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性骨软化症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艳 夏维波 +12 位作者 邢小平 李梅 王鸥 张化冰 付勇 景红丽 李方 钟定荣 金今 周炼 亓放 李汉忠 孟迅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7-478,共2页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一种由肿瘤引起肾脏排磷增加造成的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临床表现为肌无力、骨痛,严重者出现骨骼畸形、骨折、活动障碍,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切除肿瘤后,病情可以获得明显缓解。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低磷血 奥曲肽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性骨软化症并发肺栓塞临床特点及诊治: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娟 许岭翎 +7 位作者 许建萍 卢琳 付勇 姜艳 王鸥 李梅 邢小平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22-230,共9页
目的通过复习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TIO)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TIO并发下肢DVT、PE患者的临床... 目的通过复习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TIO)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TIO并发下肢DVT、P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结局,并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患者1,男性,46岁;患者2,女性,52岁。病程均为2年余。临床表现为全身骨痛、乏力、活动困难,血液生物化学检查示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磷廓清指数降低,影像学检查发现骨密度减低及致病肿瘤,2例患者确诊TIO;2例患者均有D-二聚体升高,临床评分提示PE可能,经深静脉彩超、CT肺动脉显影明确诊断并发DVT、PE。予抗凝治疗,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肿瘤切除术,患者TIO治愈,随访无再发血栓。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例维生素D缺乏性骨软化症并发DVT、致死性PE的老年患者分析,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共同危险因素为制动、骨折、年龄>40岁;肺栓塞症状轻重程度不一,隐匿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胸闷、气短,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循环骤停。结论 TIO并发DVT、PE为临床疑难重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评分联合D-二聚体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深静脉彩超、CT肺动脉显影可明确诊断,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多科协作是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性骨软化症病理特点及致瘤基因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博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cia,TIO)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于肿瘤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导致肾磷排出增加、骨矿化障碍,以进行性骨痛、乏力、骨软化为临床表现。TIO肿瘤主要来自于骨组织及软组织,被称之为磷酸...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cia,TIO)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于肿瘤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导致肾磷排出增加、骨矿化障碍,以进行性骨痛、乏力、骨软化为临床表现。TIO肿瘤主要来自于骨组织及软组织,被称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PMT)。主要病理表现为镜下可见的大量梭形细胞,间叶组织来源,血管丰富,可见破骨样细胞、骨及软骨样结构,可见钙化,免疫组化染色表达FGF-23。其特点在于丰富的血管,尤其是畸形厚壁血管。目前,对于PMT发生,产生FGF-23的机制不明。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目前研究认为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nd MT)是肿瘤发展,具有侵袭性的可能机制之一,参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FGFR的过度激活与肿瘤的发生相关,FGFR的融合基因可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FGFR与骨肿瘤的研究很少,但有研究表明FGFR1与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1,FN1)的融合基因在PMT肿瘤中多见。另外,FGFR1激活后可促进FGF-23表达。这些机制可能与TIO肿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致瘤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性骨软化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
4
作者 杨幼波 金萍 +4 位作者 张淑婷 陈科 何红晖 莫朝晖 袁晶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7-1943,共7页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一种因肿瘤组织分泌过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而引起肾脏排磷增多的代谢性骨病,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一种因肿瘤组织分泌过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而引起肾脏排磷增多的代谢性骨病,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罕见的TIO患者,该患者的肿瘤位于舌骨体,并且继发了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在舌骨体肿瘤切除后,患者的症状并未好转,随后对其进行左侧甲状旁腺切除,患者的低磷血症才逐渐改善。发源于舌部肿瘤的TIO十分少见,同时继发三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病例更是罕见,本报告有助于加深对TIO的了解,并为TIO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性骨软化症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5
作者 贺莉 郑燕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确诊的3例肿瘤性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骨痛、身高缩短和活动困难,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血磷和高骨转换,影像学检查... 目的分析肿瘤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确诊的3例肿瘤性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骨痛、身高缩短和活动困难,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血磷和高骨转换,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骨软化和假性骨折,2例经PET-CT等影像学检查、1例经查体发现肿瘤,均予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3例患者术后血磷均显著上升。结论肿瘤性骨软化症有典型临床特点,切除肿瘤后可治愈。及早明确肿瘤位置是关键,仔细查体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发现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低磷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精准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徐启明 崔丽嘉 +7 位作者 徐海荣 李远 单华超 董荣芳 黄真 马珂 夏维波 牛晓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 探讨精准、完整切除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复杂病灶的方法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骨盆TIO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磷、病灶定位、手术方式、术后转... 目的 探讨精准、完整切除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复杂病灶的方法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骨盆TIO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磷、病灶定位、手术方式、术后转归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4例TIO患者,病灶均定位于骨盆。中位诊断年龄为48(37~65)岁,中位术前血磷为0.39(0.33~0.47)mmol/L。4例TIO患者术前均应用奥曲肽SPECT/CT或^(68)Ga-DOTATATE-PET/CT、^(18)F-FDG-PET/CT联合解剖影像学手段定位肿瘤病灶。采用病灶刮除术2例,整块切除术2例。4例患者中应用术中计算机导航技术3例,术后获得病情缓解2例。结论 骨盆TIO手术难度大,术前对病灶的精准定位,术中导航技术的运用及病灶的完整切除,可能有助于骨盆TIO的精准手术治疗,但仍无法解决骨盆TIO手术未缓解率高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计算机辅助导航 病灶刮除术 整块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性骨软化症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倪晓琳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7-555,共9页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一种由于肿瘤分泌过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引起肾脏排磷增多的罕见代谢性骨病,以进行性发展的骨痛、肌肉无力、骨折等为临床表现。TIO肿瘤多来...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一种由于肿瘤分泌过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引起肾脏排磷增多的罕见代谢性骨病,以进行性发展的骨痛、肌肉无力、骨折等为临床表现。TIO肿瘤多来源于软组织及骨组织,大多数肿瘤病理类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s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variants,PMTMCT)。目前PMTMCT的发生及其过量分泌FGF23的机制尚未明确。研究报道将近一半的PMTMCT中发现融合基因FN1-FGFR1或FN1-FGF1阳性,推测其为促进肿瘤发生及FGF23分泌的重要机制;Klotho的过表达则可能促进融合基因阴性的PMTMCT的发生及FGF23分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过度激活促进肿瘤FGF23转录及血管形成。肿瘤切除是目前治疗TIO的最有效手段。新兴的治疗方式包括FGF23单抗和FGFR抑制剂,有望成为不可切除、复发及恶性TIO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致病机制 融合基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