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昌云 吴芳 +1 位作者 孔繁义 韩丽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39-5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经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修饰致敏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3MKCl法提取人肺癌可溶性抗... 背景与目的通过经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修饰致敏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3MKCl法提取人肺癌可溶性抗原;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DC并鉴定;肺癌TS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致敏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MTT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的免疫刺激活性,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DCL);用流式细胞仪FCS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和效应细胞表型;MT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诱导出表达CD1a,CD80,HLA-DR分子的DC;经肺癌TSA和SEA联合修饰致敏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修饰后的DC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活性,DC/T比例1:10可能为最适比例;TSA-SEA-DCL中CD3+CD8+细胞的比例大幅度增加;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率。结论经肺癌TSA和SEA联合修饰致敏的DC可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D8+表达增加的CTL;联合抗原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作用,肺癌TSA和超抗原SEA联合修饰的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肺癌TSA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可溶性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胃癌抗原和抗CD_3单抗共同诱导杀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强 叶韵斌 陈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用盐析法提取胃癌可溶性抗原(TSA),并用抗CD3单抗和IL-2共同刺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10天后,经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表明其免疫效应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其细胞增殖速度、增殖水平与CD3AK和LAK相... 用盐析法提取胃癌可溶性抗原(TSA),并用抗CD3单抗和IL-2共同刺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10天后,经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表明其免疫效应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其细胞增殖速度、增殖水平与CD3AK和LAK相比明显升高,且对其抗原来源的胃癌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活性(98.5%),高于CD3AK(82.1%)和LAK(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肿瘤抗原 CD3 单克隆抗体 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抗原联合超抗原SEC诱导杀瘤性免疫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洪梅 张晓群 +2 位作者 刘亚楠 马志红 张庆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1-303,共3页
目的:使用胶质瘤可溶性抗原(CSA)联合超抗原SEC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杀瘤性免疫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进行杀伤,探讨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经GSA、超抗原SEC联合处理。流式细胞术(FCM)和细... 目的:使用胶质瘤可溶性抗原(CSA)联合超抗原SEC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杀瘤性免疫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进行杀伤,探讨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经GSA、超抗原SEC联合处理。流式细胞术(FCM)和细胞毒试验测定效应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结果:经GSA、超抗原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于72h达到高峰,并且上调CD8+T细胞群,联合刺激诱导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结论:GSA与SEC联合应用诱导的效应细胞增殖快,细胞毒活性高,对抗原来源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该实验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肿瘤可溶性抗原 抗原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抗癌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昌云 吴芳 +1 位作者 孔繁义 周文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3-4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并观察其诱导的抗肺癌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mol/L氯化钾法提取人肺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DC,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umor soluble antigen,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TSA致敏的DC、单纯超抗原SEA修饰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SEA-DCL、DCL);采用MT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GLC-82、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抗癌活性;镜下观察DC、效应细胞形态及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结果诱导出高表达CD1a、HLA-DR、CD80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特性的DC;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SE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靶细胞共育时镜下发现效应细胞CTL靠近并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致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凋亡。结论本实验方法能成功诱导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DC,肺癌TSA联合超抗原SEA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可溶性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肿瘤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疫苗抗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淑芹 郑全辉 +4 位作者 张庆波 幺文博 刘洪梅 杨雷 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66-2069,共4页
目的:对食管癌可溶性抗原和超抗原SEC构建的肿瘤疫苗的抗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葡素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肿瘤疫苗... 目的:对食管癌可溶性抗原和超抗原SEC构建的肿瘤疫苗的抗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葡素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肿瘤疫苗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进行增殖,成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效应细胞表型;细胞毒试验检测其杀伤活性,FCM测定效应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于72 h达到高峰,并且上调CTLs中CD8^+T细胞群。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1)。经效应细胞作用后,靶细胞的凋亡率为32.44%,而对照组仅6.38%的细胞凋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抗原与超抗原构建的肿瘤疫苗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果,效应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食管癌 肿瘤可溶性抗原 抗原SEC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疫苗临床应用分析
6
作者 刘东红 朱丽华 +3 位作者 张庆波 曹秀华 石恩富 丁贺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对食管癌疫苗在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食管癌术后肿瘤组织标本中提取其可溶性抗原成分和超抗原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对食管癌术后328例患者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组),并以常规治疗3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对食管癌疫苗在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食管癌术后肿瘤组织标本中提取其可溶性抗原成分和超抗原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对食管癌术后328例患者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组),并以常规治疗3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临床应用效果和5年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49.71%(173/328),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20.55%(67/32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生存率为51.22%(84/164),男性生存率为45.12%(74/164),女性生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观察组中低分化患者的生存率(61.90%)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生存率(4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低分化患者生存率(10.75%)显著低于高分化患者的生存率(3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苗能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复发和肿瘤转移,提高生存率,特别是对女性患者和恶性程度高的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食管癌 肿瘤可溶性抗原 抗原SEC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