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钟雯 曾姣娥 +1 位作者 李又空 宁尚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Ⅰ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莫德抑制巨噬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缓慢性移植肾间质纤维化
2
作者 杨铖铖 倪斌 +3 位作者 郑明 谭若芸 顾民 沈百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9-626,共8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iguratimod,IGT)在慢性移植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并鉴定了同种异体小鼠慢性移植肾失功(chronic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模型,并使用IGT灌胃干预,通过组织学染色评估移植肾损伤及纤维化程...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iguratimod,IGT)在慢性移植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并鉴定了同种异体小鼠慢性移植肾失功(chronic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模型,并使用IGT灌胃干预,通过组织学染色评估移植肾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qRT⁃PCR等方法检测IGT干预后的CAD小鼠移植肾中纤维化指标和巨噬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macrophage⁃to⁃myofibrolast transition,MMT)的变化。使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诱导小鼠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BMDM)发生MMT并使用IGT干预,转录组测序用于探索IGT调节MMT的下游分子机制。结果:同种异体小鼠CAD模型出现了显著的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MT相关标志物在移植肾中显著上调,IGT可显著减轻16周时CAD小鼠的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并减少MMT细胞的数量。体外实验表明IGT可显著减缓TGF⁃β诱导的MMT,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IGT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相关通路抑制MMT、减轻纤维化。结论:IGT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相关通路抑制MMT并减轻移植肾间质纤维化。这可能为IGT在同种异体肾移植中的应用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慢性移植失功 巨噬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间质纤维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α肌动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对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干磊 吴雄飞 吴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pAdanti-α-SMA载体构建并鉴定,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后免疫荧... 目的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pAdanti-α-SMA载体构建并鉴定,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后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水平。实验分为5组,A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对照组);B组:TEC+2μlpAdanti-α-SMA;C组:TEC+1μg天然TGF-β1;D组:TEC+1μg天然TGF-β1+2μlpA-danti-α-SMA;E组:TEC+1μg天然TGF-β1+10μlpAdanti-α-SMA。结果成功构建pAdanti-α-SMA,pAdanti-α-SMA转染TEC后抑制了TGF-β1诱导的TEC的α-SMA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Adanti-α-SMA可有效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α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万鸣宏 罗富里 晏子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研究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肾脏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s-myofibroblasts transition,P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平分为肾衰泄浊汤组、补虚方组、袪邪方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 目的研究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肾脏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s-myofibroblasts transition,P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平分为肾衰泄浊汤组、补虚方组、袪邪方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6只,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取各组大鼠8只于术后7、14 d处死,取大鼠肾脏组织行HE、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β(PDGFR-β)、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14天时模型组、肾衰泄浊汤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PDGFR-β、NG2、α-SM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各治疗组PDGFR-β、NG2、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少相对明显(P <0.05),肾衰泄浊汤组优于补虚方组、祛邪方组及贝那普利组。结论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可能是通过干预UUO大鼠PMT过程,抑制PDGFR-β、NG2、α-SMA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纤维 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衰泄浊汤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大鼠 Α-平滑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波 张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NRK)转分化中的作用 ,为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NRK细胞的培养基内加入不同剂量的重组人aFGF ,并在Ⅰ型胶原处理...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NRK)转分化中的作用 ,为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NRK细胞的培养基内加入不同剂量的重组人aFGF ,并在Ⅰ型胶原处理过及未处理的玻璃表面 ,无血清培养 6d。使用透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及表型的转变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剂量的aFGF(1、1 0、50ng/ml)处理后的NRK细胞形态和表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体积增大、失去尖端 基底极性和微绒毛、细胞延长、具有浸润特征的前后向双末端极性、出现肌动蛋白中间丝结构。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加入aFGF后角蛋白表达减少 ,有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α SMA阳性细胞的比例与aFGF的浓度呈正相关 ,亲和抗aFGF抗体可消除这种转分化现象。加入aFGF后 ,在玻璃表面α SMA阳性细胞数 (34 4± 0 0 90 ) %较Ⅰ型胶原处理培养表面α SMA阳性细胞数 (74 6± 0 1 0 1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aFGF在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该过程亦与细胞的生长环境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脏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帅 金海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4-901,共8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核心事件。