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新禹 黄懿 +1 位作者 李礼 魏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6个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家族成员,它们主要参与TNF受体家族信号通路.这些TRAF成员在C末端有螺旋卷曲结构和保守的TRAF结构域.TRAF3是TRAF家族中功能最为多样化的成员... 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6个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家族成员,它们主要参与TNF受体家族信号通路.这些TRAF成员在C末端有螺旋卷曲结构和保守的TRAF结构域.TRAF3是TRAF家族中功能最为多样化的成员之一.1996年对TRAF3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小鼠在出生早期死亡,这阻碍了TRAF3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也证实了TRAF3在出生后发育以及维持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生物学功能.10年后研究发现,TRAF3的缺失能够导致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激活,这使得TRAF3在该信号通路中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最近研究表明,TRAF3不仅能够负向调节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还能够正向调节Ⅰ型干扰素的产生.通过研究还发现,TRAF3可能存在着负向调节钙调蛋白磷酸酶活性的新功能.因此,研究TRAF3在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病毒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 抗病毒 先天免疫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维迪西妥单抗对不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江璐 吕伟朋 +2 位作者 陈思静 房艳华 梁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08-1815,共8页
目的研究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对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对乳腺癌HER-2低表达细胞系MCF-7(Luminal A型)、高表达细胞系BT-474(HER-2型)以及二者不同混合比例... 目的研究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对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对乳腺癌HER-2低表达细胞系MCF-7(Luminal A型)、高表达细胞系BT-474(HER-2型)以及二者不同混合比例组进行培养;对形成的类器官进行组织学表征,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ER-2在MCF-7与BT-474类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分布;使用维迪西妥单抗(RC-48)、迪西妥单抗(Disitamab)和甲基澳瑞他汀E(MMAE)分别处理MCF-7和BT-474类器官以及对不同比例MCF-7和BT-474混合培养及患者来源的乳腺癌类器官进行RC-48的药敏试验,通过3D-Glo法评估药物敏感性。结果在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下,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ER-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BT-474类器官中HER-2表达为强阳性,MCF-7类器官则呈现低表达状态;相较于MCF-7类器官,RC48-ADC对BT-474类器官表现出更显著的抑制效应(IC_(50):109.7μg/mL vs.2.792μg/mL);共培养模型进一步验证了RC-48的旁观者效应,HER-2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比例显著影响药物杀伤效果。此外,RC-48处理后,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乳腺癌类器官中HER-2的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肿瘤类器官模型能有效反映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和旁观者效应。RC-48在类器官模型中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通过旁观者效应增强杀伤效应,同时可下调HER-2表达,显示出针对HER-2相关乳腺癌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类器官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抗体偶联药物 旁观者效应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后促炎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吴戈 郑嵘炅 +2 位作者 潘珂君 韩丹 鲁晓擘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1476,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沉默和过表达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的表达,探索TRAF6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后促炎因子的影响,为KSH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使...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沉默和过表达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的表达,探索TRAF6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后促炎因子的影响,为KSH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KSHV(+)iSLK细胞系建立沉默和过表达TRAF6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水平。细胞培养48、72 h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促炎因子的表达,并比较TRAF6沉默及过表达后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TRAF6沉默(siTRAF6)和TRAF6过表达(TRAF6-OE)细胞模型。ELISA结果显示,TRAF6沉默后促炎因子IL-1α、IL-1β、IL-6、IL-8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TRAF6过表达后IL-1α、IL-1β、IL-6、IL-8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IL-6、IL-8变化幅度较大,说明TRAF6对促炎因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KSHV感染后促炎作用的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TRAF6对促炎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望作为新的潜在靶点抑制卡波西肉瘤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KSHV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子幸 胡欣 +3 位作者 陶诗萌 何友军 蔡传云 江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背景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背景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测试,并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按照失眠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失眠组32例、中度失眠组38例、重度失眠组35例。运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评估患者客观睡眠质量,监测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及觉醒次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3、TNF-α水平。