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对乳腺癌患者细胞亚群的影响
1
作者 张磊 路向前 +2 位作者 蒋敬庭 谈珂岚 方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0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 乳腺癌 过继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 崔书君 +2 位作者 杨飞 张凡 殷晓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T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新型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10名非特殊浸润性BC患者(训练集:147名,验证集:63名),使用Pyradiomics软件包提取患者对比增强CT图像中的高维影像组学特...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T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新型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10名非特殊浸润性BC患者(训练集:147名,验证集:63名),使用Pyradiomics软件包提取患者对比增强CT图像中的高维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逐步筛选。筛选后的最优特征通过非线性支持向量机(NLSVM)方法在训练集中开发了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进行验证。之后利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算法对模型进行全局解释与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95%CI:0.762~0.886)和0.766(95%CI:0.624~0.909),影像组学模型有3个正向影响特征与4个负向影响特征,其中log-sigma-5-0-mm-3D_firstorder_Maximum对模型的影响力最大,其值越大时,模型输出SHAP值越小。结论:基于对比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前准确预测BC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促进B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乳腺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制备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胸腔输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宝瑞 邹征云 +8 位作者 钱晓萍 王燕 杜娟 胡文静 殷海涛 孔炜伟 王立峰 李丽 陈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快速制备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疗法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4年11月间确诊的2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作者实验室建立的胸腔积液TIL体外快速制备技术制备TIL,胸... 目的:研究体外快速制备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疗法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4年11月间确诊的2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作者实验室建立的胸腔积液TIL体外快速制备技术制备TIL,胸腔输注,后续胸腔内灌注IL-2,每天100万单位,连续4 d为1治疗周期,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该疗法治疗1个周期,22例患者中8例完全缓解(36.4%),11例部分缓解(50.0%),3例无效(13.6%),总有效率达86.4%。有效的病例随访中均未见治疗侧胸腔积液复发或增加;除极少数患者治疗中出现低热和胸痛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TIL联合IL-2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胸腔积液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泽伟 骆必伟 +5 位作者 袁晓东 田佩凯 谢勇 欧希 刘晓平 刘吉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523-526,541,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微环境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对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世端 江岩 +2 位作者 王士雷 徐伟 董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输入异体全血、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围术期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 60例 ,随机均分为 3组。1H1组 :术中输异体全血 40 0~ 60 0 m l;2 H2 组 :术... 目的 探讨输入异体全血、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围术期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 60例 ,随机均分为 3组。1H1组 :术中输异体全血 40 0~ 60 0 m l;2 H2 组 :术中输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 2~ 3单元 ;3 A组 :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 40 0~ 60 0 ml,同时经静脉输入相当容量的羟乙基淀粉 ,手术后半阶段将自体血回输。分别于术前、手术后即刻、术后 1天、术后 5天抽取静脉血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T细胞亚群和 NK细胞的数量。结果 三组术后第 1天 CD3、CD4、 CD4/ CD8、 NK细胞较术前显著减少 (P <0 .0 5或 P <0 .0 1) ,其中 H1组和 H2 组较 A组减少更明显 (P <0 .0 5)。术后第 5天异体输血组 CD3、 CD4、 CD4/ CD8、 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 ,而 H2 组和 A组均基本恢复正常 ,且 A组 CD3、 CD4、高于 H2 组 (P <0 .0 5)。结论 围术期异体输血严重抑制患者免疫功能 ,少白细胞红细胞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轻 ,且术后恢复较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式自体输血 少白细胞细胞输注 肿瘤 围术期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异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诱导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宇 薛华 +1 位作者 何生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076-1078,1082,共4页
目的 :研究脂质体包裹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是否仍然具有游离SEA刺激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 方法 :从 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分别以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L SEA)、游离葡萄球菌肠毒素A(... 目的 :研究脂质体包裹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是否仍然具有游离SEA刺激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 方法 :从 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分别以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L SEA)、游离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刺激后 ,以ELISA法检测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γ干扰素 (IFN γ)的浓度。 结果 :除第 4天L SEA刺激组IFN γ水平低于SEA刺激组 (P <0 .0 5 )外 ,此两组的细胞因子分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且都高于IL 2组 (P <0 .0 5 )。 结论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脂质体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丹宇 张维维 +2 位作者 刘国炳 邓欢 梁卫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卵巢癌(O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联合酶消化分离并提纯OC组织中的TILs和OC细胞,以IL-2体外诱导活化扩增TILs。活化前及活化第14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Ls免疫表型(CD+3、CD+4、CD+8、CD+4/CD+8);... 目的观察卵巢癌(O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联合酶消化分离并提纯OC组织中的TILs和OC细胞,以IL-2体外诱导活化扩增TILs。活化前及活化第14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Ls免疫表型(CD+3、CD+4、CD+8、CD+4/CD+8);活化前及活化第3、7、14天,采用MTT法检测TILs对自体OC细胞、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杀伤活力;收集经活化第14天TILs作用前后的OC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CA-125、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与活化前比较,活化第14天TILs中CD+3、CD+4、CD+8细胞比例增加,CD+4/CD+8细胞比值降低;随着活化时间延长,TILs对三种靶细胞的杀伤率增高(P均<0.05),且对OC细胞的杀伤率高于其余2种细胞(P均<0.05);与处理前相比较,活化第14天TILs作用的O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125、VEGF、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卵巢癌患者的TILs具有抗肿瘤活性,低浓度IL-2可增强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晚期胰腺癌并发的癌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征云 刘宝瑞 +1 位作者 钱晓萍 胡文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63-864,共2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过继免疫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判断结直肠癌疗效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建忠 沈根海 +3 位作者 黄维贤 陆夏良 钱正海 赵光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518-522,共5页
