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克雯 袁曙光 +6 位作者 黄瑶 李峥 王畅 刘虹 孙林 刘伏友 朱雪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65-1374,共10页
目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一些少见病理类型因其患病率低、认识相对不足,易被误诊、漏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探讨几种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少见肾小管... 目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一些少见病理类型因其患病率低、认识相对不足,易被误诊、漏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探讨几种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完善肾活检的9363例患者中,筛选出轻链管型肾病(light chain cast nephropathy,LCCN)6例、轻链近端肾小管病(light chain proximal tubulopathy,LCPT)2例、LCCN合并LCPT 1例、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4例、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LCCN患者表现为轻中度贫血、镜下血尿和轻到中度蛋白尿。与LCPT患者相比,LCC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更高,Hb水平更低。5例LCCN患者和2例LCPT患者血清游离轻链以κ升高为主。5例LCCN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2例LCPT患者及1例LCCN合并LCPT患者表现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AKI,其中1例LCPT表现为典型的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5例LCCN、2例LCPT、1例LCCN合并LCPT患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LCCN免疫荧光表现为肾小管管型单克隆轻链阳性,以κ轻链限制为主,光镜下表现为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淡染的裂纹状蛋白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2例LCPT患者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κ轻链染色强阳性。电镜下可见结晶型LCPT单克隆轻链结晶;非结晶型LCPT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其内有形态各异的包涵体。6例LCCN患者以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为主,1例肾功能恶化,4例肾功能稳定,1例肾功能好转。2例LCPT患者行化疗后肾功能均好转。4例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CKD,多为轻度蛋白尿,伴或不伴镜下血尿,还可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血糖正常的糖尿、贫血、多囊肾,仅1例具有明确家族史,确诊主要依靠特征性肾脏病理表现和基因检测。相较于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更小、血尿酸更高、Hb水平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ated glomemlar fitration,eGFR)更低、水肿和高血压程度更轻。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病理多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异常扩张、肾小囊腔扩张、毛细血管袢皱缩于血管极,肾小球可见发育不良及不同程度的硬化;治疗主要以肠道透析、降尿酸或降糖等治疗为主,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恶化,2例肾功能稳定。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异常和/或血清游离轻链阳性患者,若临床表现为AKI或FS,要警惕LCCN或LCPT,肾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化疗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光镜下如果具有非萎缩区肾小囊腔扩张、球袢皱缩、肾小管异常扩张的特点,应警惕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应追踪家族史,必要时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轻链管型 轻链近端肾小管病 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潘永梅 陈志强 +2 位作者 贾蕊 马赟 郭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05-2108,I0023,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所有大鼠给予自由饮水进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所有大鼠给予自由饮水进食适应1周,随机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每组大鼠20只,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行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活血化瘀通络组造模后给予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处理,观察与记录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多尿、消瘦、多饮、多食症状;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大鼠一般情况好转。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肥大,基底膜增厚;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大鼠肾小球病理改变较轻。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AngII和AT1R在大鼠肾脏的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内,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的AngII和AT1R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AngII和AT1R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情况,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减少肾脏组织中AngII和AT1R的表达,减轻肾功能的损伤,从而减缓对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通络中药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活化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爱华 陈荣华 +6 位作者 黄松明 吴元俊 费莉 郭梅 潘晓勤 姜新猷 蔡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 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 NF- κB活化及 MCP- 1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NF- κB活化介导了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核因子-KB 单核细胞核化蛋白-1 肾小管间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运成 彭灿辉 +2 位作者 屈申 刘伏友 彭佑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揭示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353例健康人群及18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各种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肌酐清除率(Ccr)、肌酐(Cr)、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 目的:揭示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353例健康人群及18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各种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肌酐清除率(Ccr)、肌酐(Cr)、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比重(SG)、尿渗透压等项目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所有肾小管功能检测项目与肾小管间质受损评分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算RBP含量与肾间质受损及受损程度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肾小管间质受损与尿RBP,β2-MG,NAG呈正相关(分别r=0.863,P<0.001;r=0.777,P<0.001;r=0.374,P=0.002);与渗透压,SG呈负相关(分别r=-0.519,P<0.001;r=-0.624,P<0.001);尿RBP含量对肾间质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1.03%和72.06%。结论:尿RBP是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的特异性标志物,可能对诊断、鉴别诊断各种肾脏疾病小管间质病理受损及受损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肾小管间质 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欧阳春 宁建平 周巧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探讨肾间质纤维化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6 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 (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组 ,于术后第 1,4 ,7,10 ,14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 目的 :探讨肾间质纤维化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6 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 (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组 ,于术后第 1,4 ,7,10 ,14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UUO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肾脏病理改变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MCP 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果 :UUO组肾小管 间质MCP 1,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 1表达较SOR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MCP 1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 (r =0 .86 5 ,0 .92 8,0 .85 8,0 .893,0 .873,均P <0 .0 5 ) ;MCP 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分别与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呈正相关 (分别为r =0 .85 6 ,0 .896 ,0 .6 86 ,0 .82 0 ,0 .86 7和r =0 .94 2 ,0 .898,0 .92 0 ,0 .914 ,0 .82 9,均P <0 .0 5 )。