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RNAseq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研究RGS17在KIR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免疫组化及PCR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并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STRING进行RGS17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RGS17对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GS17在KIRC中高表达,且RGS17的高表达与更高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RGS17上调与KIR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下降密切相关。ROC曲线表明RGS17能较好的区分正常和KIRC患者,并在预测KIR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GS17是KIRC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GS17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能较好预测1、3、5年生存率。RGS17敲低显著抑制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RGS17敲低能够抑制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基于上皮间质相互作用蛋白1(epithelial-stromal interaction protein 1,EPSTI1)预后列线图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T...目的:构建基于上皮间质相互作用蛋白1(epithelial-stromal interaction protein 1,EPSTI1)预后列线图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TCGA数据库中5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数据,对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分析EPSTI1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EPSTI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的预后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与癌旁正常肾组织比较,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PSTI1的IHC评分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均P<0.001),且在高T分期的癌组织中表达更高(P=0.036,P=0.006);EPSTI1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相关(P=0.002,P=0.032);EPSTI1低表达组OS、DFS均优于高表达组(P=0.046,P=0.003,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STI1蛋白高表达、WHO/ISUP分级、AJCC/TNM分期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P=0.039,P<0.001);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预后列线图模型对患者5年OS预测能力优于AJCC/TNM分期,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EPSTI1、AJCC/TNM分期和WHO/ISUP分级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RNAseq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研究RGS17在KIR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免疫组化及PCR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并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STRING进行RGS17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RGS17对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GS17在KIRC中高表达,且RGS17的高表达与更高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RGS17上调与KIR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下降密切相关。ROC曲线表明RGS17能较好的区分正常和KIRC患者,并在预测KIR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GS17是KIRC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GS17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能较好预测1、3、5年生存率。RGS17敲低显著抑制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RGS17敲低能够抑制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