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损伤中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张崇昊 马畅 +2 位作者 李志强 伍钢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6-176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损伤中发挥的作用。选取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盐处理组(DSS组),等体积灌胃生理盐水。试验至第4天,DS... 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损伤中发挥的作用。选取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盐处理组(DSS组),等体积灌胃生理盐水。试验至第4天,DSS组小鼠在饮用水中添加DSS(终浓度为4%)制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期间每天记录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和粪便隐血情况,并计算疾病活跃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DSS饮用至第8天,所有小鼠采血后剖检,量取结肠长度,取结肠组织等样品。进行如下试验:1)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2)ELISA法检测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A)及结肠组织中Ang1-7和AngⅡ的含量;3)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verting enzyme 2, 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质膜膜泡关联蛋白(plasmalemma vesicle associated protein, PLVAP)的表达;4)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ACE2、ACE与PLVAP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以及Ang1-7、AngⅡ和VEGF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成功建立了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表现为体重下降、DAI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极显著缩短(P<0.01)和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2)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表现肛门明显出血,结肠组织中PLVAP和VEGFA蛋白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CE2和ACE表达均极显著上调(P<0.01),Ang1-7和AngⅡ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升高;4)相关性分析显示,ACE2、ACE的表达变化和PLVAP表达变化呈正相关,Ang1-7、AngⅡ含量变化与VEGFA含量变化也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DSS致小鼠结肠炎症过程中小鼠结肠血管屏障受损,结肠局部RAS均处于激活状态,ACE/AngⅡ通路的激活占优势,提示:AngⅡ参与了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的损伤过程。通过激活ACE2或过表达ACE2,增强其对AngⅡ的降解作用以缓解肠-血屏障的损伤,可能是治疗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新的思路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系统 小鼠 溃疡性结肠炎 肠血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魏峰涛 方宁远 +1 位作者 杨巍维 于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建立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的体外模型。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用RT-PCR鉴定两种细胞RAS各组分在基因水平的表达。从RAS各组分蛋白代谢的角度,采用依那普利阻断心肌细胞血管紧... 目的建立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的体外模型。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用RT-PCR鉴定两种细胞RAS各组分在基因水平的表达。从RAS各组分蛋白代谢的角度,采用依那普利阻断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放免法观察培养基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量的变化,结合Western blotting验证ACE2的存在,确定心肌细胞局部RAS各组分在蛋白水平的存在。以Transwell共培养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构建局部RAS影响心肌纤维化的体外模型。结果在心肌细胞中检测到RAS各组分基因的表达,但在成纤维细胞中未发现肾素和ACE2的表达;对心肌细胞采用依那普利干预后AngⅡ呈剂量依赖性下降,10-7mol/L组[(36.24±3.27)pg/mL]与对照组[(44.08±0.76)pg/mL]有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证实心肌细胞在蛋白水平有ACE2的表达。结论心肌细胞能够单独形成局部RAS;而成纤维细胞因为不能生成肾素和ACE2,则本身不能形成局部RAS。以Transwell体外共培养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能够建立一个用于研究局部RAS对心肌纤维化影响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TRANSWELL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梅 张运 +3 位作者 谈红 高月花 张园园 朱媛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将 78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组 (A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组 (B组 )。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将 78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组 (A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组 (B组 )。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结果 A组和B组AngII分别为 (3 2 .68± 13 .85 ) pg/ml和 (3 6.96± 3 0 .2 )pg/ml,Ald分别为(0 .2 1± 0 .0 6) pg/ml和 (0 .2 4± 0 .0 4) pg/ml ,PAI 1分别为 (0 .5 1± 0 .17)AU/ml和 (0 .5 9± 0 .14 )AU/ml ,两组测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 PA分别为 (0 .3 3± 0 .12 )IU /ml和 (0 .3 5± 0 .15 )IU /ml(P >0 .0 5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血液中的RAS和纤溶系统分泌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纤溶系统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两条通路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颖 王换换 +2 位作者 闫书平 朱斌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9-2317,共9页
本试验探讨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ACE/AngⅡ/AT1R和ACE2/Ang1-7/MasR两条通路在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中肝损伤的相互拮抗作用。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饲喂高脂饲... 本试验探讨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ACE/AngⅡ/AT1R和ACE2/Ang1-7/MasR两条通路在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中肝损伤的相互拮抗作用。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饲喂高脂饲料,用药组另外给洛伐他汀50 mg·(kg·d)^-1,6周后采集大鼠血液并安乐死,取肝组织。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G、ALT、AST的含量;测定肝组织中·OH、TNOS、SOD、T-AOC酶活性;ELISA法测定组织匀浆中AngⅡ、Ang1-7及炎症因子的含量;蛋白印迹分析肝组织ACE、ACE2、AT1R、MasR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肝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TG、AST和AL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表现脂肪变性,肝组织中氧化应激、炎症因子释放显著增强;ACE、AT1R蛋白表达及AngⅡ、Ang1-7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E2与MasR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ACE/ACE2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用药组改善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并通过下调ACE/AngⅡ/AT1R通路改善肝组织损伤。