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王平 李辉 +1 位作者 谢枫 苑晓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活性VD类似物阿法骨化醇处理组(VD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阿法骨化醇处理的I/R组(I/R+VD组)。I/...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活性VD类似物阿法骨化醇处理组(VD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阿法骨化醇处理的I/R组(I/R+VD组)。I/R损伤造模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收集外周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炎症因子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收集各组小鼠肾组织,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因子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及NF-κB p65、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VD组血清中BUN、SCr和IL-1β、IL-18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I/R+VD组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VD组BUN、SCr和IL-1β、IL-18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VD组小鼠肾组织中TUNEL阳性率与NLRP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I/R+VD组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R+VD组的TUNEL阳性率与NLRP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VD组小鼠肾组织中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IL-1β和NF-κB p65、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I/R+VD组除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外(P<0.05),其他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VD组中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和IL-1β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VD可通过抑制NF-κB途径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轻I/R损伤的炎症反应,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NLRP3炎症小体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1通过促进糖酵解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瑜亮 汤颖 +1 位作者 余文娟 陈俊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13-3022,共10页
目的探索CCND1通过促进糖酵解改善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AKI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构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使用CCND1过表达质粒... 目的探索CCND1通过促进糖酵解改善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AKI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构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使用CCND1过表达质粒及CCND1干扰质粒,在体内及体外验证CCND1在AKI中的作用。用肌酐检测试剂盒、尿素氮检测试剂盒检测肾脏功能,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糖酵解、肾脏损伤等指标。结果在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KI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CCND1表达下调,细胞及组织出现损伤。在体内使用CCND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CCND1,IRI小鼠的肾脏功能较前明显改善,肾脏损伤较前减轻,过表达CCND1可促进糖酵解,促进丙酮酸的生成,使能量生成增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过表达CCND1后可促进糖酵解,能量生成增加,减轻AKI;相反,敲低CCND1会抑制糖酵解,细胞能量生成严重受阻,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在AKI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CND1表达下调,过表达CCND1可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KI,这可能与过表达CCND1可促进糖酵解、及时恢复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供给等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1 糖酵解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洋 冀伟 +6 位作者 周奥飞 常越辰 张亮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王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Estrogen,E_2)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去卵巢组(OVX group)、去卵巢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OVX+IRI group)和雌激素干预组(OE+IRI group)。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雌激素(Estrogen,E_2)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去卵巢组(OVX group)、去卵巢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OVX+IRI group)和雌激素干预组(OE+IRI group)。各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6 h收集血液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Paller评分量化肾脏损害程度;应用流式细胞和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7、IL-10的血清学水平。结果:在肾脏IRI早期,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和肾脏组织损害程度均高于OVX组(P<0. 01),而经E_2补充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 05);与OVX组比较,OVX+IRI组中CD3^+CD4^+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Th17细胞分泌的IL-17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 01),Tregs分泌的IL-10的浓度减少(P<0. 05);而在OE+IRI组中,CD3^+CD4^+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IL-17的浓度降低(P<0. 01),IL-10的浓度升高(P<0. 05);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因子IL-17与BUN、SCr和肾脏Paller评分呈正相关性,而细胞因子IL-10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性。结论:Th17/Treg的平衡破坏可能是肾脏IRI早期炎症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 E_2可减轻肾脏IR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7/Treg的平衡从而抑制由IRI诱发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IL-17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苏波峰 章慧娣 尤小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考察菟丝子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菟丝子给药组,给药1周后,空白对照组进行假手术,模型组和菟丝子给药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50 min... 目的:考察菟丝子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菟丝子给药组,给药1周后,空白对照组进行假手术,模型组和菟丝子给药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50 min,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膜流动性。