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蛋白2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生国 陈荣华 +3 位作者 黄松明 赵云峰 郭梅 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99,118,F002,共4页
目的:研究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以及HSP27的表达... 目的:研究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以及HSP27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肾小球、少数肾小管和集合管HSP27弱阳性。模型组梗阻肾皮质HSP27的表达明显上调,分布于扩张的肾小管,肾小管HSP27阳性表达率于实验第3天达高峰,以后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并与肾小管损伤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皮质肾小管HSP27表达明显上调;HSP27的表达可能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身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小损伤指数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活化参与环孢素A诱发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被引量:6
2
作者 洪英礼 金英顺 +2 位作者 崔镇花 陈瑛 李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免疫发生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环孢素A(CsA,15 mg·kg-1·d-1)4周建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三...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免疫发生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环孢素A(CsA,15 mg·kg-1·d-1)4周建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带状纤维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肾内Toll样受体(TLR)、TLR配基-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补体系统成分(C3、C4d和C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毒性组表现为肾功能低下、肾间质大量ED-1阳性细胞浸润、肾小管间质带状纤维化(P<0.01)。同时,肾毒性组TLR2和TLR4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TLR配体HSP70免疫活性增加;补体C3、C4d和C9的免疫活性显著增加。这些高表达的免疫成份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受损部位。结论:激活的肾内天然免疫与CsA引起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损伤 天然免疫 受体 Toll样 热休克蛋白70 补体 环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组织TRAIL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佳 戴欢子 +5 位作者 霍本刚 杨聚荣 林利容 张建国 郑卢权 何娅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以及与肾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3年本科收治的36例患...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以及与肾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3年本科收治的36例患有2型糖尿病经肾活检诊断为DN患者,9例肾错构瘤或肾癌切除术患者经病理检查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收集各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数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RAIL表达,并与临床数据及肾组织病理损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N患者TRAIL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其表达水平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增加;与收缩压、尿蛋白定量、尿NAG、尿蛋白/尿肌酐、尿酸、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P<0.05,P<0.01),与e GFR呈负相关(r=-0.936,P<0.01)。结论 DN肾组织TRAIL表达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及肾功能密切相关,提示TRAIL在DN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的比较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献花 叶小弟 +3 位作者 王军 楼琦 萨晓婴 施张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单侧输尿管梗阻、环孢素A(CsA)灌胃三种不同的方法 ,损伤大鼠的肾小管间质 ,测定尿液、血液各项生化指标 ,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三种模型的... 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单侧输尿管梗阻、环孢素A(CsA)灌胃三种不同的方法 ,损伤大鼠的肾小管间质 ,测定尿液、血液各项生化指标 ,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三种模型的肾脏指数均明显增加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庆大霉素模型尿蛋白和NAG酶在 7d时急剧增高 ,而在 15d时NAG酶差异已无显著性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尿蛋白和NAG酶均显著增高 ,CsA模型的尿蛋白则呈下降趋势 ( 7dP <0 .0 5 ,15dP <0 0 1) ;三种模型的血清SCR、BUN均显著升高 ,TP、ALB均显著下降 ,15d时庆大霉素模型和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差异无显著性。镜下可见 :三种模型的肾间质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肾小管明显扩张 ,上皮空泡变性 ,仅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间质趋向纤维化 ,CsA模型的病变相对轻微。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明显 ,与临床肾脏病的表现相似 ,是一个较为理想可行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而庆大霉素模型 7d即能严重损伤肾小管间质 ,可作为急性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CsA模型则不如庆大霉素模型与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实验 庆大霉素 腹腔注射 单侧输尿管梗阻 环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自身抗体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 陈澄 +4 位作者 翁梅婷 郑爱萍 苏美玲 王庆文 蔡月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TID)情况及自身抗体与LN患者TI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且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N的患者,收集...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TID)情况及自身抗体与LN患者TI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且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N的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临床数据,按肾小管间质炎症(tubulo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TII)及肾小管间质瘢痕形成(即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nterstitial fibrosis/tubular atrophy,IF/TA)的情况分为中重度组及无或轻度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临床指标、自身抗体与TII或IF/TA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26例患者,中位年龄32(26,39)岁,201例(89%)患者为增殖型LN,中重度TII和中重度IF/TA分别为67例(30%)和76例(34%)。