高脂饲喂6周可诱导大鼠发生单纯性脂肪肝,肝局部RAS系统两条通路均处于激活状态,ACE/AngⅡ/AT1通路异常激活,导致肝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而ACE2/Ang1-7/MasR通路具有与前者相反的作用。试验结果提示:肝产生的内源性ACE2在外源性刺激物诱导肝损伤时,可能通过介导Ang1-7/MasR通路的激活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血管紧张转化酶2(ACE2)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3 位作者 张苗青 郑振声 谢焕娣 詹澄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 2 0例 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EECP治疗 ,于第 1次反搏前 10min内、第1次反搏后...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 2 0例 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EECP治疗 ,于第 1次反搏前 10min内、第1次反搏后、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 1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Ⅱ )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肾素活性、AⅡ水平及AC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水平。第一次反搏后三者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随后持续下降 ,1个疗程后 ,ACE降至反搏前水平 ;2个疗程后 ,AⅡ降至反搏前水平 ;3个疗程后 ,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 ,ACE降至正常水平 ,AⅡ低于反搏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体外反搏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不同环节起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E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心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陆丽 郑振声 +3 位作者 伍贵富 吴伟康 张苗青 谢焕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第1次反搏前、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质量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结果】指脉波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后,肾素活性与ANGⅡ浓度高于反搏前;2个疗程后,ANGⅡ降至反搏前水平,ACE低于反搏前;3个疗程后,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ANGⅡ与ACE低于反搏前。血浆ANGⅡ水平与指脉波成负相关关系。【结论】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心病患者 体外反搏治疗 angiotensinⅡ 血管紧张转换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 ANGⅡ 肾素活性 血管紧张 血流动力学 指脉波 循环血液 治疗前后 CP治疗 心肌梗死 同时监测 质量浓度 上升趋势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董艳 左静南 +2 位作者 蒋更如 邢惠莉 侯积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89-190,共2页
近年来,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日渐受到关注,心血管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对糖尿病心肌病变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选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RAS活性变化以及血管紧... 近年来,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日渐受到关注,心血管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对糖尿病心肌病变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选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RAS活性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开搏通对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床站立对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兔下丘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潘钰 关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建立兔脊髓损伤(SCI)后体位性低血压(OH)动物模型,探讨斜床站立训练对兔SCI后OH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5脊髓完全横断和直立倾斜实验(HUT)抬高60°的方法建立兔SCI后OH模型,术后第4天开始斜床站立训练,共训练28天... 目的:建立兔脊髓损伤(SCI)后体位性低血压(OH)动物模型,探讨斜床站立训练对兔SCI后OH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5脊髓完全横断和直立倾斜实验(HUT)抬高60°的方法建立兔SCI后OH模型,术后第4天开始斜床站立训练,共训练28天,用无创兔耳血压仪检测各组动物术后3天、10天、17天、24天、31天平卧位和60°体位收缩压(SBP)和脉率(PR)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31天下丘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蛋白表达。结果:训练组斜床站立训练28天60°体位SBP高于损伤组,60°体位SBP较平卧位SBP平均下降值显著低于损伤组;损伤组动物下丘脑ANGⅡ、ACE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多于假手术组,训练组ANGⅡ、ACE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损伤组。结论:兔T5脊髓完全横断结合HUT实验可导致OH。斜床站立训练28天能部分改善兔SCI后OH,这一作用可能与斜床站立训练上调下丘脑ANGⅡ、ACE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丘脑 血管紧张Ⅱ(ANGⅡ) 脊髓损伤(SCI)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血管紧张转换酶 站立训练 体位性低血压 直立倾斜实验 E蛋白表达 SBP 动物模型 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 阳性细胞 全横断 平卧位 训练组 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程芳洲 梁玲 周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69-671,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于反搏前、第1次反搏后、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于反搏前、第1次反搏后、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1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肾素活性、AⅡ水平及AC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水平。第一次反搏后三者均呈不同程度升高,随后持续下降,1个疗程后,ACE降至反搏前水平;2个疗程后,AⅡ降至反搏前水平;3个疗程后,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ACE降至正常水平,AⅡ低于反搏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体外反搏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抑制作用,降低AⅡ水平,这可能是E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心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血管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永杰 王安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高血压血管重构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 angiotensinsys-tem,RAS)是人类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机制,在血管重构方面起重要作用。RAS包括两个轴,即ACE-AngⅡ-AT_1受体轴和ACE2-Ang-(1-7)-Mas受体轴... 高血压血管重构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 angiotensinsys-tem,RAS)是人类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机制,在血管重构方面起重要作用。RAS包括两个轴,即ACE-AngⅡ-AT_1受体轴和ACE2-Ang-(1-7)-Mas受体轴。前者通过其主要成员AngⅡ发挥收缩血管和促进血管重构作用,后者则通过七肽的Ang-(1-7)抵消AngⅡ的上述效应。深入认知RAS对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影响,将为降低高血压病的心血管危险提供更多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重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青光眼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艳 熊新春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造成的,治疗和预防也是多方面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眼局部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这一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就RAS在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及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爱华 张兴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75-77,共3页
