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1p与16q共缺失相关性肾母细胞瘤1例
1
作者 刘蕾 江畅 +2 位作者 赵曼丽 顾伟忠 汤宏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48,共2页
患者女性,2岁6个月,2021年11月检查发现右侧腹部肿块就诊。B超示:右后腹膜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14.8 cm×11.8 cm×11.7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见少量细小钙化斑及散在细小无回声区,与右肾关系密切,包块左下切... 患者女性,2岁6个月,2021年11月检查发现右侧腹部肿块就诊。B超示:右后腹膜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14.8 cm×11.8 cm×11.7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见少量细小钙化斑及散在细小无回声区,与右肾关系密切,包块左下切缘可见残余肾组织,包块上缘紧贴肝右叶,与肝脏分界尚清,肝脏受压向左移位。包块后缘紧贴脊柱,左侧缘紧贴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受压向左移位。包块边缘可见多枚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不清。下腔静脉局部受压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1p与16q缺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组织WT1、P53基因缺失检测
2
作者 宋东奎 王瑞 +1 位作者 潘周辉 步星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对肾母细胞瘤组织WT1、P53基因缺失情况进行检测。方法:30例散发性肾母细胞瘤组织,其中上皮优势型6例,母细胞优势型14例,间质优势型10例,采用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肾母细胞瘤组织WT1、P53基因缺失,并分析其与组织类型的关... 目的:对肾母细胞瘤组织WT1、P53基因缺失情况进行检测。方法:30例散发性肾母细胞瘤组织,其中上皮优势型6例,母细胞优势型14例,间质优势型10例,采用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肾母细胞瘤组织WT1、P53基因缺失,并分析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结果:2例WT1基因的缺失为间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1例P53等位基因缺失为间变型肾母细胞瘤。结论:WT1基因缺失可能与间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P53基因缺失可能与间变型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wt1基因 P53基因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WT1基因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政 刘贵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关键词 母细胞 基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X基因:第一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肾母细胞瘤抑癌基因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水山 龚辉 +1 位作者 郭宏兴 张吉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4-196,共3页
Wilms tumor(W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nal malignancies in children.Although several genetic loci such as the WT1,WT2,p53 and β-catenin gene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WT,the causes of the tumor... Wilms tumor(W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nal malignancies in children.Although several genetic loci such as the WT1,WT2,p53 and β-catenin gene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WT,the causes of the tumor are still unknown.Recently the US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a new tumor suppressor gene that is mutated in WT.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protein encoded by WTX is yet unknown,however,the gene’s location in the X chromosome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current study of the gene mutated in Wilms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wt1 wtX β-黏连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黑色素抗原基因-1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媛 王常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黑色素抗原基因-1(MAGE-1)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肾母细胞瘤组织、10例瘤旁组织、6例无瘤肾组织的MAGE-1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GE-1mRNA的表达与。肾母细胞... 目的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黑色素抗原基因-1(MAGE-1)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肾母细胞瘤组织、10例瘤旁组织、6例无瘤肾组织的MAGE-1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GE-1mRNA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MAGE-1mRNA表达,表达程度按肿瘤组织、瘤旁组织、无瘤组织依次降低。肿瘤组织是瘤旁组织的1.40倍(t=0.853,P〉0.05),是无瘤对照组的2.58倍(t=2.35,P〈0.05)。MAGE-1mRNA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MAGE-1mRNA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MAGE-1mRNA可望成为肾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母细胞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丁茹 武海燕 +1 位作者 范钦和 贡其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4岁,可见结肠灰褐色息肉状肿块2枚,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灶性区细胞密度增加,见漩涡状结构,间质黏液变性,背景见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见(1~2个/10 HPF)。免疫表型:梭形肿瘤细胞CD34、S-100、pan-TRK(弥漫胞质)等均阳性;SMA、desmin、CKpan、CD117、DOG1等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示NTRK1基因重排,NGS检测有TPM3-NTRK1(T8::N8)融合,且经RT-PCR、Sanger测序验证。结论NTRK-SCN发生于胃肠道罕见,pan-TRK抗体可用于辅助检测和筛选,分子检测NTRK基因重排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K1 梭形细胞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1基因表达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杜东芬 朱丽霞 +1 位作者 王云贵 叶琇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或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或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或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基因 母细胞 磷蛋白类/遗传学 核蛋白质类/遗传学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遗传学 fms样酪氨酸激酶3/遗传学 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探讨
8
作者 吕筱华 刘卓刚 任常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31-831,共1页
关键词 母细胞 wt1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颖 王琨 +3 位作者 杨飞城 赵洁 陈志鸿 李艳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7-991,共5页
