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功能分子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促进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环境中的活化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温茜 熊文景 +2 位作者 刘苏东 周超颖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9-1244,共6页
目的将本室构建与制备的双功能分子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IL2-GMCSF)蛋白作用于肿瘤条件培养基(TCM)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系(DC),检测其对DC细胞的活化,探讨其用于活化DC、进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小鼠黑色... 目的将本室构建与制备的双功能分子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IL2-GMCSF)蛋白作用于肿瘤条件培养基(TCM)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系(DC),检测其对DC细胞的活化,探讨其用于活化DC、进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的TCM,用以培养DC2.4细胞,同时分别添加IL2-GMCSF、GM-CSF、IL-2、或IL-2与GMCSF组合使用。24 h后,检测DC2.4细胞的吞噬与增殖活性、细胞成熟表型、细胞因子分泌与信号通路活化。结果 DC2.4细胞具有未成熟DC的特征,在TCM培养条件下吞噬能力增强、但增殖活性显著受抑,TCM对DC成熟表型表面标志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促进单核与DC来源的趋化因子(MDC),但抑制DC的IL-12分泌。与之相反,IL2-GMCSF主要借助其GM-CSF活性,促进DC2.4细胞的吞噬与增殖活性,并促进DC进一步成熟,且高表达IL-12与MDC。与GM-CSF相比,IL2-GMCSF可诱导更高的炎性NF-κB通路活化水平,而抑制调节性STAT3通路的活化。结论与GM-CSF单独作用相比,IL2-GMCSF可更好地促进肿瘤免疫抑制环境中的DC活化,有望成为有效的临床抗肿瘤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分子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信号促进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常立甲 宋淑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肿瘤微环境指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微血管、微淋巴管、众多细胞因子及少量浸润细胞等共同构成。肿瘤微环境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同时,也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提供... 肿瘤微环境指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微血管、微淋巴管、众多细胞因子及少量浸润细胞等共同构成。肿瘤微环境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同时,也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抑制 肿瘤微环境 STAT3 肿瘤细胞生长 信号 机体免疫系统 多细胞因子 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的肿瘤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扬(综述) 任秀宝(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免疫球蛋白A(IgA)是最常见抗体之一,并在黏膜表面提供第一道免疫保护。IgA+B细胞是IgA产生的主要来源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g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呈现双向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及免疫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尤其是IgA+B细胞和IgA的... 免疫球蛋白A(IgA)是最常见抗体之一,并在黏膜表面提供第一道免疫保护。IgA+B细胞是IgA产生的主要来源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g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呈现双向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及免疫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尤其是IgA+B细胞和IgA的促肿瘤和免疫抑制作用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及研究的难点。肿瘤微环境(TME)中IgA+B细胞可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TGF-β、PD-L1、FASL、IL-35和Tim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性Ig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肿瘤预后差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IgA+B细胞和IgA的免疫抑制和促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讨论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等在调控IgA类转换重组(CSR)中所起的作用,以及IgA免疫抑制作用的临床意义,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球蛋白A(IgA) 肿瘤免疫抑制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澂 王润田 +4 位作者 张宇辉 支国成 王智华 邓郁青 张征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川芎嗪对Colon26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获取经川芎嗪作用后再培养的Colon26及上清,以不经川芎嗪作用的同步培养细胞及上清作对照;分析川芎嗪作用后是否可下调Colon26肿瘤免疫抑制(MTT法检测NK活性和诱导转化,... 目的:体外研究川芎嗪对Colon26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获取经川芎嗪作用后再培养的Colon26及上清,以不经川芎嗪作用的同步培养细胞及上清作对照;分析川芎嗪作用后是否可下调Colon26肿瘤免疫抑制(MTT法检测NK活性和诱导转化,直接免疫荧光FACS法检测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和IL-10五种免疫抑制分子含量的变化,多元相关分析川芎嗪下调肿瘤免疫抑制与免疫抑制分子分泌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单纯Colon26培养上清中5种免疫抑制分子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最高,可显著抑制所测5项免疫功能。川芎嗪作用后,第一次传代再培养上清中TGF-β1、IL-6和IL-10含量,及5项免疫功能抑制均明显降低;第二次传代再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6含量,及转化抑制、CD3+ζ+和CD3-ζ+表达抑制均显著回升。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除转化抑制以外的其他4项免疫功能抑制呈正相关,IL-6与转化抑制及CD3-ζ+表达抑制正相关;IL-10与NK杀伤抑制、IL-2Rα及CD3+ζ+表达抑制正相关。结论:川芎嗪作用Colon26肿瘤细胞后可明显下调其免疫抑制分子的分泌,影响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发挥。通过下调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分子而阻碍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可能是川芎嗪的抗瘤效应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下调 免疫抑制分子 肿瘤免疫抑制 Colon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敏 宋鑫 陈文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8-1315,共8页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肿瘤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肿瘤治疗的目的,已证实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被认为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又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尚无统一的临床应用方案,对不同的肿瘤或同一肿瘤...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肿瘤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肿瘤治疗的目的,已证实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被认为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又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尚无统一的临床应用方案,对不同的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个体疗效差异巨大,严重制约其发展。既往研究发现,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包括肿瘤本身的特征(如癌症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微环境)、肿瘤免疫表型、宿主免疫组分(全身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及其他的外部影响。