高血压病是一种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 ,它是冠心病、脑卒中、左心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寻找其相关及致病基因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成为分子... 高血压病是一种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 ,它是冠心病、脑卒中、左心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寻找其相关及致病基因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表明高血压可能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个体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降压疗效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遗传因素决定了部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 多态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的研究
13
作者 彭敏源 赵谢兰 +1 位作者 高欣 雷瑚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12-515,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素活性及Ang...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素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素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Ⅰ AngⅡ 骨髓造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鸿雁 黄琪 卜瑞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5,140,共5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包括AngⅠ、AngⅡ及其相应受体AT1R、AT2R、肾素、ACE等,AngⅡ是RAS系统的主要活性物质,其各组分在骨组织上皆有所表达,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代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包括AngⅠ、AngⅡ及其相应受体AT1R、AT2R、肾素、ACE等,AngⅡ是RAS系统的主要活性物质,其各组分在骨组织上皆有所表达,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代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损毁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都依托于已知的发病机制,但从长期的临床经验来看,这些治疗措施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价格昂贵、副作用大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本文综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并就肾素血管紧张素对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对骨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对骨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为今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胰岛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黎艳芳 关天旺 +5 位作者 傅锐斌 谭小燕 姜鑫 王柯乜 杨金明 刘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SI)对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州心血管相关疾病队列,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诊断为RHD并且有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病史的患者,根据有无服用RSI,将患者...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SI)对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州心血管相关疾病队列,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诊断为RHD并且有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病史的患者,根据有无服用RSI,将患者分为RSI组和非RSI组,随访并分析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因心衰住院或死亡事件和心脏彩超各心腔内径变化的差异。进一步地,把RSI和基线纳入的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了解与患者全因死亡和因心衰住院或死亡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平均随访时间12年,共纳入191例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SI组患者生存率和无因心衰住院或死亡事件生存率均高于非RSI组患者(P <0.05)。各心腔内径每年变化差值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和换瓣年限延长是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地高辛治疗、左房内径增大、LVEF降低是患者因心衰住院或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RSI治疗降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校正HR=0.445,95%CI:0.235~0.843,P=0.005)和因心衰住院或死亡事件风险(校正HR=0.541,95%CI:0.337~0.870,P=0.005)。结论 RSI能提高RHD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全因死亡和因心衰住院或死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置换术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易春涛 程晓曙 +3 位作者 俞建华 鄢定红 苏海 吴清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 (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组 (L组 )和L NAME +辛伐他汀组(L+S组 )。每 2wk尾袖法测定动...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 (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组 (L组 )和L NAME +辛伐他汀组(L+S组 )。每 2wk尾袖法测定动脉收缩压 ,8wk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及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I)水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结果 :L组大鼠血压与同期C组血压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辛伐他汀干预未对增高的血压产生明显影响(P >0 .0 5 ) ;各组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与C组相比 ,L组大鼠血清ACE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 ,L组和L+S组大鼠血浆AngII水平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和ACE活性则较C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辛伐他汀干预后L+S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升高 ,但与L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心肌ACE活性和AngⅡ水平则均比L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心肌组织ACE活性抑制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RAS活性 ,减少AngⅡ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系统 辛伐他汀 血管紧张 高血压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宏达 林财珠 林健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4 8只高龄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小剂量丙泊酚组 (B组 )和大剂量丙泊酚组 (C组 ) ,观察输注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 ,并于 30min时处死...