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5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合谷穴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屈光参数及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滕悦 陈禄 +2 位作者 牛晨阳 毕宏生 蒋文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64-869,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穴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的屈光参数和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3周龄健康C57BL/6J雄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近视组、假针组和合谷组,后3组小鼠右眼均...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穴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的屈光参数和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3周龄健康C57BL/6J雄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近视组、假针组和合谷组,后3组小鼠右眼均佩戴半透明眼罩以建立实验性近视模型,其中,合谷组小鼠在合谷穴给予电针刺激;假针组小鼠在合谷穴给予钝头针点刺干预。记录每组小鼠造模前、造模2周及4周后的体重、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造模4周后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右眼视网膜中TNF-α、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造模2周后,与正常组相比,近视组、假针组和合谷组小鼠右眼屈光度均显著降低,眼轴长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造模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近视组和假针组小鼠右眼屈光度均显著降低,眼轴长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与近视组和假针组相比,合谷组小鼠右眼屈光度显著增加,眼轴长度显著降低(均为P<0.001)。造模4周后,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近视组和假针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和IL-1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均为P<0.05),而合谷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IL-1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近视组显著减少(均为P<0.05)。TUNEL染色结果 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近视组和假针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01);与近视组和假针组相比,合谷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均为P<0.001)。结论 电针合谷穴可显著抑制近视小鼠近视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下调视网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抑制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形觉剥夺性近视 视网膜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α、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玲 何威 +4 位作者 黎智 吴军 林自华 何云志 黄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GR-α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的分布情况一致,GR-α不但在表皮呈弥漫性表达,还可表达于汗腺及汗管、真皮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细胞成分。然而,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GR-α在慢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NF-κB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在正常对照组皮肤中均为胞质表达,而在慢性皮炎组中为胞质表达和(或)胞核均有表达。TNF-α及IL-1β在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为弱阳性反应。结论:慢性皮炎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GR-α的表达下调有可能会影响皮损局部的抗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慢性 角质形成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连接蛋白表达和分布在脓毒症大鼠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
3
作者 夏嘉鼎 张坤 +3 位作者 徐敏 李国斌 郑欣 滑立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脓毒症大鼠连接蛋白43(conenxin 43,Cx43)和连接蛋白40(conenxin 40,Cx40)表达和分布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关系。方法:42只SD大鼠...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脓毒症大鼠连接蛋白43(conenxin 43,Cx43)和连接蛋白40(conenxin 40,Cx40)表达和分布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关系。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给药组、假手术组,每组14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给药组于术前6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泵入TNF-α螯合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3组术后48 h均应用程序刺激诱发房颤,记录各组诱发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房肌组织TNF-α、Cx43、Cx40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NF-α、Cx43、Cx40的分布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给药组AF诱发率分别为7.14%、71.42%和21.40%,AF持续诱发时间分别为(79.21±4.10)s、(348.64±11.89)s和(294.50±37.28)s。通过ELISA检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给药组的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分别为74.149 pg/mL、104.497 pg/mL和89.059 pg/mL。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给药组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0.417、3.153±0.576和2.543±0.861,Cx40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07±0.230、0.970±0.170和1.010±0.164,Cx4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79±0.158、1.306±0.462和1.324±0.295。相对于假手术组,脓毒症组AF诱发率升高(F=5.394,P=0.003)且AF持续时间延长(F=335.577,P<0.001),血清TNF-α浓度升高(F=25.733,P<0.001),心房肌组织蛋白TNF-α表达增加(F=17.130,P<0.001),Cx40和Cx43表达降低(F=6.215,P=0.045;F=3.001,P=0.03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房肌Cx40及Cx43分布紊乱;相对于脓毒症组,给药组AF诱发率降低(χ^(2)=1.292,P=0.028),且血清TNF-α浓度降低(F=18.192,P=0.004),心房肌组织蛋白TNF-α表达减少(F=28.078,P=0.017),心房肌组织Cx40和Cx43分布紊乱有所减轻。结论:脓毒症大鼠过表达的TNF-α可以诱导心房肌Cx43及Cx40表达异常和分布重构,其在脓毒症诱导AF的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房颤动 肿瘤坏死因子 连接蛋白40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比较 被引量:29
4
作者 孙正明 凌鸣 +1 位作者 刘淼 张银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大骨节病(KBD)和骨性关节炎(OA)关节滑膜和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和滑液20例和18例,以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关节滑膜... 目的比较大骨节病(KBD)和骨性关节炎(OA)关节滑膜和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和滑液20例和18例,以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滑液19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骨节病、骨性关节和半月板患者关节滑膜IL-1β和TNF-α阳性表达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三种滑液标本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TNF-α在KBD和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在KBD和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IL-1β和TNF-α在KBD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O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和IL-1β在KBD和OA滑液中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和TNF-α在KBD滑液中的水平与OA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β和TNF-α可能在KBD和OA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骨性关节炎 滑膜 滑液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4 位作者 董巍 王尚兰 段西凌 陈学军 杨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痤疮 白介素1α 白介素—6 白介素—8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胎球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被引量:21