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MAPK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核心事件。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MAPK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多种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但是NAC对TGF-β1诱导的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NAC对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RPE-19细胞并分为对照组、TGF-β1处理组、NAC干预组和NAC单独处理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他3个组分别使用10 ng/ml TGF-β1、10 ng/ml TGF-β1+5 mmol/L NAC和5 mmol/L NAC处理细胞48 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ELISA法检测转分化标志基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结合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使用非荧光探针DCFH-DA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在TGF-β1处理后1 h,细胞内ROS的产生情况及NAC对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p38MAPK、ERK1/2及SAPK/JNK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AC对ARPE-19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组α-SMA、纤维结合蛋白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分别是对照组的(2.15±0.29)、(9.54±1.08)和(25.78±0.66)倍,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8.49±0.32)、(2.53±0.69)和(4.45±1.0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AC干预组α-SMA、纤维结合蛋白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66.70±12.57)%、(66.11±8.35)%和(33.19±6.90)%,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52.30±4.83)%、(55.03±2.58)%和(56.08±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细胞内ROS的产生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是对照组的(2.12±0.20)倍,NAC干预组细胞内ROS水平是TGF-β1处理组的(57.4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组p38MAPK、SAPK/JNK及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上调,分别是对照组的(9.18±1.00)、(4.87±0.81)和(4.20±0.6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NAC干预处理后,p38MAPK、SAPK/JNK及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48.16±14.82)%、(67.90±2.90)%和(74.5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ROS的产生及p38MAPK、SAPK/JNK及ERK1/2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细胞 转分化 Α-平滑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人肾成纤维细胞间质-上皮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云剑 王梓华 +1 位作者 赵景宏 张静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ic protein-7,BMP-7)能否诱导人肾成纤维细胞出现间质-上皮的转化。方法原代培养获得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本实验。培养液中添加1000ng/L BMP-7 72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ic protein-7,BMP-7)能否诱导人肾成纤维细胞出现间质-上皮的转化。方法原代培养获得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本实验。培养液中添加1000ng/L BMP-7 72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上清Ⅰ胶原含量,Western blot分析E-cadherin和Pax2蛋白表达。结果细胞与BMP-7孵育72h后,出现细胞聚集类似小管细胞团块。与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减低,Ⅰ型胶原分泌下降,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肾发生的标志分子Pax2表达增加。结论肾成纤维细胞至少保持部分它胚胎时的印迹和可塑性,BMP-7可诱导人肾成纤维细胞呈现间质-上皮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7 纤维细胞 间质-上皮细胞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刺激的上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EMMPRIN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兴无 左蓓 张新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7-2204,共8页
目的:探讨聚肌胞苷酸[poly(I:C)]作用上皮细胞后对气道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作用。方法:以poly(I:C)作用于人肺泡上皮细胞,将细胞上清刺激人气道成纤维细胞或种植在胶原凝胶中的成纤... 目的:探讨聚肌胞苷酸[poly(I:C)]作用上皮细胞后对气道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作用。方法:以poly(I:C)作用于人肺泡上皮细胞,将细胞上清刺激人气道成纤维细胞或种植在胶原凝胶中的成纤维细胞,观察后者增殖、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MM-PRIN表达及凝胶收缩;以EMMPRIN刺激成纤维细胞,检测细胞增殖、α-SMA表达及MMP-2、-9活性水平;应用p38 MAPK和ERK1/2抑制剂,观察对α-SMA表达及EMMPRIN分泌的影响。结果:Poly(I:C)作用的上皮细胞上清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α-SMA和EMMPRIN表达及凝胶收缩;EMMPRIN剂量依赖性增强细胞增殖、α-SMA表达及MMP-2、-9活性;poly(I:C)作用的上皮细胞上清激活成纤维细胞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两者特异性阻断剂减弱成纤维细胞α-SMA和EMMPRIN表达。结论:Poly(I:C)作用上皮细胞后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α-SMA表达和凝胶收缩,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介导了上述过程,EMMPRIN是其中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苷酸 上皮细胞 纤维细胞 Α-平滑动蛋白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ILK/FSP1信号通路在环孢素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白志勋 陆静 杨亦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4-809,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特异阻断试验,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整合素连接激酶/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TGF-β1/ILK/FSP1)信号通路在环孢素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并鉴定ILK-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ILKshRNA。将NRK52E细胞培养分为5组... 目的通过体外特异阻断试验,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整合素连接激酶/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TGF-β1/ILK/FSP1)信号通路在环孢素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并鉴定ILK-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ILKshRNA。