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盈琳 沈暘 +4 位作者 王小强 柯霞 康厚墉 胡国华 洪苏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0-864,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ible protein 3,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0例AR患者和48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ible protein 3,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0例AR患者和48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从抗凝血中提取的DNA样本中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rs5029928,rs9494885,rs610604,rs7753873)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位点rs9494885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AR组TT基因型频率(PC=7.51×10-12)和T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CT基因型频率(PC=3.30×10-11)和C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此外,CACA单体型频率在AR患者中明显降低(PC=3.29×10-10),TCCA单体型在AR患者中明显升高(PC=2.18×10-3)。结论:AR的遗传易感性与TNFAIP3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且TNFAIP3的rs9494885位点多态性与AR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 变应性鼻炎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表达与鼻咽癌组织放疗敏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邓香群 贺印旎 叶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RNA和Maspin mRNA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放疗敏感和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0%和48.33%(P=0.037),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0%和46.67%(P=0.040)。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5),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70.00%比37.50%,P=0.018);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39),与T分期亦呈正相关(P=0.021),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65.00%比37.50%,P=0.044)。结论 TNFAIP3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Maspin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 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放射治疗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玉秀 马东升 +1 位作者 王萌 杨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进行测定,并用原位杂交法对EBV编码的RNA进行测定以分析其感染状态。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A20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将所获数据纳入SPSS23. 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潜伏膜蛋白1阳性率为26. 15%(17/65),EBV编码的RNA阳性率也为26. 15%(17/65),二者符合率为100%。65例患者中A20蛋白表达丢失18例(27. 69%),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或杂合缺失14例(21. 54%)。仅1例出现A20丢失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缺失。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BV感染阴性与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并无显著关系(P> 0. 05)。结论:EBV阴性与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均出现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并非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A2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环指蛋白11与核因子κB调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晓达 高美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是重要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调控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RNF11下游功能及其与TNIP1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RNF11的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等方法构建人NFκB调控蛋白TNIP1全长及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观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鉴定其与人RNF11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人TNIP1的全长及其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证实RNF11与TNIP1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相互结合位点位于TNIP1的第311至535位氨基酸,。确定RNF11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人RNF11可与TNI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其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311至535位氨基酸。RNF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参与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1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共沉淀 亚细胞定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彭一鹏 周晓飞 +5 位作者 王剑 藏春光 张悦盼 辛雪 朱春丽 付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表达,并分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免疫沉淀分析TNIP1与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互作用及其对TRAF6的泛素化影响。分别将空载体、oe-TNIP1或si-TNIP1转染的U87细胞注射到裸鼠的大脑中,并通过BLI方法监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TNIP1表达与IDH野生型神经胶质瘤的较高恶性等级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但与IDH突变型神经胶质瘤无关。TNIP1敲低显著减弱了N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TNIP1与TRAF6相互作用,并且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与空载体的异种移植物相比,oe-TNIP1的异种移植物显示出加速肿瘤进展,而si-TNIP1的异种移植物则相反。结论TNIP1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进而促进IDH野生型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因子ΚB TNF受体相关因子6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原益肾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敏美 荣晓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8-762,共5页