6
作者 范磊 岳秉宏 +1 位作者 刘星亮 张洪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胎球蛋白A(AHS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纳入ACI患者136例,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57例和易损斑块组79例,收集临床资料。应用Logi... 目的研究血清胎球蛋白A(AHS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纳入ACI患者136例,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57例和易损斑块组79例,收集临床资料。应用Logisitc回归模型,分析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索血清AHSG、TNF-α、IL-1β各自及联合对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1)易损斑块组ACI患者AHSG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而TNF-α、IL-1β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 <0.05)。(2)高血压病(OR=1.257,95%CI:1.017~1.554)、2型糖尿病(OR=1.474,95%CI:1.048~2.074)、LDL(OR=1.226,95%CI:1.032~1.457)、AHSG(OR=0.510,95%CI:0.287~0.920)、TNF-α(OR=1.020,95%CI:1.006~1.029)及IL-1β(OR=1.484,95%CI:1.067~2.062)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3)血清AHSG、TNF-α、IL-1β联合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0.840~0.947),敏感度为89.87%,特异度为75.44%,显著优于3个指标单独的诊断效能(P <0.05)。结论血清AHSG、TNF-α、IL-1β是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均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指标,且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佳,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胎球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颈动脉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磁场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志刚 曹成 +5 位作者 王根林 朱雪松 耿德春 施勤 毛海青 邹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测定在低频脉冲磁场(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LFPEMF)刺激的情况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与分泌的变化。方法:分离培... 目的:测定在低频脉冲磁场(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LFPEMF)刺激的情况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与分泌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由兔骨髓干细胞(Marrow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形成的软骨细胞,分别使用不同强度的LFPEMF进行电磁辐射刺激,用免疫印迹法测细胞中IL-1β与TNF-α的表达状况,并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与TNF-α的水平。结果:施加LFPEMF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IL-1β与TNF-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其培养液中IL-1β与TNF-α的水平有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施加脉冲磁场刺激强度的增加,IL-1β与TNF-α的降低程度增强。结论:LFPEMF可以抑制体外兔膝关节软骨细胞IL-1β与TNF-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磁场 兔膝关节软骨细胞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白介素-1β、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贺勇 李娟 李亚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观察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10的影响,以探讨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常规方法提取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取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 目的观察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10的影响,以探讨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常规方法提取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取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五组,分别加入昆明山海棠(200μg/ml,阳性对照组)、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50、150、450μg/ml)DMEM溶液,及加入等体积的DMEM溶液(空白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72小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IL-1β、TNF-α和IL-10的水平,RT-PCR检测滑膜细胞IL-1β、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结果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150μg/ml、450μg/ml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mRNA表达减少,而IL-10水平升高,mRNA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TNF-α和IL-1β及促进IL-10分泌来减轻炎症反应,到达治疗R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武维恒 朱林 +3 位作者 刁军 祁春梅 蔡文标 吴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49-52,共4页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的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4 5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2 5例 ;AMI组 2 0例 ) ,稳定...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的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4 5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2 5例 ;AMI组 2 0例 ) ,稳定性心绞痛组 2 5例和正常对照组 2 0例作对比研究 ,心绞痛组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 ,而心肌梗死组分别于发病 6、12、2 4、4 8和 72h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法 )检测P 选择素、IL 6、TNF α和ICAM 1的变化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的变化。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AMI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且 ;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 ;而AMI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 ,血清中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也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全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而且在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作为稳定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对小鼠腹主动脉炎症反应及内皮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莹 吴爵非 +6 位作者 刘俭 伍巍兰 杨莉 滕中华 蔡晶晶 谢佳佳 宾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688-369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或)白介素-1β(IL-1β)作用后小鼠腹主动脉的炎症反应及内皮P-选择素的表达。方法:32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个实验组(IL-1β组、TNF-α组、TNF-α+IL-1β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在小鼠腹主动脉周围无...