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增强表现及与小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丽娅 胡道予 +3 位作者 李佳丽 沈亚琪 李震 罗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1-7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小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总结病灶的增强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记录并分析10例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及20例小肾透明细胞癌病灶的部位、边缘、密度、有无钙化、囊变、坏死、与正常肾实质夹角、中心星...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小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总结病灶的增强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记录并分析10例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及20例小肾透明细胞癌病灶的部位、边缘、密度、有无钙化、囊变、坏死、与正常肾实质夹角、中心星状瘢痕、节段强化反转征及假包膜测量并分析腹部三期增强CT中病灶与正常肾皮质的CT值。结果:两组间病灶与正常肾实质夹角(P=0.008)、中心星状瘢痕(P=0.030)及节段强化反转征(P=0.002)有统计学差异。将病灶与正常肾实质夹角(角度)、中心星状瘢痕(瘢痕)、节段强化反转征(反转)进行组合,分别进行模型1(角度+瘢痕+反转)、模型2(角度+瘢痕)、模型3(角度+反转)、模型4(瘢痕+反转)预测分析,其中模型1和3的敏感度较高(100%),而模型4特异度较高(100%),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型1(0.930)、3(0.912)、2(0.830)、4(0.800)。两组间病灶的CT值及与皮质的比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症状偶然发现的小肾皮质肿块,突出于肾轮廓外、与肾实质夹角为钝角,伴中心瘢痕及节段强化反转,可提示倾向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 肾透明细胞腺癌 CT增强扫描 节段强化反转征 中心星状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