自身抗体方面,中重度TII患者比无或轻度TII患者血清抗RNP抗体阳性率低(34%vs.51%),中重度IF/TA比无或轻度IF/TA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anti-P)抗体阳率低(19%vs.33%)。其它临床指标方面,与无或轻度TII患者相比,中重度TII患者增殖型LN占比更高,血清肌酐值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且合并高血压和贫血更多,既往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的初治患者更少;IF/TA以上临床指标结果与TII一致。结论:抗RNP抗体和anti-P抗体可能分别是TII和IF/TA的潜在保护因素,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自身抗体与TID的关系,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最终改善LN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 肾小管间质损伤 自身抗体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损伤中补体激活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傥 关伟明 李幼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7-129,139,共4页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观察84例肾活检标本中各种补体成分的定位情况。结果发现,正常肾组织中可有C5、C6、C7~9及终末补体复合物(TCC)的少量沉积;不伴明显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中,早期补体沉积阴性,TCC散在、微...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观察84例肾活检标本中各种补体成分的定位情况。结果发现,正常肾组织中可有C5、C6、C7~9及终末补体复合物(TCC)的少量沉积;不伴明显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中,早期补体沉积阴性,TCC散在、微弱沉积;伴明显小管间质损害时常可见包括早期补体(C1、C3、C4)、中间补体(C5、C6)及终末补体(C7、C8、C9、TCC)在内的所有补体的持续沉积,补体激活与免疫球蛋白沉积关系密切。早期补体的激活多发生在狼疮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IgA肾病等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疾病中。TCC的沉积与肾组织损伤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可以考虑在肾小管间质损伤时,补体是作为基本致病因子参与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补体激活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7
作者 张丽萍 邢玲玲 +2 位作者 裴华颖 杨林 傅淑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TIL)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接受经皮肾活检术确诊的46例IgA肾病患者(IgA肾病组)为研究对象,以10例肾小球轻微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肾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小球足细胞WT1表...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TIL)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接受经皮肾活检术确诊的46例IgA肾病患者(IgA肾病组)为研究对象,以10例肾小球轻微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肾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及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Katafuchi半定量标准进行TIL分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ISI与TIL分级、肾小管间质TGF-β_1表达和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A肾病组患者ISI降低,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TGF-β_1表达增加(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gA肾病患者ISI与TIL分级、肾小管间质TGF-β_1表达及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TIL程度与患者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指数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DcR2/Cr评价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威 陈佳 +2 位作者 林利容 陈客宏 何娅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30-2034,共5页
目的探讨尿DcR2/Cr是否可作为反映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间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我院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10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人口学资料、临床数据。按... 目的探讨尿DcR2/Cr是否可作为反映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间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我院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10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人口学资料、临床数据。按照牛津分型评估IgAN患者肾组织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血清及尿液中DcR2水平,将尿DcR2/Cr值三分位后分析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患者及间质损伤程度的百分比,ROC曲线分析尿DcR2/Cr评估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IgAN中尿DcR2/Cr水平较对照组增加,而血清DcR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IgAN组尿DcR2/Cr值三分位后分析发现,尿DcR2/Cr<130 ng/g时CKD1~2期和T0期百分率最高,尿DcR2/Cr>201 ng/g时CKD4~5期和T2期百分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尿DcR2/Cr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u NAG/Cr、肾小管间质损伤呈正相关,与肾小球率过滤(e-GFR)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尿DcR2/Cr用于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0.5%。结论尿DcR2/Cr水平在IgA肾病T2期较T0期的明显增加,其与IgAN肾功能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价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DcR2/Cr IGA 肾小管间质损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鉴定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基因 被引量:5
9
