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茯苓丸干预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卜子轩 薛梦微 +4 位作者 田佳微 柯凯乐 王紫颖 李潇 卢天公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3期263-270,共8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干预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潜在药理作用。方法利用UPLC-MS解析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干预卵巢癌干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体外成球实验观察对卵巢癌细胞成球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给药后细胞中p-STAT3...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干预卵巢癌干细胞特性的潜在药理作用。方法利用UPLC-MS解析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干预卵巢癌干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体外成球实验观察对卵巢癌细胞成球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给药后细胞中p-STAT3的表达;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干性标志物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得到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95个,与卵巢癌干性相关靶点350个,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1、STAT3等信号通路干预卵巢癌干性发展。药理学研究发现,该方抑制卵巢癌成球能力,干预STAT3活化及核内表达,调控干性基因CD44、ALDH1的表达。结论桂枝茯苓丸对卵巢癌干性的抑制性表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抑制干性标志物ALDH1和CD44的机制与STAT3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卵巢癌 肿瘤干细胞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洪燕 全康 +2 位作者 蒋燕灵 吴加国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腺癌细胞(AGS)、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作用均<20%,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约20%。Bexarotene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抑制率达50%(IC50)的浓度约为2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0.2μmol/L,5μmol/L木犀草素与0.1μmol/L Bexarotene联用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达44%,Bexarotene与木犀草素联用在MGC-803、HepG2、A549细胞中增敏较小,在Caco2和MCF-7细胞中无增敏作用;顺铂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3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3μmol/L,联用后在MGC-803、HepG2和A549中增敏较小;博来霉素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100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Hela细胞的IC50约为1μmol/L,与10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μmol/L。木犀草素与格列卫联用在MGC-803、HepG2、A549和AGS中增敏较小。结论:木犀草素在低于10μmol/L浓度时,对肿瘤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较小。低浓度(5μmol/L^10μmol/L)的木犀草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对抗肿瘤药的增敏作用强度不同,在Hela细胞中增敏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 药物作用 木犀草素 投药和剂量 博来霉素 肿瘤 治疗应用 顺铂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瘀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邹玺 王瑞平 胡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中的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药物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B系数法,评价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中的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药物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B系数法,评价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健脾化瘀方中各药物除黄芪和莪术外,其他各药体外均有一定程度的肿瘤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48 h后,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结论健脾化瘀方中药物大多数对消化道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健脾法和化瘀解毒法在体外能表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药物 消化道肿瘤细胞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沈建平 杨宏 +1 位作者 倪万茂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三尖杉酯碱类/治疗应用 肿瘤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干细胞检测对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疗效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娟娟 刘小瑜 +1 位作者 蔡志兵 李明珠 《北方药学》 202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干细胞(CTC)检测对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并在化疗前后进行CTC检测。比较化疗前后CTC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干细胞(CTC)检测对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并在化疗前后进行CTC检测。比较化疗前后CTC检测结果,以病理学Miller-Payne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C评估疗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病理学Miller-Payne评估标准的一致性。根据CTC检测结果,分析CTC阳性和CTC阴性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化疗前CTC检测阳性率为65.0%(39/60),化疗后CTC检测阳性率为40.0%(24/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9,P=0.006)。CTC检测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疗效的敏感度为83.9%(26/31),特异度为79.3%(23/29);Kappa检验分析显示,CTC评估疗效与病理学Miller-Payne评估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63,P=0.000)。CTC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为91.7%,CTC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了为8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经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CTC变化与疗效有关,检测CTC的变化对评估乳腺癌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干细胞 蒽环类药物 乳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肿瘤干细胞和化疗药物筛选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漏德宝 陈志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8期135-138,143,共5页
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概念是: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包括结直肠癌。几年前普遍的观念是在所有肿瘤里的新生细胞都具有肿瘤性增生的能力,但是近来的证据提示了一个可能性:这样的功能仅限于一小撮肿瘤起始细胞,也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概念是: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包括结直肠癌。几年前普遍的观念是在所有肿瘤里的新生细胞都具有肿瘤性增生的能力,但是近来的证据提示了一个可能性:这样的功能仅限于一小撮肿瘤起始细胞,也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所以,恶性肿瘤的构成方式是分等级的,其中CSCs能产生更多分化了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化疗药物筛选 结肠 肿瘤性增生 CELLS 细胞疾病 结直肠癌 起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小分子化学药物肿瘤靶向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晓玲 欧阳旭梅 孙晓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533,共9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细胞内化或细胞膜结合的方式将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化学药物负载于间充质干细胞(MSC)上,利用其天然的肿瘤归巢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继而通过在靶部位药物的释放或基因表达,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MSC的研究...