结果重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觉醒次数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总睡眠时间少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P<0.05);中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SE、MoCA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25(OH)D3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及血清25(OH)D3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老年人 认知 25-羟维生素D3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NF-κB信号通路参与黄芪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灵君 王洪新 +4 位作者 孙雪芳 喻晓春 鲁美丽 顾洁莹 何海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PS 25,50和100 mg.L-1作用30 min后再加入TNF-α50μg.L-1作用48 h。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PS 25,50和100 mg.L-1作用30 min后再加入TNF-α50μg.L-1作用48 h。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细胞体积;RT-PCR检测心肌心钠素(ANP)和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p65和IκBα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外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加了52.8%,细胞体积增大了66.7%,ANP和TLR4 mRNA分别增加了60.3%和68.7%,p65蛋白表达增加了50.5%,IκBα蛋白表达减少了43.1%,IL-1β表达增加了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NF-α模型组相比,APS 50,100 mg.L-1和IκBα阻断BAY11-7082 5μmo.l L-1组蛋白含量、细胞体积、ANP mRNA、TLR4 mRNA、IL-1β和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APS 25 mg.L-1组蛋白含量、细胞体积和ANP 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APS对TNF-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肥大 炎症反应 Toll样受体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NFR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艳 章锦才 张蕴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sTNF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NFR,为研究人sTNFR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合成与表达提供条件。方法采用体外重组技术,将sTNFR的RT-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1(+)DNA经kpnⅠ和xhoⅠ双酶切...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sTNF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NFR,为研究人sTNFR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合成与表达提供条件。方法采用体外重组技术,将sTNFR的RT-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1(+)DNA经kpnⅠ和xhoⅠ双酶切、胶回收纯化酶切片段后,体外连接这两个酶切片段进行定向重组,再将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Competent Cells JM109。复苏后,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挑取的LB固体培养基上的6个单菌落经证实均为阳性克隆,即sTNFR与pcDNA3·1(+)体外重组成功。结论将sTNFR cDNA成功地插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了质粒pcDNA3·1(+)/sTN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 真核载体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32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丁艳 尹薇 +2 位作者 刘凡 曾小燕 谢彤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次0.4 mg&...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次0.4 mg·kg-1,每周2次,共3个月,后减为每周0.4 mg·kg-1,总疗程6个月,允许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甲氨蝶呤,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允许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治疗后1,3,6个月采用ACR Pedi 30/50/70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放射学改变,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ACR Pedi 30达标率分别为87.50%,93.75%,100.00%,ACR Pedi 50达标率分别为31.25%,65.63%,96.88%,ACR Pedi 70达标率分别为18.75%,34.38%,87.50%。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ACR Pedi 30,治疗后3,6个月ACR Pedi 30,50,70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的Poznanski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的CRP、ES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放射学改变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传统药物治疗非全身型JI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单纯使用传统药物相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炎性指标,并能减轻放射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关节炎 特发性/幼年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国力 周晓巍 +1 位作者 黄培堂 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80-288,共9页
利用同源模建方法,以TNFR55受体胞外区的晶体结构为参考模板,预测了TNFR75受体胞外区Cys18~Phe147片段的三维结构.根据R55受体胞外区与LT相结合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预测了TNF与R55及R75胞外... 利用同源模建方法,以TNFR55受体胞外区的晶体结构为参考模板,预测了TNFR75受体胞外区Cys18~Phe147片段的三维结构.根据R55受体胞外区与LT相结合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预测了TNF与R55及R75胞外区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模拟了TNF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TNF与受体的作用形式是三聚体对三聚体,因此在模拟TNF与受体相互作用时选择了包括一个非对称的TNF三聚体和一个受体(R55或R75)单体的模拟系统.结合已有的突变体实验结果,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发现了一些TNF突变体之所以具有受体选择性的三维结构基础和发挥了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以及这些残基之间的主要作用形式.研究深化了对已有的突变体实验结果的认识,建立了不同的实验结果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以后有目的的新型突变体设计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同源模建 结构功能关系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V304内皮细胞株的钙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鲍光宏 于德洁 +1 位作者 林琳 郑永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4的钙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特征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对该通道的调控作用。方法 膜片箝细胞贴附式单通道和全细胞方式记录通道活动。结果 内皮细胞膜的单通道活动可被钙离子激活,通道电导...