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维迪西妥单抗对不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江璐 吕伟朋 +2 位作者 陈思静 房艳华 梁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08-1815,共8页
目的研究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对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对乳腺癌HER-2低表达细胞系MCF-7(Luminal A型)、高表达细胞系BT-474(HER-2型)以及二者不同混合比例... 目的研究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对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对乳腺癌HER-2低表达细胞系MCF-7(Luminal A型)、高表达细胞系BT-474(HER-2型)以及二者不同混合比例组进行培养;对形成的类器官进行组织学表征,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ER-2在MCF-7与BT-474类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分布;使用维迪西妥单抗(RC-48)、迪西妥单抗(Disitamab)和甲基澳瑞他汀E(MMAE)分别处理MCF-7和BT-474类器官以及对不同比例MCF-7和BT-474混合培养及患者来源的乳腺癌类器官进行RC-48的药敏试验,通过3D-Glo法评估药物敏感性。结果在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ER-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BT-474类器官中HER-2表达为强阳性,MCF-7类器官则呈现低表达状态;相较于MCF-7类器官,RC48-ADC对BT-474类器官表现出更显著的抑制效应(IC_(50):109.7μg/mL vs.2.792μg/mL);共培养模型进一步验证了RC-48的旁观者效应,HER-2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比例显著影响药物杀伤效果。此外,RC-48处理后,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乳腺癌类器官中HER-2的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肿瘤类器官模型能有效反映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和旁观者效应。RC-48在类器官模型中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通过旁观者效应增强杀伤效应,同时可下调HER-2表达,显示出针对HER-2相关乳腺癌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类器官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抗体偶联药物 旁观者效应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军医学杂志》2025年《靶向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研究与应用》专题征稿
2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
随着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逐渐深入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加深了对肿瘤驱动基因的认识,不断推动肿瘤治疗向着靶向治疗模式迈进。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分子特征上的差异,靶向潜... 随着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逐渐深入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加深了对肿瘤驱动基因的认识,不断推动肿瘤治疗向着靶向治疗模式迈进。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分子特征上的差异,靶向潜在的致癌机制以突出靶点(包括受体、关键基因及调控分子),设计针对性药物以干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实现特异性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类药物 基因组学 分子生物技术 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洪燕 全康 +2 位作者 蒋燕灵 吴加国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腺癌细胞(AGS)、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作用均<20%,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约20%。Bexarotene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抑制率达50%(IC50)的浓度约为2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0.2μmol/L,5μmol/L木犀草素与0.1μmol/L Bexarotene联用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达44%,Bexarotene与木犀草素联用在MGC-803、HepG2、A549细胞中增敏较小,在Caco2和MCF-7细胞中无增敏作用;顺铂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3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3μmol/L,联用后在MGC-803、HepG2和A549中增敏较小;博来霉素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100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Hela细胞的IC50约为1μmol/L,与10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μmol/L。木犀草素与格列卫联用在MGC-803、HepG2、A549和AGS中增敏较小。结论:木犀草素在低于10μmol/L浓度时,对肿瘤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较小。低浓度(5μmol/L^10μmol/L)的木犀草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对抗肿瘤药的增敏作用强度不同,在Hela细胞中增敏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 药物作用 木犀草素 投药和剂量 博来霉素 肿瘤 治疗应用 顺铂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瘀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邹玺 王瑞平 胡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中的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药物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B系数法,评价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中的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药物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B系数法,评价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健脾化瘀方中各药物除黄芪和莪术外,其他各药体外均有一定程度的肿瘤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48 h后,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结论健脾化瘀方中药物大多数对消化道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健脾法和化瘀解毒法在体外能表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药物 消化道肿瘤细胞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对^(125)I-纤维蛋白原与白血病细胞P388和HL60结合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卢大用 胥彬 +2 位作者 池俊 曹静懿 周佩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肿瘤转移 凝血酶原 肿瘤药物 转谷酰氨酶 白血病 P388 HL60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转录因子GLI1与DNA相互作用的药物研发策略
6
