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持续监测用于患儿肾母细胞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手术麻醉管理一例
1
作者 王慧 屈美敏 仲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46,共2页
患儿,男,2岁2个月,90 cm,12 kg,因“诊断肾母细胞瘤3个月”入院。患儿3个月前被发现腹部较膨隆,于我院门诊行胸腹部增强CT:左腹膜后巨大占位伴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瘤栓形成,考虑肾母细胞瘤可能;两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灶。肿瘤... 患儿,男,2岁2个月,90 cm,12 kg,因“诊断肾母细胞瘤3个月”入院。患儿3个月前被发现腹部较膨隆,于我院门诊行胸腹部增强CT:左腹膜后巨大占位伴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瘤栓形成,考虑肾母细胞瘤可能;两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灶。肿瘤穿刺活检:肾母细胞瘤。免疫组化:WT-T(-),desmin(肿瘤结节),ki67(5%+)。经8个周期的化疗后,肿瘤缓解程度较小,拟入院行手术治疗。患儿无其他既往史、个人和家族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压积33.4%,Hb 92 g/L,D-二聚体481 ng/ml,B型钠尿肽653 pg/ml,其余凝血检查和生化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胸腹部增强CT(图1):两肺野胸膜下见多发结节影,较大者直径约10 mm;左中腹部腹膜后可见一巨大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影,边缘光整,大小约129 mm(左右径)×134 mm(前后径)×156 mm(上下径),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见高低混杂密度及多发迂曲血管团影,以肿块上极为著,肿块与左肾分界不清;仅见少许残肾影,部分肿块沿左肾静脉生长,经下腔静脉向上生长至右心房,相应管道增粗,其内见迂曲血管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下腔静脉内充满等回声占位延伸至右心房,右心房内探及54 mm×26 mm不均质致密略强回声团块,舒张期随三尖瓣进入右心室,致三尖瓣前向流速稍增快,瘤体在下腔静脉内可显示长度约60 mm,右心房稍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63.5%。由多学科团队评估患儿肿瘤状态和心脏功能,并决定进行手术以防止发生更严重的瓣膜梗阻和心功能障碍。拟先行“左肾母细胞瘤切除术”,再在心肺转流下行“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取出术+肺转移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肾母细胞瘤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储婧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0,共5页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来源于肾胚基细胞的恶性胚胎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后易复发、部分病理亚型预后差等特点。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在WT的正确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W...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来源于肾胚基细胞的恶性胚胎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后易复发、部分病理亚型预后差等特点。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在WT的正确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WT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诊断、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分子遗传学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局部反复复发肾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常晓峰 王焕民 +5 位作者 王佳荣 孟德光 秦红 杨维 成海燕 朱志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反复复发肾母细胞瘤的腹腔局部控制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观察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反复复发肾母细胞瘤的腹腔局部控制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及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6例反复复发的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既往治疗经过、治疗方案以及本中心(北京与保定两个病区)手术、热灌注、术后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6例反复复发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均为单侧病变,5例行根治性瘤肾切除术,1例行保留肾脏肿瘤剥除术。4例直接接受手术,参考COG分期,其中2例为Ⅲ期,行化疗+放疗;2例为Ⅱ期,予以化疗;另2例术前予以化疗,参考SIOP分期,术后诊断为Ⅱ期,术后仅行化疗。初次复发时间最短为术后1.5个月,最长为术后10个月,其中3例为原位复发,2例为腹盆腔单发种植病灶,1例为肠系膜多发病变。在治疗过程中,6例复发部位均位于腹盆腔,未见远处转移,且均接受了手术切除;5例进行了局部放疗;6例术后均采用了强于初次化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6例在本中心治疗过程中均接受了细胞减灭术+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中、术后均未见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4(2,32)个月,其中4例长期生存,2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局部反复复发的肾母细胞瘤预后差,在化疗的辅助下,CRS+HIPEC可以最大程度杀灭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更有利于肿瘤局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肾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1p与16q共缺失相关性肾母细胞瘤1例
4
作者 刘蕾 江畅 +2 位作者 赵曼丽 顾伟忠 汤宏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48,共2页
患者女性,2岁6个月,2021年11月检查发现右侧腹部肿块就诊。B超示:右后腹膜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14.8 cm×11.8 cm×11.7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见少量细小钙化斑及散在细小无回声区,与右肾关系密切,包块左下切... 患者女性,2岁6个月,2021年11月检查发现右侧腹部肿块就诊。B超示:右后腹膜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14.8 cm×11.8 cm×11.7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见少量细小钙化斑及散在细小无回声区,与右肾关系密切,包块左下切缘可见残余肾组织,包块上缘紧贴肝右叶,与肝脏分界尚清,肝脏受压向左移位。包块后缘紧贴脊柱,左侧缘紧贴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受压向左移位。包块边缘可见多枚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不清。下腔静脉局部受压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1p与16q缺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报告
5
作者 刘玥 李浩运 +2 位作者 胡瑭琦 季玲西 李格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幼年动物,预后谨慎。目前国外报道的此类病例较少,国内报道的此类病例更为罕见。2021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右肾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犬生存期为10个月。本文通过...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幼年动物,预后谨慎。目前国外报道的此类病例较少,国内报道的此类病例更为罕见。2021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右肾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犬生存期为10个月。本文通过论述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上诊疗此类疾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颖 王琨 +3 位作者 杨飞城 赵洁 陈志鸿 李艳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7-991,共5页