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肿瘤突变负荷、DNA修复基因、HLA基因型、PD-L1表达以及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肿瘤突变负荷、DNA修复基因、HLA基因型、PD-L1表达以及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等5个方面阐述其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机制,旨在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肿瘤突变负荷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POLE突变 HLA基因型 PD—L1表达 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制剂逆转结直肠癌免疫抑制及其作用靶分子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桯 支国成 +3 位作者 傅占江 张征峥 邓郁青 李文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3-996,1005,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黄芪制剂对结直肠癌免疫抑制的逆转,初步分析其作用靶分子。方法:获取体外经黄芪作用后再传代的结直肠癌细胞(Colon26)培养上清,以不经黄芪作用的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IL... 目的:体外研究黄芪制剂对结直肠癌免疫抑制的逆转,初步分析其作用靶分子。方法:获取体外经黄芪作用后再传代的结直肠癌细胞(Colon26)培养上清,以不经黄芪作用的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IL-10、PGE2等六种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分析其对MTT法测定的小鼠脾细胞NK杀伤和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的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5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多元相关分析黄芪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与免疫抑制逆转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免疫抑制分子,以TGFβ-1含量最高;对5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芪作用后,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除IL-2Rα以外的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降低,IL-6、PGE2含量显著升高;与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相比,第二次再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及对CD3ε+ζ+表达的抑制继续降低,IL-6含量降低至无中药处理的对照水平,对IL-2Rα表达的抑制开始降低,IL-10含量显著回升。相关分析显示,诱导转化、CD3ε+ζ+、CD3ε-ζ+表达及NK杀伤功能抑制率与TGFβ-1含量呈正相关,与PGE2含量呈负相关;VEGF、IL-4、IL-6和IL-10与5项免疫功能抑制不相关。结论:黄芪可通过下调结直肠癌细胞分泌TGFβ-1等免疫抑制分子,影响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发挥,这可能是黄芪的抗瘤新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肿瘤免疫抑制 逆转 免疫抑制分子 Colon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学的热点与潜在方向——第98届美国免疫学年会相关报道之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第98届美国免疫学年会于2011年5月13-17日在美国旧金山市成功召开,年会在抗体、B细胞免疫、疫苗、肿瘤免疫学、免疫细胞代谢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讨。聚焦年会上肿瘤免疫学相关的报道,其热点集中在肿瘤免疫抑制、肿瘤免疫治疗新的理念及... 第98届美国免疫学年会于2011年5月13-17日在美国旧金山市成功召开,年会在抗体、B细胞免疫、疫苗、肿瘤免疫学、免疫细胞代谢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讨。聚焦年会上肿瘤免疫学相关的报道,其热点集中在肿瘤免疫抑制、肿瘤免疫治疗新的理念及exosome在肿瘤免疫中的两面性等方面。综观年会众多热门话题,免疫细胞代谢学极有可能成为今后免疫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之相呼应,肿瘤细胞的代谢改变被认为是肿瘤的第8大特征,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抑制 肿瘤免疫治疗 EXOSOME 免疫细胞代谢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与挑战国际研讨会
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1-901,共1页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美国Moffitt肿瘤中心共同承办,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与挑战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on Success and Challenges i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将...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美国Moffitt肿瘤中心共同承办,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与挑战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on Success and Challenges i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将于2011年9月15~18日在天津召开。主要内容包括:肿瘤多肽疫苗、抗体治疗、DC细胞疫苗、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和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国际研讨会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药生物技术 肿瘤免疫抑制 专业委员会 临床应用 肿瘤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与挑战国际研讨会
9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3-733,共1页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美国Moffitt肿瘤中心共同承办,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与挑战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on Success and Challenges i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将...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美国Moffitt肿瘤中心共同承办,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与挑战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on Success and Challenges i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将于2011年9月15~18日在天津召开。主要内容包括:肿瘤多肽疫苗、抗体治疗、DC细胞疫苗、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和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国际研讨会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药生物技术 肿瘤免疫抑制 专业委员会 临床应用 肿瘤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丽荣 黄祯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用体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对不同肿瘤产生的具有相同生物学作用的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Anti-Migration Factor,AMF)进行检测,结果许多不同来源的肿瘤产物中均存有AMF,证实AMF由肿瘤分泌。AMF是一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在pH 5~8范围内稳... 用体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对不同肿瘤产生的具有相同生物学作用的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Anti-Migration Factor,AMF)进行检测,结果许多不同来源的肿瘤产物中均存有AMF,证实AMF由肿瘤分泌。AMF是一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在pH 5~8范围内稳定,胰酶可使其灭活。AMF在体外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试验 肿瘤免疫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用于肿瘤诊断
11
作者 曲丽荣 黄祯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262-265,共4页
观察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Anti-Migration Factor,AMF)在体内、外对Mφ的作用。结果,带瘤小鼠腹腔Mφ及周血单核细胞的移动较正常低下;正常小鼠腹腔Mφ在体外经AMF作用后,贴壁能力减弱且移动明显缺陷。带瘤动物在可见的实体瘤及腹水... 观察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Anti-Migration Factor,AMF)在体内、外对Mφ的作用。结果,带瘤小鼠腹腔Mφ及周血单核细胞的移动较正常低下;正常小鼠腹腔Mφ在体外经AMF作用后,贴壁能力减弱且移动明显缺陷。带瘤动物在可见的实体瘤及腹水症象(腹水瘤)出现以前血清AMF就呈阳性。对134例未经治疗的各种肿瘤患者进行双盲检测,血清AMF阳性率达88.9%;而125例正常人及11例住院非肿瘤病人血清均为阴性,提示该方法可用于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肿瘤免疫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