作者 乔振宇 罗永富 +2 位作者 裴姚烨 李向阳 陆朦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43,共12页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调控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分化及组织稳态的关键转导系统,其异常激活与基底细胞癌、髓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中跨膜蛋白Smoothened(SMO)抑制剂已获临床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但是获得...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调控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分化及组织稳态的关键转导系统,其异常激活与基底细胞癌、髓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中跨膜蛋白Smoothened(SMO)抑制剂已获临床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但是获得性耐药突变和旁路信号激活限制了其疗效。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1,GLI1)作为Hh通路的终末效应转录因子,因在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且不易引发补偿性耐药,成为潜力干预靶点。然而,GLI1因缺乏明确配体结合口袋、低抑制活性及类药性差,被归类为"难成药"靶点,目前尚无抑制剂进入临床阶段。本综述基于GLI1-DNA相互作用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结合结构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新进展,系统总结针对转录因子靶点的多维度调控策略研究进展(如变构调节、蛋白互作干预、靶向诱导蛋白降解等),为突破不可成药靶点的治疗瓶颈提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GLI1-DNA相互作用 靶向诱导蛋白降解 肿瘤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建平 杨宏 +1 位作者 倪万茂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三尖杉酯碱类/治疗应用 肿瘤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基因转录联合抗肿瘤药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婕 姚敏 +5 位作者 王理 董志珍 顾娟娟 邱历伟 张伟 姚登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47-2352,共6页
目的探讨干预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基因转录和联合抗肿瘤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构建4种GPC-3-shRNA质粒转染肝癌HepG2细胞,以realtime-PCR、Western Blot法观察GPC-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 目的探讨干预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基因转录和联合抗肿瘤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构建4种GPC-3-shRNA质粒转染肝癌HepG2细胞,以realtime-PCR、Western Blot法观察GPC-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种转染质粒中shRNA1转染HepG2细胞效率>85%,在mRNA水平的沉默效率为89.3%,GPC-3蛋白表达显著抑制(P<0.01)。shRNA1干扰组72 h HepG2细胞抑制率71.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92,P<0.001);shRNA1干扰组肝癌细胞发生生物学特性改变,迁移抑制率为89.1%,明显慢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6,P<0.001);HepG2细胞运动抑制率为53.6%、侵袭抑制率60.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00、48.245,P值均<0.001)。shRNA1干扰组β-catenin mRNA抑制率为46.9%,Gli1 mRNA上调率为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08、-3.551,P值分别为<0.001、0.009)。在24 h时,10μmol/L索拉非尼与shRNA1联合,对肝癌细胞抑制率为52.6%,100μmol/L索拉非尼与shRNA1联合,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7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14、50.352,P值均<0.001)。索拉非尼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4.67±1.20)μmol/L、雷帕霉素为(7.85±2.00)nmol/L、厄洛替尼为(18.36±0.56)μmol/L,与shRNA1联合使用后HepG2细胞抑制率达95.11%。结论特异性shRNA干预GPC-3转录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运动和侵袭能力,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抗肿瘤药物协同抑制癌细胞增殖,提示GPC-3可能是肝癌治疗有效靶点,联合靶向治疗将为肝癌提供更佳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类 肿瘤 基因 抑制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细胞牵引力定量监测技术探究新型维甲酸诱导肿瘤干细胞凋亡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9
作者 陈俊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3,共1页
目的肿瘤干细胞(C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并对传统抗癌药耐药。为了根治肿瘤,研发了新型维甲酸-WYC-209,可高效诱导CSCs凋亡,效率远高于传统化疗药,且低毒安全,但其高效诱导CSCs凋亡的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抗癌维... 目的肿瘤干细胞(C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并对传统抗癌药耐药。为了根治肿瘤,研发了新型维甲酸-WYC-209,可高效诱导CSCs凋亡,效率远高于传统化疗药,且低毒安全,但其高效诱导CSCs凋亡的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抗癌维甲酸的优化和研发。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弹性微球实时定量CSCs克隆的三维细胞牵引力,实现WYC-209处理下,CSCs多细胞三维牵引力变化的实时监测;采用小分子抑制剂等手段阐明WYC-209抑制细胞张力的分子机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药物靶点与Cdc42相互作用机理;利用电子显微镜及Ch IP技术揭示牵引力与染色质构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凋亡基因的调控规律,阐明WYC-209诱导CSCs凋亡的机理。结果利用三维细胞牵引力定量技术,发现WYC-209抑制细胞牵引力先于诱导细胞凋亡。WYC-209通过结合靶点RARγ并诱导其出核下调Cdc42的表达,以此下调牵引力。牵引力的降低诱导染色质疏松,促使Pol II与凋亡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激活凋亡基因表达,诱导CSCs凋亡。以此提出染色质疏松剂与化疗药协同治疗策略,通过疏松染色质可增加化疗药WYC-209的诱导凋亡效率,提高WYC-209对CSCs的肺转移抑制效率及小鼠成活率。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WYC-209通过抑制细胞牵引力诱导染色质疏松激活凋亡基因诱导CSCs凋亡的力学生物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化疗药 肿瘤干细胞 细胞亚群 维甲酸 抑制效率 定量监测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师玉露 杨胜富 +1 位作者 唐磊 张继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5-1084,共10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不仅促进了肿瘤的早期形成和远处转移,而且随着肿瘤的进展,其自身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IL...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不仅促进了肿瘤的早期形成和远处转移,而且随着肿瘤的进展,其自身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IL-6/STAT3、TGF-β、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存活、自我更新和化疗耐药等。同时,CSCs也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募集巨噬细胞,并将其诱导为TAMs重塑CSCs特定的生态位,维持CSCs表型并促进肿瘤进展。