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致舌血管源性水肿一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明 孙大勇 +2 位作者 韩杰 孙晓培 雷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43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人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mmHg(1mmHg=0.133kP...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人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mmHg(1mmHg=0.133kPa),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0级,双侧病理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患者 血管水肿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口服卡托普利 意识不清 四肢肌力 病理征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与血脑屏障开放相关性的MRI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军 程敬亮 +5 位作者 张勇 张敏 孙晓劼 陈伟 任翠萍 张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开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 鼠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6h模型,应用T2WI和增强T1WI分别对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 放进行动态监测。分别测量再灌注前(0h...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开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 鼠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6h模型,应用T2WI和增强T1WI分别对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 放进行动态监测。分别测量再灌注前(0h)和再灌注后1h、2h、3h、4h、5h及6h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计 算其在T2WI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率(Rc)和在T1WI上的强化率(Re),并分析Rc、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c比Re 先升高,在Re开始出现升高前Rc、Re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e升高后Rc、Re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T2WI 和增强T1WI上高信号出现的部位及范围相互吻合。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放之 间具有相关性,利用增强MRI评价早期BBB轻度开放的敏感性有限。综合运用T2WI和增强T1WI检测脑缺血再 灌注损伤能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 血管水肿 屏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强 陆兵勋 王心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AO m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水肿组、脑水肿未治疗组、脑水肿生理盐水组、脑水肿甘露醇组与脑水肿MAO mAb组。用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的方法制成VBE模型... 目的观察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AO m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水肿组、脑水肿未治疗组、脑水肿生理盐水组、脑水肿甘露醇组与脑水肿MAO mAb组。用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的方法制成VBE模型,然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甘露醇或MAO mAb到大鼠腹腔,通过远红外线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用Evans blue (EB)测定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结果MAO mAb对减少VBE大鼠脑灰、白质水分含量、降低BBB通透性均有显著效果(P<0.01 ),尤其对白质的脱水作用更显著(P<0.01),而与无脑水肿组想比无显著差异(P>0.05)。甘露醇组也可降低灰质、白质水肿,但对灰、白质无特异性差异,降低BBB通透性差。结论VBE中BBB的通透性改变与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关,MAO mAb对VBE尤其对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 大鼠 血管水肿 保护作用 生理盐水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MRI与脑组织VEGF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云亭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 (VBE)的MRI表现及其与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后VBE模型 ,MRI动态观察VBE征象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结果 :VBE...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 (VBE)的MRI表现及其与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后VBE模型 ,MRI动态观察VBE征象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结果 :VBEMRI表现为缺血脑组织体积增加T2 WI信号增高 ,在缺血后 1~ 2d达到高峰。 12h~ 3d免疫组化染色见缺血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阳性染色 ,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强度在 12h~ 3d呈递增趋势 ,与VBEMRI征象改变呈正相关 (r =0 .82 0~ 0 .994)。结论 :MRI可动态观察脑缺血后VBE ,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表达与VBEMRI征象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 再灌注 血管水肿 MRI 组织 VEGF表达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过度灌注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6-319,共4页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 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 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当地中心医院,头部MRI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MR血管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烟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异常血管网病 颞浅动脉-大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过度灌注 血管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陆兵勋 王心宇 宁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65-36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水肿 单克隆抗体 药物疗法 磷酸酶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周围脑水肿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越 方晴霞 +1 位作者 卢刚 魏尔清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1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考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PVB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按使用药物的种类进行分组,地塞米松(DXM)组39例,给予DXM1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3—4周;甲泼尼龙(MP... 目的考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PVB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按使用药物的种类进行分组,地塞米松(DXM)组39例,给予DXM1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3—4周;甲泼尼龙(MPD)组31例(包括14例按疗程治疗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PVBE的DXM组患者),给予MPD80~12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续2周,停药3d后按上述剂量继续用药1-2周;ACTH组46例(包括按疗程治疗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PVBE的17例DXM组患者和6例MPD组患者),ACTH25U,qd,缓慢静脉滴注,连续2周,停药3d后按上述剂量继续用药1~2周。3组患者按上述方法治疗完成后激素用量逐渐递减,或根据患者主诉做相应调整,3个月内完全停药后随访〉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DXM组治疗前PVBE.水肿指数(EI)为3.3~4.9(3.17±1.39),治疗后头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PVBE—EI增高至5.1~9.8(7.16±1.91);MPD组治疗前PVBE—EI为3.8~7.4(5.26±1.93),治疗后降至2.7~5.1(3.88±1.56,P〈0.05);ACTH组治疗前PVBE-EI为4.7—9.6(7.01±1.83),治疗后为1.1~2.9(2.07±0.62,P〈0.05)。两组间以及治疗前后PVBE—EI均差异有显著性。DXM组有效率为20.5%(8/39),分别有14例和17例患者在完全停药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而接受MPD和ACTH治疗;MPD组有效率61.3%(19/31),但12例患者完全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的时间较短,仅约2周;ACTH组有效率与MPD组相近,为67.4%(31/46),其中22例(47.8%)患者因病灶基本消失、局部软化灶形成或因水肿基本消退而无法测算PVBE—EI;有9例患者因停药后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而再次予以原剂量ACTH治疗,期间因出现明显ACTH药物依赖现象、柯兴征或无法耐受长期静脉注射而接受开颅病灶切除手术,术后ACTH维持治疗1~2周,至出院随访时PVBE基本消失。