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Apelin、血管紧张素Ⅱ与高血压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丽丽 朱鹏立 +4 位作者 林帆 黄峰 高通 陈发林 黄建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血管活性肽血浆Apelin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在高血压时的改变及其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为Apelin成为高血压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临床研究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社区人群的横断面调查,入选标准为年龄30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血管活性肽血浆Apelin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在高血压时的改变及其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为Apelin成为高血压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临床研究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社区人群的横断面调查,入选标准为年龄30岁以上,居住当地≥5年的常住居民,共纳入671例,其中高血压组317例,非高血压组354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Apelin、Ang Ⅱ、尿肌酐和尿白蛋白等检测。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压、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与Apelin和Ang Ⅱ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的Apelin水平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Ang Ⅱ和UACR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平均动脉压与Ln(Apelin)存在负相关(P<0.01),与Ln(Ang Ⅱ)存在正相关(P<0.01),此相关性在调整性别、年龄和血脂等影响因素后仍存在;Ln(Apelin)与Ln(Ang Ⅱ)存在负相关(P<0.01),此相关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血压和血脂等混杂因素后仍然存在;在高血压组,合并早期肾损害者的Apelin水平偏低(P<0.05),Ang Ⅱ水平偏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n(UACR)与Ln(Apelin)存在负相关(P<0.01),与Ln(Ang Ⅱ)存在正相关(P<0.01),此相关性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和血脂等混杂因素后仍存在。结论:高血压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人群Apelin水平下降,Apelin与Ang Ⅱ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窦艳娜 宋冬岩 +4 位作者 王春燕 刘栋 程根阳 肖静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4082-4087,共6页
目的分析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活检的肾衰竭患者77例为肾衰竭组,选择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例作为对... 目的分析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活检的肾衰竭患者77例为肾衰竭组,选择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肾衰竭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肾衰竭组的病理资料,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的半定量积分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uAGT的测定采用ELISA。分析uAGT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绘制uAGT诊断不同肾脏病理损伤类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肾衰竭组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而尿素、尿酸、肌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uAGT高于对照组(P<0.05)。肾衰竭患者uAGT与Hb、Alb、尿酸、eGFR呈负相关(r_s=-0.427、-0.379、-0.266、-0.254,P<0.05),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_s=0.445,P<0.001)。u AGT与球性硬化积分(r_s=0.270,P=0.018)、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积分(r_s=0.401,P<0.001)、间质纤维化积分(r_s=0.273,P=0.016)、小管萎缩积分(r_s=0.272,P=0.017)呈正相关。uAGT诊断间质球性硬化、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AUC分别为0.627、0.689、0.627、0.639。结论 uAGT在肾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呈正相关,能反映其严重性,且对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无创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小球滤过率 功能衰竭 慢性 炎性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肾功能损害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尤燕舞 杨发奋 +1 位作者 林栩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功能损害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3个主要基因,即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右...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功能损害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3个主要基因,即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68例为肾病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损害组4例和无肾功能损害组64例;选取2012年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与肾病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匹配的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ACE基因I/D、AT1R基因A1166C和AGT基因M235T的基因型。结果肾病组与对照组ACE基因I/D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1R基因A1166C、AGT基因M235T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损害组与无肾功能损害组ACE基因I/D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1R基因A1166C和AGT基因M235T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发生、出现肾功能损害有关,DD基因和D等位基因是IgA肾病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 IgA 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内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性肾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毅 欧阳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双肾动脉狭窄时大鼠血浆和肾脏的AngII含量和AT1R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双肾动脉狭窄时大鼠血浆和肾脏的AngII含量和AT1R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血浆及肾组织AngI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肾组织AT1RmRNA的表达也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在双肾动脉狭窄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II及其AT1R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性高血压 缺血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肾纤维化与高血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建 曾莉 +1 位作者 陈刚 何立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9,37,I0006,共6页
