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苁蓉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罗欣杰 刘江云 +1 位作者 杨建华 胡君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8-216,共9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多糖(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s,CDPs)的结构以及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硫酸-苯酚法、羟基联苯法、考马斯亮蓝法、离子色谱仪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检... 目的:研究肉苁蓉多糖(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s,CDPs)的结构以及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硫酸-苯酚法、羟基联苯法、考马斯亮蓝法、离子色谱仪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检测CDPs的化学组成、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可能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高糖诱导HK-2细胞建立损伤模型评估CDPs对HK-2损伤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CDPs的重均分子质量为8031、4198、3444 Da,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组成,可能存在α型和β型糖苷键;可减轻高糖对HK-2细胞的氧化损伤,降低高糖对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损伤,不同质量浓度CDPs干预后,HK-2中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p-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 p65、p-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CDPs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多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爆炸冲击伤所致肾功能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2
作者 程祥云 杨光明 +3 位作者 段朝霞 董剑 黄小红 王建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6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度爆炸冲击伤所致的肾功能损伤,以及与铁死亡相关的损伤机制。方法:山羊布置于距离8 kg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当量的爆炸物中心3 m处开展爆炸致伤实验。测量爆炸冲击波物理参数,开展冲击伤病理严重度分级评分以评... 目的:探讨重度爆炸冲击伤所致的肾功能损伤,以及与铁死亡相关的损伤机制。方法:山羊布置于距离8 kg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当量的爆炸物中心3 m处开展爆炸致伤实验。测量爆炸冲击波物理参数,开展冲击伤病理严重度分级评分以评估伤情严重度;检测伤前及伤后1、3、6、24 h的生命体征、血气及肾功能指标,于致伤后24 h取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Fe2+含量及铁死亡相关标志蛋白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transporter,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变化检测,以及肾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以探查肾功能的损伤情况及肾脏组织细胞损伤的铁死亡相关机制。结果:爆炸致伤后实验山羊的冲击伤以重度为主(轻度2.8%、中度36.1%、重度47.2%、极重度13.9%),冲击伤病理严重度分级评分为2.56±0.15;与伤前相比,伤后山羊心率加快(F=12.750,P<0.01)、呼吸频率加快(F=6.500,P<0.01)、肛温下降(F=3.496,P<0.05),血氧分压降低(F=24.630,P<0.01)、血氧饱和度降低(F=18.560,P<0.01);血尿酸升高(F=22.320,P<0.01)、血肌酐升高(F=15.350,P<0.01)、血尿素氮升高(F=22.310,P<0.01)。与对照组相比,爆炸冲击伤后24 h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肾组织Fe2+含量升高(t=5.933,P<0.01),肾组织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t=7.924,P<0.01),肾组织xCT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t=4.483,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处大量铁离子沉积。结论:实验山羊布置于距离8 kg TNT当量的爆炸物中心3 m处可致重度爆炸伤冲击伤,引起缺氧、肾功能损伤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伤 铁死亡 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戊二酸脱氢酶L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代谢重编程缓解肾纤维化
3
作者 杨应现 黄英辉 赵景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5-1154,共10页
目的探究氧戊二酸脱氢酶L(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L,OGDHL)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约25 g)分为对照组与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 目的探究氧戊二酸脱氢酶L(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L,OGDHL)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约25 g)分为对照组与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n=6),通过UUO建立小鼠肾纤维化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染色检测模型的纤维化程度;培养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2(human kidney-2 proximal tubule cell line,HK-2),分为对照质粒空载体组(Vector组)、过表达OGDHL组(OGDHL OE组)、TGF-β1+对照质粒空载体组(TGF-β1+Vector组)、TGF-β1+过表达OGDHL组(TGF-β1+OGDHL OE组)4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OGDHL及线粒体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通过安捷伦Seahorse细胞代谢分析仪检测氧耗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等线粒体代谢相关指标。结果UUO术后肾脏肾皮质明显变薄、肾积水显著。HE染色显示肾小管萎缩、管腔扩大;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明显。