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6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管理
1
作者 缪祺 洪保安 +6 位作者 张学舟 孙志鹏 王维 王宇轩 薄予轩 赵佳晖 张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行TURBT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合并CAD的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根据CCTA诊断和评估结果,将合并CAD的膀胱癌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根据术前维持抗血小板治疗或进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桥接治疗,再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分为两个亚组。术前根据心内科医生意见,调整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策略,随访术后30 d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研究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膀胱癌合并CAD进行TURBT的患者,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患者55例(68.8%),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25例(31.2%)。与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相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出现了术后出血以及肺栓塞,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多(P=0.034)。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中,有8例(32.0%)患者进行了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17例(68.0%)患者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与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亚组相比,术前LMWH桥接治疗亚组出现了术后出血及肺栓塞,但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显著增多(P=0.032)。结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进行TURBT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风险较低,可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安全地进行TURBT治疗;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需要严密监测。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且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建议在平衡出血风险的前提下,维持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瘤栓侵犯血管壁
2
作者 刘帅 刘茁 +6 位作者 管允鹤 王国良 田晓军 张洪宪 刘磊 马潞林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6-80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肿瘤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5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的肾肿瘤... 目的:系统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肿瘤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5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基本信息、肿瘤参数、围术期指标及随访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手术记录及病理报告。连续变量以中位数(P_(25),P_(75))描述,分类变量以频数(百分比)呈现。结果:共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62(55,68)岁,男性31例、女性13例,右侧肿瘤39例、左侧5例,中位肿瘤直径8.1(6.1,10.1)cm,Mayo分级Ⅱ级37例、Ⅲ级6例、Ⅳ级1例,23例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治疗,17例患者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位手术时间224.0(167.3,303.8)min,术中失血量500.0(300.0,850.0)mL,19例患者接受输血,悬浮红细胞中位输注量800.0(400.0,120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8%(25/44),Clavien-Dindo分级Ⅰ级8例、Ⅱ级17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贫血需输血治疗5例、下肢水肿2例、肺栓塞2例,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术后中位肌酐116.0(86.5,157.5)μmol/L。病理组织学分析显示,肾透明细胞癌占大多数,为34例(77.3%);术后肾肿瘤病理分期T3b期12例、T3c期29例、T4期3例,N1期8例,M1期1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范围1~49个月),3例患者发生肿瘤特异性死亡,1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5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肺转移,4例发生肝转移,4例发生局部复发。9例患者术后接受靶向和免疫联合辅助治疗,18例患者仅接受靶向辅助治疗。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可实现复杂静脉瘤栓的精准切除,短期疗效确切,但需警惕血管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瘤栓 下腔静脉 节段性切除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速康复外科路径在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启志 周慧敏 +7 位作者 周敏君 陈国忠 李成 陈骏毅 洪永刚 张楠 柳汉荣 涂小煌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极速康复外科(FRAS)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胃肠肿瘤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FRAS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行腹腔镜辅助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医疗费用。结... 目的探讨极速康复外科(FRAS)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胃肠肿瘤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FRAS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行腹腔镜辅助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医疗费用。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其中FRAS组43例,ERAS组44例。FRAS组与ERAS组相比,手术时间[3.0(2.5,3.5)h vs 3.0(2.5,4.0)h]、术后首次下床时间[(2.85±4.29)hvs(20.18±6.13)h]、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2.0(2.0,3.0)h vs 24.0(15.0,48.0)h]、术后住院时间[24.0(20.0,40.0)h vs 192.0(150.0,216.0)h]均缩短,住院费用[50515.61(46650.44,56827.12)元vs 65555.09(58683.21,86239.02)元]和均次药品费用[2671.09(2063.31,3127.09)元vs 7326.90(5104.66,10674.26)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围手术期中采用FRAS路径安全可行,而且能降低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切除 手术 极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治疗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杨源源 张珊珊 +2 位作者 俞光岩 杨辉俊 杨宏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39,共6页