目的 探讨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adult Wilms tumor with predominant epithelial component, AWT-P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例AWT-PEC,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 目的 探讨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adult Wilms tumor with predominant epithelial component, AWT-P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例AWT-PEC,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4.6岁,中位年龄47岁;1例肿瘤位于右肾,2例肿瘤位于左肾,肿瘤最大径5~15 cm。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3例肿瘤边缘均可见纤维假性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间隔,肿瘤细胞主要以上皮成分为主,肿瘤细胞上皮样、高柱状,中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呈腺管状、乳头状浸润性生长,混杂比例不等胚芽、间质成分,其中例2可见部分区域组织形态学表现呈后肾腺瘤样,瘤细胞相对一致,卵圆形,聚集呈原始小管状、条索状。免疫表型:瘤细胞CKpan、PAX-8、WT-1、CD56均弥漫阳性,1例BRAF弥漫阳性,CD57、EMA、p53不同程度阳性,Syn、CgA、CK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热点区10%~35%不等。1例行二代测序检测,显示BRAF V600E、HNF1B、SPEN、TERT、AMER1、ASXL1等基因突变,微卫星稳定,低肿瘤突变负荷,未检测出胚系突变基因。3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DOCK2、KMT2D作为驱动基因均存在突变;体细胞突变基因中,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为主;突变频谱类型主要表现为C>T/G>A。结论 AWT-PEC罕见,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需与类似形态和免疫表型的肾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a-5p调控NFKBIB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WiT49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王雅琦 李万富 +4 位作者 阿依古再丽·麦麦江 艾尼娃·克然木 樊珈榕 梁鹏 娜菲沙·沙木西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miR-20a-5p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应用GEO2R获得差异基因miR-20a-5p;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与miR-20a-5p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的NF-κB基因;通过targetscan... 目的探讨miR-20a-5p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应用GEO2R获得差异基因miR-20a-5p;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与miR-20a-5p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的NF-κB基因;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0a-5p靶基因可能为NF-κB转录因子抑制蛋白家族的NFKBIB,并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体外培养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采用miR-20a-5p模拟物及其抑制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至WiT49细胞;将12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WiT49-miR-20a-5p敲低组;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瘤块质量及体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瘤块中miR-20a-5p、NFKBIB及NF-κB表达情况;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验证各组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iR-20a-5p在肾母细胞瘤中高表达,且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miR-20a-5p与NFKBIB具有相互结合位点且存在结合作用;裸鼠成瘤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瘤块体积及质量较WiT49模型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中miR-20a-5p及NF-κB表达均高于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中NFKBIB表达低于WiT49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细胞24及48 h吸光度高于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敲低组细胞24、48及72 h吸光度均低于WiT49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0a-5p可能是通过调控NFKBIB激活NF-κB通路促进人肾母细胞瘤细胞WiT49裸鼠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miR-20a-5p 裸鼠 NFKB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胚胎学起源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覃善璐 董岿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 WT)是最常见的儿童肾脏恶性肿瘤, 以伴有多种先天性异常综合征为特征。胚胎期肾脏至少拥有3种谱系特异性祖细胞, 通常祖细胞在人类出生前已消失, 但在WT中依然存在, 并有病理学研究发现胚胎残余肾组织(即肾源...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 WT)是最常见的儿童肾脏恶性肿瘤, 以伴有多种先天性异常综合征为特征。胚胎期肾脏至少拥有3种谱系特异性祖细胞, 通常祖细胞在人类出生前已消失, 但在WT中依然存在, 并有病理学研究发现胚胎残余肾组织(即肾源性剩余), 因此普遍认为WT是一种胚胎性肿瘤, 可以重现肾脏的组织学生长模式。肿瘤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 亦被认为与W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T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化疗, 早期WT患儿5年生存率大于90%, 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了解发育中肾脏的形成与调节, 探索WT的胚胎干细胞起源, 将有利于根据疾病发生发展采取相应治疗策略和判断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非编码RNA 甲基化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观察: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史青 王雪莉 +1 位作者 庞芸 张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teratoid Wilms'tumor)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分析1例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由表现为大量异源性组织(角化物质... 目的了解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teratoid Wilms'tumor)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分析1例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由表现为大量异源性组织(角化物质的湖、脂肪、肌肉、软骨和花边样骨样基质)中有岛状的经典肾母细胞瘤的三种成分——胚芽、腺管和基质。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肾母细胞瘤蛋白(WT1)阳性。患者手术后26个月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经典肾母细胞瘤成分和肿瘤细胞表达WT1阳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该瘤通常不具有侵袭力,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光 顾伟忠 +2 位作者 周银宝 汤宏峰 李民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退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分成两组,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3例,先进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肿瘤切除;对照组18例...