目的:观察复原益肾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复原益肾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在机制。方法:以Ⅱ胶原诱导大鼠RA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ethotrex... 目的:观察复原益肾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复原益肾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在机制。方法:以Ⅱ胶原诱导大鼠RA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复原益肾汤高中低剂量组,测算大鼠足肿胀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和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足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复原益肾汤高剂量组及MTX组的RA大鼠关节炎症积分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F=156.671,P=0.000);中药高、中剂量组及MTX组血清中TNF-α、IL-17均有显著降低(TNF-α:F=20.233,P=0.000;IL-17:F=205.412,P=0.000),中药高剂量组与MTX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NF-α:P=0.952;IL-17:P=0.142);中药高剂量组和MTX组中软骨层及滑膜层MMP-3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F=14.867,P=0.000),中药高剂量组与MTX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结论:复原益肾汤可改善关节炎大鼠的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NF-α、IL-17、MMP-3等炎症介质的表达密切相关,为复原益肾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复原益肾汤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K抑制剂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李洪杰 兰茂卓 +4 位作者 王潇 冯冉冉 陶燕燕 刘佳庆 孙海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 U266、PS-R、RPMI8226、KMS28-PE、KMS28-BM和H9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 U266、PS-R、RPMI8226、KMS28-PE、KMS28-BM和H9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0、10、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处理的RPMI8226、U266及KMS28-BM细胞存活率。取对数生长期RPMI8226、U266和KMS28-BM细胞,分为对照组、 BGB-3111组、 Btz组和BGB-3111+Btz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 (MCL-1)、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质蛋白(Bim)、磷酸化Bim (p-Bim)、P65、磷酸化P65 (p-P6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 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蛋白3 (A20)蛋白表达水平。U266细胞分为A20过表达组(A20-OE组)和空载对照组(EV组),2组细胞各分为对照组、BGB-311组、BTZ组和BGB-311+BTZ组,转染相应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A20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KMS28-BM细胞比较,U266、RPMI8226和H929细胞中BT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CK-8法检测,与0μmol·L^(-1)BGB-3111组比较,10、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组KMS28-BM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RPMI8226和U266细胞比较,20、30和40μmol·L^(-1)BGB-3111组KMS28-BM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选取10μmol·L^(-1)BGB-3111用于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GB-3111组、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KMS28-BM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BGB-3111组比较,BGB-3111+Btz组KMS28-BM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EV组细胞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中A20-OE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GB-3111组、 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中Bim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中MCL-1、 p-Bim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和U266细胞中Bim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MCL-1、p-Bim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中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RAF2和A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和U266细胞中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RAF2和A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EV组比较,A20-OE组细胞中A2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BGB-3111通过抑制BTK活性诱导MM细胞发生凋亡,并增强Btz的促凋亡作用,过表达A20增加MM细胞对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硼替佐米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内TNFAIP3、PDE4B对肿瘤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必嘉 龚峻梅 +2 位作者 陈娟娟 黄斯勇 高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内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磷酸二酯酶4B(PDE4B)对肿瘤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在广州四二一医院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的DLBCL组...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内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磷酸二酯酶4B(PDE4B)对肿瘤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在广州四二一医院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的DLBCL组,选择同期因淋巴结肿大在广州四二一医院接受淋巴结穿刺活检且诊断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淋巴结组织中TNFAIP3、PDE4B以及凋亡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DLBCL组病灶组织中TNFAIP3、PTEN、PTPL1、Bax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E4B、c-myc、AURKA、AURKB、PLK1、Ets-1、β-catenin、MMP7、MMP9、CD4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LBCL病灶组织中PTEN、PTPL1、Bax的蛋白表达与TNFAIP3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与PDE4B的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c-myc、AURKA、AURKB、PLK1、Ets-1、β-catenin、MMP7、MMP9、CD44的蛋白表达量与TNFAIP3的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与PDE4B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内TNFAIP3的低表达以及PDE4B的高表达能够拮抗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 磷酸二酯酶4B(PDE4B)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RP3单链抗体-sTRAIL融合蛋白诱导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凋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长伟 赵辰阳 +5 位作者 郎悦 苏静 乐媛 吕翠婷 王梁华 尹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1-767,共7页
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scFv)与人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序列,利用... 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scFv)与人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c2,构建含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标签肽的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用MRP3阳性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做增殖抑制实验、细胞凋亡诱导实验,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的活性,而MBP无明显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诱导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活性,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AIP3基因遗传变异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单艳 李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的遗传变异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75例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在手术前收集患者的外周血5 m L用来提取基因组DNA,对rs58352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的遗传变异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75例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在手术前收集患者的外周血5 m L用来提取基因组DNA,对rs58352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型和基线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野生型AA型相对于AG/GG型患者者来说具有明显较晚的肿瘤分期(P<0.001)。