结论 :随UUO大鼠病程进展 ,肾小管间质MCP 1表达增多 ,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MCP 1可能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浸润参与肾间质纤维化 ,M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表达 巨噬细胞浸润 肾小管间质 大鼠 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染色法 介导 单核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闫喆 姚芳 +3 位作者 杨林 邢玲玲 焦素敏 李绍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DN患者4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以10例肾肿瘤患者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DN患者4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以10例肾肿瘤患者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中Wnt4、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指标、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轻+中度DN组及对照组相比,重度组DN尿蛋白增多,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增高。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下降。DN轻+中度组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p-GSK-3β、β-catenin表达较对照组增强;且三者表达与24 h尿蛋白、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可能参与DN患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在人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同 孙桂芝 +5 位作者 李晓 吴开胤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6例;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利用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改变,并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增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高于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而在肾小管间质表达于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分布面积、数量和密度均显著增多,且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其在肾小管间质分布于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以及肾功能明显相关。此外,CD1a+CD80+DC肾小管间质分布状况亦与P-选择素表达显著相关。件论黏附分子;P-选择紊可能介导DC肾炎肾组织中迁移聚集,参与了肾脏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P-选择素 树突状细胞 肾小管间质病变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原 杨林 +3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傅淑霞 张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85-23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油与肾组织WT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1);与肾小管间质TNF-α、IL-6表达及系膜增生程度、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672,P<0.01,r=0.713,P<0.01,r=0.519,P<0.05 r=0.543,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 Ig AN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高脂血症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α_1-MG和尿NAG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伟岚 卫敏江 +3 位作者 陈敏怡 陈难 苏宛华 陈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57-358,392,共3页
目的 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2月间因各种肾脏疾病收治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142例,采用散射比浊法和尿手工比色法分别测定尿α1-MG和尿NAG,... 目的 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2月间因各种肾脏疾病收治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142例,采用散射比浊法和尿手工比色法分别测定尿α1-MG和尿NAG,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尿α1-MG、尿NAG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尿α1-MG和NAG可动态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和临床治疗效果,以判断肾脏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Α1-微球蛋白 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肾小管间质 病理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2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生国 陈荣华 +3 位作者 黄松明 赵云峰 郭梅 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99,118,F002,共4页
目的:研究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以及HSP27的表达... 目的:研究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小管间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以及HSP27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肾小球、少数肾小管和集合管HSP27弱阳性。模型组梗阻肾皮质HSP27的表达明显上调,分布于扩张的肾小管,肾小管HSP27阳性表达率于实验第3天达高峰,以后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并与肾小管损伤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皮质肾小管HSP27表达明显上调;HSP27的表达可能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身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小管损伤指数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活化参与环孢素A诱发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被引量:6
11
作者 洪英礼 金英顺 +2 位作者 崔镇花 陈瑛 李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免疫发生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环孢素A(CsA,15 mg·kg-1·d-1)4周建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三...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免疫发生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环孢素A(CsA,15 mg·kg-1·d-1)4周建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带状纤维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肾内Toll样受体(TLR)、TLR配基-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补体系统成分(C3、C4d和C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毒性组表现为肾功能低下、肾间质大量ED-1阳性细胞浸润、肾小管间质带状纤维化(P<0.01)。同时,肾毒性组TLR2和TLR4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TLR配体HSP70免疫活性增加;补体C3、C4d和C9的免疫活性显著增加。这些高表达的免疫成份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受损部位。结论:激活的肾内天然免疫与CsA引起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损伤 天然免疫 受体 Toll样 热休克蛋白70 补体 环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胶囊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Ⅳ型胶原和转化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德安 毕凌云 杨达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0)诱导大鼠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V型胶原(collagenIV)和转化因子-β1(TGF—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行UUO诱导建立TIF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0)诱导大鼠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V型胶原(collagenIV)和转化因子-β1(TGF—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行UUO诱导建立TIF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治疗组(n=24)。治疗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生理盐水灌胃,250mg/(kg·d),每H2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则在同一时间点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分别于实验第7、14、21天,3个时间点,三组各处死8只大鼠,检测。肾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和评价α-SMA、collagenIV和TGF-β1表达变化。结果UUO模型建立后,梗阻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呈进行性加重。在同一时间点,治疗组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比模型组大鼠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阻肾小管间质α-SMA、collagenIV和TGF-β1的表达则呈逐渐上调趋势,且肾小管间质损害与α-SMA、collagenIV和TGF-β1表达量呈正相关(r=0.722~0.903,P均〈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能通过下调α-SMA、collagenIV和TGF-β1表达,减轻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在间质区域的过度沉积,从而达到延缓TIF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细胞外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原 杨林 +2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张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性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增生评分与WT-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3,P<0.05),与肾组织TNF-α及IL-6表达、尿液TNF-α及IL-6活性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4、r=0.853、r=0.819、r=0.763,P均<0.05),IgA肾病患者随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肾组织WT-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TNF-α、IL-6的表达逐渐升高,且尿液TNF-α、IL-6的活性水平逐渐升高(P<0.05)。