将NRK52E细胞培养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环孢素诱导组:细胞培养液加环孢素A 1 mg/L;TGF-β1干预组:阻断剂(SB431542)10μmol/L加环孢素A 1 mg/L;ILK干预组:阳性转染ILKshRNA后加入环孢素A 1 mg/L;阴性对照组:阴性转染ILKshRNA后加入环孢素A 1 mg/L。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ILK和FS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ILK、FSP-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爬片α-SMA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孢素诱导组细胞TGF-β1、ILK、FSP-1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TGF-β1干预组经SB431542处理后,TGF-β1、ILK和FSP1水平较环孢素诱导组降低(P<0.05);经ILKshRNA沉默后,ILK和FSP1水平较环孢素诱导组降低(P<0.05)。α-SMA阳性细胞数经SB431542和ILKshRNA处理后较环孢素诱导组降低(P<0.05)。结论 TGF-β1/ILK/FSP1信号通路激活是环孢素A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ILK参与环孢素A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上皮细胞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整合素连接激酶 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及其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孔德松 郑仕中 +1 位作者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肝脏慢性损伤,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药物作用、代谢性疾病等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形成肝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分泌胶原能力更强且具有收缩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的大量生成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与... 肝脏慢性损伤,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药物作用、代谢性疾病等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形成肝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分泌胶原能力更强且具有收缩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的大量生成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对于肝纤维化时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认识尚没有完全明了,在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状细胞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皮细胞经上皮间质转化及一些仍具有分化能力的外周血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发挥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纤维细胞 肝星状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外周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s信号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敏 邓哲彤 +1 位作者 尹海燕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6,11,113,共6页
目的:探讨Smads信号通路在rhTGF-β1体外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型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TGF-β1(10μg/L)处理气道上皮细胞株16 HBE,Western blot法检测刺激不同时间点细胞核蛋白内磷酸化Smad 2和Smad 3(30min、24h和48h)... 目的:探讨Smads信号通路在rhTGF-β1体外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型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TGF-β1(10μg/L)处理气道上皮细胞株16 HBE,Western blot法检测刺激不同时间点细胞核蛋白内磷酸化Smad 2和Smad 3(30min、24h和48h)的表达;脂质体法瞬时转染Smad 7表达载体pCDNA3.0/Smad 7或空载体,转染20 h后,加入TGF-β1处理,RT-PCR法检测刺激不同时间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①正常对照组核内无磷酸化-Smad 2表达,Smad 3有微弱表达,TGF-β1刺激30min时表达量明显增加,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进一步增加;②TGF-β1刺激24h,瞬时转染Smad 7组α-SMA表达量低于相应转染空载体组,E-钙黏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转染空载体组,TGF-β1刺激36h后Smad 7组α-SMA、E-钙黏蛋白表达量与相应空载体组相似;免疫荧光显示转染Smad 7组α-SMA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空载体组(P<0.05)。结论: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TGF-β1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 HBE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上皮细胞 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叶样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婷婷 王思敏 +2 位作者 刘加勇 冯浩 宁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过程是后发性白内障(PCO)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寻求有效抑制这一作用的药物对于防治PCO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人L...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过程是后发性白内障(PCO)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寻求有效抑制这一作用的药物对于防治PCO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人LECs增生和TGF-β2诱导的EMT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细胞培养液对人LECs系SRA01/04进行体外培养,换以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后分别用TGF-β2(5mg/L)、TGF-β2+10nlg/LRAPA、TGF-β2+100mg/LRAPA、TGF-β2+1000mg/LRAPA、TGF-β2+10000mg/LRAPA共培养SRA01/0472h,仅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SRA01/04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SRAOI/04的吸光度(A490)值以评估SRA01/04的增生情况,并计算RAP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各组细胞作用48h后,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LECsETM的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和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选取TGF-β2+400mg/LRAPA分别作用于培养的SRA01/0424、48、72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SRA01/04中α-SMA、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TGF-β2组、TGF-β2+10ing/LRAPA组、TGF-β2+100mg/LRAPA组、TGF-β2+1000ing/LRAPA组和TGF-β2+10000mg/LRAPA组SRA01/04的A490值分别为0.680+0.020、0.550±0.013、0.480+0.014、0.400+0.011和0.200+0.019,表明随着RAPA质量浓度的增加,SRAOI/04增生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20,P=0.000),且RAPA的抑制率逐渐增加。