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滕 沈西华 +5 位作者 牛肖 王超 贾薇 胡文浩 邹泓 李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恶性形态、复发或转移行为的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性MES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送检肾及... 目的探讨具有恶性形态、复发或转移行为的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性MES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送检肾及周围组织一个,肿瘤大小8 cm×5 cm×2 cm,质软,切面囊实性,部分区似灰红色息肉样物。镜下见肿瘤为囊、实性区域构成,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被覆立方、柱状及复层上皮,部分上皮下见子宫内膜间质样组织,部分区上皮似成釉上皮样、条索状;实性区主要为梭形间质成分,其中可见纤维、平滑肌及少许内膜间质样组织,局灶间质水肿;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上皮区CK(AE1/AE3)阳性,间质vimentin、SMA、desmin、ER和PR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具有恶性形态、复发或转移行为的MESTK十分罕见,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 恶性形态 复发 转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钱尤雯 郑建明 盛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STK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39~43岁。肿瘤与...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STK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39~43岁。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或形成推挤式边界。镜下见肿瘤组织均由不同比例的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上皮成分呈密集成簇的微囊/小腺管状、粗大乳头状或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排列,较大囊腔被覆扁平或靴钉样细胞;间质成分为少细胞的胶原纤维或富于细胞的梭形纤维间质,局部间质疏松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或夹杂数目不等的脂肪细胞,可见富细胞性卵巢样间质围绕在囊性结构周围及成簇厚壁血管。免疫表型:上皮成分表达PAX-8,间质成分表达vimentin、SMA、ER、PR; Ki-67增殖指数均<1%。结论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需与肾脏其他伴有囊性结构或兼具上皮和间质结构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性上皮和肿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艳 周晓军 +4 位作者 石群立 李南云 黄文斌 陆珍凤 周航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 ixed ep ithelial and strom al tumor of the k 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4例MESTK,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 ixed ep ithelial and strom al tumor of the k 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4例MESTK,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临床表现为腰痛、肉眼或镜下血尿。巨检肿瘤境界清楚,呈实性。镜检以不等量增生、囊性扩张腺上皮与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间质混合组成为特征。免疫表型为梭形细胞vim entin(3/3)、desm in(2/4)、SMA(3/4)、ER(2/3)、PR(3/3)呈阳性表达,不表达CD34(0/3)、S-100蛋白(0/2)、HMB45(0/2);上皮细胞CKpan(4/4)、EMA(4/4)呈阳性表达。结论MESTK是一种少见的肾良性混合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性上皮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殷晓璐 朱建善 +1 位作者 沈艳莹 许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示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两种细胞成分均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检测示上皮样细胞呈CK阳性反应。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PgR或ER及WT-1阳性反应。随访25-29个月,3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混合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上皮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素霞 曾郁 +5 位作者 刘芳 江虹 朱海龙 李帅 顾盼 易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此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MESTK(17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青少年MESTK的临... 目的探讨青少年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此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MESTK(17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青少年MESTK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女性,17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会阴部液体外溢。镜下见肿瘤呈结节状生长,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或纤毛柱状;腺体周围间质细胞丰富似卵巢样,远离腺体的梭性细胞呈束状平滑肌样分化。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7、vimentin阳性,间质细胞SMA、vimentin、ER、PR均阳性,远离腺体的间质细胞desmin阳性。结论 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亦可发生于青少年,且与激素使用史无关,需与发生于青少年具有双向分化的肾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性上皮肿瘤 青少年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貌似乳腺叶状肿瘤的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闫旭 金美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患者女性,34岁,既往有卵巢囊肿手术史。以左侧腰痛1年为主诉,无其它泌尿系感染、血尿等症状。CT示左肾上极可见1肿物,大小8 cm×7 cm。患者行左侧肾脏切除术后随访5个月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理检查眼观:左肾大小15 cm×9 cm... 患者女性,34岁,既往有卵巢囊肿手术史。以左侧腰痛1年为主诉,无其它泌尿系感染、血尿等症状。CT示左肾上极可见1肿物,大小8 cm×7 cm。患者行左侧肾脏切除术后随访5个月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理检查眼观:左肾大小15 cm×9 cm×6 cm,肾上极可见约8 cm×7 cm×6 cm圆形肿物、无完整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上皮肿瘤 形似叶状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肾瘤和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3,共1页