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4的钙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特征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对该通道的调控作用。方法 膜片箝细胞贴附式单通道和全细胞方式记录通道活动。结果 内皮细胞膜的单通道活动可被钙离子激活,通道电导γ =(19.74± 2.35)pS(n=7),通道平均开放概率 Po=0.260± 0.006(n=5)。通道活动可被 TNF-α抑制,表现为通道电导和开放概率降低,分别为γ 1=(10.69± 4.68)pS(n=5), Po1=0.230± 0.050(n=5)。用膜片箝的全细胞记录所得结果与单通道记录一致。通道活动还可被氯通道阻断剂蒽 9羧酸 (Anthracene-9-Carboxylic acid, A9C)显著地抑制,将电极液中的 KCl和 NaCl用 K-Aspartate置换,电极液不含氯离子,也记录到单通道活动。其单通道电导为 (18.33± 2.98)pS(n=8),通道活动也能被 TNF-α和 A9C所抑制,但不能被另一氯通道阻断剂 ZnSO4所抑制。又置换 K-Aspartate为 CsCl未记录到未置换溶液前的结果。 Cs+难以通过此通道,提示所记录到的通道活动不是钙激活氯通道 ICl(Ca),而是钙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结论 内皮细胞株 ECV304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被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 A9C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ECV304 肿瘤坏死因子 CAN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辉 王嫱 +2 位作者 左祥荣 王虹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rhTNFR-Fc组(R组)、MCT模型组(M组)、MCT+rhTNFR-Fc组(M+R组)。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检测各组肺小动脉血管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肺组织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①M组大鼠mPAP、右心肥厚指数及WT%值较C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大鼠mPAP的升高(P<0.05)及肺小动脉管壁的增厚(P<0.05);②M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6、TNF-α水平与C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PAH大鼠肺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P<0.05);③M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与C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PAH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rhTNFR-F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防治MCT诱导的大鼠P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肿瘤坏死因子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üppel样因子5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a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常凌雅 马冬 +5 位作者 李鸥 王新月 张琪 张丽杰 闫锡钊 郑寰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5(KLF5)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a(TNFRSF11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芯片筛查宫颈组织中细胞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5(KLF5)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a(TNFRSF11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芯片筛查宫颈组织中细胞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芯片检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免疫双荧光染色检测宫颈组织中KLF5和TNFRSF11a的共表达。在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中,采用脂质体转染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分别敲低KLF5和TNFRSF11a的表达,构建KLF5超表达腺病毒,感染细胞过表达KLF5。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录因子KLF5对TNFRSF11a的表达调控作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情况。临床分析TNFRSF11a的mRNA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基因芯片结果证实宫颈鳞癌组织中基因TNFRSF11a、KLF5较正常宫颈组织表达上调(P=0.002,P=0.04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KLF5和TNFRSF11a的mRNA表达结果均上调(KLF5:F=32.79,P=0.018,P=0.014,P=0.011;TNFRSF11a:F=36.72,P=0.013,P=0.010,P=0.009)。免疫双荧光染色结果证实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KLF5和TNFRSF11a的蛋白表达结果均上调(KLF5:F=42.38,P=0.014,P=0.008,P=0.002;TNFRSF11a:F=35.42,P=0.021,P=0.012,P=0.004)。体外实验证实KLF5靶向调控TNFRSF11a的表达并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临床分析显示TNFRSF11a的mRNA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结论 KLF5和TNFRSF11a与宫颈癌相关;KLF5通过上调TNFRSF11a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rüppel样因子5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a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生物仿制药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洪刚 雷云 +5 位作者 温家明 陈宝琼 卢加 李光飞 谢秋玲 熊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生物仿制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Enbrel)和TNFR-Fc高、中、低质量分数组,空白组(无炎症),每组6只,弗氏...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生物仿制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Enbrel)和TNFR-Fc高、中、低质量分数组,空白组(无炎症),每组6只,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13 d后,分别测量大鼠体重、后足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评分,ELISA法测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nbrel组和TNFR-Fc大、中、小质量分数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继发性足肿胀减弱(P<0.05)、关节炎评分分值、IL-1β、TNF-α、IL-6含量均减小(P<0.05),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TNFR-Fc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升高IL-10水平来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转移增强TNF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晓旻 孙晓文 许纯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基因转移对肿瘤细胞表面 TNFR表达量的影响 ,进而观察其对TNF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 方法 :建立 TNFR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通过转染包装细胞 PA 317产生完整病毒颗粒 ;人前列腺癌细胞株 PC- 3m...