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侯海霞 华琦 +2 位作者 陈慧敏 刘荣坤 杨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 diet for renal di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 diet for renal di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eGFR),并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2组:每1.73 m2 eGFR<90 mL/min(A组)与每1.73m2 eGFR≥90 mL/min(B组)。结果 A组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24 h-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ystolic bloodpressure-standard deviation,24 h SBP-SD)均显著高于B组,将其带入回归方程并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发现24 h-DBP(OR=0.913,P=0.019)、24 h SBP-SD(OR=0.803,P=0.049)仍与eGFR独立相关。结论除血压水平外,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脏损害 估算肾小球率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滤过分数评价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琦琛 李选 +2 位作者 栾景源 王昌明 李天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肾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评价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共52条肾动脉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PTRA... 目的:探讨肾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评价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共52条肾动脉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PTRAS),分析患者健侧肾和患侧肾(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肾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和分肾肾滤过分数的变化,术前与术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 Cr)变化,观察患者血压(收缩压)和服用降压药种类的变化。结果:52例肾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全部成功,术前患侧GFR明显低于健侧(t=-3.989,P=0.000),ERPF明显低于健侧(t=-4.926,P=0.000)。两侧总体FF值相当(t=1.273,P=0.207),术后患侧肾GFR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1,P=0.164),术后患侧肾ERPF明显增高(t=-4.954,P=0.000)、FF降低(更趋近于正常值,t=3.274,P=0.002)。术后健侧GFR明显降低(t=2.569,P=0.000),ERPF明显降低(t=3.889,P=0.001),FF无明显变化(t=-0.758,P=0.454)。术后患侧GFR低于健侧(t=-3.283,P=0.002),ERPF低于健侧(t=-3.351,P=0.001),但两侧FF值相当(t=-0.361,P=0.719)。术前FF相对正常的患肾,术后FF值变化较小(t=0.799,P=0.430);术前FF明显升高的患肾,术后FF值较术前降低(趋向正常值,t=5.299,P=0.000)。患者术后总体血肌酐较前明显下降(t=2.505,P=0.016),但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其血肌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8,P=0.299);而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肌酐较术前明显下降(t=2.518,P=0.030),患者术后血压(收缩压)较术前明显下降(t=8.945,P=0.000),服用降压药物种类较术前明显减少(t=5.280,P=0.000)。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分肾FF是了解肾缺血病理生理进程的有益指标,术前FF显著增高或FF相对正常,应视为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梗阻 支架 肾小球率过滤 血流量 有效 滤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牛津分型在肾脏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彭用华 苏颖 +8 位作者 赵亚娟 林春妮 孙桂芳 李航 于阳 黄庆元 叶葳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型用于评价临床谱更广的、中国患者肾脏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标准重新读片,以血肌酐倍增、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下降50%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为终点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型用于评价临床谱更广的、中国患者肾脏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标准重新读片,以血肌酐倍增、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下降50%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为终点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病理改变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53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12~263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以及小动脉病变与肾脏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理指标作交互分析也未显示对预后的影响。结论在IgA肾病牛津分型的病理指标中,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牛津分型 终末期衰竭 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肾癌患者术前肾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邵小南 张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RCC)患者术前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N)96例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4例。所有患者术前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比较RCC患者... 目的:探讨胃癌(RCC)患者术前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N)96例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4例。所有患者术前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比较RCC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供肾者)以及RN组和NSS组SCr、Bun、GFR、ERPF的差异,比较GFR和血肌酐(SCr)判断RCC患者术前肾功能异常的差异,比较RN组和NSS组肿块最长直径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RCC患者双肾GFR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2,P>0.05)。19.1%(21例)的患者术前存在慢性肾脏病(CKD)。在NSS组,CK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N组(χ2=9.92,P<0.01)。106例患者SCr正常(<133μmol/L),4例异常。NSS组肿块最长直径低于RN组(t=-2.428,P<0.05),总GFR低于RN组(t=-2.543,P<0.05),健肾GFR低于RN组(t=-3.312,P<0.01),健肾ERPF低于RN组(t=-2.274,P<0.01)。结论:肾动态显像能准确评价RCC患者术前双肾和分肾功能,并指导手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小球率过滤 血浆流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