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线粒体代谢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璐(综述) 梁蓓蓓(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8-1253,共6页
线粒体在肿瘤细胞中扮演多重角色,其功能变化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它调控细胞凋亡、氧化还原平衡和信号转导,与肿瘤干细胞维持、侵袭转移能力和化疗耐药性密切相关,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因其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参... 线粒体在肿瘤细胞中扮演多重角色,其功能变化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它调控细胞凋亡、氧化还原平衡和信号转导,与肿瘤干细胞维持、侵袭转移能力和化疗耐药性密切相关,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因其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参与了肿瘤细胞不同类型的程序性死亡,包括焦亡、凋亡、铁死亡和铜死亡等过程;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线粒体通过重新调整细胞能量代谢,使肿瘤细胞能够适应新的微环境。目前,主要的靶向线粒体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和治疗策略有靶向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干扰线粒体代谢途径、调节线粒体ROS水平以及影响线粒体自噬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代谢 肿瘤程序性死亡 肿瘤转移 肿瘤耐药 肿瘤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PD-L1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美姿 张方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327,共5页
肿瘤细胞避免免疫系统破坏(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肿瘤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导致免疫效应细胞失活,进而引起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PD-L1有细胞膜... 肿瘤细胞避免免疫系统破坏(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肿瘤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导致免疫效应细胞失活,进而引起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PD-L1有细胞膜型和可溶性分子两种形式,可溶性PD-L1能够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既能影响肿瘤微环境中邻近细胞,也能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远处,其发挥作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远超膜型分子。文章就可溶性PD-L1的来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 肿瘤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