目的建立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肾纤维化模型。方法将36只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II,生理盐... 目的建立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肾纤维化模型。方法将36只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II,生理盐水对照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泵灌注生理盐水。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第2周、第4周小鼠血压,及造模4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结果实验第二周时,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及模型组(P<0.01)的血压较正常组升高,模型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也升高(P<0.05);实验第四周时,模型组血压较正常组(P<0.01)及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均升高。模型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数值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数值较正常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升高(P<0.01),模型组HE染色结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模型组Masson染色结果胶原纤维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肾切除+微渗透泵灌注血管紧张素II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肾纤维化模型及高血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纤维化 高血压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静 王立立 +5 位作者 陈华 王闪 倪艳辉 金曼 刘美霞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04例,其血清肌酐(SCr)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正常。根据收缩... 目的探讨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04例,其血清肌酐(SCr)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正常。根据收缩压的昼夜节律类型,将患者分为杓型组37例、非杓型组35例和反杓型组32例,分别测量各组4个时间段(8:00-14:00、14:00-20:00、20:00-2:00、2:00-次日8:00)尿肾素(U-REN)和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的含量。结果(1)U-REN的含量在20:00-2:00和2:00-次日8:00反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均高于杓型组(均为P<0.05),且反杓型组较非杓型组升高更为明显(均为P<0.05);(2)U-AGT的含量在14:00-20:00、20:00-2:00和2:00-次日8:00反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均高于杓型组(均为P<0.05),在20:00-2:00和2:00-次日8:00反杓型组高于非杓型组(均为P<0.05);(3)U-REN和U-AGT在杓型组各个时间段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U-REN和U-AGT含量在20:00-2:00和2:00-次日8:00明显高于8:00-14:00和14:00-20:00(均为P<0.05),反杓型组更为显著(均为P<0.05)。结论U-AGT和U-REN在非杓型和反杓型EH患者中呈现昼低夜高,而在杓型EH患者中昼夜变化不明显。测量日间和夜间尿液中U-AGT和U-REN的含量可能将有助于判断肾脏局部RAS的激活程度,并进一步了解血压节律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尿 尿血管紧张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脏损害及PAI-1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云英 张七一 王培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4,共4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损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6例正常人、67例高血压无肾脏损害患者和70例高血压伴肾损害患者的ACE基因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AI 1。ACE基...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损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6例正常人、67例高血压无肾脏损害患者和70例高血压伴肾损害患者的ACE基因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AI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无明显相关,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无肾脏损害组,χ2值分别为6.8589、5.6162和5.9085、5 372。血浆PAI 1在DD型、ID型、II型高血压患者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CE基因DD型可能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AI 1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病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体外培养肾小球RAAS和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傅静奕 张益民 +2 位作者 曾龙驿 张国超 翁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瘦素刺激后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瘦素对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肾小球,分为瘦素组(以3nmol/L瘦素刺... 目的通过检测瘦素刺激后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瘦素对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肾小球,分为瘦素组(以3nmol/L瘦素刺激2h)和对照组,采用实时PCR、Western blot检测Agt、AT1R、eN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瘦素刺激后肾小球Agt、AT1R和eNOS mRNA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69±0.17)、(3.77±0.16)、(2.56±0.29)倍,P=0.024,0.018,0.044],蛋白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2.06±0.10)、(2.67±0.08)、(1.61±0.13)倍,P=0.021,0.015,0.032],NO含量上升(P=0.000)。结论瘦素可能直接刺激肾小球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及NO合成,参与肥胖状态下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肥胖相关性小球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刘小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84-88,共5页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200025)刘小苹综述郭冀珍审校对近年来有关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s)...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200025)刘小苹综述郭冀珍审校对近年来有关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s)与高血压和肾脏的报道进行综述,尤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抑制剂 小球毛细血管 高血压患者 功能损害 小球硬化 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尿蛋白 转换酶 毛细血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服用巯甲丙脯酸的副反应观察
10
作者 王玉柱 《医药导报》 CAS 1990年第1期8-9,共2页
对66例原发性,肾性高血压,顽固性心衰患者,口服巯甲丙脯酸治疗,其中24例产生各种副作用占36.4%。主要有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肝脏受损,一过性血GPT与胆红素升高,皮肤一过性瘙痒或斑点状皮疹等。低血压最多见,常在首次服药后出现,其发... 对66例原发性,肾性高血压,顽固性心衰患者,口服巯甲丙脯酸治疗,其中24例产生各种副作用占36.4%。主要有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肝脏受损,一过性血GPT与胆红素升高,皮肤一过性瘙痒或斑点状皮疹等。低血压最多见,常在首次服药后出现,其发生与年龄及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甲丙脯酸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原发性高血压 功能损害 药物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