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肺癌内直接注射后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蓓蕾 陈绍亮 +3 位作者 徐兆强 于力克 李田 石洪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78,489,共5页
目的研究肺癌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后患者体内分布状况。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1例,根据CT定位,单次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18.5~37MBq/cm3后,多时点测量血、尿放射性。应用HPLC法检测131I-chTNT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 目的研究肺癌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后患者体内分布状况。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1例,根据CT定位,单次瘤内直接注射131I-chTNT18.5~37MBq/cm3后,多时点测量血、尿放射性。应用HPLC法检测131I-chTNT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谢情况。采用连续显像法估算全身、各主要脏器和肿瘤的放射性,并转换为注射剂量百分率(%ID),以观察131I-chTNT在体内的分布。结果所有11例患者HPLC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24、48、72、96h内血清中131I-chTNT均以原形存在,原形含量达100%。经计算机拟合,血清药-时曲线符合静脉外给药二室模型,T1/2kα(0.89±0.17)h,T1/2β(86.88±25.97)h。游离131I是尿内131I-chTNT的唯一代谢产物,264h累计尿排泄量为注射量的(58.37±17.45)%。瘤内给药后30min,瘤内131I-chTNT量为(51.05±8.41)%ID,瘤/肺比值(T/N)高达(63.87±25.71)。264h时瘤内131I-chTNT残留(3.47±3.27)%ID,T/N为(9.61±11.00)。全身主要器官中,放射性主要集中在肺、肝、心、肾、脾和甲状腺中。结论131I-chTNT瘤内直接注射后在瘤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生物分布 放射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仰纯 陈绍亮 +3 位作者 鞠佃文 石洪成 许开平 许长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 :研究13 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 13 1I chTNT)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9例肿瘤患者 ,体重5 0± 6kg,单次静脉推注13 1I chTNT 2 9 6± 3 7MBq/kg后测量各时间点血、尿样本中药物的放射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3 1I ... 目的 :研究13 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 13 1I chTNT)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9例肿瘤患者 ,体重5 0± 6kg,单次静脉推注13 1I chTNT 2 9 6± 3 7MBq/kg后测量各时间点血、尿样本中药物的放射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3 1I chTNT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谢情况。采用连续显像法估算各时间点全身及各器官的放射性 ,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注入剂量的百分率 (ID ,% )。结果 :72h内血清原形13 1I chTNT超过 95 %、16 8h为 ( 86±6 ) %。血清药 时曲线符合静脉给药二室模型 ,t1/2α4 93± 9 36h ,t1/2 β6 1 7± 2 1 2h ,AUC 2 9 1± 11 6MBq·h·ml-1,CL 5 3 9± 2 4 6ml/h。13 1碘是13 1I chTNT的代谢产物 ,1周累积经尿液排出注射剂量的 ( 33± 9) %。注射13 1I chTNT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肺、肝、肿瘤组织 ,脑组织最少 ,甲状腺放射性多逐渐浓聚。肿瘤组织放射性 2 4h达到最大值 ,T/L(瘤 /非瘤 )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多在 3~ 7d达到最大值 ( 1 2 5~ 3 73)。肿瘤组织 2 4 ,72 ,16 8h的ID值分别为 ( 2 8± 2 0 ) %、( 1 9± 1 3) %和 ( 0 9± 0 6 ) %。结论 :13 1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药代动力学 放射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