肾纤维化时,肾脏OGDHL的表达在mRNA水平下降82.9%(P<0.001),在蛋白水平下降81.9%(P<0.001)。线粒体ATP生成减少(0.970±0.151)μmol/L(P<0.01),线粒体结构损伤,最大呼吸能力降低(25.260±1.920)pmol/min(P<0.001),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下降50.2%(P<0.05),糖酵解增强,ECAR上升,糖酵解相关基因上升为对照组的2.5倍(P<0.05)。OGDHL过表达后线粒体形态学损伤显著改善,ATP生成增加(0.980±0.090)μmol/L(P<0.001),能量代谢障碍显著缓解,肾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结论OGDHL调控线粒体代谢重编程从而缓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提示OGDHL可能成为肾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氧戊二酸脱氢酶L 线粒体代谢重编程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艺馨 黄铭 +4 位作者 曹国栋 曾佑成 林靓 王晓悦 程青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K-2细胞,模拟脓毒症HK-2损伤体外模型,进一步用5、10、20、40μmol/L的AG进行干预,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K-2细胞,模拟脓毒症HK-2损伤体外模型,进一步用5、10、20、40μmol/L的AG进行干预,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组、LPS+二甲亚砜(DMSO)组、AG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最适LPS和AG浓度;比较各组中细胞形态变化,肾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活性氧(ROS)水平,以及铁死亡调控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Ferritin)的表达水平,评估AG处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10μg/mL LPS诱导的HK-2细胞中细胞活力及GSH含量下降,细胞皱缩、贴壁能力差,氧化产物MDA和ROS含量以及肾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水平明显升高,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erritin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使用AG干预后,与LPS组相比,细胞活力升高,GSH含量、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Ferri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A含量和ROS荧光强度以及肾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G对LPS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SLC7A11/GPX4通路,减少氧化应激,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 铁死亡 SLC7A11 Xc-系统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棕榈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温睿智 杜晓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27,共9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mt))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HK-2细胞内脂质聚集,分别予siRNA抑制UPR^(mt)或巴多索隆... 目的探讨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mt))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HK-2细胞内脂质聚集,分别予siRNA抑制UPR^(mt)或巴多索隆(the 2-cyano-3,12-dioxooleana-1,9-dien-28-oic acid,CDDO)增强UPR^(mt)。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Mito-SOX测定线粒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60、LONP1、CLPP、ACOX1、PPARα、PGC1α、CPT1α蛋白表达。结果PA诱导HK-2细胞脂质聚集、MMP降低、ROS产生增多及UPR^(mt)关键蛋白HSP60、LONP1表达降低;抑制UPR^(mt)可加剧PA导致的脂质聚集、MMP降低、ROS产生增多,HSP60、LONP1表达进一步降低;增强UPR^(mt)可缓解PA导致的脂质聚集、MMP降低、ROS产生增多以及HSP60、LONP1表达降低。结论PA诱导的HK-2细胞脂质聚集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UPR^(mt)在该过程中对HK-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 棕榈酸(PA) 肾小管上皮细胞(HK-2) 脂质聚集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b-5p靶向FOXO1对缺氧/复氧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李华锋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刚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1318,共8页
目的探讨miR-15b-5p靶向叉头框蛋白O1(FOXO1)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K-2细胞,设置:(1)对照组(正常培养)与H/R组(H/R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采用实... 目的探讨miR-15b-5p靶向叉头框蛋白O1(FOXO1)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K-2细胞,设置:(1)对照组(正常培养)与H/R组(H/R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15b-5p、FOXO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O1蛋白的表达。(2)对照组(正常培养)、H/R组(H/R诱导培养)、H/R+mimic对照组(转染mimic对照质粒后H/R诱导培养)、H/R+miR-15b-5p mimic组(转染miR-15b-5p mimic后H/R诱导培养)、H/R+miR-15b-5p mimic+OE-NC组(共转染mi R-15b-5p mimic和OE-NC质粒后H/R诱导培养)与H/R+miR-15b-5p mimic+OE-FOXO1组(共转染miR-15b-5p mimic和FOXO1过表达质粒后H/R诱导培养)。