作者 宿家铭 彭景 +6 位作者 陈海敏 周盈 史扬 董昭熙 温雅轩 林子萱 柳红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0期1558-1566,1578,共10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多芯片联合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探索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基因并阐释其潜在作用机理,为DN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获取4个DN肾小管间质组织基因表达数据集,其中GSE30122、GSE47185和GSE...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多芯片联合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探索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基因并阐释其潜在作用机理,为DN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获取4个DN肾小管间质组织基因表达数据集,其中GSE30122、GSE47185和GSE99340作为联合芯片数据集,而GSE104954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使用R语言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论(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SVM-RFE和RF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同时进行外部验证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最后借助Nephroseq数据库探索其对D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共获取107个DEGs,富集分析发现DN肾小管间质损伤主要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免疫效应器过程调节等免疫相关功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补体和凝血级联、吞噬体、Th1和Th2细胞分化等免疫炎症相关通路,此外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也显著富集。通过免疫浸润分析发现DN肾小管间质组织中记忆性静息CD4 T细胞、γδT细胞、静息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上调,CD8 T细胞下调。最后机器学习筛选出MARCKSL1、CX3CR1、FSTL1、AGR2、GADD45B为核心基因,且具有良好的诊断与预测效能。结论:免疫失调和炎性反应、细胞因子作用、细胞外基质沉积为DN肾小管间质损伤核心病理机制,同时MARCKSL1、CX3CR1、FSTL1可能为DN诊断与预测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损伤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6、7蛋白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云剑 杨惠标 杨唐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研究Smad6,7蛋白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假手术组 (对照组 ) ,于术后 3、7、14、2 1d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TGF β1 mRNA表达水平 ;用免... 目的 研究Smad6,7蛋白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假手术组 (对照组 ) ,于术后 3、7、14、2 1d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TGF β1 mRNA表达水平 ;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杂交分别检测Smad6,Smad7蛋白的定位和表达 ;DNA片断末端标记原位检测肾小管细胞凋亡数 ;图像分析小管细胞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囊平均卡规直径的变化。判断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梗阻肾组织TGF β1 mRNA表达显著增高 ,并伴有明显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囊萎缩、小管细胞的凋亡 ,以及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高。Smad6、7蛋白主要在肾小球和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输尿管梗阻后 ,Smad6、7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该Anti Smad蛋白下调与小管间质损伤呈明显相关。结论 TGF β1 信号通路参与了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伤的进程 ,Anti Smad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该模型TGF β1 致伤作用加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6 SMAD7 梗阻性 肾小管间质损伤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原 杨林 +3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傅淑霞 张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85-23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油与肾组织WT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1);与肾小管间质TNF-α、IL-6表达及系膜增生程度、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672,P<0.01,r=0.713,P<0.01,r=0.519,P<0.05 r=0.543,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 Ig AN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高脂血症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原 杨林 +2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张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性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增生评分与WT-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3,P<0.05),与肾组织TNF-α及IL-6表达、尿液TNF-α及IL-6活性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4、r=0.853、r=0.819、r=0.763,P均<0.05),IgA肾病患者随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肾组织WT-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TNF-α、IL-6的表达逐渐升高,且尿液TNF-α、IL-6的活性水平逐渐升高(P<0.05)。肾组织WT-1表达与肾组织IL-6、TNF-α表达及尿液IL-6、TNF-α活性水平均呈负相关(r=-0.603、r=-0.564、r=-0.563、r=-0.544,P均<0.05),与尿渗透压呈正相关(r=0.821,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 IgA肾病系膜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足细胞并诱导足细胞凋亡、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细胞因子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连接酶Parkin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俊杰 陈客宏 +2 位作者 林利容 郑卢权 何娅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Parkin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4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2型DN患者,并取10例肾肿瘤切除后远端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Parkin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4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2型DN患者,并取10例肾肿瘤切除后远端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DN间质损伤评分肾组织的Parkin表达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肾组织病理损伤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荧光共染检测肾小管Parkin的表达分别与肾间质损伤因子IL-6、TGF-β的表达及间质纤维化标志Col-Ⅳ的表达的关系。结果 Parkin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中表达,并随着DN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的加重而逐渐减少。