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血液灌流联合序贯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影响 |
曹小会
贾丽艳
胡艳云
|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
2018 |
7
|
|
2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白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α清除的影响 |
刘恩波
宋艳玲
李振海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3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丁琼
张守柱
阚明
吴永贵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4
|
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
孙洁
凌斌
李冰沁
顾云帆
刘萍
陈晓雷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5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临床意义 |
陈兴年
刘奇栋
王泓
叶志坚
吴妹英
|
《中国防痨杂志》
CAS
|
2015 |
8
|
|
6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
黄希芬
裴文仲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7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吴丽娥
陈金
和姬苓
孙刚
闫春华
耿红
郭霞
乌兰
贾璐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8
|
急性白血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 |
戴丽君
罗绍凯
陈永雄
洪文德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7 |
1
|
|
9
|
α-肿瘤坏死因子的造血调控作用 |
梁燕清
伍曼仪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
2003 |
2
|
|
10
|
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 |
熊春锦
华宝来
夏炳兰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1
|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液及脑脊液相关炎性因子的临床意义 |
唐玲
陈莉芬
余震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
2016 |
11
|
|
12
|
细胞因子与血液透析 |
季曙明
季大玺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1993 |
0 |
|
13
|
血液滤过联合灌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及血管内皮细胞RhoA磷酸化修饰的影响 |
郑倩
杜晓刚
陈雪梅
李正荣
龚颖
何俊伶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5
|
|
14
|
IL-6、IL-8、TNF-α与支气管哮喘血液流变性异常关系的研究 |
刘凤
冯学斌
于小玲
董晓青
贾云义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5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MODS猪肺TNF-α和IL-8 mRNA表达的影响 |
王冰
方国恩
唐亮
杜成辉
邱秀华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6
|
活性炭、大孔树脂Amberlite XAD-7血液灌流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 |
张国华
张训
侯凡凡
|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7
|
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1/2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
姜丽娇
卢美萍
郭莉
吴建强
邹丽霞
徐益萍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深度血液稀释后家兔脑组织TNF-α生成量的变化 |
郑艇
郑春英
吴晓丹
郑晓春
陈彦青
|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9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透析液对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
蔡伶伶
郭黎莉
朱小娟
高丰厚
谭龙益
潘瑜
金惠敏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
吴克复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