目的 探讨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adult Wilms tumor with predominant epithelial component, AWT-P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例AWT-PEC,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 目的 探讨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adult Wilms tumor with predominant epithelial component, AWT-P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例AWT-PEC,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4.6岁,中位年龄47岁;1例肿瘤位于右肾,2例肿瘤位于左肾,肿瘤最大径5~15 cm。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3例肿瘤边缘均可见纤维假性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间隔,肿瘤细胞主要以上皮成分为主,肿瘤细胞上皮样、高柱状,中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呈腺管状、乳头状浸润性生长,混杂比例不等胚芽、间质成分,其中例2可见部分区域组织形态学表现呈后肾腺瘤样,瘤细胞相对一致,卵圆形,聚集呈原始小管状、条索状。免疫表型:瘤细胞CKpan、PAX-8、WT-1、CD56均弥漫阳性,1例BRAF弥漫阳性,CD57、EMA、p53不同程度阳性,Syn、CgA、CK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热点区10%~35%不等。1例行二代测序检测,显示BRAF V600E、HNF1B、SPEN、TERT、AMER1、ASXL1等基因突变,微卫星稳定,低肿瘤突变负荷,未检测出胚系突变基因。3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DOCK2、KMT2D作为驱动基因均存在突变;体细胞突变基因中,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为主;突变频谱类型主要表现为C>T/G>A。结论 AWT-PEC罕见,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需与类似形态和免疫表型的肾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10
作者 张天铭 王满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结节性硬化综合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状态,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结节性硬化综合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状态,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认识有助于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家族健康管理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TSC1基因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中ERCC1、TUBB3、TOP2A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伟康 余辉 +5 位作者 王怀杰 郑百俊 郭青青 郭正团 高亚 李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3型β微管蛋白编码基因(ClassⅢβ-tubulin,TUBB3)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A,TOP2A)mRNA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3型β微管蛋白编码基因(ClassⅢβ-tubulin,TUBB3)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A,TOP2A)mRNA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及14例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标本中ERCC1、TUBB3、TOP2A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上述基因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ERCC1、TUBB3和TOP2A高表达率分别为44.4%、50.0%和66.7%,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7.1%、7.1%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高表达率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TOP2A高表达率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ERCC1、TUBB3和TOP2A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ERCC1 TUBB3 TOP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mRNA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步星耀 金百祥 +2 位作者 叶颖江 王德辉 王恩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应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其对应正常肾组织中nm23-H1mRNA表达。通过nm23-H1mRNA水平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分析,发现肾母细胞瘤nm23-H1mRNA呈低表达,随着病程的演进和转移的出现,肿瘤细胞中nm23-H1m... 应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其对应正常肾组织中nm23-H1mRNA表达。通过nm23-H1mRNA水平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分析,发现肾母细胞瘤nm23-H1mRNA呈低表达,随着病程的演进和转移的出现,肿瘤细胞中nm23-H1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降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nm23-H1RNA低表达可能是肾母细胞瘤演进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MRNA 母细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人肾母细胞瘤SK-NEP-1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毛玲 薛天阳 许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肾母细胞瘤SK-NEP-1细胞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母细胞瘤SK-NEP-1细胞分对照组,0.5 mg/ml、1.0 mg/ml、1.5 mg/ml苦参碱干预组,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对SK-NEP-...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肾母细胞瘤SK-NEP-1细胞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母细胞瘤SK-NEP-1细胞分对照组,0.5 mg/ml、1.0 mg/ml、1.5 mg/ml苦参碱干预组,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对SK-NEP-1细胞抑制率、凋亡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K-NEP-1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组及对照组SK-NEP-1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以及CXCR4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苦参碱浓度增加,SK-NEP-1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呈上升趋势,而CXCR4 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可以抑制SK-NEP-1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该作用可能与下调CXCR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SK-NEP-1细胞 苦参碱 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红芳 符宝敏 +1 位作者 陈肖鸣 王宗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D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8例肾母细胞瘤和19例瘤旁肾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CyclinD1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D1和p53蛋白在肾母细胞瘤和瘤旁肾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CyclinD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8例肾母细胞瘤和19例瘤旁肾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CyclinD1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D1和p53蛋白在肾母细胞瘤和瘤旁肾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母细胞瘤不同分化程度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yclinD1及p53可作为判断肾母细胞瘤分化程度的标志物,CyclinD1蛋白异常表达及p53突变可能在肾母细胞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D1蛋白 P53蛋白 母细胞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分化/发育基因pax2与WT1的序列启动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傥 皮蕾 +2 位作者 袁飞 周青松 黄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75-1781,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胚胎分化/发育关键基因Wilm s肿瘤基因(WT1)和pax2的序列启动,探讨TEC逆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从胚胎肾、肾脏损伤模型及体外细胞培养3方面入手,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研... 