肾组织WT-1表达与肾组织IL-6、TNF-α表达及尿液IL-6、TNF-α活性水平均呈负相关(r=-0.603、r=-0.564、r=-0.563、r=-0.544,P均<0.05),与尿渗透压呈正相关(r=0.821,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 IgA肾病系膜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足细胞并诱导足细胞凋亡、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细胞因子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组织TRAIL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佳 戴欢子 +5 位作者 霍本刚 杨聚荣 林利容 张建国 郑卢权 何娅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以及与肾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3年本科收治的36例患...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以及与肾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3年本科收治的36例患有2型糖尿病经肾活检诊断为DN患者,9例肾错构瘤或肾癌切除术患者经病理检查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收集各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数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RAIL表达,并与临床数据及肾组织病理损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N患者TRAIL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其表达水平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增加;与收缩压、尿蛋白定量、尿NAG、尿蛋白/尿肌酐、尿酸、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P<0.05,P<0.01),与e GFR呈负相关(r=-0.936,P<0.01)。结论 DN肾组织TRAIL表达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及肾功能密切相关,提示TRAIL在DN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玫瑰 郭勇 韩子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0,344,共3页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对内皮素-1(ET-1)及内皮素A受体(ETaR)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治疗组。以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水飞蓟素...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对内皮素-1(ET-1)及内皮素A受体(ETaR)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治疗组。以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水飞蓟素每日30 mg/k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实验第7、14、21天各收获大鼠8只,进行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ET-1及ETaR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小管间质积分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肾组织表达ET-1及ETaR在治疗组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水飞蓟素可能是通过下调ET-1及ETaR表达而抑制纤维化的发生,从而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内皮素-1 内皮素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型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检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锁柱 徐曼 邹万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研究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肾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方法 :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由模型肾组织培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分别... 目的 :研究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肾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方法 :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由模型肾组织培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分别检测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成纤维细胞TGF β1、TGF β1I型受体免疫组化阳性 ;逆转录PCR可见 2 94bp的TGF β1及 34 5bp的TGF β1的Ⅰ型受体mRNA特异扩增带。结论 :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中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是TGF β1的一个来源 ,而且也是其效应细胞 ,从而在TGF β1的作用下出现增生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Ⅰ型受体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菌素A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及Losartan、Enalapril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华 张训 +2 位作者 侯凡凡 王力 易朝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6-178,F003,共4页
以低盐饮食 (钠含量 0 .0 5 % )饲养大鼠 7天后随机分成①对照组 ,②CsA处理组 ,③CsA +盐酸维拉帕米处理组 ,④CsA +Losartan处理组 ,⑤CsA +Enalapril处理组。CsA皮下注射剂量为 15mg/ (kg·d) ,连续 4周。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 以低盐饮食 (钠含量 0 .0 5 % )饲养大鼠 7天后随机分成①对照组 ,②CsA处理组 ,③CsA +盐酸维拉帕米处理组 ,④CsA +Losartan处理组 ,⑤CsA +Enalapril处理组。CsA皮下注射剂量为 15mg/ (kg·d) ,连续 4周。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Fas抗原表达。结果发现CsA处理后大鼠肾小管间质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增殖细胞也有代偿性增加 ,肾小管上皮细胞Fas抗原表达增多。与CsA处理组相比 ,Losartan、Enalapril处理组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和Fas抗原表达明显减少。结果提示CsA可促进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 ,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Fas可能是介导肾小管细胞凋亡的重要介质。Losartan、Enalapril对CsA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 细胞凋亡 血管紧张素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FAS抗原 大鼠 LOSARTAN ENALAPR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TGF-β1、HGF和CT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安娜 刘惠兰 王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肾病(T2DN)大鼠模型,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高热量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T2D...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肾病(T2DN)大鼠模型,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高热量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T2DN模型。14周和20周时用HE染色及PASM染色方法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中TGF-β1、HGF和CTGF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具有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及肾小球高滤过率、白蛋白尿等特点;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脱落、空泡化,基底膜增厚及小管间质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示TGF-β1和HGF14周及20周时在2组大鼠小管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在2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有少量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DN大鼠模型中肾小管间质已开始出现纤维化改变;TGF-β1、CTGF和HGF在早期DN的肾小管及间质中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TGF-β1、CTGF和HGF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失衡与DN肾小管病变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 转化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华 邹万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实验动物模型 肾小球损伤 脏病学 慢性功能衰竭 临床 动物实验 证明 课题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学敏 庞欣 +2 位作者 王晓蒙 庞欣欣 张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使用夹闭法松开肾蒂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检... 目的:探究姜黄素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使用夹闭法松开肾蒂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水平、肾组织胶原含量、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肾小管形态正常,模型组肾小管间质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纤维病理变化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改善程度高于低剂量组;模型组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Scr、BUN、胶原含量、TGF-β1和Smad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mad7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Scr、BUN、胶原含量、TGF-β1和Smad3均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7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Scr、BUN、胶原含量、TGF-β1和Smad3评分明显低于低剂量组,Smad7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姜黄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缺血后再灌注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TGF-β/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