关键词 混合性上皮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囊性 特征比较 囊性细胞癌 肿瘤 囊性病变 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肾瘤、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3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Turbiner J Amin M B +2 位作者 Humphrey P A 刘飞飞(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囊性 混合性 病理分析 临床 上皮 嗜酸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影像表现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世明 李苏建 +1 位作者 卜雪峰 侯安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4例患者的主要CT和MRI表现:肾实质内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可突入肾盂内...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4例患者的主要CT和MRI表现:肾实质内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可突入肾盂内,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理检查:肿瘤均由上皮和间质成分共同构成,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柱状和鞋钉样,可见明确的胃肠道上皮细胞分化;间质成分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可见特征性的呈束状分布的平滑肌组织。结论: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内囊实性肿块,其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征性,与其它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比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性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Caliò A Eble J N +2 位作者 Grignon D J 魏建国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3,共1页
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作者分析53例该肿瘤(女性46例、中位年龄49岁)的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大体观察最常见的表现是实性和囊性(47%)。最常见的间质类型为少细胞的纤维性间质和富于细胞... 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作者分析53例该肿瘤(女性46例、中位年龄49岁)的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大体观察最常见的表现是实性和囊性(47%)。最常见的间质类型为少细胞的纤维性间质和富于细胞的梭形细胞间质,其次是伴平滑肌分化的间质、水肿样间质和出现脂肪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性 临床病理 上皮 梭形细胞 组织形态学 平滑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倩 王淑侠 +2 位作者 刘小华 陈文波 张忠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2-642,共1页
患者男,49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5月余”人院,自述平素无背部酸痛,无尿痛、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否认药物长期应用史。CT:左肾下极类椭圆形肿块,约57mm×38mm,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图1A)。静脉肾... 患者男,49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5月余”人院,自述平素无背部酸痛,无尿痛、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否认药物长期应用史。CT:左肾下极类椭圆形肿块,约57mm×38mm,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图1A)。静脉肾盂造影(图1B):左肾下组肾盏见局限性充盈缺损。影像学提示:左肾下极肿瘤,考虑为囊性肾细胞癌合并出血。遂行左肾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图1C):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mixed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随访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混合性上皮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
12
作者 孙方浩 魏晋 +2 位作者 刘星 陈伟 高立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38-239,共2页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 MESTK)临床罕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肿瘤 上皮 占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
13
作者 姚洪祥 周振鸿 肖越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混合性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1对宫颈癌细胞干性及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4
作者 海燕 尚香玉 +1 位作者 马俊旗 阿仙姑·哈斯木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8-565,共8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介导肿瘤细胞干性的作用及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宫颈癌细胞系Siha(鳞状细胞癌)、Hela(腺癌)细胞,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Pin1低表达稳转细胞株,根据不同处理分...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介导肿瘤细胞干性的作用及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宫颈癌细胞系Siha(鳞状细胞癌)、Hela(腺癌)细胞,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Pin1低表达稳转细胞株,根据不同处理分为3组:敲低组1(shPin1-1)、敲低组2(shPin1-2)及对照组(shPin1-NON)。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Pin1后宫颈癌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转录因子2(SOX2)、醛脱氢酶1A1(ALDH1A1)、细胞黏附分子44(CD4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无血清成球法诱导宫颈癌成球细胞,以贴壁培养宫颈癌细胞为对照,并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SOX2、ALDH1A1、CD4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采用球体形成实验检测Pin1敲低后各组宫颈癌细胞的球体形成情况,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属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属性蛋白N-钙黏蛋白(N-cadherin)以及激活蛋白1(AP-1)转录复合物关键蛋白(c-Jun、c-F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in1与c-Jun的相互作用及共定位情况。结果 Siha和Hela细胞中,下调Pin1后shPin1-1组及shPin1-2组Pin1、SOX2、ALDH1A1、CD4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Pin1-NON组(P<0.05);无血清宫颈癌球体细胞中SOX2、ALDH1A1及CD4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贴壁细胞(P<0.05)。与shPin1-NON组比较,shPin1-1组、shPin1-2组细胞成球性及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N-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hPin1-1组及shPin1-2组c-Jun、c-F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Pin1-NON组(P<0.05)。