目的:分析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对于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估,其中15... 目的:分析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对于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估,其中15例行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部分切除组),18例行常规下颌下腺切除术(全切除组),比较两组术后唾液分泌、口干程度、面颈部容貌、神经损伤、肿瘤复发情况,并分析部分切除组健侧和患侧腺体体积、唾液流率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见肿瘤复发。部分切除组及全切除组术后静息全唾液流率分别为(2.15±1.10)g/5 min及(1.35±0.97)g/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8,P=0.035),口干症状部分切除组较全切除组轻(Z=-2.244,P=0.025);在部分切除组中,同一患者健侧和患侧下颌下腺静息唾液流率分别为(1.18±0.40)g/5 min及(0.92±0.40)g/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P=0.014),而当患侧腺体剩余80%以上时,健侧和患侧静息唾液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7,P=0.980),单位体积腺体唾液流率健侧和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P=0.989),剩余腺体的体积与唾液流率呈正相关(r=0.750,P=0.012)。部分切除组术后容貌满意度略高于全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部分下颌下腺切除术在根治良性肿瘤的同时保留腺体分泌功能,并发症更少,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良性肿瘤 部分腺体切除 功能性唾液腺外科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崔莹文 邹若瑶(综述) 尧良清(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术(LEER)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全面探讨了LEER的应用进展,涵盖了LEER的起源与概念、手术范围、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的... 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术(LEER)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全面探讨了LEER的应用进展,涵盖了LEER的起源与概念、手术范围、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发展、术前评估、术后管理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肿瘤侵犯盆腔侧壁的局部晚期或复发的妇科肿瘤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可以选择LEER完全切除病灶,术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内的微创LEER,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也为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 妇科肿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风险的相关性
6
作者 陈玉琳 曾宾华 +1 位作者 许志亮 罗艳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06例,分为发生组唾液瘘31例和未发生组75例。对比两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和ROC曲线评价术后... 目的:探讨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06例,分为发生组唾液瘘31例和未发生组75例。对比两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和ROC曲线评价术后唾液瘘风险相关因素。结果:唾液瘘发生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中腮腺咬肌筋膜部分保留占比未发生组高(P<0.05),术后压迫时间较未发生组短(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中腮腺咬肌筋膜完全保留为术后唾液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预测术后唾液瘘风险的AUC最高,为0.979(95%CI 0.930~0.997)。结论: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发生风险有关,术后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能准确预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 引流液淀粉酶 唾液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汪佳丽 付闯 +2 位作者 李兴旺 于倩影 张运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11-2317,共7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 目的: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2,0.327(均P<0.001),专家权威系数为0.832,0.873,构建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准备、术前预康复、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出院指导、出院后管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全面、具体,临床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 快速康复护理 系统化护理 外科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锐 李多 +4 位作者 彭昭 崔利军 张翔 樊凯丽 吴文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55-2560,共6页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生活质量、睡眠情况、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术后1周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剥离速度更快(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全血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核心46问卷调查(QLQ-C46)、卡式评分(KPS),全血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 <0.05)。术后1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贲门周围SMT接受STER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未增加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 复发 生活质量 炎症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畅 徐涛 +3 位作者 王栋 彭笑 郑嫣然 张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涎瘘、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涎瘘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少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并发症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霞 杨洋 邹凤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构建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医院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院内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电视胸腔镜下纵... 目的:构建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医院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院内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采用德菲尔函询法修改与论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00%,第2轮函询专家的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97,指标的重要性均分为4.23~5.00分,变异系数(CV)为0.000~0.147;2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714和0.825(P<0.05)。构建的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科学、可靠,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可系统地为胸外科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 护理质量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敏感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与肝癌
11