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4 8只高龄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小剂量丙泊酚组 (B组 )和大剂量丙泊酚组 (C组 ) ,观察输注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 ,并于 30min时处死大鼠 ,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心肌和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B、C组血压、心率随着丙泊酚输注进行性下降 ;B、C组肾素活性显著低于A组 ;B、C组血液、心肌及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A组。结论 丙泊酚麻醉对高龄高血压大鼠循环有与剂量及时间有关的抑制 ;丙泊酚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其对血液动力学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高龄 高血压 大鼠 血液动力学 肾素-血管紧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长期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UCP2和GCL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海玲 袁莉 +2 位作者 李新 李进 程梭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喂养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机制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其的影响,探讨RAS与氧化应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组)、高脂饲养组(HF组)、高脂+培哚普利组(FP组)、高...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喂养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机制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其的影响,探讨RAS与氧化应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组)、高脂饲养组(HF组)、高脂+培哚普利组(FP组)、高脂+替米沙坦组(FM组),后2组大鼠喂养16周后分别以培哚普利2mg·kg-1.d-1(FP组,n=15)和替米沙坦10mg·kg-1.d-1(FM组,n=15)干预,8周后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以RT-PCR检测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的催化亚基(GCLC)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局部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水平,以比色法测定胰腺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的葡萄糖输注率(GIR)降低了31.8%,胰岛GCLC表达降低了31.5%,局部UCP2相对浓度增加了17.0%,胰腺MDA含量增加了0.46倍(均P<0.01),0-1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10-10)为(271.8±33.8)vs(282.7±29.8)mIU.L-1.min-1,糖刺激后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培哚普利或替米沙坦干预后,GIR分别增加了27.8%和30.8%,胰岛GCLC表达分别增加了26.6%和26.6%,局部UCP2相对浓度分别下降了13.0%和15.6%,胰腺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8%和20%(均P<0.01),FP、FM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阻断RAS可以改善高脂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胰岛局部UCP2和上调GCLC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系统 胰岛抵抗 解偶联蛋白2 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的催化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干预对T淋巴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免疫调节作用
19
作者 陈猛 李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10,共3页
目的采用缬沙坦体外对正常人新鲜分离的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淋巴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和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采用紫外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目的采用缬沙坦体外对正常人新鲜分离的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淋巴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和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采用紫外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3H-Tdr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对新鲜分离的T淋巴细胞,ANGⅡ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呈现剂量依赖性;血管紧张素Ⅰ受体(AT1R)特异阻滞剂缬沙坦能随浓度阻断ANGⅡ的作用(0.1,1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能检测到肾素,可以检测到ACE、ANGⅡ以及T细胞分泌物IFN-γ和TNF-α,采用缬沙坦进行体外干预后,ANGⅡ以及T细胞分泌物IFN-γ和TNF-α均呈现较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参与ANGⅡ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调控,可以显著影响到T细胞分泌物IFN-γ和TNF-α及ANG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T淋巴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分析
20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2-1132,共1页
背景:Klotho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的重要共同受体,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关于Klotho和FGF-23水平联合预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获益的数据有限。方法:共有3555例稳定缺血性心脏病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 背景:Klotho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的重要共同受体,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关于Klotho和FGF-23水平联合预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获益的数据有限。方法:共有3555例稳定缺血性心脏病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参加了PEACE试验(群多普利vs安慰剂)。随机分组时提取了参与者Klotho和FGF-23水平(四分位数)。在安慰剂组中,计算了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及其组成部分的6年Kaplan-Meier发生率和调整后的风险。结果:与高FGF-23比较,低Klotho水平与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率增加相关(8.2%vs 4.2%,P=0.03)。在对临床变量以及肾脏和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FGF-23、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多变量校正后,低Klotho水平仍然与心力衰竭导致心血管死亡或住院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调整后HR=2.62,95%CI:1.35~5.08,P<0.01)。低Klotho和高FGF-23水平可以联合确定高风险患者(校正HR=3.99,95%CI:1.67~9.56,P<0.01)。结论:低Klotho水平与稳定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增加相关。低Klotho和高FGF-23水平可以联合预测风险明显升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安慰剂 缺血性心脏病 群多普利 胱抑C 住院率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