采用qRT-PCR检测mi-15b-5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O1、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对照组(正常培养)、H/R组(H/R诱导培养)、H/R+miR-15b-5p mimic组(转染miR-15b-5p mimic后H/R诱导培养)与H/R+miR-15b-5p mimic+OE-FOXO1组(共转染miR-15b-5p mimic和OE-FOXO1后H/R诱导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p62、Beclin-1蛋白的表达,LC3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b-5p与FOXO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大多呈典型鹅卵石形态,铺路石状生长;H/R组大部分细胞收缩变圆,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H/R组miR-15b-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5b-5p直接靶向作用于FOXO1的3'-UTR。miR-15b-5p过表达抑制H/R诱导的HK-2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自噬(P<0.05)。与H/R+miR-15b-5p mimic组相比,H/R+miR-15b-5p mimic+OE-FOXO1组HK-2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增高(P<0.05)。结论miR-15b-5p通过靶向抑制FOXO1降低细胞自噬减缓H/R诱导的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b-5p 叉头框蛋白O1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氧/复氧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G感染巨噬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7
作者 乔春林 吴子毅 +3 位作者 孙湛 勾璇 王新敏 章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肾结核发生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BCG感染巨噬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建立BCG感染的M0型巨噬细胞(上室)与HK-2细胞(下室)共培养模型,100 ng/ml佛波酯(PMA)诱导THP-1人单核巨噬细胞24 h成为M0型巨... 目的:探讨肾结核发生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BCG感染巨噬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建立BCG感染的M0型巨噬细胞(上室)与HK-2细胞(下室)共培养模型,100 ng/ml佛波酯(PMA)诱导THP-1人单核巨噬细胞24 h成为M0型巨噬细胞,建立BCG感染细胞模型,分别于感染12 h和24 h收集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因子IL-6和TNF-α表达、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因子TGF-β表达;实验分为HK-2组、BCG+HK-2组、BCG+M0+HK-2组及M0+HK-2组,CCK-8检测各组HK-2细胞活力,Hoechst实验检测各组HK-2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K-2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ren及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等转分化指标表达。结果:BCG感染M0型巨噬细胞后,M1型巨噬细胞活力12 h高于24 h(P<0.05),M2型巨噬细胞活力24 h高于12 h(P<0.05);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与HK-2细胞共培养后,HK-2细胞活力24 h高于12 h(P<0.001),凋亡水平12 h高于24 h,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蛋白水平24 h高于12 h(P<0.001),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α-SMA蛋白水平12 h高于24 h(P<0.01)。结论:肾结核发生发展过程中,早期BCG感染巨噬细胞可能通过M1型极化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可能通过M2型极化修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极化 BCG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马兜铃酸Ⅰ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王帆 王四园 +3 位作者 王静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5-3460,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马兜铃酸Ⅰ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马兜铃酸Ⅰ孵育HK-2细胞24 h,确定最佳造模浓度。HK-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及扶正化瘀方低、高剂量组,模型组以400μmol/L...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马兜铃酸Ⅰ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马兜铃酸Ⅰ孵育HK-2细胞24 h,确定最佳造模浓度。HK-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及扶正化瘀方低、高剂量组,模型组以400μmol/L马兜铃酸Ⅰ分别孵育6、12、24 h,扶正化瘀方低、高剂量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分别以100、200μg/mL扶正化瘀方浸膏粉及5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LDH活性,RT-qPCR法检测fos 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FOS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FOS、JNK、p-JNK、ERK、p-ERK、IL-1β蛋白表达。结果HK-2细胞活力随着马兜铃酸Ⅰ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细胞损伤逐渐加重(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马兜铃酸Ⅰ作用后HK-2细胞fos mRNA表达及FOS、p-JNK、p-ERK、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各剂量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P<0.01),fos mRNA表达及FOS、p-JNK、p-ERK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JNK、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扶正化瘀方高剂量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细胞IL-1β表达降低(P<0.01)。