结果:模型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SCR、BUN、MDA、SOD、荧光偏振度P和微黏度η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菟丝子给药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SCR、BUN、MDA、SOD、荧光偏振度P和微黏度η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菟丝子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SCR、BUN、MDA、SOD和微黏度η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荧光偏振度P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菟丝子能够预防护肾脏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菟丝子提高SOD、改善线粒体膜流动性和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肾脏缺血再灌注 膜稳定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锡男 陈方敏 +7 位作者 石家齐 严波 谷江 张亚 李登宝 沈俊 梁骏 任德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8-1111,119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安全、高成功率的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50min后松开,于伤后第3、5、7天取肾,经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安全、高成功率的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50min后松开,于伤后第3、5、7天取肾,经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是否出现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抗原及该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该法造模成功率达93.3%,实验组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Kim-1抗原表达率上升,同时该细胞有明显细胞形态学改变(P>0.05)。结论: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可制备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且成功率高、方法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通过减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8
6
作者 闫林轩 梅霄阳 +5 位作者 章林明 常越辰 马克涛 李丽 王勤章 李应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能否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方法雌性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随机分为OVX组、OVX+I/R组、OV...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能否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方法雌性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随机分为OVX组、OVX+I/R组、OVX+I/R+G1(GPER激动剂)组、OVX+I/R+G15(GPER阻断剂)+G1组。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HE染色、Paller评分评价肾组织损伤程度,观察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结果与OVX组相比,OVX+I/R组肾功能损伤明显(P<0.01),Paller评分升高(P<0.01),Bcl⁃2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及肾组织的表达均减少,Caspase⁃3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及肾组织的表达均增加(P<0.01);G1干预后肾功能损害减轻(P<0.01),Paller评分降低(P<0.01),Bcl⁃2蛋白的表达上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下降(P<0.01);G15组可部分逆转G1激活GPER后的保护作用(均P<0.01)。结论激活GPER可以减轻肾脏I/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凋亡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洪伟 柏宏伟 +3 位作者 石炳毅 王一平 李州利 周文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活性极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中CD11a表达和MPO活性先后明显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升高,并且同一时间点缺血60min组明显高于缺血30min组。研究表明,大鼠肾IRI过程中肾组织的CD11a和MPO水平明显增高,LFA-1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在肾IRI中起重要作用;IRI后肾组织中CD11a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阐明了IR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联系机制;移植肾IRI越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聪 王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1-835,786,共6页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并去除右肾的方法构建大鼠IR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白藜...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并去除右肾的方法构建大鼠IR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RSV)。利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清肌酐(Creatinine,Cr);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乙酰化p53(Acetyl 53)、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α)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迁徙。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增加SIRT1和BCL-2表达,减少BUN、Cr、Acetyl 53、PUMA-α、Bax和TUNEL的表达。此外,白藜芦醇还可减少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和细胞色素C迁徙,但对p53表达无影响。提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通过抗凋亡作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抑制p53乙酰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SIRT1/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RPV1通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廖盼丽 黄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14-1620,共7页
研究辣椒素的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辣椒素组(4μg/kg)、中剂量辣椒素组(8μg/kg)、和高剂量辣椒素组(16μg/kg)。辣椒素组在缺血前45分钟通过腹腔注射(4、8、16)... 研究辣椒素的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辣椒素组(4μg/kg)、中剂量辣椒素组(8μg/kg)、和高剂量辣椒素组(16μg/kg)。辣椒素组在缺血前45分钟通过腹腔注射(4、8、16)μg/kg的辣椒素,辣椒素组在缺血前45分钟通过腹腔注射(4、8、16)μg/kg的辣椒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缺血前45分钟通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酶法检测肾脏线粒体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检测肾脏线粒体丙二醛(MDA)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肾脏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肾脏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ing)检测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和p-TRPV1蛋白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肾脏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和腺苷酸池(ATP+ADP+AMP)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r、BUN和线粒体MDA的含量以及p-TRPV1表达水平和肾组织病理损伤均明显增加,而线粒体SOD、GPx、CAT、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以及ATP、ADP、AMP和ATP+ADP+AMP含量均明显降低,而TRPV1表达无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利用辣椒素预处理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Cr、BUN和线粒体MDA的含量以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并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肾脏线粒体SOD、GPx、CAT、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以及p-TRPV1表达和ATP、ADP、AMP和ATP+ADP+AMP含量,而TRPV1表达无差异;以上结果均表明辣椒素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葛碱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机制
