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液在结直肠癌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卜延志 徐月华 +1 位作者 戴旭东 张锡山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1期33-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EN)制剂(瑞能)在结直肠癌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病人56例分为两组,每组28例。试验组使用肿瘤专用型EN制剂瑞能,对照组使用能全力,两组病人均治疗7 d后行手术... 目的:探讨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EN)制剂(瑞能)在结直肠癌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病人56例分为两组,每组28例。试验组使用肿瘤专用型EN制剂瑞能,对照组使用能全力,两组病人均治疗7 d后行手术治疗。于营养治疗前(术前8 d)及治疗后7 d(术前1 d)检测反映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指标以及肠道清洁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前8 d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1 d试验组病人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IgG、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采用肿瘤专用型EN支持,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液 结直 术前准备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机体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显蓉 梁建群 马文群 《护理研究》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IN组 )和肠内普通营养组 (SN组 ) ,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及普通营养制剂 ...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IN组 )和肠内普通营养组 (SN组 ) ,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及普通营养制剂 ,观察术前 5d及术后第 1天、第 4天和第 8天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肛门排便 /排气时间等变化。[结果 ]IN组术后第 4天和第 8天时IgG、IgM、CD4、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SN组 ;术后第 8天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IN组高于SN组 (P <0 .0 5 ) ,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N组 (3 0 .0 % )低于SN组(5 6.7% ) ,肛门排便 /排气时间两组无差异。 [结论 ]术前及术后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可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力 ,减少并发症 ,提升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 围手术期 并发症 肠内免疫营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肠内营养液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吉凤庆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肠内营养液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即术后静脉输入营养混合液,停止胃肠减压后过渡至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术中置入... 目的探讨自制肠内营养液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即术后静脉输入营养混合液,停止胃肠减压后过渡至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术中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滴注自制肠内营养液。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肠内营养液,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营养液 制作 肛门排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肠外营养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段万石 黄云超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形成由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组成的细菌生物膜。一旦细菌生物膜形成,膜内的病原菌可抵御抗菌药物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造成细菌或真菌反复感染,危及病人生命。以下综述PN的应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混合生物膜及其研究方法等,以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混合生物膜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营养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生物膜 混合生物膜 免疫荧光杂交技术 营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