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军志 周树夏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9-342,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TNF-α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对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免疫、损伤组织修复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作了综述。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创伤愈合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大鼠浅Ⅱ度烧伤创面白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变化
2
作者 衣承东 陈玉林 +9 位作者 沈洪兴 方勇 潘耀良 戴方平 唐洪泰 孙家玲 葛绳德 许伟石 童善庆 胡宝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免疫抑制对浅Ⅱ度烧伤创面的IL-1,IL-6和TNF活性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分3组: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以60Co照射造成动物免疫抑制,烧伤对照组及免疫抑制组动物背部制备15%TBSA... 目的:研究全身免疫抑制对浅Ⅱ度烧伤创面的IL-1,IL-6和TNF活性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分3组: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以60Co照射造成动物免疫抑制,烧伤对照组及免疫抑制组动物背部制备15%TBSA浅Ⅱ度烧伤,对照组动物假烫,各组创面两侧各植入海绵一块。观察各组伤后6h,1,3,7,10和14d海绵渗液中IL-1,IL-6和TNF的水平。结果:正常组渗液中3种因子均在极低的水平。与免疫抑制组相比,烧伤对照组的IL-1和IL-6在伤后6h明显升高,其值分别为(1.6±0.7)×103.(1.5±0.6)×104U/ml(p<0.01),IL-1在伤后14d再次明显升高,其值为(1.5±1.2)×103U/ml(P<0.01)。TNF在早期无明显升高,在伤后第10d有明显的升高,其值为63±37U/ml(P<0.01)。而免疫抑制组,3种因子仅在伤后1d有明显的升高,其值分别为IL-1(2.7±0.8)×103U/ml,IL-6(1.0±0.3)×104U/ml,TNF19.4±10.6U/ml(P<0.01),表现为孤立的、滞后的单峰。结论:免疫抑制时IL-1、IL-6和TNF的平衡失调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创面愈合 免疫抑制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7nAChR的激活通过抑制TNF-α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 被引量:9
4
作者 范琰琰 叶光华 +5 位作者 林刻智 董缪武 冯相平 韩军鸽 李兴彪 喻林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期间巨噬细胞浸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特征,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是否可通过抑制TNF-α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的愈合。方法:(1)制作糖尿病小鼠切创模型(糖...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期间巨噬细胞浸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特征,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是否可通过抑制TNF-α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的愈合。方法:(1)制作糖尿病小鼠切创模型(糖尿病组),正常小鼠在相同部位制作相同大小创口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切创后1 d、3 d、5 d、10 d、14 d和21 d(每个时间段5只)提取创口样本。免疫组化观察创口中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2)在糖尿病小鼠切创后,选择合适的干预时间窗进行PNU-282987干预,然后观察上述指标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创口愈合明显延迟,在切创初期的伤口中巨噬细胞数量和TNF-α表达水平较低(P<0.05),而切创5 d后的伤口巨噬细胞数量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含量减少(P<0.05)。(2)在切创5 d后对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PNU-282987,可显著减少伤口中TNF-α表达,提高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含量,促进伤口愈合。结论:糖尿病伤口愈合具有炎症反应发生迟但不易消退的特征。在炎症反应明显期激活α7nAChR可抑制TNF-α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的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创面愈合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痒消洗剂可促进大鼠肛瘘术后的创面愈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月 戚文月 +2 位作者 高记华 田茂生 许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6-1265,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痛痒消洗剂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BATMAN数据库筛选痛痒消洗剂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创面愈合相关靶点,对药物及创面相关...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痛痒消洗剂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BATMAN数据库筛选痛痒消洗剂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创面愈合相关靶点,对药物及创面相关靶点取交集,进行PPI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对照组(PP),痛痒消洗剂低、中、高剂量组(TYX-L、TYX-M、TYX-H),n=5。每组大鼠造模后,Model、PP及TYX各组分别予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及低、中、高浓度痛痒消洗剂药液(药物浓度分别为171 mg·mL^(-1)·d^(-1),342 mg·mL^(-1)·d^(-1)及684 mg·mL^(-1)·d^(-1))塌渍创面,10 min/次,1次/d,治疗14 d。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肉芽组织TNF-α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肉芽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肉芽组织中IL-1β、TNF-α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肉芽组织IL-6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获取痛痒消洗剂与创面的共同靶点156个,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是痛痒消洗剂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靶点。痛痒消洗剂6个核心成分与IL-1β、TNF-α、IL-6的结合能都小于-6.0 kcal/mol,较好地与关键蛋白结合。