Parkin表达与肾脏结构损伤(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肾脏功能损伤指标[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肾组织Parkin阳性肾小管细胞并不表达促炎因子IL-6、促纤维化因子TGF-β及Col-Ⅳ。结论 Parkin表达降低与DN肾间质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损伤 PA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影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天华 吉俊 +3 位作者 刘红 邹建洲 滕杰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造影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远期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注射消炎痛(10 mg/kg)和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10 mg/kg)预处理,30 min后实验组大鼠(n=24)静脉注入复方泛影葡胺(DTZ 8 mL/kg)建立大鼠造影剂所致的急性... 目的观察造影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远期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注射消炎痛(10 mg/kg)和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10 mg/kg)预处理,30 min后实验组大鼠(n=24)静脉注入复方泛影葡胺(DTZ 8 mL/kg)建立大鼠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n=24)缓慢推注生理盐水8 mL/kg。给药后24 h、1、2、3个月观察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血肌酐基线值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注射DTZ 24 h后,血肌酐与基线值相比明显升高[(48.02±5.53)μmol/Lvs.(112.7±45.35)μmol/L,P<0.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以片状小管坏死和间质充血为主,尤以外髓明显;注射DTZ 3个月后,尽管血肌酐与基线值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仍存在明显的肾间质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早期损害严重的小管被纤维组织所取代。结论造影剂对大鼠肾脏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并未完全恢复,而留下长期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急性损伤 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抗增殖蛋白水平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雨 黄文彦 +2 位作者 徐虹 查锡良 方征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蛋白水平及其在肾小管间质早期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对3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进行PHB蛋白水平检测,同期正常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蛋白水平及其在肾小管间质早期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对3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进行PHB蛋白水平检测,同期正常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蛋白系列[白蛋白/肌酐(ALBU/C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肌酐(NAGU/Cr)、免疫球蛋白G/肌酐(IgGU/Cr)、α1微球蛋白/肌酐(α1-MU/Cr)等]。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参照Katafuchi半定量法进行。结果正常对照组儿童血中未检测到PHB蛋白,肾病综合征患儿血PHB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增高(0.203±0.032比0±0,P<0.05)。伴增生性病变肾病综合征患儿血PHB水平明显高于非增生性患儿。血PHB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以及肾小球损伤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r=0.868、0.753,P均<0.001);患儿血PHB水平与尿微量蛋白NAG、IgG呈正相关(r=0.586、0.341,P均<0.001)。结论肾脏疾病患儿血PHB表达明显增高,而且血PHB水平与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明显相关。血PHB水平测定可作为肾脏损伤的早期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增殖蛋白 肾小管间质损伤 病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与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邵晓珊 靳蓉 +2 位作者 蒋新辉 李宇红 仝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微小病变(MCNS)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25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微小病变(MCNS)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25例、局灶节段硬化(FSGS)8例、膜性肾病(MN)7例,观察TGF-β1、bFGF蛋白在儿童肾小球疾病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肾小球疾病患儿肾小球上皮细胞及肾小管间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TGF-β1和bFGF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正常肾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管间质TGF-β1和bFGF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肾小球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加重,TGF-β1和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TGF-β1、bFGF的表达以FSGS最强,其次依次为MN、MsPGN、MCNS。同步观察发现TGF-β1与bFGF肾内表达在阳性染色强度及分布上基本一致,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肾小球疾病肾组织TGF-β1、bFGF表达水平与尿RBP、24h尿蛋白定量显著相关(P<0.05)。结论TGF-β1与bFGF在肾组织内的共同表达,提示二者对肾小球疾病的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其过度共表达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进展,主要参与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因此,阻断TGF-β1和bFGF信号传导,可能会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小球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肾小管间质损伤 纤维化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IgA肾病
17
作者 杨洪梅 钟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6-327,共2页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是慢性肾脏疾病最主要的...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是慢性肾脏疾病最主要的表现类型。据全球范围内统计.高达30%的IgA肾病可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肾病亦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积、弥漫性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间质纤维化在IgA肾病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骨桥蛋白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免疫球蛋白A 终末期脏疾病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小球系膜区 慢性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