重楼和云南白药的水、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 6种人体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云南白药 Gracillin 中药 肿瘤细胞毒生物活性 测定 HPLC法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褐网柄牛肝菌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细胞毒活性
5
作者 陈招莉 符大天 +2 位作者 张蕾 谭林燕 符秀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96-3301,共6页
目的研究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暗褐网柄牛肝菌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半制备HPLC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对人癌细胞株HepG... 目的研究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暗褐网柄牛肝菌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半制备HPLC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对人癌细胞株HepG2、A549、HeLa、MCF-7、MDA-MB-231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hlesterol A(1)、过氧化麦角甾醇(2)、(22 E,24R)-7,22-二烯-3β,5α,6β-麦角三醇(3)、麦角甾-7,22 E-二烯-3-酮(4)。化合物1对HeLa、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强,IC 50值为6.45~8.38μmol/L,对MDA-MB-231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 50值为14.84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对妇科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褐网柄牛肝菌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孢菌FIM090395细胞毒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6
作者 吴云丹 聂毅磊 +6 位作者 陈名洪 林如 谢阳 方东升 彭飞 连云阳 江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海洋沉积物的疣孢菌FIM090395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和反相C18柱层析等方法,对菌株FIM090395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目的研究分离自海洋沉积物的疣孢菌FIM090395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和反相C18柱层析等方法,对菌株FIM090395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化合物2,结构解析确定它们分别与proximicin A和B同质,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株MDA-MB-231(乳腺癌细胞)、SW620(结肠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和CNE-2(鼻咽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23.49、13.48、34.96和16.28μg/mL;化合物2对肿瘤细胞株K562(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25.69μg/mL,对MDA-MB-231和CNE-2的抑制增殖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孢菌 肿瘤细胞毒活性 次级代谢产物 Proximic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自体肿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单保恩 李启亮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了CTL杀伤活性,观察了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细胞CD8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经MTT法检测,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TDLN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P<0·01)。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活性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CD83阳性表达细胞率也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结论:用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和活化TDLN,优于单独用IL-2刺激或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TDLN细胞产生DC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沈锦煌 杨娜娜 +4 位作者 张艺凡 郑卫敏 马新华 钟添华 张永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675-1680,共6页
对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葫蔓藤根茎的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9个吲哚类生物碱,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 对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葫蔓藤根茎的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9个吲哚类生物碱,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钩吻碱甲(1)、钩吻素子(2)、葫蔓藤碱乙(3)、钩吻氯碱(4)、19-(S)-羟基二氢钩吻氯碱(5)、钩吻碱戊(6)、19-(S)-钩吻醇碱(7)、19-(R)-钩吻醇碱(8)、钩吻素己(9)。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发现化合物1~3对肝癌细胞HepG2显示了很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IC 50值分别为10.02±0.16、3.98±0.11、9.87±0.1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蔓藤 生物碱 化学成分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purquinone A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强 王立平 +2 位作者 王聪 陈玲玲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7-254,共8页
目的优化云南建水紫陶土耐酸真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JS03-21产肿瘤细胞毒活性的purpurquinone A的发酵条件,提高purpur quinone A的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培养方式、培养时间、p H值、p H调节方式、温度、摇床转速、装液... 目的优化云南建水紫陶土耐酸真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JS03-21产肿瘤细胞毒活性的purpurquinone A的发酵条件,提高purpur quinone A的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培养方式、培养时间、p H值、p H调节方式、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种龄、接种量、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 Purpurquinone A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50/500m L、种龄4d,接种量为4%,28℃、180r/min下摇床发酵15d;最佳培养基组成为:50g麦芽糖、13g牛肉膏、2g Mg SO4、1000m L自来水、10%盐酸调节初始p H2.0。结论以最佳发酵条件发酵,优化后purpurquinone A产量达到547mg/L,是优化前产量的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purquinoneA 肿瘤细胞毒活性 发酵优化 耐酸真菌 产紫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