作者 周俭 王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7-1490,共4页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肝脏外科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提高了Ⅰ期无法手术切除巨大/多发肝癌的手术切除率。ALPPS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导致的肿瘤学转化相比,在手...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肝脏外科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提高了Ⅰ期无法手术切除巨大/多发肝癌的手术切除率。ALPPS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导致的肿瘤学转化相比,在手术切除成功率、间隔时间方面,ALPPS具有显著优势。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ALPPS术后患者的长期肿瘤学预后和生活质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2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位于髓外硬膜下(6例位于脊髓腹侧)。肿物最大径0.5~3.0 cm。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或上肢疼痛43例,感觉障碍(麻木)22例,肢体无力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肿瘤显露,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35例切除半侧椎板,12例采用半侧椎板间开窗,2例在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基础上切除内侧1/4小关节,经解剖间隙(未切除骨质)2例。肿瘤切除程度包括50例全部切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性质包括36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2例肠源性囊肿和1例皮样囊肿。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未发现颈椎不稳或后突等畸形,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颈椎管较为宽大,不超过三个节段的颈椎管肿瘤可借助微通道技术进行充分显露,除髓内或恶性肿瘤外,可显微外科切除。患者术后更多颈椎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得到保留,有利于颈椎保持正常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有助于避免脊髓或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椎板间开窗 半椎板切除 选择性椎板切除 颈椎管肿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行血管介入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置鸿 袁度 +4 位作者 许少伟 庞清清 赵桂霖 韦猛 吴飞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符合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描述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和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40 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24例(22.6%)患者需要术中输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52/106),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是肝功能衰竭(23例,21.7%)。1例(0.9%)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余10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7个月。随访期间有49例(46.2%)患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1年内)39例(36.8%),肝内复发33例(31.1%)。13例(12.3%)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5.7个月,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9%和40.3%。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8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完全病理缓解(HR=0.410,95%CI 0.172~0.980,P=0.045)、合并微血管侵犯(HR=2.423,95%CI 1.269~4.625,P=0.007)、存在卫星灶(HR=1.916,95%CI 1.014~3.620,P=0.045)和肿瘤多发(HR=1.818,95%CI 1.012~3.241,P=0.046)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血管介入治疗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可能是一种不良反应可控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在颅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康茵 徐康清 +3 位作者 邓龙姣 李真 赵国栋 周国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开颅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Narcotrend监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以Narcotre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end指数(NI...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开颅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Narcotrend监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以Narcotre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end指数(NI)维持在D2~E1水平;B组由同一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脑电分级情况、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深度在预设定目标水平D2~E1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与B组比较,A组苏醒时间和听从指令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Narcotrend监测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缩短患者复苏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Narcotrend监测 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广泛切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谢庆煌 柳晓春 +1 位作者 郑玉华 邓凯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广泛或次广泛切除加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经阴道子宫广泛或次广泛切除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分析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广泛或次广泛切除加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经阴道子宫广泛或次广泛切除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分析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清除的盆腔淋巴结数平均29个,平均手术时间为216分钟,术中平均出血350 ml,3例需要输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8天,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1.5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5天。术后第一天均可下地活动。22例无复发。结论:该术式损伤小、恢复快,能达到足够的切除范围,是目前治疗子宫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 子宫切除 腹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除 子宫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华 姜亮 +7 位作者 韦峰 于淼 吴奉梁 党礌 王永强 党耕町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的入路选择,初步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10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男31例,女43例;年龄11~69岁,平均40.2岁。分别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联合侧...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的入路选择,初步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10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男31例,女43例;年龄11~69岁,平均40.2岁。分别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手术完成肿瘤的全脊椎切除。分析脊柱肿瘤WBB分期及肿瘤所在部位、是否首次手术与手术入路选择的关系。结果:选择后正中入路手术者25例,肿瘤位于B^D、3~9区15例,其中单节段12例,两节段3例;B^D、1~12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肿瘤软组织肿块较小、位于A^D/E、3~9区4例,其中单节段3例,两节段1例;A^D/E、1~12区单节段2例。