TAMs与CSCs的相互作用在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化疗耐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TME中CSCs与TAMs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以CSCs与TAMs相互作用为靶点在新型癌症治疗以及增强化疗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干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小分子化学药物肿瘤靶向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晓玲 欧阳旭梅 孙晓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533,共9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细胞内化或细胞膜结合的方式将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化学药物负载于间充质干细胞(MSC)上,利用其天然的肿瘤归巢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继而通过在靶部位药物的释放或基因表达,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MSC的研究...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细胞内化或细胞膜结合的方式将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化学药物负载于间充质干细胞(MSC)上,利用其天然的肿瘤归巢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继而通过在靶部位药物的释放或基因表达,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MSC的研究较为成熟,而递送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MSC肿瘤迁移机制、细胞注射后体内分布特点入手,总结了MSC在小分子化学药物肿瘤靶向递送中的研究;同时介绍了MSC与原型药物、载药纳米粒构建的复合系统的载药、释药过程,展望了该系统遇到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间质干细胞/细胞 纳米球 肿瘤 药物释放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基因转染骨髓干细胞方法及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金先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T10期199-202,共4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药物治疗 耐药基因 骨髓干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株MCF-7/ADM中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运杰 崔秀英 姚和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4-2377,共4页
目的:通过对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中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成分分析,观察化疗耐药处理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是否可高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MTT法分别测定阿霉素... 目的:通过对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中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成分分析,观察化疗耐药处理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是否可高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MTT法分别测定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及其亲本细胞株MCF-7对阿霉素的IC50,计算其耐药倍数。通过细胞侧群(side population,SP)分析、球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ADM及MCF-7中CD4+4CD2-4细胞比例三方面鉴定MCF-7/ADM和MCF-7中乳腺癌干细胞比例。结果: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相对于MCF-7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37.1;MCF-7/ADM中SP细胞比例为(9.60±0.66)%,MCF-7细胞的SP细胞比例为(0.39±0.11)%;两者球囊形成率分别为(10.27±0.64)%和(1.03±0.15)%;两者的CD4+4CD2-4细胞比例分别为(64.87±3.87)%和(3.70±0.53)%,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中乳腺癌干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CF-7细胞。化疗耐药处理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可高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这对于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药物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志强 陈光 +1 位作者 于志刚 王有德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 3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 :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 ( 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 SSMC 772 1对 3种抗癌药物 5-氟脲嘧啶 ( 5- FU)、丝裂霉素 ( MMC)和顺铂 ( CDDP)的敏感性。结果 :SSMC 772 1对 3种化疗药物 ( 5- FU、...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 3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 :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 ( 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 SSMC 772 1对 3种抗癌药物 5-氟脲嘧啶 ( 5- FU)、丝裂霉素 ( MMC)和顺铂 ( CDDP)的敏感性。结果 :SSMC 772 1对 3种化疗药物 ( 5- FU、MMC及 CDDP)均敏感。结论 :利多卡因对这 3种化疗药物均有明显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利多卡因 增敏作用 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Curcumin)能够升高肺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德宾 贾辉 +7 位作者 朱天怡 柴若南 王涛 冯帆 王童超 韩雅玲 张志远 刘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3-28,共6页
作为重要的天然药物产物,姜黄素(Curcumin)分离自Curcuma longa L.,具有多个方面的活性,包括抗氧化、抗感染和抗炎作用。最近的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活性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为考察姜黄素对抗肿瘤药物杀伤... 作为重要的天然药物产物,姜黄素(Curcumin)分离自Curcuma longa L.,具有多个方面的活性,包括抗氧化、抗感染和抗炎作用。最近的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活性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为考察姜黄素对抗肿瘤药物杀伤肺癌细胞的影响,用肺癌细胞系A549、H460、H1299以及H358使用姜黄素预处理后,分别使用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舒尼替尼(Sunitinib)、吉西他滨(Gemcitabine)和紫杉醇(Paclitaxel)处理上述肺癌细胞,检测其抑制率;并计算IC50值。CCK-8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上调抗肿瘤药物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下调其IC50值。说明姜黄素具有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具有潜在逆转化疗耐药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肿瘤药物 耐药作用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筛选乳腺癌干细胞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海志 易彤波 武正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背景与目的:数量上的稀少和不断分化的能力阻碍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现有的筛选方法只是富集了异质性的肿瘤干细胞群,无法取得更为原始的、接近源头的肿瘤干细胞。