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潜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琦珍 林志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直接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FNγ对HUVEC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FNγ对HUV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mRNA的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缺氧状态下IFNγ(30、30 0、30 0 0U·ml-1)对人肺癌PG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中VEGF的影响。结果 :IFNγ(10、10 0、10 0 0U·ml-1)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UVEC的生长 (P <0 .0 1)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作用的HUVEC ,无亚二倍体峰出现 ,但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IFNγ各给药组均可减少G2 M期的细胞比例 (P <0 .0 5或P <0 .0 1)。IFNγ(10 0、10 0 0U·ml-1)对抑凋亡基因Bcl 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缺氧状态下IFNγ 30 0 0U·ml-1可抑制人肺癌PG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FNγ可能通过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或间接下调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释放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脐静脉内皮 细胞 人肺癌P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凯恋 褚倩 陈元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基础,涉及受体介导的各类细胞信号通路,以及许多促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其中刺激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其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基础,涉及受体介导的各类细胞信号通路,以及许多促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其中刺激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其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作用。VEGF/VEGFR通路抑制药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新一代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亦取得一定突破。该文概述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不同分子通路,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及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非小细胞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发挥内皮抑素抗肿瘤效果?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内皮抑素是一种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不仅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还能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低毒性,是目前作用最强、实验效果最好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但内皮抑素是一种蛋白多肽类药物,在体内容... 内皮抑素是一种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不仅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还能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低毒性,是目前作用最强、实验效果最好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但内皮抑素是一种蛋白多肽类药物,在体内容易被广泛分布的蛋白水解酶降解,同时容易被肾脏清除,导致其半衰期过短,难以在体内长时间保留,缺乏稳定性,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抗血管作用。目前有多项研究致力于延长内皮抑素的半衰期,与其他方法相比,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性、易被细胞摄取、并且能通过静脉给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效果 内皮抑素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蛋白多肽类药物 肿瘤活性 细胞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胶质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宝莲 王东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4-716,共3页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CXCL12/CXCR4 细胞增殖 侵袭性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申权 杨维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癌 肝动脉栓塞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Octreotide 实验研究 奥曲肽对 血管密度(MVD) WALKER256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生长 肿瘤体积 VEGF表达 抑瘤作用 对照组 HAE 肝癌模型 肿瘤标本 检测标本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蛋白和CD34在良性与恶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6
作者 Tatrai P Somoracz A +1 位作者 Batmunkh E,et al.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肝素蛋白聚糖 鉴别诊断 肝脏病变 CD34 聚集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再生性结节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