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
1
作者 蔡忠 李婷 彭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成都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RFA治疗的10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成都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RFA治疗的10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3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60例)。分析患者RFA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RFA治疗前、术后1 d、7 d和14 d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因素,分析术后7 d T淋巴细胞亚群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较RFA治疗前明显降低,CD8^(+)T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较RFA治疗前明显降低,CD8^(+)T明显升高;死亡组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明显低于生存组,CD8^(+)T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后7 d CD8^(+)T增加为影响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术后7 d的CD3^(+)T、CD4^(+)T、CD4^(+)T/CD8^(+)T增加为保护因素(P<0.05);调整协变量后,术后7 d的CD3^(+)T、CD4^(+)T、CD8^(+)T、CD4^(+)T/CD8^(+)T仍是独立预测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RFA治疗后7 d的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与NSCLC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射频消融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相关性死亡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皮微波消融术后肿瘤相关性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庞敏 盛立军 +5 位作者 宿超 宋鹏远 安玉姬 何伟娜 张卫华 张亚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08-2110,21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在我科行经皮微波消融术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一般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以期发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在我科行经皮微波消融术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一般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以期发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瘤直径<3 cm与≥3 cm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1.8%(9/11)、40.7%(24/59),接受辅助治疗与非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58.3%(21/36)、29.4%(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肿瘤直径与术后辅助治疗(均P<0.05)。结论正确掌握肿瘤分期、直径的大小、积极的术后辅助治疗能减少患者经皮微波消融术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波消融术 肿瘤相关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