结论ACTH可迅速降低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PVBE—EI,疗效与MPD相似,多数患者肿瘤病灶逐渐缩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陶珍 陆兵勋 +1 位作者 张运周 程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G-6-P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脑水肿G-6-PpAb共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G-6-Pp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脑水肿G-6-PpAb共4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造成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G-6-PpAb,用Evansblue(EB)法测定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并以远红外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结果G-6-PpAb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均有显著效果(P<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6-P活性与VBE中BBB的通透性改变有关,G-6-PpAb对VBE尤其是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酶多克隆抗体 血管水肿 屏障 酶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杏 张婧 +3 位作者 陈芬 陈扬 周长宁 陈昆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46,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脑水肿是影响TBI病死率和其后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血管源性脑水肿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常规磁共振在鉴别水肿类型和范围方面能力有限。随着磁共振功能序列...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脑水肿是影响TBI病死率和其后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血管源性脑水肿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常规磁共振在鉴别水肿类型和范围方面能力有限。随着磁共振功能序列的日益创新,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研究TBI后血管源性脑水肿中各有其独特之处。相关研究应用了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等fMRI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他fMRI如磁化转移和磁敏感成像在这一领域也显示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对TBI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MRI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TBI后的血管源性水肿监测、治疗和预后提供更新、更全面的理论基础及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损伤 水肿 血管水肿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调控网络
10
作者 纪延伟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3-398,共6页
恶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30%~50%。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当肿瘤体积〉(1~2)mm。时即需要新生血管支持其生长。动物实验证实,恶性胶质瘤是体内血液供应最丰富的肿瘤之一,血管... 恶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30%~50%。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当肿瘤体积〉(1~2)mm。时即需要新生血管支持其生长。动物实验证实,恶性胶质瘤是体内血液供应最丰富的肿瘤之一,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已知血管生成因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围绕恶性胶质瘤与肿瘤血液供应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恶肿瘤 调控网络 胶质瘤 胶质瘤 血管生成因子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偏瘫肢体痉挛改善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延京 杨莘 +1 位作者 董继革 蒋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5-705,共1页
关键词 偏瘫 康复护理 肢体痉挛 偏瘫患者 血管 护理组 检查诊断 外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产后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苗重昌 陈迎良 李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99-3100,共2页
产后脑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partum 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PRES)是一个以产后短期内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视觉异常等为临床主要表现.以脑后部短暂性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特征性影... 产后脑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partum 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PRES)是一个以产后短期内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视觉异常等为临床主要表现.以脑后部短暂性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特征性影像表现的临床一放射综合征。其治疗方案与其他产后易发神经系统疾病不同,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综合征 白质病变 可逆 产后 诊断 MRI 血管水肿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治群 高金鸟 涂蓉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首次影像学检查:CT检查19例,MRI检查16例。影像学复查:17例患者...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首次影像学检查:CT检查19例,MRI检查16例。影像学复查:17例患者于首次检查后3~14d进行复查,平均复查间隔时间为6d,其中CT复查7例,MRI复查10例。结果:RPES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皮层下脑水肿,于CT图像上呈不规则形低密度区,于MRT。wI上呈高信号,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32/35),其次是额叶(23/35)和颞叶(16/35),也累及深部脑白质(15/35)和基底节区(11/35),小脑(5/35)和脑干(3/35)偶有累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I增强扫描:5例患者病灶均未见强化;MRA: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正常3例;2例患者MRV检查均正常;DWI:病灶多呈等信号或低信号(10/12),ADC图上呈高信号;DWI示2例病灶中出现斑点状高信号,ADC图提示此区域扩散受限。复查:17例患者治疗后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消失13例,病灶范围明显缩小4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RPES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皮层下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以累及后循环供血区域为主,双侧较对称,治疗后病变范围迅速减小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后部病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 血管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冷冻伤引起的脑水肿模型的改进
14
作者 杨卫红 林敬明 +2 位作者 马伯扬 陆兵勋 王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9-300,共2页
为了探索应用颅骨外冷冻方法造成大鼠脑冷冻伤引起的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的最佳温度及时间,选用60℃、80℃ 及196℃(液氮的温度)三个冷冻温度,及1、2、3、4 m in 四个冷冻时间冷冻大鼠一侧大脑。结果发现,采用... 为了探索应用颅骨外冷冻方法造成大鼠脑冷冻伤引起的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的最佳温度及时间,选用60℃、80℃ 及196℃(液氮的温度)三个冷冻温度,及1、2、3、4 m in 四个冷冻时间冷冻大鼠一侧大脑。结果发现,采用196℃冷冻1 m in 时,大鼠脑水肿明显,模型稳定,操作简单,动物死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伤 血管 水肿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文 周妍 +1 位作者 武亚男 汤其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女8例,男4例。子痫/先兆子痫6例,...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女8例,男4例。子痫/先兆子痫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肾病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例。12例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2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11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病灶多以双侧枕、顶叶白质为主,部分可累及额颞叶;11例患者病灶均为等或长T1WI信号,长T2WI信号;5例行Flair检查均为高信号;4例DWI为低信号、ADC高信号,增强未见强化。经降压/对症支持治疗后,6例患者头颅MRI随访病灶明显改善或消失。10例患者症状改善或明显缓解。1例失访,1例随访死亡。结论 RPLS的原发病复杂多样,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多数可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后部白质 临床特征 血管水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