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退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分成两组,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3例,先进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肿瘤切除;对照组18例,直接行肿瘤切除。应用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术前进行动脉栓塞化疗后的肾母细胞瘤细胞退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指数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vs 50%,P<0.01),而VEGF的阳性表达则TAC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栓塞化疗可加剧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的退变,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治疗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药物疗法 肾母细胞瘤/外科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中ERCC1、TUBB3、TOP2A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伟康 余辉 +5 位作者 王怀杰 郑百俊 郭青青 郭正团 高亚 李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3型β微管蛋白编码基因(ClassⅢβ-tubulin,TUBB3)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A,TOP2A)mRNA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3型β微管蛋白编码基因(ClassⅢβ-tubulin,TUBB3)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A,TOP2A)mRNA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及14例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标本中ERCC1、TUBB3、TOP2A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上述基因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ERCC1、TUBB3和TOP2A高表达率分别为44.4%、50.0%和66.7%,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7.1%、7.1%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高表达率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TOP2A高表达率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ERCC1、TUBB3和TOP2A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ERCC1 TUBB3 TOP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常晓峰 秦红 +1 位作者 杨维 王焕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肾母细胞瘤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研究中,男性61例(60%),平均发病年龄为3.16岁,最常...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肾母细胞瘤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研究中,男性61例(60%),平均发病年龄为3.16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92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88例行完整肾肿瘤切除。Ⅰ期病例占41%、Ⅲ期为25%。随访患儿的总体生存率为78.9%,随访的中位时间间隔为76.7个月,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1例马蹄肾肾母细胞瘤;7例患儿合并其他畸形。结论:本组病例85%的肾母细胞瘤患儿于5岁前起病,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右侧略多于左侧。以Ⅰ、Ⅲ期为主,病理分型以FH为主,转移部位为肺和肝脏。肾母细胞瘤总体生存率为78.9%,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特殊类型的肾母细胞瘤为马蹄肾肾母细胞瘤,可并发其他器官先天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分期 分型 预后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国际及国内诊治方案解读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金湖 蔡嘉斌 +1 位作者 李民驹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65-774,共10页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儿童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COG(Children’s Oncology Group,儿童肿瘤协作组)和SIOP(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ediatric Oncology,国际儿童肿瘤学会)两大儿童肿瘤研究的国际协作组织分别形成了各自的诊...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儿童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COG(Children’s Oncology Group,儿童肿瘤协作组)和SIOP(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ediatric Oncology,国际儿童肿瘤学会)两大儿童肿瘤研究的国际协作组织分别形成了各自的诊疗方案:COG推荐手术优先,然后行化疗与放射治疗等辅助治疗;SIOP强调术前化疗,然后行手术与放射治疗。目前该两大协作组发布的肾母细胞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均达到90%。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在COG和SIOP方案的基础上也先后发表了诊疗建议和共识。本文重点介绍COG方案和SIOP方案的异同,主要包括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治疗方案以及复发后治疗等方面;进而解读中国儿童肾母细胞瘤诊疗共识,分析中国的诊疗现状,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化疗 肾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文 蔡嵘 +3 位作者 任刚 倪婧 汪心韵 贺文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7例患儿中,男37例、女30例,发病年龄<5岁者占86.6%。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25例(37.3%),血尿17例(25.4%),腹痛13例...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7例患儿中,男37例、女30例,发病年龄<5岁者占86.6%。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25例(37.3%),血尿17例(25.4%),腹痛13例(19.4%);均为单侧发病,64例(95.5%)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少见,分别为5例(7.5%)和14例(24.0%),常见转移部位有肺、肝脏等。根据病理组织类型分为预后良好组织结构(FH)组63例(94.0%),预后不良组织结构(UFH)组4例(6.0%)。FH组和UFH组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P53阳性率及Ki-67表达率≥30%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年龄与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P53的表达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肿瘤直径及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Ki-67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及肿瘤位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有一定特征,其肿瘤体积大、单侧多见、侵袭性小、预后较好、对术前放化疗较敏感,手术完整切除加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分期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成人肾母细胞瘤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子平 孙燕 林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9-621,共3页