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细胞内化或细胞膜结合的方式将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化学药物负载于间充质干细胞(MSC)上,利用其天然的肿瘤归巢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继而通过在靶部位药物的释放或基因表达,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MSC的研究较为成熟,而递送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MSC肿瘤迁移机制、细胞注射后体内分布特点入手,总结了MSC在小分子化学药物肿瘤靶向递送中的研究;同时介绍了MSC与原型药物、载药纳米粒构建的复合系统的载药、释药过程,展望了该系统遇到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间质干细胞/细胞 纳米球 肿瘤 药物释放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CD44^+CD24^-/low亚群化疗药物外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洪光 孝飞飞 +3 位作者 贾中明 王希龙 张国强 杨振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对化疗药物的外排作用。方法培养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株,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44^+CD24^-/low亚群,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44^+CD24^-/low细胞比例,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对化疗药物的外排作用。方法培养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株,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44^+CD24^-/low亚群,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44^+CD24^-/low细胞比例,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化疗药物敏感程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胞内阿霉素蓄积,流式细胞仪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分析MACS分选CD44^+CD24^-/low亚群结果,分选前后CD44^+CD24^-/low细胞比例,CD44^+CD24^-/low亚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D44^+CD24^-/low亚群胞内化疗药物蓄积,CD44^+CD24^-/low细胞亚群的P-gp表达水平。结果MACS分选前后分别计数细胞数量,被分选出来的CD44^+CD24^-/low细胞比例约为6%。MCF-7/ADR细胞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6.21%,与分选所得CD44^+CD24^-/low细胞比例相符。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所得CD44^+CD24^-/low亚群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约为93.85%,达到进一步相关试验要求。CD44^+CD24^-/low亚群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为(17.37±0.46)mg/ml,MCF-7/ADR细胞的IC50为(15.84±0.66)m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MCF-7/ADR细胞及分选所得CD44^+CD24^-/low亚群均具有较强的药物外排作用,阿霉素多集中于细胞核膜表面内侧,在细胞核中心阿霉素蓄积较少。MCF-7/ADR细胞较CD44^+CD24^-/low亚群胞内蓄积更高浓度阿霉素,荧光强度分别为(571.67±11.15)和(518.67±11.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low细胞亚群P-gp表达荧光强度为(114906.70±2560.19),MCF-7/ADR细胞P-gp表达荧光强度为(101177.10±2171.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ACS分选所得CD44^+CD24^-/low细胞亚群有更强的药物外排能力,高表达P-gp蛋白,可能是引起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多药耐药 免疫磁珠法 化疗药物 外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体内伏立康唑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梦婕 王梅 桂环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中伏立康唑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31例接受稳定剂量CsA或FK506并开始使用伏立康唑的同种异体HSCT患儿。在伏立康... 目的:评价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中伏立康唑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31例接受稳定剂量CsA或FK506并开始使用伏立康唑的同种异体HSCT患儿。在伏立康唑用药前和用药后5~8 d测定CsA或FK506的血药浓度,并在稳态下测定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评估伏立康唑给药前后CsA及FK506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伏立康唑给药后,CsA的浓度/剂量(C/D)值增加了215.75%(10.16%~706.35%),FK506的C/D增加了239.24%(89.66%~615.00%)(P均<0.01)。伏立康唑对CsA和对FK506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相当(P>0.05)。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CsA的C/D增幅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与FK506的C/D增幅呈正相关(P<0.05)。结论:HSCT患儿联用伏立康唑后,CsA与FK506的血药浓度明显增加,且增加幅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环孢素 他克莫司 药物相互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在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中民 赵晨阳 +2 位作者 王颖 程瑞 杨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持续增殖潜能,是肿瘤耐药性、肿瘤复发迁移的根本原因。此外,肿瘤干细胞对于传统的化疗、放疗具有耐受性。因此,有效的清除肿瘤干细胞是治疗癌症的关键。纳米载体可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安全性,延长循...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持续增殖潜能,是肿瘤耐药性、肿瘤复发迁移的根本原因。此外,肿瘤干细胞对于传统的化疗、放疗具有耐受性。因此,有效的清除肿瘤干细胞是治疗癌症的关键。纳米载体可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安全性,延长循环时间,且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热疗等疗法中。目前,应用纳米药物靶向肿瘤干细胞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介绍了靶向肿瘤干细胞的纳米粒子在化疗、基因治疗、热疗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出多疗法、多靶向的联合治疗是提高纳米粒子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诊疗一体化的纳米粒子是未来治疗癌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纳米药物 化疗 热疗 靶向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肿瘤药物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千古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8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收集和查找近年来有关天然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报道和研究,整理和总结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结果天然药物抗肿...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收集和查找近年来有关天然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报道和研究,整理和总结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结果天然药物抗肿瘤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中药多糖类,萜类,醌类,蛋白质类等;对抗肿瘤主要作用机制有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灭作用;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逆转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抗肿瘤等方面进行。结论天然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成分类别有多样性,但主要为生物碱类,多糖类等为主;作用机制为直接对肿瘤细胞杀灭作用,干扰细胞生长的各个周期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肿瘤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12