目的:通过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胚胎分化/发育关键基因Wilm s肿瘤基因(WT1)和pax2的序列启动,探讨TEC逆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从胚胎肾、肾脏损伤模型及体外细胞培养3方面入手,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研究TEC逆向分化时,胚胎期控制TEC分化/发育的关键基因pax2和WT1的表达、pax2和WT1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TEC逆向分化间的关系。结果:(1)胚胎期:pax2和WT1mRNA先后在胚胎11.5 d及14 d时开始出现表达并逐渐增强,出生14 d后仅有痕量表达。免疫组化显示,成年大鼠中仅肾小球足突细胞表达WT1,TEC中pax2和WT1表达阴性。(2)5/6慢性肾损伤模型:损伤第2周,部分TEC重新出现pax2和WT1的表达,第4周达高峰,两者表达趋势相吻合。pax2在第10周尚有一个新的表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痕量。(3)TEC体外培养:经炎性因子IL-1α(10μg/L)、AngII(10-9mol/L)掺入培养后,TEC分别在0.5、24 h内重新表达pax2和WT1,随后α-SMA出现高表达,细胞呈现间充质样细胞特征。以WT1中和抗体、An-gII受体阻断剂封闭WT1和pax2基因的作用后,α-SM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基本保持原有特征不变。结论:控制胚胎肾分化/发育的关键基因pax2和WT1在成年肾遭受损伤时,可获得重新表达,呈现序列启动现象,TEC同时出现胚胎间充质细胞特征;pax2和WT1的重新表达与细胞浸浴环境(高浓度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内在启动机制参与TEC的逆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上皮细胞 基因 PAX2 基因 wt1 逆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mentin及Cyclin D_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文枫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Vimentin及CyclinD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肾母细胞瘤和正常对照组中Vimentin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Vimentin的表达仅在肾母细胞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上皮分化区中对比有显著差... 目的:探讨Vimentin及CyclinD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肾母细胞瘤和正常对照组中Vimentin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Vimentin的表达仅在肾母细胞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上皮分化区中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9%(31/33)和40.0%(4/10)。Vimentin强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低分化组强阳性率72.2%(13/18),比中度分化组37.5%(3/8)和高分化组14.3%(1/7)明显高;且Vimentin强表达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转移、复发组与无转移、复发组Vimentin强阳性率分别为76.5%(13/17)和25.0%(4/16),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D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组的上皮分化区中表达率为75.8%(25/33),而在正常对照组的相应表达率为40.0%(4/10),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在间叶分化区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同时CyclinD1在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0/17)和18.8%(3/1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imentin及CyclinD1蛋白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且Vimentin高表达与肿瘤分级程度及复发、转移等因素有关,此二者均可作为评估肾母细胞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MENTIN CYCLIND1蛋白 母细胞 免疫组化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1基因在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体细胞中杂合性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跃 刘早霞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对50例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病人进行外周血体细胞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测工作。方法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直接测序技术。结果改进的方法可以检测出Rb1基因1~10个... 目的对50例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病人进行外周血体细胞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测工作。方法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直接测序技术。结果改进的方法可以检测出Rb1基因1~10个碱基的多种类型的微小突变。结论可将此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用于阐明Rb1基因突变机制并可以对此类病人及家系在分子水平上进行RB的产前诊断、产后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1基因 突变 视网膜母细胞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P53基因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莉蓉 张卫星 +3 位作者 宋东奎 王瑞 李中凌 杨锦建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为了解P5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肾母细胞瘤石蜡包埋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6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中13例P53蛋白表达阳性(23.2%),预后不良组织类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64.3%)显著高于预后好... 为了解P5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肾母细胞瘤石蜡包埋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6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中13例P53蛋白表达阳性(23.2%),预后不良组织类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64.3%)显著高于预后好组织类型(9.5%)(P<0.001);有转移肿瘤P53蛋白表达阳性率(50.0%)显著高于无转移肿瘤(12.5%)(P<0.01)。结果提示:P53蛋白过度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组织类型和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P53基因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母细胞瘤nm23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19
作者 魏华 孔燕 +2 位作者 靳振怀 陈淑敏 丁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6-358,390,共4页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结构型、淋巴结转移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标本...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结构型、淋巴结转移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标本中,I、II期及无转移组nm23基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II期及转移组。nm2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抑制正相关,与肾母细胞瘤分期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预测肿瘤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基因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0
作者 魏华 孔燕 +2 位作者 靳振怀 陈淑敏 丁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小儿肾母细胞瘤转移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病理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