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或)白介素-1β(IL-1β)作用后小鼠腹主动脉的炎症反应及内皮P-选择素的表达。方法:32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个实验组(IL-1β组、TNF-α组、TNF-α+IL-1β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在小鼠腹主动脉周围无菌注射炎性因子TNF-α和(或)IL-1β(对照组用PBS),4h后取出腹主动脉行HE染色和内皮P-选择素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动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和半定量分析内皮P-选择素表达强度。结果:对照组动脉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及内皮P-选择素表达,3个实验组的动脉组织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改变,并以TNF-α+IL-1β组为甚,该组动脉发生的病理改变程度和内皮P-选择素表达的强度与范围明显大于IL-1β组和TNF-α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TNF-α和IL-1β诱导的大动脉内皮的炎性病变稳定可靠,可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相关大动脉内皮炎性病变早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时武 丁世芳 +1 位作者 蒋桔泉 卢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2例(高胆固醇血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2例(高胆固醇血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6、IL-10及TNF-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TC、TG、LDL-C、IL-6及TNF-α显著升高(均P<0.01),而IL-10显著降低(P<0.01),HDL-C变化不明显。在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中,IL-6与TC正相关(r=0.422,P=0.017),TNF-α分别与TC(r=0.512,P=0.006)和TG正相关(r=0.257,P=0.029),IL-10分别与TC(r=-0.249,P=0.035)和TG负相关(r=-0.402,P=0.027)。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IL-6及TNF-α显著升高,而IL-10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过程。提高血清IL-10浓度,可能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基因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雷 李泽坚 +7 位作者 丁芳 张恒 张志庸 戈烽 骆爱萍 王秀琴 刘芝华 吴旻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研究转染人体肿瘤坏死因子 α(huTNF α)、白介素 2 (hIL 2 )基因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表达的影响 ,探讨基因治疗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克隆的huTNF α和hIL 2基因导入肺癌细胞系A5 49、GL... 目的 研究转染人体肿瘤坏死因子 α(huTNF α)、白介素 2 (hIL 2 )基因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表达的影响 ,探讨基因治疗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克隆的huTNF α和hIL 2基因导入肺癌细胞系A5 49、GLC 82、H44 6、H460 ,经筛选阳性单克隆 ,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转染目的基因前后肺癌细胞系MDR1、LRP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DR1在A5 49、GLC 82、H44 6、H460 ,LRP在A5 49、GLC 82、H 460中均呈阳性表达 ;转染huTNF α目的基因后各肺癌细胞系MDR1、LRP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而转染hIL 2目的基因能够明显抑制A5 49、H44 6、H 460细胞系MDR1的表达。结论 MDR1、LRP基因在肺癌细胞系中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固有耐药性有关 ;huTNF α、hIL 2目的基因能够在被转染细胞中获得表达 ,而且转染hIL 2目的基因能够明显抑制MDR1在A5 49、H44 6、H460的表达。该结果不仅为探讨肺癌多药耐药性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 ,而且为基因治疗逆转肺癌的多药耐药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2 肺癌 耐药基因 MDR1 LRP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椒苯酮胺对耳蜗缺血再灌注后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 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永贺 吴剑 +2 位作者 李威 陈浩 万良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9-1672,1677,共5页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Fas蛋白表达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及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豚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缺...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Fas蛋白表达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及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豚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PPTA组,每组随机选6只用于RT-PCR检测,剩余10只用于免疫组化。微血管夹夹闭双侧椎动脉及右侧颈总动脉1 h松开动脉夹以制造耳蜗缺血模型,缺血再灌注PPTA组于缺血1 h再灌注后立即经股静脉注射PPTA(10 mg/kg),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取标本。用RT-PCR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耳蜗组织IL-1β、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缺血再灌注PPTA组耳蜗组织IL-1βmRNA、TNF-α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0.001);缺血再灌注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和血管纹Fas表达阳性,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较其它三组明显增高(P<0.05),缺血再灌注PPTA干预组IOD值与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TA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耳蜗各部位IL-1β、TNF-αmRNA、Fas蛋白表达;PPTA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实现对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盐酸椒苯酮胺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FA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磷脂酰胆碱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海马中脑代谢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庆慧 吴婧琳 +1 位作者 刘利静 王朝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17-3819,共3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磷脂酰胆碱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海马脑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从潍坊市老人院按照MCI诊断标准选取MCI患者18例(MCI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MCI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老年... 目的探讨壳聚糖磷脂酰胆碱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海马脑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从潍坊市老人院按照MCI诊断标准选取MCI患者18例(MCI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MCI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17例作为对照组。MCI组给予壳聚糖和磷脂酰胆碱,共服用2个月。对照组不服药。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被检者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查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Cr、肌醇(MI)/Cr的值。