本文以肿瘤干细胞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分离、... 背景与目的:数量上的稀少和不断分化的能力阻碍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现有的筛选方法只是富集了异质性的肿瘤干细胞群,无法取得更为原始的、接近源头的肿瘤干细胞。本文以肿瘤干细胞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小鼠乳腺癌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TM40D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4-细胞含量。选取CD44+CD24-含量最多代数的细胞,加入不同血浆峰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s,PPC)的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和表柔比星,作用24 h后继续无血清培养,Annexin-V FITC/PI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将筛选得到的细胞以不同的数量接种到BALB/C小鼠皮下,观察致瘤能力。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第10代的细胞中CD44+CD24-比例最高(77%)。接种0.35 PPC组100个细胞即可见肿瘤生成。结论:小鼠乳腺癌TM40D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筛选乳腺癌干细胞在方法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悬浮培养 化疗药物 乳腺癌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肿瘤细胞系3AO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青 唐良萏 +2 位作者 汪艳 张曦 朱慧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CD133抗体偶联的免疫磁珠分选法从人卵巢肿瘤3AO细胞系中分离CD133+细胞,并且通过检测其抗凋亡能力和耐药性进一步鉴定其特征。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人卵巢肿瘤细胞系中CD133+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自我... 目的利用CD133抗体偶联的免疫磁珠分选法从人卵巢肿瘤3AO细胞系中分离CD133+细胞,并且通过检测其抗凋亡能力和耐药性进一步鉴定其特征。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人卵巢肿瘤细胞系中CD133+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抗凋亡能力,裸鼠移植实验反映成瘤性,MT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通过免疫磁珠手段可成功分离得到CD133+卵巢肿瘤肿瘤干细胞,细胞增殖活力好,自我更新能力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可产生大量的CD133-细胞。裸鼠移植成瘤实验表明CD133+细胞成瘤率是10/10,成瘤平均时间是(58±6)d;而CD133-成瘤率是4/10,平均成瘤时间是(145±8)d,CD133+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强于CD133-细胞。MTT检测结果表明CD133+细胞的IC50值为CD133-细胞的2.5倍左右,提示对顺铂药物不敏感。对使用顺铂的细胞进行吖啶橙染色后发现,大量CD133-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状态,而CD133+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进一步的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结果表明,药物处理后的CD133+细胞比CD133-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结论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的CD133+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为CD133-细胞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CD133+细胞比CD133-细胞具有较强的成瘤能力、耐药性及抗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干细胞 药物敏感性 CD13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肿瘤微血管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实 朱孝峰 +3 位作者 叶燕丽 冯启胜 刘宗潮 曾益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 肿瘤 微血管 毒性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nocyte在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蔚范 吴燕 +2 位作者 成宁海 崔恒 赵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研究G-CSF(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中对粒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观察20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小剂量Granocyte(1~2μg/kg/日)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应用大剂量Granocyte(5μg... 研究G-CSF(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中对粒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观察20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小剂量Granocyte(1~2μg/kg/日)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应用大剂量Granocyte(5μg/kg/日),在超大剂量化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干细胞动员。A组:46个周期,为停化疗2周白细胞低于3.5×109时给小剂量G-CSF(1~2μg/kg/日);C组:9个周期,为停化疗24小时后给小剂量G-CSF(1~2μg/kg/日);B组:不给G-CSF,为对照组。结果:A组给药2~3天后白细胞可达5×109/L以上,C组化疗后白细胞未降至3×109/L以下。观察中同时发现大剂量G-CSF对血小板减少也有治疗作用。结论:G-CSF对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诺赛特 药物疗法 肿瘤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增强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宛新安 孙国平 +1 位作者 徐淑萍 杨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联合顺铂在体内外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体外试验法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试验法研究两药的抗肿瘤作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评价联合用药性质。结果丹皮酚在体外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 目的探讨丹皮酚联合顺铂在体内外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体外试验法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试验法研究两药的抗肿瘤作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评价联合用药性质。结果丹皮酚在体外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其IC50为124·77mg/L;不同浓度的丹皮酚与顺铂联用时抑制率较单一用药时显著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分析,丹皮酚7·81、15·63、31·25mg/L与系列浓度(0·078~2·5mg/L)的顺铂联合用药时具有协同作用(CDI<1)。体内灌胃给予丹皮酚25、50、100、200mg/kg对裸鼠移植人食管癌Eca-109的抑制率分别为10·67%、23·54%、27·91%、34·46%;丹皮酚在100mg/kg剂量下与顺铂5mg/kg联合用药抑制率为77·91%,与单一用药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I=0·74。结论丹皮酚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抗肿瘤作用,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酚/药理学 顺铂/药理学 食管肿瘤/药物疗法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