结论 下调Pin1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干性和迁移、侵袭能力,Pin1可能通过介导AP-1调控宫颈癌细胞干性诱导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干细胞 NIMA互作肽基脯氨酰异构酶 上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顺铂耐药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王星翔 赵颖 +3 位作者 任俏同 王鹤霏 蒲刚 历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2,共11页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顺铂(DDP耐药中的作用,阐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通过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4和IL-1...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顺铂(DDP耐药中的作用,阐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通过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联合诱导M0巨噬细胞分化为M2巨噬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0和M2巨噬细胞中CD163、CD86及精氨酸酶1 (Arg-1)蛋白表达情况。选取人NSCLC细胞A549,采用Transwell小室分别与M0和M2巨噬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细胞分为A549+M0组(A549细胞与M0巨噬细胞共培养)、A549+M2组(A549细胞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和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10 mmol·L^(-1)NF-κB抑制剂BAY11-7082)。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DDP处理的各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磷酸化P65 (p-P65)、P糖蛋白(P-gp)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中CD163和Arg-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8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中CD163蛋白表达增强,CD86蛋白表达减弱。细胞划痕实验,培养24和48 h时,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CK-8法,2.50、5.00、10.00、20.00和40.00 mg·L^(-1)DDP处理后,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IC50值均明显升高(P<0.01);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IC50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 IC50值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cadherin、Snail、Vimentin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imentin、N-cadherin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P-gp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组共培养体系中,与A549+M0组比较,A549+M2组A549细胞中P-gp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A549+M2组比较,A549+M2+BAY11-7082组A549细胞中P-gp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2巨噬细胞可调控NSCLC细胞EMT促进肿瘤侵袭转移,调控P-gp和PD-L1蛋白表达促进DDP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ΚB 上皮-转化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α3亚基(LAMA3)对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杨能红 任笠坤 +4 位作者 田舍 韩民 李铸 赵宇翔 刘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目的探索层粘连蛋白α3亚基(LAMA3)对胰腺癌(PC)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综合分析肿瘤和EMT相关数据库,筛选出与PC相关的EMT基因LAMA3。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AMA3在P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 目的探索层粘连蛋白α3亚基(LAMA3)对胰腺癌(PC)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综合分析肿瘤和EMT相关数据库,筛选出与PC相关的EMT基因LAMA3。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AMA3在P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确定LAMA3在PANC-1细胞中的定位,Transwell实验评估LAMA3对P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利用TCGA数据库筛选出3个EMT相关PC致癌因子LAMA3、AREG和SDC1。LASSO-Cox回归模型显示,LAMA3对PC预后影响最为显著(风险评分=0.2561×LAMA3+0.0431×SDC1+0.0714×AREG)。Cox回归模型和列线图显示,LAMA3的高表达是PC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2,95%CI:1.07~1.62,P<0.01)。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胰腺组织,LAMA3在P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相对于HPDE细胞株,LAMA3在PC细胞株AsPC-1、BxPC-3、PANC-1、MIA PaCa-2、SW1990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在PANC-1细胞中的表达最高。富集分析表明,LAMA3与EMT、胶原代谢、细胞外基质降解、TGF-β通路和PI3K通路等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相关。敲低LAMA3后,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水平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上升。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AMA3敲低后,PAN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LAMA3在PC中高表达,促进PC细胞EMT、侵袭和迁移,可能是PC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层粘连蛋白 上皮-转化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61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对骨肉瘤MG6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世磊 王家强 +4 位作者 姚伟涛 田志超 李超 梁潇潇 王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8-988,共11页
目的:分析外泌体(Exo)微小RNA-761(miR-761)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对骨肉瘤(OS)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阐明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miR-761质粒和阴性对照(miR-NC)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39细胞中,同时设不转染的... 目的:分析外泌体(Exo)微小RNA-761(miR-761)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对骨肉瘤(OS)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阐明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miR-761质粒和阴性对照(miR-NC)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39细胞中,同时设不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转染效果。分离含miR-761的Exo,采用透射电镜观察Exo形态,采用纳米颗粒分析仪检测Exo样品浓度和粒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表面标志蛋白表达情况。