整块切除24例,大块经瘤切除1例。上胸椎2例,胸椎及胸腰段21例,中下腰椎2例。后路联合前方入路手术者30例,肿瘤侵袭A^D/E、累及1~12区20例,单节段11例,两节段及以上9例,其中复发肿瘤12例;累及3~9区8例,单节段5例、两节段及以上3例,其中上胸椎5例(复发肿瘤2例);累及B^D、3~9区的L4和L5肿瘤各1例。整块切除8例,大块经瘤切除22例。上胸椎7例,下腰椎(L4-L5)5例,胸椎或胸腰段18例。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19例,肿瘤累及A^D/E、1~12区10例,单节段肿瘤9例,2节段1例;累及A^D/E、3~9区的单节段初次手术的胸腰段肿瘤5例,软组织肿块位于脊椎的侧方;累及B^D、1~12区的中下腰椎单节段肿瘤2例,胸腰段肿瘤2例。整块切除3例,大块经瘤切除16例。胸椎及胸腰段10例,中下腰椎9例。结论: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侵袭范围及所在脊椎部位进行选择。局限在脊椎骨内或椎旁肿块较小的单及两节段肿瘤选择单纯后正中入路;肿瘤突破脊椎致前方有较大肿块、复发肿瘤及侵袭椎旁的上胸椎肿瘤多选择联合前方入路;软组织侵袭位于脊椎侧方的肿瘤多选择后路联合侧前方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胸椎 腰椎 手术入路 全脊椎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的功能学和肿瘤学结果: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舒帆 郝一昌 +8 位作者 张展奕 邓绍晖 张洪宪 刘磊 王国良 田晓军 赵磊 马潞林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2,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的结果,并将其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对比,探究术后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方法:纳入2010—202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Peki... 目的:分析单中心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的结果,并将其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对比,探究术后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方法:纳入2010—202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PUTH)泌尿外科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囊性肾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统计基线特征。分别采用肾动态显像和加入了中国种族系数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inese Coefficient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CKD-EPI)公式测定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并绘制肾功能的变化曲线,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生存状态。纳入SEER数据库中2000—2020年的囊性肾癌病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以平衡与PUTH患者数据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PUTH队列和SEER队列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曲线。结果:PUTH患者队列和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队列分别纳入了38例和385例患者,PSM后各筛选出31例和72例,患者的基线特征仅在肿瘤直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SM后在CS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SEER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10年生存率为97.2%,PUTH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0个月、10年生存率为100.0%。肾动态显像测定的eGFR与基于肌酐估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术前、术后短期、术后长期之间的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为术后短期肾功能下降,术后长期肾功能恢复。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肾癌 肾部分切除 肿瘤学结局 肾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卓鹏 秦峰 +3 位作者 蔡梅钦 何海勇 石德金 郭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2例。结果:17例均完全切除肿瘤。随访6~48个月,无新的神经功...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2例。结果:17例均完全切除肿瘤。随访6~48个月,无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及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脊柱畸形,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偏于一侧,位于脊髓的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颈髓外硬膜下肿瘤,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是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肿瘤 半椎板切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浩 徐丹枫 +3 位作者 刘玉杉 崔心刚 高轶 车建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6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对30例直径≥6cm巨大肾上腺肿瘤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采用健侧卧位,用自制的气囊扩张后腹腔,分别在腋后线肋缘下、腋中线髂嵴上2cm及腋前线肋缘下穿刺...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6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对30例直径≥6cm巨大肾上腺肿瘤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采用健侧卧位,用自制的气囊扩张后腹腔,分别在腋后线肋缘下、腋中线髂嵴上2cm及腋前线肋缘下穿刺,置入trocar。肿瘤切除后用标本袋取出肿瘤,留置引流管。结果30例后腹腔镜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0min(65~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50~250ml)。30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5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无明显禁忌证的肿瘤,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可行、安全,肿瘤直径并不是手术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识别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晋建 梁栋(综述) +1 位作者 王云飞 王玉璇(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早期肺癌通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导致其发现较为困难。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普及推动了早期肺癌筛查的进展[2]。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早期肺癌,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并非必要,肺段...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早期肺癌通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导致其发现较为困难。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普及推动了早期肺癌筛查的进展[2]。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早期肺癌,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并非必要,肺段切除术逐渐增加。日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3]结果表明,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2 cm,实性占比>0.5),肺段切除术相比肺叶切除术在5年总生存率(94.3%vs.91.1%,P<0.001)和肺功能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肺段切除术已成为早期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段切除 早期肺癌 肺叶切除 全肺切除 总生存率 非小细胞肺癌 无症状 肿瘤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