结论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FOS及p-JNK、p-ERK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马兜铃酸Ⅰ诱导的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马兜铃酸Ⅰ 慢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症 FOS JNK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激活Nrf2/HO-1/GPX4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铁死亡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方圆 刘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Erastin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Erastin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模型。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Erastin模型组、Erastin+2.5μmol/L DEX组、Erastin+5μmol/L DEX组、E...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Erastin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Erastin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模型。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Erastin模型组、Erastin+2.5μmol/L DEX组、Erastin+5μmol/L DEX组、Erastin+10μmol/L DEX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Erastin模型组、Erastin+10μmol/L DEX组、Erastin+10μmol/L DEX+ML385(Nrf2抑制剂)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使用细胞亚铁比色法测试盒检测细胞内Fe^(2+)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使用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细胞中MDA及GSH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rastin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被抑制(P<0.001),同时细胞中GSH含量降低(P<0.001),Fe^(2+)、ROS以及MDA含量升高(P<0.001);与Erastin组相比,Erastin+10μmol/L DEX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01),10μmol/L DEX显著升高细胞中GSH含量(P<0.001),显著降低Fe^(2+)、ROS以及MDA含量(P<0.001),并且显著上调细胞中Nrf2、HO-1和GPX4蛋白的表达(P<0.001)。使用ML385后,Nrf2/HO-1/GPX4通路被抑制(P<0.00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01),GSH含量降低(P<0.001),而Fe^(2+)、ROS以及MDA含量升高(P<0.05)。结论 DEX对Erastin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GPX4通路实现抗氧化应激从而抑制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Erastin 肾小管上皮细胞 铁死亡 Nrf2/HO-1/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6a通过抑制铁死亡减少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
10
作者 李星月 乔云阳 +2 位作者 郑辉 季嘉玲 张爱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探究微小RNA-26a(miR-26a)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HG诱导RTECs以构建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在HG诱导的RTECs中过表达miR-26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M合成... 目的 探究微小RNA-26a(miR-26a)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HG诱导RTECs以构建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在HG诱导的RTECs中过表达miR-26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M合成及铁死亡相关指标以评估miR-26a对HG诱导的RTECs中ECM合成及铁死亡的作用。使用ferrostatin(Fer-1)抑制DKD模型中铁死亡的发生并进一步评估其对ECM合成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的相关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荧光强度。结果 与Control相比,HG组细胞中miR-26a表达量降低,ECM合成相关指标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表达量升高,过表达miR-26a后,与HG组相比,HG+miR-26a组细胞miR-26a表达量升高,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表达量降低。在铁死亡方面,与Control组相比,HG组SLC7A11和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TFR-1和ACSL4表达量升高,ROS荧光强度增强。抑制铁死亡后,HG+Fer-1组铁死亡及ECM合成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HG组均改变。再次过表达miR-26a后,HG+miR-26a组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HG组均变化,ROS荧光强度降低。结论 在HG诱导的RTECs中,miR-26a抑制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减少ECM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6a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肽重复结构域36(TTC36)通过增强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HK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11
作者 彭瑞 严鑫 李千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3-680,共8页
