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声像图特征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云超 张青萍 +1 位作者 陈九军 乐桂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85-1086,共2页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声像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凌 林汉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 (RTA)的临床认识 ,减少误诊和漏诊 ,回顾性分析了90例RTA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原发性RTA占65.6% ,继发性RTA占34.4% ,临床初次误诊高达54.4 %。RT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生长发育落后最常... 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 (RTA)的临床认识 ,减少误诊和漏诊 ,回顾性分析了90例RTA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原发性RTA占65.6% ,继发性RTA占34.4% ,临床初次误诊高达54.4 %。RT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生长发育落后最常见 ,占72.2% ,其中6例合并生长激素缺乏(GHD) ,其他表现有纳差、呕吐、下肢疼痛、骨骼畸形等。临床分型中Ⅰ型最常见 ,占82% ,Ⅱ、Ⅲ型各占6.7 % ,Ⅳ型为4.6%。检测尿酸化功能66例 ,其中Ⅰ型达60例 ,52例明显下降 ,8例轻度下降者经NH4Cl负荷试验确诊。提示RTA在儿童期并非罕见 ,临床误诊率高 ,需提高警惕 ;多种疾病可继发RTA ,临床上应全面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误诊 病因 临床分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悦新 张碧丽 +3 位作者 王文红 张瑄 刘妍 郭永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RTA)Ⅳ型各亚型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5例确诊Ⅳ型RTA患儿,通过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型,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Ⅳ型RTA包括电压依赖型和醛固酮不足/抵抗型,后者又包...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RTA)Ⅳ型各亚型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5例确诊Ⅳ型RTA患儿,通过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型,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Ⅳ型RTA包括电压依赖型和醛固酮不足/抵抗型,后者又包括5个亚型。电压依赖型者尿pH>5.5,血钾升高,滤过钾排泄分数降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正常;而醛固酮不足/抵抗症型血浆醛固酮水平可正常、增高或减低,但临床均表现为醛固酮功能不足,患儿多发病年龄小,有明显的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结论Ⅳ型RTA各亚型的诊断分型复杂,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给予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小管性酸中毒 醛固酮 电压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性酸中毒38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秀琴 吴秀静 曹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39-240,244,共3页
目的 :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 (RTA)的认识 ,以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 :对 38例RT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 RTA中 型 2 6例 , 型 5例 , 型 3例 , 型 4例 ;2 7例合并生长落后 ,有骨骼损害者 2 0例 ;38例均存在不同程... 目的 :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 (RTA)的认识 ,以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 :对 38例RT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 RTA中 型 2 6例 , 型 5例 , 型 3例 , 型 4例 ;2 7例合并生长落后 ,有骨骼损害者 2 0例 ;3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其中合并阴离子间隙 (AG)正常者 35例 ;误诊 2 6例 ,误诊率 6 8.4%。结论 :临床上对反复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特别对同时伴有生长发育障碍 ,骨骼损害者应及早计算 AG,以便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发育障碍 病因学 佝偻病 性骨营养障碍 R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性酸中毒致顽固性低钾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伟毅 马建青 黄小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933-933,共1页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顽固性低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固精中药 枸橼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性酸中毒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静芹 窦京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2期797-798,共2页
对36例肾小管性酸中毒(RTA)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RTA8例,继发性RTA28例,RTA-I型34例,RTA-Ⅳ型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作性肌无力、软瘫、多饮、多尿、骨关节疼痛。生化主要为低钾、高氯性代谢性... 对36例肾小管性酸中毒(RTA)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RTA8例,继发性RTA28例,RTA-I型34例,RTA-Ⅳ型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作性肌无力、软瘫、多饮、多尿、骨关节疼痛。生化主要为低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继发于干燥综合征近50%。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是治疗的关键。适时补钾,必要时加用维生素D和钙剂。症状的改善为1~3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酸中毒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分析
7
作者 程梅芬 陆怡 孙小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2-53,49,共3页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比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远曲小管性肾小管性酸中毒(dRTA)又称I型RTA,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上除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外,常较近曲小管性肾小管性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RT...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比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远曲小管性肾小管性酸中毒(dRTA)又称I型RTA,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上除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外,常较近曲小管性肾小管性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RTA易见于肾性骨病,且易有低钾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RTA 常见 代谢性骨病 性骨病 严重 低钾血症 病人 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报告
8