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SRAOI/04中α-SMAmRNA(α-SMAmRNA/β-actinmRNA)及其蛋白(α-SMA/β-actin)仅有少量表达,TGF.B,组可见SRAOI/04中01.SMA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但不同质量浓度的RAPA作用于SRA01/04后,随着RAPA质量浓度的增加,SRAOI/04中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逐渐减少,但E-cadmRNA及其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各组间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SMAmRNA:F=294.660,P=0.000;α-SMA蛋白:F=346.950,P=0.000;E-cad mRNA:F=264.250,P=0.000;E-cad蛋白:F=317.327,P=0.000)。400mg/LRAPA作用于SRA01/04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α-SMA蛋白的表达量逐渐下降,而E-cad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SMA:F=693.864,P=0.000;E-cad:F=369.286,P=0.000)。结论RAPA可抑制体外培养的SRA01/04增生,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此外RAPA具有抑制TGF-β2诱导的LECsETM作用,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2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纤维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芳 涂珍珍 +3 位作者 周利利 苏超 王德光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APA处理HK-2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HK-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EMT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变化;结合前期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的肾组织及通过腹腔注射RAPA[1mg/(kg·d)]处理后的模型小鼠肾组织,利用HE染色分析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 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联合应用RAPA后,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抑制。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可以促进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的表达,而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联合应用RAPA后可以抑制TGF-β1诱发的EMT作用。HE染色显示,RAPA治疗后,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形态病变。结论 RAPA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 上皮-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DKP经HSP27调节锌指蛋白而抑制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海静 李世峰 +5 位作者 张丽娟 薛新新 杜世璞 孙月 徐洪 杨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否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 protein 27,HSP 27)的表达,进而抑制锌指蛋白SNAI1、SNAI2的表达,而发挥阻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否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 protein 27,HSP 27)的表达,进而抑制锌指蛋白SNAI1、SNAI2的表达,而发挥阻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方法:激光共聚焦检测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中HSP27及SNAI1、SNAI2蛋白的共定位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HSP27、SNAI1和SNAI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SP27、SNAI1、SNAI2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以及转染HSP27干扰质粒后SNAI1、SNAI2蛋白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组HSP27、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给予Ac-SDKP干预后,HSP27、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HSP27的干扰质粒转扰细胞后,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其中SNAI1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TGF-β1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Ac-SDKP干预的结果相似。结论:Ac-SDKP能够通过对HSP27表达的调节,降低锌指蛋白SNAI1和SNAI2的表达,进而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纤维细胞 热休克蛋白27 锌指蛋白SNAI1 锌指蛋白SNA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滌非 王於尘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3-729,共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造成的肾毒性等因素会在肾移植术后使肾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逐渐造成移植肾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衰竭。近年来,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造成的肾毒性等因素会在肾移植术后使肾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逐渐造成移植肾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衰竭。近年来,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药物可以通过巨噬细胞途径减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纤维化。本文就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不同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外周募集巨噬细胞和肾驻留巨噬细胞对肾损伤区域的浸润、巨噬细胞对肌成纤维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巨噬细胞相关的移植肾纤维化潜在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移植 巨噬细胞 纤维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炎症反应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血管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简宇 简华刚 +7 位作者 黄宏 徐祥 郭敏 代卉 崔文慧 蒋建新 朱佩芳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myofibroblast)transition,EnMT]的效应,探讨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以及纤维化疾病发生的新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myofibroblast)transition,EnMT]的效应,探讨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以及纤维化疾病发生的新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0、25、和50ng/ml)刺激细胞72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α-SMA表达变化,RT-PCR检测VE-钙粘蛋白(VE-Cadherin),α-SMA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1刺激组内皮细胞由铺路石样形态向梭形转化。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对照组含有少量FⅧ,α-SMA双阳性细胞。