目的研究四肽重复结构域(TTC36)对HK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法建立过表达TTC36的HK2稳转细胞系,转入空载质粒CMV-Flag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 目的研究四肽重复结构域(TTC36)对HK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法建立过表达TTC36的HK2稳转细胞系,转入空载质粒CMV-Flag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IL-1β以及核因子κB抑制物α(IκB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TNF-α、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闭锁小带1(ZO-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NF-κB p65、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放线菌酮(CHX)、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过表达TTC36后,炎症介质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以及c-caspase-3、BAX表达减弱;细胞增殖加快,PCNA和ZO-1的表达增强;IκBα表达上调,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下调,胞质和胞核中的NF-κB p65表达量均减少。CHX处理后过表达TTC36延长IκBα的半衰期,而MG132可恢复过表达TTC36带来的IκBα的变化。结论过表达TTC36抑制HK2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增殖,加强紧密连接,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肽重复结构域36(TTC36) 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症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不留行黄酮苷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阿米卡星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12
作者 郑松 储超群 +2 位作者 岳琳 黄申卓凡 温家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59,共7页
目的探讨建立阿米卡星(AKN)体外肾损伤模型的方法,研究在AKN体外肾损伤模型中王不留行黄酮苷(V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孵育不同浓度的AKN或VA,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药物浓度;采用二氢乙锭(DHE)探针... 目的探讨建立阿米卡星(AKN)体外肾损伤模型的方法,研究在AKN体外肾损伤模型中王不留行黄酮苷(V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孵育不同浓度的AKN或VA,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药物浓度;采用二氢乙锭(DHE)探针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基因表达的变化;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的蛋白溶质载体蛋白家族4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水平。结果高浓度AKN在体外可以显著引起HK-2细胞活力的下降,AKN对HK-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74±0.47)mmol/L。25~100μmol/L的VA可以提高AKN刺激后的HK-2细胞活力(P<0.05)。AKN(4 mmol/L)处理后,KIM-1和NGA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NC)组(P<0.001);VA(50μmol/L)可以显著降低KIM-1(P<0.01)和NGAL(P<0.05)的mRNA表达水平。AKN处理3 h后DHE染色强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4 h后DHE染色强度显著大于0 h组(P<0.01)。此外,AKN处理6~24 h后MDA水平显著上升,GSH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N刺激6~24 h后,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和GPX4表达均明显下降(P<0.001)。VA同时孵育24 h,显著逆转DHE染色、GSH和MDA水平的变化及SLC7A11和GPX4蛋白的下降(P<0.001)。结论该研究通过高浓度AKN体外刺激HK-2细胞建立AKN体外肾损伤模型,并发现VA可能通过抑制过氧化应激相关的铁死亡途径减轻AKN导致的肾小管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肾小管上皮细胞 王不留行黄酮苷 氧化应激 铁死亡 药物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雯 曾姣娥 +1 位作者 李又空 宁尚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Ⅰ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及马兜铃内酰胺Ⅰ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差异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彪 李晓玫 +2 位作者 张翠英 王璇 蔡少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马兜铃酸Ⅰ (AA Ⅰ )及马兜铃内酰胺Ⅰ (AL Ⅰ )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为研究对象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A Ⅰ (2 .5mg/L)与AL Ⅰ (5mg/L) 刺激细胞 ,以流式细胞... 目的 :初步探讨马兜铃酸Ⅰ (AA Ⅰ )及马兜铃内酰胺Ⅰ (AL Ⅰ )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为研究对象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A Ⅰ (2 .5mg/L)与AL Ⅰ (5mg/L) 刺激细胞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以了解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纤连蛋白 (FN)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分泌水平 ;分别用特异性抗TGF β1中和抗体阻断TGF β1作用后 ,观察AA Ⅰ与AL Ⅰ诱导细胞凋亡及FN分泌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A Ⅰ刺激 1 2h后HK 2细胞的TGF β1分泌水平显著增高 ,36h后FN分泌水平明显增加 ,4 8h后HK 2细胞凋亡显著增多 ,抗TGF β1中和抗体 (5mg/L)能够抑制AA Ⅰ诱导的HK 2细胞凋亡 (抑制率达 6 3.7% ,P <0 .0 0 1 )及FN分泌 (抑制率 5 0 .2 % ,P <0 .0 0 1 )。与AA Ⅰ有所不同 ,AL Ⅰ刺激HK 2细胞后仅在 4 8h同时诱导TGF β1、FN分泌 ,并导致细胞凋亡 ,而抗TGF β1中和抗体 (5mg/L)却不能阻断AL Ⅰ引起的相应改变。 结论 :AA Ⅰ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FN分泌的作用可能是由TGF β1所介导的。尽管AL Ⅰ与AA Ⅰ同样具有导致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分泌的作用 ,但AL Ⅰ的作用机制有别于AA Ⅰ ,可能通过非TGF β1机制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内酰胺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流式细胞 细胞凋亡 纤连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转分化及ROS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8
15