目的:讨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2014年6月,接受根治性手术84例TNMⅡ、Ⅲ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三年。采用浸润性淋巴细胞计数评分方法,计算每个患者的肿瘤内及间质内淋巴细胞... 目的:讨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2014年6月,接受根治性手术84例TNMⅡ、Ⅲ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三年。采用浸润性淋巴细胞计数评分方法,计算每个患者的肿瘤内及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总评分,将患者的生存结果和浸润性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密度和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和TNM分期成负相关(P<0.05);浸润性淋巴细胞高比例组的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比例浸润淋巴细胞组(P<0.05)。结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患者生存期结果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胸腔积液上清作为培养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征云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胸腔积液上清作为培养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生长的影响.方法:恶性胸腔积液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别采用含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的自体胸腔积液上清及含10%人AB... 目的:观察自体胸腔积液上清作为培养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生长的影响.方法:恶性胸腔积液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别采用含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的自体胸腔积液上清及含10%人AB型血清的RPMI1640进行培养,比较两种培养液对TIL的增殖速度、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2周,经统计学比较发现,自体胸腔积液上清作为培养液对TIL的生长速度、免疫表型和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与应用含10%人AB型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无差异。结论:自体胸腔积液上清作为培养液培养TIL是可行的。为自体TIL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爱敏 郝婷 +1 位作者 韩方征 董唯一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不同情况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58例,根据是否伴有微小浸润分为A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组,26例)和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不同情况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58例,根据是否伴有微小浸润分为A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组,26例)和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ER、PR、Her-2、Ki67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结果两组ER、PR及Ki67比较,P均>0.05;两组Her-2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布密度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微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位癌 浸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结直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许哲 祁小平 +1 位作者 刘福坤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结直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顺铂(CDDP)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免疫化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8名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分别观察CDDP体内注射及体外预处理TIL和Raji细胞对TIL表面标... 以结直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顺铂(CDDP)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免疫化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8名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分别观察CDDP体内注射及体外预处理TIL和Raji细胞对TIL表面标志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CDDP能增加结直肠癌TIL中CD3+/CD4+和CD3+/CD8+细胞含量,同时增强TIL体外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而体外以CDDP处理Raji细胞能增强其对结直肠癌TIL杀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顺铂 免疫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生长所需白细胞介素-2的适宜剂量
13
作者 邹征云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0-242,I0002,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的自体胸水上清进行培养,其中A组IL-2终浓度为6000u/ml;B组IL-2首剂终浓度为6 000u/ml,其后换液时改为1000u/ml;C组IL-2终浓度为1000u/ml,比较不同剂量IL-2培养的TIL增殖速率、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的第3、7、14和21 d检测发现,三组TIL均发生明显扩增,其中A、B两组间TIL的生长速度无差异,但均明显快于C组;TIL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TIL培养时,首剂IL-2的终浓度6000u/ml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早期解除TIL的免疫抑制状态,使其在培养的第3 d就发生明显的活化和扩增,为自体TIL体外分离后仅作短期培养即回输胸腔,后续胸腔内注入IL-2,使其进一步生长,发挥杀瘤效应,从而为治疗恶性胸水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活性测定
14
作者 曲春城 梁兵 +1 位作者 洪强萍 张延庆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探讨临床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10例脑胶质瘤制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扩增;采用N... 目的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探讨临床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10例脑胶质瘤制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扩增;采用NAG酶荧光比色法测定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得率达到725±321;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生长旺盛,第3、4周能够达到109数量级,此时杀伤活性亦达到高峰。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适当条件体外培养扩增,在数量和杀伤活性等方面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培养第3、4周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应用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细胞毒作用 TIL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肺癌
15