MCI患者分别在服用药物前后采集血标本进行检测及进行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MCI组治疗前血清IL-1β、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CI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NAA/Cr较对照组降低(P<0.05),MI/C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NAA/Cr及MI/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ho/Cr,对照组与MCI组比较,以及MCI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磷脂酰胆碱能降低MCI患者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并改善海马的代谢,对MC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壳聚糖磷脂酰胆碱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肌钙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峰 欧阳碧山 张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7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于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20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0.75、1.0μg/kg,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处理。比较四组患者麻醉前、体外循环结束时、手术结束时、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的LVEF、cTnI、cTnT、TNF-α及IL-10水平。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手术结束时、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cTnI、cTnT、TNF-α、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小时和术后24小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结束时(P<0.05)。结论静脉注射0.5~1.0μg/kg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行CABG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LVEF,降低血清cTnI、cTnT、TNF-α及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射血分数 肌钙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中的作用
16
作者 PANDIT Roshan 卢君瑶 +5 位作者 何立珩 包玉洁 季萍 陈颖盈 许洁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合并KI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体外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重组刺突蛋白S1亚基刺激人巨噬细胞系THP-1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体外刺激人肾上皮细胞系HK-2,并检测HK-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抗体阻断实验分析条件培养基对HK-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在39例COVID-19患者中,有8例(20.50%)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合并KI。ELISA结果显示COVID-19合并KI组患者外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18.33±8.20)pg/mL]显著高于未合并KI组[(11.88±6.50)pg/mL](P=0.01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1蛋白可以刺激THP-1胞内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0,CXCL10)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同时刺激THP-1高表达TNF-α、IL-1β和CXCL10(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HK-2细胞表达TNF-α(P=0.005)。而采用抗TNF-α抗体(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阻断条件培养基中的TNF-α后,HK-2细胞表达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TNF-α在COVID-19合并KI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TNF-α是COVID-19合并KI的重要炎症因子。细胞学实验证实新冠病毒S1蛋白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进而促进肾脏细胞炎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COVID-19合并KI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靶向TNF-α有望成为降低COVID-19合并KI发生率的潜在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肾损伤 炎症反应 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湘君 周玮 +1 位作者 王丽 魏晓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另一类是IL抑制剂,主要包括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呼吸道解脲支原体感染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霞 杨磊 +1 位作者 王丽 张平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及其... 目的分析呼吸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347例轻、中度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82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余26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入院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观察组患儿采用机械通气联合红霉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各亚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随着观察组患儿RDS加重,以上炎性因子水平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机械通气联合红霉素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TNF-α、IL-1β、IL-6水平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并发的RDS严重程度有关,机械通气联合红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肿瘤坏死因子 呼吸窘迫综合征 白介素-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菝葜活性成份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肿瘤坏死因子-ɑ和白介素-4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罗艳琴 马云 +2 位作者 宋路瑶 罗红成 侯连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菝葜活性成份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化学烧伤的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对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菝葜活性成份高、中、低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治疗14 d后,观察子宫肿胀率和抑制率... 目的探讨菝葜活性成份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化学烧伤的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对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菝葜活性成份高、中、低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治疗14 d后,观察子宫肿胀率和抑制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NF-α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菝葜活性成份高、中、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子宫内膜的炎症细胞,促进其病变上皮细胞增生修复,减轻浆膜充血水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菝葜活性成份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慢性盆腔模型大鼠子宫的肿胀率(P<0.01);菝葜活性成份高、中、低剂量组子宫组织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菝葜活性成份高、中剂量组子宫组织中IL-4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菝葜活性成份低剂量组子宫组织中IL-4的含量升高(P<0.05)。结论菝葜活性成份能影响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的肿胀率及子宫组织中TNF-α、IL-4的水平,这可能是菝葜活性成份治疗慢性盆腔炎症和缓解盆腔粘连的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慢性盆腔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4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TERLEUKIN-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健才 刘维永 +2 位作者 梁继河 张殿堂 金伯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7-290,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①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健才②刘维永梁继河张殿堂②金伯泉关键词肺;挫伤;呼吸窘迫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①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健才②刘维永梁继河张殿堂②金伯泉关键词肺;挫伤;呼吸窘迫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5.3本研究通过胸部创伤加静脉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