作者 郭晓玲 康丽霞 +1 位作者 任美芳 檀金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转分化及ROS含量的影响。方法:HK-2细胞分为低糖组、高糖组和黄芪多糖+高糖组,处理细胞48 h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转分化及ROS含量的影响。方法:HK-2细胞分为低糖组、高糖组和黄芪多糖+高糖组,处理细胞48 h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α-SMA、STAT1、STAT3、p-STAT1、p-STAT3蛋白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低糖组(P<0.01),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E-cadherin、α-SMA、p-STAT1、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低糖组(P<0.01),高糖+黄芪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高糖组,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E-cadherin、α-SMA、p-STAT1、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高糖组(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促进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转分化,其机制与下调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糖尿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冬虫夏草对其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涂珊 周巧玲 +3 位作者 唐荣 汤天凤 胡赛 敖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提取液(Cordyceps sinensis,C.sinensi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C.sinensis(0,5,10,20,40 mg/L)与10-8mol/L AngⅡ共同孵育NRK-52E 24,48,72 h,了解C.sinensis对细...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提取液(Cordyceps sinensis,C.sinensi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C.sinensis(0,5,10,20,40 mg/L)与10-8mol/L AngⅡ共同孵育NRK-52E 24,48,72 h,了解C.sinensis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最佳干预浓度;取AngⅡ(0,10-12,10-10,10-8,10-6mol/L)与NRK-52E共同培育24 h及10-8mol/L AngⅡ与NRK-52E共同培养24,48,72 h,观察AngⅡ对NRK-52E凋亡的影响,确定AngⅡ最佳干预浓度、时间后设立对照组,AngⅡ(10-8mol/L)组,AngⅡ(10-8mol/L)+C.sinensis(40mg/L)组,AngⅡ(10-8mol/L)+福辛普利(10-5mol/L)组和AngⅡ(10-8mol/L)+C.sinensis(40 mg/L)+福辛普利(10-5mol/L)组,培养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sinensis(0,5,10,20,40 mg/L)对NRK-52E作用24,48,72 h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检测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C.sinensis(10~40 mg/L)在一定范围内可呈浓度依赖地促进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P〈0.05);AngⅡ呈浓度(10-10~10-6mol/L)和时间(12~24 h)依赖地诱导NRK-52E凋亡率增加,caspase-3酶活性增加(P〈0.05)。C.sinensis(10~40 mg/L)能部分地抑制AngⅡ诱导的NRK-52E凋亡和降低caspase-3酶活性(P〈0.01),与福辛普利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无明显区别,二者联合用药效果与单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inensis对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NRK-52E中caspase-3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青 宋艳芳 +2 位作者 祝先进 杨顺良 郑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0,145,共5页
目的探讨IFN-γ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分泌的影响以及趋化因子的功能。方法 IFN-γ分别作用HK-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的表达,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目的探讨IFN-γ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分泌的影响以及趋化因子的功能。方法 IFN-γ分别作用HK-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的表达,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的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情况,通过趋化实验检测IFN-γ作用HK-2细胞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IFN-γ作用12 h后,HK-2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开始升高,CXCL9 mRNA的表达在48 h达到高峰,CXCL10、CXCL11 mRNA的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在蛋白水平上,HK-2细胞经IFN-γ诱导12 h后,开始分泌趋化因子蛋白,CXCL9、CXCL11的分泌在IFN-γ作用HK-2细胞72 h达到高峰,CXCL10的分泌在48 h达到高峰。与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相比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的CXCR3表达明显升高。IFN-γ作用HK-2细胞培养上清对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且能被抗CXCR3抗体所阻断。结论 IFN-γ能够明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CXCL9 CXCL10 CXCL11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提取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Klotho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荣 周巧玲 +4 位作者 舒金勇 汤天凤 敖翔 彭卫生 张义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0-307,共8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提取液及氯沙坦(losartan,Lo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Klotho(Kl),P53,P21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探讨CS对Ang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方法:CS(0,5...