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基因转移对肿瘤细胞表面 TNFR表达量的影响 ,进而观察其对TNF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 方法 :建立 TNFR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通过转染包装细胞 PA 317产生完整病毒颗粒 ;人前列腺癌细胞株 PC- 3m和小鼠 Renca肾腺癌细胞株经病毒感染后 ,检测其细胞表面 TNFR数量及TNF在体内外对其杀伤作用的变化。 结果 :TNFR基因转移前后 PC- 3m细胞表面与 TNF结合的位点数量分别为 2 912个 /细胞和 8872个 /细胞 (P<0 .0 5 ) ,Renca细胞表面与 TNF结合的位点数分别为 783个 /细胞和 36 78个 /细胞 (P<0 .0 5 )。 TNFR基因转染后 ,TNF在裸鼠体内对 PC- 3m和 Renca的肿瘤抑制率分别增强 1.8和 2 .1倍。 结论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移方法 ,可以提高肿瘤细胞表面 TNFR的表达量 ,从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前列腺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环指蛋白11与核因子κB调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晓达 高美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是重要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调控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RNF11下游功能及其与TNIP1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RNF11的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等方法构建人NFκB调控蛋白TNIP1全长及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观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鉴定其与人RNF11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人TNIP1的全长及其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证实RNF11与TNIP1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相互结合位点位于TNIP1的第311至535位氨基酸,。确定RNF11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人RNF11可与TNI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其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311至535位氨基酸。RNF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参与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1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共沉淀 亚细胞定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朱静雯 万自芬 +4 位作者 张湘燕 张程 叶贤伟 马丽 姚红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油酸组(OA组)和rh TNFR:Fc干预组,分为0.5、2、4、6 h亚组;OA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04 m ...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油酸组(OA组)和rh TNFR:Fc干预组,分为0.5、2、4、6 h亚组;OA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04 m L/kg造成急性肺损伤,采集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标本。rh TNFR:Fc干预组:第1、4天皮下注射rh TNFR:FC 0.6 mg/只,第7天注射油酸0.04 m L/kg,采集标本。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收集标本。肺组织HE染色,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BALF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计算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泡通透指数(LPI)。结果:OA组显微镜下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rh TNFR:Fc组肺损伤介于OA组和对照组之间;OA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BALF中PMN百分比、肺湿/干质量比、LPI均显著高于rh TNFR:Fc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rh TNFR:Fc通过中和TNF-α,降低TNF-α生物活性,减少肺组织液渗出,对油酸引起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受体3变体及其配体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璇(综述) 朱晓斌(审阅) 张俊萍(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8-731,共4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焦点,解决免疫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的问题迫在眉睫。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趋化因子介导细胞的定向移动,同时具有多种调节功能,既可以作...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焦点,解决免疫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的问题迫在眉睫。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趋化因子介导细胞的定向移动,同时具有多种调节功能,既可以作用于免疫细胞,也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发挥了复杂的生物学作用。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通过与其同源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 chemokine ligand 9,CXCL9)/10/11结合,不仅参与了肿瘤发生、侵袭并促进肿瘤相关血管的形成,同时也介导了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中浸润,为无免疫反应性或免疫反应性差的"冷肿瘤"转变为免疫反应性的"热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这种抗肿瘤和促肿瘤的双重作用,似乎与CXCR3变体(CXCR3-A、CXCR3-B)发挥相反的作用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CXCR3变体CXCR3-A、CXCR3-B及其配体CXCL9/10/11在TME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 CXCR3-A CXCR3-B CXCL9 CXCL10 CXCL11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的缺失第3外显子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介导细胞凋亡能力的探究
17
作者 许嘉宇 李忍 +2 位作者 田志军 陈洪岩 王玉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2,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可以在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的作用下引起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为了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TNFR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首先使用GenBank中发表的猪源TNFR1的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TNFR1的特异性...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可以在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的作用下引起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为了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TNFR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首先使用GenBank中发表的猪源TNFR1的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TNFR1的特异性引物,然后检测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后TNFR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PRRSV感染的PAM细胞中,有两种分子量不同的TNFR1存在,序列测定分析表明,一种为野生型TNFR1,另一种为第3外显子缺失(129 bp)的TNFR1(TNFR1-d3)。