作者 胡景 罗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肝性肾小管性酸中毒 诊断 B超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合并完全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9
作者 宋霞 郝飞 +1 位作者 顾长海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49-50,共2页
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合并完全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宋霞,郝飞,顾长海,王宇明慢性肝病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已有许多报道,但多限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且RTA多属不完全型〔1〕。我们于近3年来,在不... 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合并完全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宋霞,郝飞,顾长海,王宇明慢性肝病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已有许多报道,但多限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且RTA多属不完全型〔1〕。我们于近3年来,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肾小管性酸中毒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
10
作者 刘越阳 张欣 +2 位作者 童璐 李铁男 李冬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5-655,共1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酸中毒 小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发病机制研究
11
作者 姚孝礼 高慧 +2 位作者 尹爱萍 冯学亮 马秀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91-492,共2页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显示 :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有 9例肾小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30 % ,该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及健康组 ,后两组肾小管抗体均阴性。提示部分肾小管抗体可能来自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它们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抗原可能系肾小管细胞胞浆 ,这种反应损坏肾小管而导致了肾小管性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肾小管性酸中毒 自身免疫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质海绵肾合并代谢异常的诊断和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雷鸣 刘春晓 +2 位作者 曾国华 袁坚 单炽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3-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髓质海绵肾患者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和24h尿液分析的特点,总结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3例髓质海绵肾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其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并进行24h尿液分析。结果13例患者确诊合并远端肾小管... 目的研究髓质海绵肾患者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和24h尿液分析的特点,总结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3例髓质海绵肾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其合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情况并进行24h尿液分析。结果13例患者确诊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其中2例为轻度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例肾功能正常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经酸负荷试验诊断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24h尿液分析结果显示低枸橼酸尿8例,低镁尿4例,高钙尿3例,高磷尿1例,高草酸尿4例,高尿酸1例。结论中国髓质海绵肾患者也合并较高比例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枸橼酸尿;严格筛查是否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进行24h尿液分析,对预防和减少髓质海绵肾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质海绵 肾小管性酸中毒 低枸橼酸尿 尿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A致低血钾继发长Q-T间期综合征一例报道
13
作者 包蓓 陆惠华 +3 位作者 曲毅 高天 刘宝林 倪兆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09-1409,共1页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低血钾 长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晓娟 王枫 赵玉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均以突发性或发作性四肢进行性无力发病,血清钾和氯离子水平显著降低并伴碱性尿;临床免...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均以突发性或发作性四肢进行性无力发病,血清钾和氯离子水平显著降低并伴碱性尿;临床免疫学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同时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血清游离T3、T4水平降低),或肾功能衰竭;唇腺活检提示小唾液腺组织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或自然唾液流率测定阳性。经枸橼酸钾、氯化钾,以及碳酸氢钠和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对干燥综合征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有利于预后。治疗原则以补钾、纠正酸中毒、改善甲状腺功能及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酸中毒 小管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致反复尿路结石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晓波 伍建红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致尿路结石的原因。方法 1例无结石病史71岁女性癫患者,以托吡酯替代苯妥英钠治疗6个月后,在8 a内反复出现尿路结石,经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缓解。8 a后再次恢复服用苯妥英钠,3 a内未再出现结石;结合文献,对托吡酯致尿路... 目的探讨托吡酯致尿路结石的原因。方法 1例无结石病史71岁女性癫患者,以托吡酯替代苯妥英钠治疗6个月后,在8 a内反复出现尿路结石,经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缓解。8 a后再次恢复服用苯妥英钠,3 a内未再出现结石;结合文献,对托吡酯致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形成机制以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托吡酯致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1%~2%,大剂量、长时间服用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卧床等特殊患者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托吡酯抑制碳酸酐酶活性的作用引起机体代谢性酸中毒、尿pH升高、剂量依赖性尿枸橼酸盐降低、高钙尿等生物化学变化,这是导致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托吡酯治疗时,适当补充枸橼酸盐,多饮水,有助于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结石 尿路 碳酸酐酶 酸中毒 代谢性 酸中毒 小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