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腿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
作者 张鋆歆 陈妹琼 张荣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55-557,559,共4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少见疾病,又称嗜酸性肉芽肿、Langerhans细胞肉芽肿和组织细胞增生。它是由树突细胞家族中的Langerhans细胞单克隆肿瘤性增生所致,肿瘤细胞表达CD1a和S-100,临...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少见疾病,又称嗜酸性肉芽肿、Langerhans细胞肉芽肿和组织细胞增生。它是由树突细胞家族中的Langerhans细胞单克隆肿瘤性增生所致,肿瘤细胞表达CD1a和S-100,临床表现包括三种变异型: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Hand-Schulle-r Christian病和Letterer-Siwe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LANGERHANS细胞 HISTIOCYTOSIS 腰腿部 嗜酸性肉芽肿 肿瘤细胞表达 细胞肉芽肿 肿瘤性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神经鞘瘤术后创伤性神经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驰原 史继新 +3 位作者 成惠林 茅磊 郑成 陈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9-419,428,I0002,共3页
创伤性神经瘤是外伤或手术后外周神经损伤、部分或完全离断后神经近端的非肿瘤性增生。病例报告分散,如胆管手术、胃切除术、淋巴瘤切除术等术后创伤性神经瘤的均有报道。但也有作者报告颈椎创伤性神经瘤患者没有外伤或手术史口,椎管... 创伤性神经瘤是外伤或手术后外周神经损伤、部分或完全离断后神经近端的非肿瘤性增生。病例报告分散,如胆管手术、胃切除术、淋巴瘤切除术等术后创伤性神经瘤的均有报道。但也有作者报告颈椎创伤性神经瘤患者没有外伤或手术史口,椎管手术后创伤性神经瘤的报告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创伤性 神经鞘瘤术 颈椎 外周神经损伤 肿瘤性增生 完全离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沉默HOXA9基因对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熊茂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1,186,共3页
白血病是一种发生于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某一类型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组织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增生。白血病发病率占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白血病的患者30%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 白血病是一种发生于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某一类型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组织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增生。白血病发病率占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白血病的患者30%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过去20年,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K562细胞凋亡 HOXA9基因 SIRNA干扰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组织 肿瘤性增生 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肾腺瘤中分子和免疫表型特征揭示了新的BRAF突变 被引量:9
4
作者 Udager A M Pan J +2 位作者 Magers M J 魏建国 许春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3-1343,共1页
后肾腺瘤(MA)是由原始的后肾肾小管细胞肿瘤性增生组成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肾脏肿瘤。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约90%的MA存在BRAF V600E突变,并且发现BRAF基因15号外显子突变在肾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中极其罕见。
关键词 BRAF基因 外显子突变 后肾腺瘤 免疫表型特征 中分子 肿瘤性增生 肾小管细胞 嗜酸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导管内癌临床诊治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褚一凡 谢大炜 +4 位作者 路军 刘赛 王明帅 张小东 王建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489,共5页
前列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DCP)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类型。随着前列腺穿刺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IDCP单独或与前列腺腺泡癌(prostatic acinar adenocarcinoma,PAA)伴发的方式在病理检测结果中被发现。2... 前列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DCP)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类型。随着前列腺穿刺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IDCP单独或与前列腺腺泡癌(prostatic acinar adenocarcinoma,PAA)伴发的方式在病理检测结果中被发现。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对其定义为:发生于前列腺导管内上皮的肿瘤性增生,具有部分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的特征,但其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的异形性更高,并与高级别、高分期的前列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IDCP早期表现隐匿,病理和临床医生不易识别,本文回顾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外科从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3例前列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癌 前列腺穿刺 肿瘤性增生 病理检测 早期表现 临床医生 异形性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