作者 于翠香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15期689-690,共2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有飞跃的发展,其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效应细胞,由于其抗肿瘤特异性强,被认为代表了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研究表明: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有飞跃的发展,其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效应细胞,由于其抗肿瘤特异性强,被认为代表了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研究表明: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dkiller cell,LAK)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免疫活性细胞,较LAK细胞作用强50~100倍,因而TIL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肺癌治疗方面有成功报道,本文对此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免疫疗法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活化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瘤免疫的体外研究
16
作者 刘莉 梁志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体外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GM -CSF和IL - 4对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加入自体癌细胞匀浆粗提物进行刺激 ,制... 目的 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体外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GM -CSF和IL - 4对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加入自体癌细胞匀浆粗提物进行刺激 ,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后 ,与自体TIL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计数TIL增殖数量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 -γ和TNF -α的含量 ,LDH法测定TIL对自体肝癌细胞、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与单纯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的TIL进行比较。结果 TIL在含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与负载肿瘤抗原的DC混合培养 ,较单纯在含低浓度IL - 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效果明显 (P <0 .0 1) ;分泌IFN -γ和TNF -α的量明显提高 (P <0 .0 1) ;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性增强 (P <0 .0 1) ;两组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P <0 .0 5 ) ,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与TIL混合培养 ,可增强TIL的抗肿瘤活性 ,且具有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毒作用 增殖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28表达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姜爱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216-121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D2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胃癌手术患者,其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32例,切除胃癌组织及切缘组织。检测并比较肿瘤组织及切缘组织、是否淋巴结转移患...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D2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胃癌手术患者,其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32例,切除胃癌组织及切缘组织。检测并比较肿瘤组织及切缘组织、是否淋巴结转移患者CD8^+ CD28^-、CD8^-CD28^+ 、CD8^+ CD28^+ 水平。结果肿瘤组织与切缘组织CD8^+ CD2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CD8^-CD28^+ 、CD8^+ CD28^+ 水平低于切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CD8^+ CD2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患者CD8^-CD28^+ 、CD8^+ CD28^+ 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胃癌患者肿瘤发生扩散、转移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28、CD8表达水平降低,其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2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玉琪 任秀宝 +1 位作者 卢斌峰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19-922,共4页
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是一群从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具有抗原特异性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包括CD4+T细胞亚群和CD8+特异性T细胞亚群。通过体外大量培养TILs再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的过继... 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是一群从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具有抗原特异性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包括CD4+T细胞亚群和CD8+特异性T细胞亚群。通过体外大量培养TILs再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的过继性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herapy,ACT)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且其中CD8+T细胞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的作用。CD4+T细胞通过识别MHC/肽段复合物杀伤肿瘤,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有关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就肿瘤浸润性CD4+T细胞的主要分子特征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4+T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活化与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兴聪 闫婉君 +5 位作者 赵小瑶 赵茜茜 赵梓彤 陈银溪 杨倩 张淑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0-864,870,共6页
目的以β-catenin胞质/胞核聚集作为Wnt/β-catenin通路信号活化的指标,研究乳腺癌Wnt/β-catenin信号异常活化对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90例乳腺癌手术标本连续石蜡切片中,应用免疫组化SP法评价乳腺癌β-catenin的异... 目的以β-catenin胞质/胞核聚集作为Wnt/β-catenin通路信号活化的指标,研究乳腺癌Wnt/β-catenin信号异常活化对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90例乳腺癌手术标本连续石蜡切片中,应用免疫组化SP法评价乳腺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情况,应用HE染色观察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密度,分析β-caten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β-catenin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P<0.05)、雌激素受体(P<0.01)及孕激素受体表达(P<0.01)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TNM分期无关。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Luminal A、B型)相比,β-catenin异常表达病例数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显著异常活化并促淋巴细胞向肿瘤间质浸润,提示Wnt/β-catenin通路参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肿瘤免疫应答过程,可能成为调控肿瘤淋巴细胞浸润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缺失分子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敏 蒋敬庭 卢斌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2-45,共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存在于肿瘤中的一群异质性且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淋巴细胞群体,其中CD8^+T细胞为一种主要的效应细胞。然而,TIL在肿瘤微环境中功能缺失是导致肿瘤进展和细胞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因...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存在于肿瘤中的一群异质性且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淋巴细胞群体,其中CD8^+T细胞为一种主要的效应细胞。然而,TIL在肿瘤微环境中功能缺失是导致肿瘤进展和细胞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TIL的抗肿瘤功能受限与特殊的肿瘤微环境及多种免疫抑制性通路相关。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浸润CD8^+T细胞功能障碍的主要分子机制作一总结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抑制性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