为探究缺失型TNFR1-d3在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我们采用过表达的方法将携带TNFR1和TNFR1-d3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于HEK293细胞中,用TNF-α结合放线菌酮共刺激细胞诱导凋亡。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野生型TNFR1相比,TNFR1-d3不再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说明缺失的第3外显子参与调控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本研究阐明了PRRSV和细胞凋亡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一鹏 周晓飞 +5 位作者 王剑 藏春光 张悦盼 辛雪 朱春丽 付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表达,并分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免疫沉淀分析TNIP1与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互作用及其对TRAF6的泛素化影响。分别将空载体、oe-TNIP1或si-TNIP1转染的U87细胞注射到裸鼠的大脑中,并通过BLI方法监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TNIP1表达与IDH野生型神经胶质瘤的较高恶性等级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但与IDH突变型神经胶质瘤无关。TNIP1敲低显著减弱了N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TNIP1与TRAF6相互作用,并且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与空载体的异种移植物相比,oe-TNIP1的异种移植物显示出加速肿瘤进展,而si-TNIP1的异种移植物则相反。结论TNIP1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进而促进IDH野生型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因子ΚB TNF受体相关因子6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抗原B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改善作用
19
作者 宋传龙 焦红杰 +2 位作者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岳迎宾 严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8-866,共9页
目的:探讨包虫抗原B (HA-B)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改善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TNFR2)基因敲除(TNFR2^(-/-))的C57/B6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ITP模型组、WT-HA-B组、TNFR2^(-/-)对照... 目的:探讨包虫抗原B (HA-B)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改善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TNFR2)基因敲除(TNFR2^(-/-))的C57/B6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ITP模型组、WT-HA-B组、TNFR2^(-/-)对照组、TNFR2^(-/-)ITP模型组和TNFR2^(-/-)HA-B组,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和血常规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 (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中Arg1、IL-10、iNOS和IL-6表达水平。分别将WT对照组和TNFR2^(-/-)对照组小鼠BMDM诱导为M2巨噬细胞(WT M2组和TNFR2^(-/-)M2组),加入HA-B (WT M2+HA-B组和TNFR2^(-/-)M2+HA-B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rg1和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与WT对照组和TNFR2^(-/-)对照组比较,WT-ITP模型组和TNFR2^(-/-)ITP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水平升高(P<0.05);BMDM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ITP模型组比较,WT-HA-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增加(P<0.05),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5),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凝血时间缩短(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升高(P<0.05),iNOS和IL-6水平降低(P<0.05);BMDM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WT-HA-B组比较,TNFR2^(-/-)HA-B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水平升高(P<0.05);BMDM中Arg1和IL-10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 M2组比较,WT M2+HA-B组M2巨噬细胞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 M2+HA-B组比较,TNFR2^(-/-)M2+HA-B组M2巨噬细胞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A-B可通过TNFR2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发挥治疗IT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抗原B 巨噬细胞M2极化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对高尿酸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雪 张军霞 +2 位作者 徐锦秀 唐凤 谭璐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高尿酸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饮用10%果糖水构建高尿酸大鼠模型,对照组饮用普通纯净水,每组10只。12周后,两组大鼠分别予以尾静脉一次性注射Ad-CTRP3或Ad-GFP,转染...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高尿酸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饮用10%果糖水构建高尿酸大鼠模型,对照组饮用普通纯净水,每组10只。12周后,两组大鼠分别予以尾静脉一次性注射Ad-CTRP3或Ad-GFP,转染2周后结束实验。取血清,检测血尿酸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取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内膜形态改变,TUNEL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TNF-α和IL-6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TRP3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尿酸大鼠主动脉CTRP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TL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尿酸大鼠血尿酸水平和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胸主动脉内膜结构紊乱,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TNF-α和IL-6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eNOS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相反,高尿酸大鼠过表达CTRP3后,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减少,主动脉形态及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CTRP3可以保护高尿酸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TOLL样受体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