采用佛波酯(PMA)刺激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成为M0巨噬细胞,采用含miR-761的Exo处理M0巨噬细胞并与OS MG63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为M0组、TAM组、miR-761 NC组和miR-761 Exo组,收集各组M0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1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和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阳性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1巨噬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2巨噬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含miR-761的Exo处理M0巨噬细胞并与MG63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对照组、TAM组、miR-NC Exo+TAM组和miR-761 Exo+TAM组,收集各组MG63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MG63细胞中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及EMT调控相关转录因子Twist1、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MG63细胞中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结果:通过转染实验成功获得含miR-761的HEK239细胞,并分离得到Exo。与M0组比较,TAM组巨噬细胞中CD86阳性率降低(P<0.05),CD206阳性率升高(P<0.05),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L-10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TAM组比较,miR-761 Exo组巨噬细胞中CD86阳性率升高(P<0.05),CD206阳性率降低(P<0.05),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IL-10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TAM组MG63细胞中E-cadheri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Vimenti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Vimentin、Twist1、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增加(P<0.05);与TAM组比较,miR-761 Exo+TAM组MG63细胞中E-cadheri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而Vimenti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Vimentin、Twist1、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Exo传递miR-761能够抑制OS细胞EMT进程,进而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AM极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761 外泌体 上皮-转化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HMGB2表达对肝癌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雁虹 杨晨雪 +4 位作者 杨广民 宋帅 李明 杨海娇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mTOR、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调HMGB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上皮-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ROR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晓成 张雪 +3 位作者 黄水仙 张燚 鲁丹 陈晓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8-1225,共8页
目的 探讨lncRNA-ROR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在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将鼻咽癌细胞CNE2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lncRNA-ROR沉默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将CNE2细胞分为空白组、放疗组、放疗+阴性对照组、放疗+lncRNA-ROR过表达组(... 目的 探讨lncRNA-ROR介导上皮-间质转化在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将鼻咽癌细胞CNE2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lncRNA-ROR沉默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将CNE2细胞分为空白组、放疗组、放疗+阴性对照组、放疗+lncRNA-ROR过表达组(放疗处理为6 Gy射线照射24 h),进行相应的处理。用CCK-8法检测CNE2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抑制lncRNA-ROR表达48、72 h后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能力均减弱(均P<0.05)。抑制lncRNA-ROR表达后鼻咽癌细胞CNE2的迁移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放疗+lncRNA-ROR过表达组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高于放疗组与放疗+阴性对照组(均P<0.05)。与放疗组、放疗+阴性对照组相比,放疗+lncRNA-ROR过表达组CNE2细胞的凋亡率均降低(均P<0.05)。抑制lncRNA-ROR后,活化的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均较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升高(均P<0.05);而放疗+lncRNA-ROR过表达组活化的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均较放疗组和放疗+阴性对照组下降(均P<0.05)。抑制lncRNA-ROR可导致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β-联蛋白)表达升高,间质标志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而与放疗组和放疗+阴性对照组相比,放疗+lncRNA-ROR过表达组CNE2细胞的上皮标志蛋白表达下降、间质标志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lncRNA-ROR可通过调控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影响其放疗抵抗,是逆转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疗抵抗 上皮-转化 长链非编码RNA-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朱智杰 阮君山 +4 位作者 李尧 陆茵 郑仕中 王爱云 陈文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4-907,共4页
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从而具有侵袭转移的能力,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既往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调节控制着许多生命过程,也发现其是诱导EMT不可缺少的重要通路。通过对Wnt信号分子的调控... 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从而具有侵袭转移的能力,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既往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调节控制着许多生命过程,也发现其是诱导EMT不可缺少的重要通路。通过对Wnt信号分子的调控,可以有效的阻断甚至逆转EMT。Wnt诱导EMT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也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药物的研发。该文旨在对近年Wnt信号通路诱导EMT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上皮转化 肿瘤细胞 肿瘤转移 信号通路相互作用 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