TGF-β1组FⅧ,α-SMA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导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随着TGF-β1刺激浓度的增加,VE-钙粘蛋白基因表达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反,内皮细胞间质性标记物α-SMA和I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TGF-β1刺激内皮细胞后,细胞表型和功能均表现为间质细胞特性,提示TGF-β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MT)的作用,并且其促EnMT效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纤维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清利方对HK2细胞TEMT过程中Smad4及RhoA mRNA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世竹 孙伟 +2 位作者 刘丽 朱萱萱 赖仁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以益肾活血清利为法组方通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中药对HK-2细胞(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EMT(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HK-2细胞在TGF-β1诱导下EM... 目的:以益肾活血清利为法组方通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中药对HK-2细胞(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EMT(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HK-2细胞在TGF-β1诱导下EMT过程的阻抑作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观察在TGF-β1诱导下转分化过程中对Smad4及RhoA mRNA表达作用的影响。结果:中药低剂量组、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Smad4的mRNA表达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高剂量组RhoA的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中药低剂量组、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Smad4 mRNA的表达上中药低剂量组与洛汀新均显示出抑制作用,但洛汀新对RhoA mRNA的表达上无明显作用,而中药高剂量组则有明显的抑制RhoA mRNA表达的作用,说明中药的可探讨性较大,单纯通过剂量调整或许可以达到多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而发挥拮抗EMT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清利方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细胞上皮向间质纤维细胞转分化 SMAD4 RH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蛋白在硅肺纤维化大鼠硅结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海静 王瑾 +2 位作者 侯晓丽 高学敏 杨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内一次性支气管灌注二氧化硅(SiO_2)粉尘致大鼠硅肺纤维化后上皮-间质转化现象在硅结节中的表达。方法大鼠体内一次性支气管灌注SiO_2粉尘(50mg/mL)混悬液(模型组)和生理氯化钠1.0mL(对照组),并分为模型对照4周、8周组和硅肺... 目的探讨体内一次性支气管灌注二氧化硅(SiO_2)粉尘致大鼠硅肺纤维化后上皮-间质转化现象在硅结节中的表达。方法大鼠体内一次性支气管灌注SiO_2粉尘(50mg/mL)混悬液(模型组)和生理氯化钠1.0mL(对照组),并分为模型对照4周、8周组和硅肺模型4周、8周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P-A)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共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MA与波形蛋白(vimentin)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SP-A、vimentin、α-SMA及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iO_2粉尘灌注后,大鼠肺内有硅结节的形成,并且会有上皮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共定位表达。在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转变过程中上皮细胞标志物SP-A、E-cad明显降低,硅肺模型4周组SP-A、E-cad蛋白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50%,8周组为对照组的21%和35%;而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vimentin表达显著增强,分别为对照4周组的1.6倍和3.7倍,为对照8周组的1.6倍和2.9倍。同时伴随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分别为对照4周组的1.7倍和1.6倍;为对照8周组的1.6倍和1.8倍(P<0.05)。结论一次性支气管灌注SiO_2粉尘会导致大鼠发生硅肺纤维化,并在硅结节中会出现上皮-间质转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 硅结节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姚钢炼 宁宁 +1 位作者 高登峰 桂保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干预作用,并阐明其部分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以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术后第14天取术侧...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的干预作用,并阐明其部分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以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术后第14天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ColⅢ)免疫组化检测,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做半定量分析。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梗阻侧肾脏的-αSMA、TGF-β1和ColⅢ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大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均低于苯那普利组(P<0.05);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少ECM的沉积,达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纤维 间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利民 包秀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2-695,700,共5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以纤维化为特点具有潜在致盲性的眼科并发症,其病理改变是产生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ERMs)。ERMs是一种纤维增殖膜,在视网膜前后表面及玻璃体内形成,当...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以纤维化为特点具有潜在致盲性的眼科并发症,其病理改变是产生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ERMs)。ERMs是一种纤维增殖膜,在视网膜前后表面及玻璃体内形成,当其收缩后导致PVR的发生,最终形成视网膜皱褶和牵引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多种细胞类型在ERMs中已被确定,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在PVR的病理生理学中至关重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研究表明,RPE细胞采用了成纤维细胞表型发生了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且还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转录因子。EMT的特点是细胞间黏附和顶面-底侧细胞极性的缺失,这增加了细胞的移行性。由此产生的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外基质迁移和转移。细胞间黏附由连接复合体维系着,它们在维护RPE细胞表型方面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激活一些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破坏这些连接复合体并导致EMT的发生。经过EMT过程后,转化生长因子-β使RPE细胞进一步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源自RPE细胞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迁移、增殖,导致ERMs的形成,这在PVR的病程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上皮间充质转化 纤维细胞 纤维细胞 细胞间黏附作用 钙黏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