AA型的患者更容易复发(P=0.022)。生存分析结果表明AA型患者相对于AG/GG型患者具有明显较差的总生存期(OS),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2和48.5个月(P=0.017)。结论:TNFAIP3多态性位点rs583522可能通过影响了该基因的功能,进而使得不同基因型的ESCC患者具有不同的恶性程度。因此TNFAIP3基因rs583522位点可以作为评价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HK-II、TNFAIP3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恶性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2015-2018,2022,共5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己糖激酶-Ⅱ(HK-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恶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切除的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手术切除且经病...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己糖激酶-Ⅱ(HK-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恶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切除的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灶后测定HK-Ⅱ、TNFAIP3、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DLBCL组患者病灶内HK-Ⅱ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NFAIP3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DLBCL组淋巴瘤分期Ⅲ~Ⅳ期、淋巴瘤分组B组患者病灶内HK-Ⅱ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A组患者,TNFAIP3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I~Ⅱ期患者、A组患者;DLBCL组患者病灶内CyclinD2、PDE4B、BCL2、XIAP、CCL5、CXCR4、MMP26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HK-II呈正相关、与TNFAIP3呈负相关,Caspase-3、TIMP4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HK-Ⅱ呈负相关、与TNFAIP3呈正相关。结论:DLBCL中HK-Ⅱ的高表达以及TNFAIP3的低表达与肿瘤病理进程、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己糖激酶-Ⅱ(HK-Ⅱ)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MRP3(scFv)-sTRAIL靶向诱导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凋亡
13
作者 倪长伟 郎悦 +4 位作者 赵辰阳 苏静 乐媛 王梁华 尹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观察抗人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与可溶性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antiMRP3(scFv)-sTRAIL对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目的:观察抗人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与可溶性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antiMRP3(scFv)-sTRAIL对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ntiMRP3(scFv)-sTRAIL(3.9063~250 nmol/L)作用后U251细胞的存活率。给予亲代antiMRP3(scFv)或TRAIL活性中和抗体mAb 2E5预孵育,应用IC50剂量的antiMRP3(scFv)-sTRAIL作用U25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细胞中caspase-3的激活及其关键底物DNA裂解因子(DNA fragmentation factor,DFF)的降解。结果:随着antiMRP3(scFv)-sTRAIL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84.84±0.2)%~(19.93±1.8)%];IC50剂量(62.5 nmol/L)的antiMRP3(scFv)-sTRAIL单独或给予antiMRP3(scFv)、mAb 2E5预孵育后处理,致U25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8.0±1.3)%、(14.9±1.7)%和(17.4±3.0)%;antiMRP3(scFv)或mAb 2E5预孵育均可阻断U251细胞中antiMRP3(scFv)-sTRAIL诱导的caspase-3的激活及DFF的裂解。结论:AntiMRP3(scFv)-sTRAIL促进sTRAIL靶向识别并诱导GBM细胞凋亡,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单链抗体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在结膜松弛症发病中的炎性机制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梅青 张兴儒 +3 位作者 周桂贞 马艳春 李青松 项敏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背景结膜松弛症(CCh)是年龄相关性眼表疾病,研究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及泪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推测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CCh的发病,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还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上调... 背景结膜松弛症(CCh)是年龄相关性眼表疾病,研究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及泪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推测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CCh的发病,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还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上调,而炎性因子与MMPs在CCh发病中是否有关联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CCh患者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3及TNF-α刺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和穿透素3(PTX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对CCh和白内障患者手术中采集的结膜组织进行培养,将培养的2种结膜成纤维组织各分为3个组,分别用含20ng/ml的PBS、TNF-α或IL-1B的细胞全培养基培养细胞4h,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第2代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一致,为长梭形,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突起相互交联。CCh组和白内障组间用PBS、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P-1 mRNA:F分组=2.611,P=0.116;F干预=161.564,P=0.000;MMP-3 mRNA:F分组=5.201,P=0.029;F干预=211.021,P=0.000;TSG-6 mRNA:F分组=47.209,P=0.000;F干预=119.340,P=0.000;PTX3 mRNA:F分组=40.512,P=0.000;F干预=93.935,P=0.000)。与白内障组PBS干预后比较,CCh组PBS干预后MMP-1、MMP-3、TSG-6和PTX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h组PBS干预后比较,CCh组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白内障组PBS干预后比较,白内障组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h组和白内障组间用PBS、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P-1:F分组=84.702,P=0.000;F干预=48.900,P=0.000;MMP-3:F分组=112.818,P=0.000;F干预=194.980,P=0.000;TSG-6:F分组=56.867,P=0.000;F干预=70.356,P:0.000;PTX3:F分组=1.488,P=0.231;F干预=89.872,P=0.000)。各组细胞用PBS、TNF-α和IL-1β干预后MMP-1、MMP-3、TSG-6和PTX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组间比较与其基因表达趋势一致。结论CCh患者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的表达量增加;TNF-α和IL-1β均可上调CCh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炎症 炎性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 穿透素3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NIH-3T3细胞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娜 李勤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9-571,共3页