Model组比较,TYX各组、PP组炎细胞浸润较少、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且有较多胶原沉积,TYX各组大鼠肉芽组织IL-6、IL-1β、TNF-αmRNA及IL-6蛋白表达降低(P<0.05),TYX-M、TYX-H组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P组相比,TYX-M、TYX-H组TNF-αmRNA,TYX-L、TYX-H组IL-6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痛痒消洗剂可通过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促进炎症消退而加快组织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肛瘘 网络药理学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B、TNF-α参与电离辐射致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延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国栋 王佳琪 +4 位作者 赵云富 柏书博 陈潇卿 吴洋 汪大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致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延迟可能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 68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34):实验组接受6Gy 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即刻制作背部皮肤缺损;对照组小鼠不接受辐照,同期制作背部皮肤...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致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延迟可能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 68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34):实验组接受6Gy 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即刻制作背部皮肤缺损;对照组小鼠不接受辐照,同期制作背部皮肤缺损。伤后2、4、6、8、10、12、14d连续描记小鼠(n=10)伤口面积,观察伤口愈合率变化。伤后1、3、5、7d分别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各6只小鼠),取创面周围皮肤及下方的薄层肌肉组织,H-E染色评价伤口愈合情况;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皮肤缺损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致伤后14d内各时间点,实验组伤口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14d时实验组伤口愈合率为61.61%,对照组为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胶原纤维排列无序,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伤后3~7d实验组PDGF-BB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实验组PDGF-BB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致伤后两组小鼠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上调,5d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伤后7d时实验组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GF-BB、TNF-α参与了IR致小鼠背部皮肤缺损愈合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肿瘤坏死因子α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rh-TNF-α局部介入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洋 周树夏 +1 位作者 李秀娟 苗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 :了解 TNF-α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用 rh-TNF-α介入小鼠皮肤缺损和切割伤口 ,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伤口皮肤组织抗撕裂强度 ,并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组织愈合情况。结果 :rh-TNF-α介入后 ,切割伤伤口皮肤的抗撕裂强度明显高... 目的 :了解 TNF-α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用 rh-TNF-α介入小鼠皮肤缺损和切割伤口 ,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伤口皮肤组织抗撕裂强度 ,并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组织愈合情况。结果 :rh-TNF-α介入后 ,切割伤伤口皮肤的抗撕裂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介入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两组上皮长度差别不明显。结论 :TNF-α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对创伤细胞的增殖与功能有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 ,rh-TNF-α能明显提高创伤早期炎症和细胞增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外源性rh-TNF-α 介入治疗 创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改善高浓度TNF-α对人皮肤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余红梅 胡宏鸯 +1 位作者 吴霞 方海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皮肤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效应。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10μg/L TNF-α作用24 h或联合EGCG预处理干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目的:探讨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皮肤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效应。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10μg/L TNF-α作用24 h或联合EGCG预处理干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迁移,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TNF-α显著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EGCG呈浓度依赖性地改善TNF-α的增殖抑制作用,以EGCG(40μmol/L)预处理后,TNF-α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也得到恢复。Western blotting发现TNF-α还能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而加入EGCG(40μmol/L)后其表达有显著恢复。结论:EGCG能显著改善高浓度TNF-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恢复I型胶原的表达,从而促进皮肤创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肿瘤坏死因子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9
作者 王伟 施恒亮 +2 位作者 付春玲 曹让娟 朱筱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系统介导的实现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在MCF-7细胞中的过表达,获得初步稳定并且大量表达FGF-1的细胞株,为研究FGF-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构建FGF-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XLd-FGF-1,通过与包装... 