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归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魏明刚 何伟明 +4 位作者 李凤玲 张玲 费梅 熊佩华 孙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芪归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对脾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均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降压、抗凝、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芪归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对脾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均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降压、抗凝、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芪归益肾方。4周后观察肾功能、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1(TGF-1)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客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PAI-1、ALB/Cr、TGF-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芪归益肾方在保护肾功能和减轻肾脏纤维化进展等方面疗效确切,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凝血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归益 慢性脏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亿平 朋红霞 +5 位作者 王东 金华 刘家生 任克军 魏玲 王立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影响及参地颗粒(茯苓、熟地、五味子、桑螵蛸、川芎)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50例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片组(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治疗组),实际完成对...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影响及参地颗粒(茯苓、熟地、五味子、桑螵蛸、川芎)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50例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片组(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治疗组),实际完成对照组24例,治疗组22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疗程12周。检测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77.27%,优于对照组的66.67%和37.50%(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ROS、MDA水平和NF-κB p65、MCP-1水平高于正常组,血清SOD水平和FN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OS、MDA水平和NF-κB p65、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SOD水平和F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其机理与通过抑制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信号活化,下调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地颗粒 慢性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艳丽 卫爱武 +2 位作者 孙自学 门波 张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脾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淋巴细胞免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肾健脾方,观察患者...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脾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淋巴细胞免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肾健脾方,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封闭抗体(CD3^+、CD4^+、CD8^+、CD4^+/CD8^+)和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β、IL-10)水平;比较2组患者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生产率89.7%,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的80.7%(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封闭抗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6/58)低于对照组的28.1%(16/57)(P<0.05)。结论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能明显提高足月分娩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封闭抗体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复发性流产 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亿平 唐锦囊 +3 位作者 王东 茅燕萍 金华 王立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人参,茯苓,熟地黄,五味子,桑螵蛸,川芎)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干预作用。方法 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人参,茯苓,熟地黄,五味子,桑螵蛸,川芎)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干预作用。方法 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服用贝那普利片,治疗组服用参地颗粒,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MMP-9/TIMP-1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和90.91%,优于对照组的74.19%和67.7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MMP-9/TIMP-1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治疗组的血清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MP-9/TIMP-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TIMP-1、MMP-9/TIMP-1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以有效改善脾肾亏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定量,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MMP-9和TIMP-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参地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赵金龙 李大锋 +3 位作者 管益国 朱芳芳 吴芳芳 徐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15-291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疗效、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使用加味真武汤能够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的心衰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患者CRP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加味真武汤具有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水泛兼血瘀B型钠尿肽 左室射血分数 加味真武汤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穴位按摩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徐银丽 王彩霞 阮海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的近期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按摩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每天1次,每次15~20min,7d为1个疗程。1周后,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的近期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按摩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每天1次,每次15~20min,7d为1个疗程。1周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中医证候、心电图改变进行评价。结果按摩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摩可改善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且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穴位按摩 痰瘀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疏利方对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阻证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正春 周恩超 金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疏利方对脾肾亏虚、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亏虚、瘀浊内阻型CKD 3-4期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 目的观察益肾疏利方对脾肾亏虚、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亏虚、瘀浊内阻型CKD 3-4期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疏利方,连续干预24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及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肾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微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肾疏利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CKD 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阻证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临床总疗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 疏利方 、瘀浊内阻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研究
8
作者 陈伟霞 邢练军 +3 位作者 季光 杨丽丽 徐汉辰 王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72-2574,共3页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脾肾两虚型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脾肾两虚型(P<...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脾肾两虚型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脾肾两虚型(P<0.05);脾肾两虚型CD8^+T细胞、CD8^+CD28+T细胞低于非脾肾两虚型患者(P<0.05)。结论:HBV感染者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脾肾两虚型患者杀伤性T细胞数量较非脾肾两虚型更为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牛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脾肾亏虚证48例临床价值。方法将48例慢性肾衰患脾肾亏虚证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脾肾亏虚证48例临床价值。方法将48例慢性肾衰患脾肾亏虚证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60.8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健脾益肾方在治疗CRF方面有较为确切的临床效果,可减缓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肾功能,加速患者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健 慢性衰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组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令悦 苏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强,若不及时诊治,将导致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西医基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强,若不及时诊治,将导致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西医基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个体差异,并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还有利于激素快速撤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辨证分型出发,回顾了近五年来中药组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未来从代谢水平、分子水平、肠道微生态等角度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热毒炽盛 毒瘀 气阴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泄浊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方美双 张世同 +3 位作者 高磊 孙中德 许鑫 方朝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解毒泄浊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亏虚夹湿浊证患者疗效及对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3月来院就诊的终末期CRF患者62例为样本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 目的研究解毒泄浊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亏虚夹湿浊证患者疗效及对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3月来院就诊的终末期CRF患者62例为样本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将患者按照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行血液透析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解毒泄浊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时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和67.74%(2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治疗8周时观察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和食少纳呆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508、4.236、3.265、4.293,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_(2)微球蛋白(β_(2)-MG)、磷离子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低于对照组(t=4.757、4.240、3.979、2.022、2.956,P<0.05),血清钙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t=2.793,P<0.05);治疗8周时两组iPTH达标率分别为67.74%(21/31)和41.94%(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5)。结论CRF脾肾亏虚夹湿浊证患者在血液透析基础上应用中药解毒泄浊方进行辅助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衰竭 夹湿浊 血液透析 解毒泄浊方 功能 钙磷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莹 曾扬 +3 位作者 刘震 易思程 邓雨寒 张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COPD骨骼肌萎缩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COPD3级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COPD骨骼肌萎缩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COPD3级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脾肾虚证,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电针治疗,针刺1次/d,5d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间隔2d,共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CAT评分、骨骼肌萎缩指标、股直肌横截面积、肌力、Barthel指数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CAT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骨骼肌萎缩指标、股直肌横截面积、肌力、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上升(P<0.05)。患者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延缓骨骼肌萎缩,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骨骼肌萎缩 电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