10
作者 周志伟 蔡晶 +2 位作者 郑磊 许照 于亚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36-2341,共6页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能否用于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方法C57BL6小鼠分为Sham组、IRI组、IRI+Dau组,每组12只。小鼠首先Dau灌胃(15 mg/kg),再经过肾脏缺血再灌注24 h后,取血和肾脏组织,通过HE染色检查肾脏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能否用于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方法C57BL6小鼠分为Sham组、IRI组、IRI+Dau组,每组12只。小鼠首先Dau灌胃(15 mg/kg),再经过肾脏缺血再灌注24 h后,取血和肾脏组织,通过HE染色检查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脂质过氧化相关蛋白质表达;通过q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位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相较于Sham组,IRI+Dau组可以明显缓解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IRI+Dau组小鼠的血清肌酐(P<0.001)和尿素氮(P<0.0001)较于IRI组小鼠显著降低,Dau可以明显减轻IR诱导的肾脏组织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P<0.001),而不影响Gpx4(P=0.919)和Acsl4(P=0.086)脂质过氧化相关蛋白的表达;Dau抑制IR诱导的肾脏NF-κB核移位(P<0.001),并缓解肾脏细胞凋亡水平(P=0.004)。结论Dau通过抑制IR诱导的肾脏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和肾脏NF-κB核移位,缓解肾脏组织炎症因子释放和组织细胞凋亡,进而减轻IR诱导的肾脏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肾脏缺血再灌注 急性肾损伤 脂质过氧化物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调控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东海 韩愈 +5 位作者 巩正藩 周中淑 吴连判 傅春江 曾春雨 周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4,GRK4)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健康野生型[8周龄、体质量(21.34±0.42)g]和GRK4转基因型[8周龄、体质量(21.87±0.68)g]...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4,GRK4)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健康野生型[8周龄、体质量(21.34±0.42)g]和GRK4转基因型[8周龄、体质量(21.87±0.68)g]C57BL/6小鼠,各12只。各型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野生型假手术对照组、野生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GRK4转基因型假手术对照组、GRK4转基因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对照组均采用开腹后不阻断肾动脉血流;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均采用夹闭肾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小鼠肾脏I/R模型。各组处死小鼠后,取血标本进行肾功能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并行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测定肾脏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氧化应激水平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GRK4和AT1受体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野生型小鼠肾脏I/R模型后肾功能受损,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肾脏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死亡(P<0.05);肾脏组织中GRK4蛋白表达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RK4过表达小鼠上研究结果发现,过表达GRK4的肾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肾脏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上升,总SOD下降和MDA升高(P<0.05);肾脏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肾脏组织中AT1受体表达量增加(P<0.05),AT1受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加重小管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发生。结论 GRK4可以通过上调肾脏AT1受体表达,增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和肾小管细胞凋亡,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肾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冷玉芳 姚爱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肾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下肢缺血后处理组(LIP组)及肾脏缺血后处理组(RIP组)。S组仅对左肾动脉进行游离;I-R组...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肾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下肢缺血后处理组(LIP组)及肾脏缺血后处理组(RIP组)。S组仅对左肾动脉进行游离;I-R组: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松开,左肾再灌注6 h;LIP组在左肾复灌前6 min时左股动脉夹闭5 min;RIP组在左肾缺血45min后灌注10 s,停灌10 s,反复6次;检测复灌6 h时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as、Caspase-3表达;电镜下观察肾单位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三组大鼠BUN、Cr浓度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肾组织Fas、Caspase-3阳性指数和AI增加(P<0.01)。与I-R组比较,LIP、RIP组大鼠BUN、Cr浓度降低(P<0.01),肾组织Fas、Caspase-3阳性指数和AI降低(P<0.01)。RIP组AI明显低于LIP组(P<0.05)。结论在肾脏I-R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以由胞膜上的Fas被激活而最终导致靶细胞凋亡;两种后处理都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灌注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波 林楚妍 +1 位作者 万丽 徐世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71-2976,共6页
目的评估脂肪干细胞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旋美托咪定处理组(IR+DEX组)、脂肪干细胞处理组(IR+ADSCs组)和联合处理组(IR+DEX+A... 目的评估脂肪干细胞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旋美托咪定处理组(IR+DEX组)、脂肪干细胞处理组(IR+ADSCs组)和联合处理组(IR+DEX+ADSCs组)。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按分组给予尾静脉注射ADSCs(1×10^(6))或及腹腔注射右旋美托咪定(25μg/kg)。分别于0、24、96 h采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同时检测尿蛋白(UP)及尿肌酐(UC)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UP/UC);于96 h麻醉下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HE染色及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IR组比较,IR+DEX组或IR+ADSCs组Scr、BUN及UP/UC降低(P <0.05),同时肾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改善(P <0.05);与IR+DEX组或IR+ADSCs组比较,IR+DEX+ADSCs组上述指标进一步降低(P <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与单独使用ADSCs或右旋美托咪定比较,两者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 右旋美托咪定 脂肪干细胞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通过激活SIRT1/FOXO3a信号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雯 徐玉祥 +3 位作者 范丽 郭洁 李江 张九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34-214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川陈皮素(NOB)保护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5组(n=6):假手术组、模型组、NOB组(50 mg/kg)、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5 mg/kg)、NOB+EX52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川陈皮素(NOB)保护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5组(n=6):假手术组、模型组、NOB组(50 mg/kg)、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5 mg/kg)、NOB+EX527组(50 mg/kg的NOB+5 mg/kg EX527)。