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Ⅰ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诱导凋亡或坏死.有两株NIH-3T3细胞在TNF刺激下分别存在两种死亡情况:NIH-3T3(R)为caspase依赖的凋亡;而NIH-3T3(S)的死亡则不依赖caspase.为了深入研究两株细胞在TNF-α诱... 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Ⅰ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诱导凋亡或坏死.有两株NIH-3T3细胞在TNF刺激下分别存在两种死亡情况:NIH-3T3(R)为caspase依赖的凋亡;而NIH-3T3(S)的死亡则不依赖caspase.为了深入研究两株细胞在TNF-α诱导下选择不同死亡方式的机理,本研究利用cDNA表达谱芯片对这两株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性进行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逆转录PCR验证,从而鉴定出两个可能与细胞死亡相关的基因:calpain6和R I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差异 caspase 细胞间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逆转录PCR 3T3细胞 表达谱芯片 诱导凋亡 死亡方式 cDNA 研究利用 差异表达 细胞死亡 膜表面 差异性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和顺铂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时caspase-3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玉生 苗金红 +3 位作者 王利民 王义生 许建中 杨迪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蛋白和顺铂协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和顺铂作用于培养的人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蛋白和顺铂协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和顺铂作用于培养的人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分析其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和顺铂协同作用的效果和机制。结果:TRAIL浓度为1.0、10.0、100.0μg/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18.9%、20.8%、43.5%;顺铂浓度为1.0、5.0、10.0mg/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9.8%、23.4%和43.8%。而浓度为100μg/L的TRAIL与浓度为5mg/L的顺铂联合作用时,细胞毒性指数明显高达66.4%,FCM分析显示联合应用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同时提高caspase-3的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增加相一致。结论:TRAIL和顺铂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效果,这一作用与增加caspase-3活性及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 顺铂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醌对CI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及TNF-α、IL-1β和MM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毓娟 李丽 +3 位作者 李勇文 杨成芳 方舒萍 程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IA-FLS)的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CI...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IA-FLS)的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CIA);原代培养CIA-FLS,MTT法检测药物对CIA-FLS增殖的影响;随机设立CIA对照组、LPS对照组、甲氨蝶呤组、白花丹醌1.0μmol/L组、白花丹醌1.5μmol/L组、白花丹醌2.0μmol/L组;各药物与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MMP-3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MMP-3的蛋白含量。结果 MTT显示,白花丹醌能不同程度抑制CIA-FLS的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LPS对照组比较,甲氨蝶呤或白花丹醌均能明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MMP-3的含量(P<0.001),明显降低细胞中MMP-3的蛋白含量(P<0.001)。结论白花丹醌能抑制CIA-FLS的增殖,并能通过下调TNF-α、IL-1β和MMP-3的表达而抑制LPS诱导CIA-FLS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 滑膜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和锌指蛋白A20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红伟 邢永生 +4 位作者 王志方 杨树涵 刘艳宾 苏淑红 金卫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外...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52.63±246.82)ng/L vs(652.48±114.05)ng/L,0.20±0.03 vs 0.06±0.02,P<0.01]。与单支病变比较,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多支病变高于双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2.368,95%CI:1.002~5.439,P=0.024;OR=2.126,95%CI:0.985~4.813,P=0.036)。结论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 E类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冠心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动脉粥样硬化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ALNT5 uaRNA在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栗敏 白桦 +4 位作者 肖鹏 马淑香 王文慧 李晟磊 刘红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为4组,空载体组、GALNT5 uaRNA组、siNC组和siGALNT5 uaRNA组,转染并以TRAIL(终浓度为100g/L)处理24 h,采用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GALNT5 uaRNA与组蛋白脱乙酰酶1(HDAC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对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均升高(P<0.001)。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与siNC组相比,敲低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GALNT5 uaRNA可以与HDAC1相互作用并抑制乙酰化组蛋白H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GALNT5 uaRNA可能通过与HDAC1相互作用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减少Caspase-8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对TRAIL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GALNT5 uaRNA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乙酰化组蛋白H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脱氧葡萄糖可增强TRAIL诱导的口腔癌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20
作者 徐锦程 黄莹莹 +5 位作者 李阳 浦龙健 夏飞 蒋琛琛 刘浩 蒋志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625、1.25、2.5、5、10 mmol/L)2-DG及不同浓度2-DG与TRAIL(200 ng/ml)合用对口腔癌细胞KB的...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625、1.25、2.5、5、10 mmol/L)2-DG及不同浓度2-DG与TRAIL(200 ng/ml)合用对口腔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克隆法检测2-DG及TRAIL对口腔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溴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2-DG(5 mmol/L)对TRAIL诱导口腔癌细胞KB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2-DG(5 mmol/L)处理口腔癌细胞KB不同时间(0、6、16、24 h),DR5的表达以及联合TRAIL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结果 5 mmol/L 2-DG作用于口腔癌细胞KB 24、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5.25%、69.06%、59.19%,但24 h细胞凋亡率仅为15.9%。5 mmol/L 2-DG与TRAIL联合作用于口腔癌细胞KB 24 h的凋亡率为72.5%,高于TRAIL本身诱导凋亡率45.3%,并且2-DG可增强TRAIL抑制口腔癌细胞KB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2-DG上调DR5的表达并且增强Caspase-3的激活。结论 2-DG能增强TRAIL诱导口腔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上调DR5的表达及增强Caspase-3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糖基化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5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