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提取液及氯沙坦(losartan,Lo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Klotho(Kl),P53,P21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探讨CS对Ang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方法:CS(0,5,10,20,40,80mg/L)单独或与AngⅡ(1×10-8mol/L)共同培养24h。确定CS的最佳干预浓度后设立对照组,AngⅡ(1×10-8mol/L)组,AngⅡ(1×10-8mol/L)+CS(40mg/L)组,AngⅡ(1×10-8mol/L)+Los(1×10-5mol/L)组和AngⅡ(1×10-8mol/L)+CS(40mg/L)+Los(1×10-5mol/L)组,培养24h后进行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Kl,P53和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AnnexinV-FITC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一定浓度范围的CS单独作用可促进NRK-52E细胞增殖,还能拮抗AngⅡ对其增殖的抑制(P<0.01或P<0.05);AngⅡ可下调Kl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53和P2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均P<0.01);加入CS或/和Los后,Kl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53和P21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5),各药物干预组间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可逆转AngⅡ诱导的Kl低表达,并抑制P53及P21的表达,从而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对高血压肾损害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KLOTHO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预保护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文祥 杨永丽 +4 位作者 杨晓 夏章晖 韩敏 聂祥智 徐翠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剂10μmol/L)、LiCl干预组(GSK-3β阻断剂20μmol/L)、rHuEPO干预组(20U/L)、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组、rHuEPO+LiCl双干预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AktSer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GSK-3βSer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Ⅴ/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HK-2细胞凋亡率上调[(15.2±1.4)%]、Akt活性水平下降、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组相比,LY294002干预使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调[(18.2±2.1)%]、Akt活性水平下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LiCl干预使细胞凋亡率下调[(12.3±0.8)%]、Akt活性水平上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HuEPO干预与I/R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11.1±1.6)%]、Akt活性水平升高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HuEPO干预组比较,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升高[(13.4±1.9)%]、Akt活性水平下降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rHuEPO+LiCl双干预组细胞凋亡率下调[(7.5±1.3)%]、Akt活性水平上升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kt活性降低及GSK-3β活性升高,影响Caspase3依赖的外源性凋亡途径可能是其凋亡机制之一。rHuEPO可通过增强Akt活性,降低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对HK-2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人SREBP-1基因对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脂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郝军 石宏 +2 位作者 赵松 任韫卓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7,共7页
目的构建人SREBP-1基因的shRNA载体并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明确是否沉默SREBP-1基因的表达可减轻高糖环境引起的细胞内脂滴形成。方法设计两对针对人SREBP-1基因的干扰靶序列及短链寡核苷酸和线性化的pGenesil-1质粒进行连接,筛选... 目的构建人SREBP-1基因的shRNA载体并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明确是否沉默SREBP-1基因的表达可减轻高糖环境引起的细胞内脂滴形成。方法设计两对针对人SREBP-1基因的干扰靶序列及短链寡核苷酸和线性化的pGenesil-1质粒进行连接,筛选鉴定并最终命名为pGenesil-1-SREBP1-1和pGenesil-1-SREBP1-2。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随机分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细胞后给予高糖刺激48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目标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的重组载体pGenesil-1-SREBP1-1、pGenesil-1-SREBP1-2序列正确;转染HKC细胞后均可表达绿色荧光;RT-PCR和Westernblot显示pGenesil-1-SREBP1-1、pGenesil-1-SREBP1-2能够有效抑制高糖环境下HKC细胞SREBP-1的表达,与阴性质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HKC细胞内,SREBP-1基因表达沉默明显抑制了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转录,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有效沉默高糖刺激下HKC细胞SREBP-1的基因表达可通过抑制FAS转录而减少细胞内脂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肾小管上皮细胞 RNA干扰 短发夹状干扰RNA 脂滴形成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