作者 曹伟杰 刘丽珍 +3 位作者 来晓瑜 王冲 于晓虹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4,共8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RT-PCR方法分析MSCs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表达;应用von Kossa染色、钙定量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PA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100μmol/L的MPA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添加鸟嘌呤核苷可以解除该抑制效应,且该抑制效应与细胞凋亡无关;RT-PCR结果显示,MSCs表达IMPDHⅠ和IMPDHⅡ两种亚型;von Kossa染色和钙定量显示,MPA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Osteopontin和BMP-2的表达相应减低;进一步研究发现,MPA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Runx2、Osterix的表达而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MPA通过耗竭鸟嘌呤核苷的方式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MPA通过抑制Runx2和Osterix蛋白的表达,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药理学 间质干细胞/细胞 次黄嘌呤类 成骨细胞/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鸟嘌呤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萍 《淮海医药》 2001年第5期411-411,共1页
目的 介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化疗患者 30 0例所出现的毒副作用 ,分析护理要点。结果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 ,包括药物渗漏、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骨... 目的 介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化疗患者 30 0例所出现的毒副作用 ,分析护理要点。结果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 ,包括药物渗漏、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中毒肝炎等。结论 护士在应用化疗药物时 ,应有高度责任心 ,有针对性的对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护理 ,这对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药物毒副作用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肿瘤细胞模型培养及其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莉 罗盼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75-77,89,共4页
根据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恶性肿瘤仍然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一直是药学各领域研发的重点,但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开发成功率远低于其他类药物。究其原因,肿瘤是... 根据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恶性肿瘤仍然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一直是药学各领域研发的重点,但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开发成功率远低于其他类药物。究其原因,肿瘤是一个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的疾病,它的发生、生长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3D肿瘤细胞培养 细胞肿瘤球培养 肿瘤药物筛选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琳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3期181-182,共2页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血脂异常。近年来,临床上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作用,如抗肿瘤、抗感染、抗血栓、抗骨质疏松、调节免疫等。本文主要讨论关于他汀类药...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血脂异常。近年来,临床上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作用,如抗肿瘤、抗感染、抗血栓、抗骨质疏松、调节免疫等。本文主要讨论关于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肿瘤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肿瘤强烈化疗联用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16
作者 顾小锋 马伴吟 +2 位作者 吴玥 翟力平 陆凤娟 《中国小儿血液》 1996年第4期154-156,共3页
观察了7例(2例非何杰金i淋巴瘤Ⅲ期、3例急淋、1例急粒及1例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儿童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强烈化疗联用rhG-CSF后,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动员上升情况。... 观察了7例(2例非何杰金i淋巴瘤Ⅲ期、3例急淋、1例急粒及1例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儿童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强烈化疗联用rhG-CSF后,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动员上升情况。PBSC上升的最明显特点是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上升的幡度平行;WBC的上升幅度与患儿骨髓是否受肿瘤细胞侵犯有关。本文显示CD34+细胞与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0.87,P<0.001),提示CD34+细胞可以预测PBSC开始单采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RHG-CSF 药物疗法 儿童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
17
作者 王亚萍 司英健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19-323,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能够从多种组织的基质细胞分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并可迁移到受损伤组织促进组织修复等特征,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近来...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能够从多种组织的基质细胞分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并可迁移到受损伤组织促进组织修复等特征,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近来有报道显示MSC有促进和抑制免疫的双重作用,对肿瘤的作用存在争议且许多造血系统疾病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有关,本文就MSC的免疫学特性和MSC与白血病(血液系统肿瘤)的关系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白血病细胞 血液系统肿瘤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系统疾病 损伤组织 免疫学特性 基质细胞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肿瘤归巢特性及其肿瘤靶向治疗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艾 张添源 高建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4,共1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系统 药物载体 基因靶向 肿瘤 间充质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莉 张珈敏 +2 位作者 胡远扬 冯英 屈松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79-1382,共4页
将微量热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相结合 ,研究了温度对人卵巢癌细胞代谢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加抗肿瘤药物 (嘧福绿 )的协同作用 .从宏观到微观 ,深入探讨了热疗与化疗协同作用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 将微量热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相结合 ,研究了温度对人卵巢癌细胞代谢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加抗肿瘤药物 (嘧福绿 )的协同作用 .从宏观到微观 ,深入探讨了热疗与化疗协同作用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在高温下细胞代谢降低 ,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一系列恶性变化 ,且高热可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热疗加化疗的协同作用则能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 ,使细胞的能量代谢更低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药物 细胞凋亡 微理热法 透射电镜 肿瘤细胞 高热疗法 化学治疗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泽云 陈芝强 林瑞婷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组织内存在的数量极少,但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群体,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肿瘤不断增大并转移的源头。本研究归纳了目前中医药对肿瘤干细胞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疾病提供新途径,...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组织内存在的数量极少,但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群体,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肿瘤不断增大并转移的源头。本研究归纳了目前中医药对肿瘤干细胞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疾病提供新途径,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肿瘤干细胞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