目的:探讨慢病毒系统介导的实现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在MCF-7细胞中的过表达,获得初步稳定并且大量表达FGF-1的细胞株,为研究FGF-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构建FGF-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XLd-FGF-1,通过与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转染293F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包装成功后病毒液侵染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侵染效率,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GFP-FGF-1的融合表达,通过Wound healing实验初步检测FGF-1对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FGF-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滴度达到2.8×106 TU.mL-1;获得一株大量表达FGF-1的细胞株,FGF-1的转染效率达60%以上,FGF-1对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成功构建FGF-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且实现在MCF-7细胞中的大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慢病毒属 乳腺肿瘤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煨脓长肉”理论的中药热奄包对肛瘘术后创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秦浪 刘丹 +3 位作者 高壮 韩焱 郭新荣 孙林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煨脓长肉”理论的中药热奄包紫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 目的:探讨“煨脓长肉”理论的中药热奄包紫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术后2组接受常规创面护理,对照组联合凡士林纱条填塞,观察组联合凡士林纱条与紫竭散热奄包填塞,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间段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且评价观察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更优(P<0.01);在创面情况(肉芽组织的生长、分泌物、疼痛、创面愈合率)方面,2组比较,第3天差异不明显(P>0.05),第7、14天观察组疗效更优(均P<0.05);2组炎症介质的表达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生长因子VEGF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疗效更佳,其中术后第7、14天所有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未见明显皮肤过敏反应。结论:“煨脓长肉”的中药热奄包紫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的释放并促进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术后 煨脓长肉 中药热奄包 创面愈合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低能量光疗对重度烧伤大鼠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剑 何放 +2 位作者 罗鹏飞 胡晓燕 夏照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7-992,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低能量光疗(LLLT)对重度烧伤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后单次短时光照组、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和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每组10只。单次短时光照组、烧伤后单次长时... 目的探讨全身低能量光疗(LLLT)对重度烧伤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后单次短时光照组、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和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每组10只。单次短时光照组、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大鼠在烧伤后均给予低强度LED光(640nm)照射全身,分别照射5min/d、15min/d、5min×3次/d。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d,造模后即刻,造模后第1、3、7、14天取尾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计数静脉血白细胞;并于造模后第3、7、14天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第1天时单纯烧伤组及烧伤后单次短时光照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P<0.05),而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及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7天时升高(P<0.05);各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均在造模后第1天时下降(P<0.05),后逐渐恢复,但恢复速度不一;单纯烧伤组及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均在造模后第1天时升高(P<0.05),后下降,但单纯烧伤组下降幅度大于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而烧伤后单次短时光照组于造模后第3天升高后下降,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呈持续升高态势(P<0.05)。单纯烧伤组及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大鼠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均于造模后第1天时升高并维持(P<0.05),其余各组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烧伤后单次短时光照组、烧伤后单次长时光照组和烧伤后多次短时光照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单纯烧伤组(P<0.05)。结论全身LLLT可改善严重烧伤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及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促进创面愈合,且不同照射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疗法 烧伤 全身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白细胞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对老年大鼠血浆及皮肤创面TNF_α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李萍 盛巡 +4 位作者 徐宝婴 杨丽彩 丁瑞 文红林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TNFα参与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调节的多个环节,本实验以老年大鼠为模型,观察阿霉素导致的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浆、组织TNFα的变化。方法:24月龄大鼠在实验前4d尾静脉注射阿霉素8mg/kg体重,然后背部切除直径为... 目的:TNFα参与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调节的多个环节,本实验以老年大鼠为模型,观察阿霉素导致的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浆、组织TNFα的变化。方法:24月龄大鼠在实验前4d尾静脉注射阿霉素8mg/kg体重,然后背部切除直径为15cm的皮肤,观察伤口区和血浆中TNFα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结果:阿霉素可导致伤口愈合强度由对照组的(868±156)kg/cm2降至(636±136)kg/cm2(P<005),表现为伤口愈合障碍。阿霉素攻击后血液白细胞在第7d降至最低,第12d回升至最高。此时阿霉素攻击第7d血浆TNFα由实验前的(071±068)ng/L降至(065±010)ng/L,第11d为(068±015)ng/L,与实验前相比P<005。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则由实验前的(074±010)ng/L升至第11d(085±012)ng/L(P<005),与白细胞的变化趋势相近。阿霉素攻击后组织TNFα在第7d为(462±186)ng/g,与对照组(995±2.16)ng/g相比P<005,实验第11d两组TNFα都有升高,尤其阿霉素组升高至(106±112)ng/g,比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 阿霉素 老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