目的:研究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将11例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期、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肾脏切除。7例术后接受了辅助性化、放疗。... 目的:研究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将11例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期、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肾脏切除。7例术后接受了辅助性化、放疗。2例Ⅰ期患者至今无瘤生存28年和17年。尽管使用了多种治疗手段,其余较晚期患者预后不佳。结论:用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方案治疗成人肾母细胞瘤预后不尽满意;早期分化好的成人肾母细胞瘤预后较令人满意,晚期成人肾母细胞瘤应采用多种手段积极治疗;只要可能,化疗方案中应该含有更生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肾母细胞瘤 预后 临床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静薇 蒋慧 +2 位作者 陆正华 邵静波 李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7-82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9年12月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7岁;单侧病灶37例,双侧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9年12月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7岁;单侧病灶37例,双侧病灶1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单侧肿瘤首选经腹行肿瘤和患肾切除术;对于手术风险较大的单侧肿瘤患者则先行CT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后实施术前化疗,使肿块缩小、转移灶消失后再行手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选择制定术后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方案。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结果总缓解率97.37%(37/38),总体生存率为89.47%(34/38),无瘤生存率86.84%(33/38);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患儿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17/17)和91.67%(11/12),显著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的60.00%(3/5)和66.67%(2/3)(P<0.01);良好与不良组织学类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77%(30/31)和57.14%(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复发(占13.16%),其中3例为横纹肌肉瘤型。结论个体化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肾外肾母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琦 吴鸿雁 +2 位作者 陈锦 张冰 王益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肾外肾母细胞瘤(extrarenal Wilms’tumor,EW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幼儿右侧腹膜后EWT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片巢状排列的胚芽,由胚胎样管、肾小球样结构组成的上皮成... 目的探讨肾外肾母细胞瘤(extrarenal Wilms’tumor,EW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幼儿右侧腹膜后EWT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片巢状排列的胚芽,由胚胎样管、肾小球样结构组成的上皮成分,以及黏液纤维样间质,并可见间质中向横纹肌分化的区域。免疫组化胚芽弥漫表达WT-1,向横纹肌分化细胞表达myogenin,PTAH染色可见胞质内横纹。结论 EWT罕见,在我国好发于5岁以内幼儿,以女性多见,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幼儿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文 任刚 +3 位作者 蔡嵘 倪婧 汪心韵 贺文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67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结果:67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男女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多小于... 目的: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67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结果:67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男女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多小于5岁(86.6%),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部肿块(37.3%)、血尿(25.4%)及腹痛(19.4%)。67例患儿均为单侧发病,肿瘤直径多大于5cm(95.5%)。病灶以实性为主者58例,以囊性为主9例,其中4例诊断为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肿块内部可见钙化。瘤肾一般呈抱球征表现,肿块一般较大,可见包膜,可跨中线生长,但不包绕大血管。肿瘤可侵犯肾外大血管,并且出现癌栓(11.9%)。肾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少见(出现概率分别为7.5%为24.0%),常见转移部位有肺、肝脏等。所有病例骨质未见明显破坏。结论:CT对诊断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评估血管及淋巴结侵犯,并且对其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健 高明太 +3 位作者 蒋敏 赵成基 刘登瑞 赵玉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淋巴瘤细胞-2(B-cell lymphoma/leuke mia-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cl-2和VEGF...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淋巴瘤细胞-2(B-cell lymphoma/leuke mia-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cl-2和VEGF蛋白及mRNA在17例肾母细胞瘤和7例瘤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82.4%)高于瘤旁正常肾组织(28.5%);VEGF蛋白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58.8%)高于瘤旁正常肾组织(14.3%);bcl-2 mRNA和VEGF mRNA在肾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88.2%和82.4%;bcl-2和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633,P<0.01)。结论:bcl-2和VEGF在小儿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嫣娜 王平 张广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6-368,共3页
目的:回顾本院近年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本院1998年4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36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参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协作组(NWTSG)标准判断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分组,依照分组分治的综合治疗原则,Ⅰ、Ⅱ... 目的:回顾本院近年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本院1998年4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36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参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协作组(NWTSG)标准判断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分组,依照分组分治的综合治疗原则,Ⅰ、Ⅱ期FH组采取手术加低剂量化疗,Ⅲ、Ⅳ期及所有组织分化不良型组采取加强化疗并加行局部放疗。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10%和75.0%。按不同分期计算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和100%,Ⅱ期93.3%和86.7%,Ⅲ期88.9%和77.8%,Ⅳ期60.0%和20.0%。按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计算生存率分别为FH组94.7%和89.5%,UFH+CCSK+RTK组76.5%和58.8%。结论:多学科协作的放、化疗联合的分组分治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安全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分组分治 综合治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