在建模前24 h对小鼠进行药物处理。通过阻断小鼠左肾动静脉血流建立RIRI模型。建模24 h后检测肾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肾组织病变和纤维化。通过TUNEL染色检测肾细胞凋亡。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SIRT1、叉头框蛋白O3a(FOXO3a)、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SIRT1和FOXO3a mRN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OB组小鼠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脏纤维化面积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肾组织抗氧化作用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肾组织中细胞凋亡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肾组织中SIRT1和FOXO3a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而p62降低(均P<0.05)。此外,EX527逆转了NOB对肾脏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NOB通过激活SIRT-1/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来减轻R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保护 自噬 炎症 氧化应激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框蛋白O3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建伟 罗春丽 +4 位作者 李家彬 何云峰 夏康 杨超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IPC组)、大蒜素预处理组(Allitride preconditioning group,APC组)、大蒜素及缺血预处理(Allitridpreconditi oning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AIPC组)共5组,每组15只。各组均于术后24h采集肾组织及血样标本,用HE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含量、TBA法测定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中粘附分子(Interce 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结果:IPC或APC后HE染色坏死较IR组减少,BUN、Cr、MDA含量较IR组下降(P<0.01),SOD活性较IR组升高(P<0.01),肾组织ICAM-1表达较IR组下降(P<0.01)。AIPC处理后各项指标较IPC或APC单一处理有显著区别(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两种处理因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有协同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肾脏缺血/灌注 大蒜素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对大鼠急性肾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春华 俞百元 +3 位作者 余又新 方林森 徐庆连 梁朝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采用夹闭法制造急性肾损伤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吴茱萸次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100只成年雄性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生理盐水组(NS组)、低剂量组(Ru-30组)... 目的采用夹闭法制造急性肾损伤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吴茱萸次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100只成年雄性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生理盐水组(NS组)、低剂量组(Ru-30组)、高剂量组(Ru-60组)。采用夹闭法建立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观察吴茱萸次碱预处理后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IRI组与NS组较Sham组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中MD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肾脏组织SOD活性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与IRI组和NS组比较,Ru-30组和Ru-60组中血清BUN、Cr、NO含量和肾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肾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吴茱萸次碱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细胞凋亡或阻断JNK/p38 MAPK信号通路途径的激活等原因,从而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肾综合征模型建立及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蕾 王梓 +3 位作者 郝迪 李旭 袁玲 刘洪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5-899,共5页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CAA)合并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建立大鼠心肾综合征(CRS)模型,并观察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方法:将42只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造模过程中死亡2只):假手术组、CAA...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CAA)合并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建立大鼠心肾综合征(CRS)模型,并观察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方法:将42只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造模过程中死亡2只):假手术组、CAA组、RIRI组、CAA+RIRI组。术后观察16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BNP),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Cr),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和Ang-Ⅱ、醛固酮含量;小动物超声心动图监测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室重量指数、全心重量指数、肾脏重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心室肌、肾脏组织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结果:CAA、RIRI、CAA+RIRI三组血清BNP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CAA+RIRI组血清Cr、BUN较CAA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醛固酮含量较假手术组和RIRI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CAA+RIRI组的肾素活性较CAA组明显升高(P<0.05),但三个术式组血浆Ang-Ⅰ、Ang-Ⅱ无明显升高(P>0.05)。CAA+RIRI组IVS和LVEF变化程度较CAA组更明显(P均<0.01),CAA+RIRI组心室肥厚较RIRI组明显(P<0.05)。CAA+RIRI组心室和全心重量明显高于RIRI组(P<0.05),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束的间隙稍增宽;左肾指数减小程度最明显,肾小管重度萎缩,部分肾小球萎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室肌和肾脏组织中均有肾素原受体表达,CAA、RIRI、CAA+RIRI三组大鼠肾素原受体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减弱。结论:CAA+RIRI复合术式对心肌和肾脏同时构成损伤,损伤程度较CAA或RIRI单一术式更严重,手术方法可控性好、一致性高。该方法为肾素原受体用于CRS的治疗新途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原受体 心肾综合征 肾脏急性缺血灌注损伤 腹主动脉缩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