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健 席鑫 +2 位作者 汪谞 郜俊清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 观察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4周左心室收... 目的 观察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4周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RDN组.对照组PCI后常规药物治疗,RDN组PCI后在药物治疗础上接受RDN术.对比两组随访时心脏超声检查、心肺运动试验、诊室血压、心率检查结果.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每组54例.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RDN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7.14±6.78)%比(47.89±9.12)%]、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4.26±5.61)mm比(37.84±7.21)mm]、左心室缩短分数[(30.82±4.80)%比(27.30±6.95)%]、左心房内径[(36.68±5.17)mm比(39.24±4.67)mm]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N组最大摄氧量[(22.29±4.50)mL·kg-1·min-1比(19.95±4.56)mL·kg-1·min-1]、代谢当量(6.37±1.29比5.70±1.30)、最大心率[(139.35±19.02)bpm比(128.17±16.33)bpm]及半分钟心率[(82.33±11.45)bpm比(87.65±12.25)bp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间诊室血压、心率及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N术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蓉雪 郜俊清 +1 位作者 汪谞 刘宗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AMI组、RDN-1d+AMI组和RDN-2w+AMI组,按分组对SD大鼠进行... 目的研究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AMI组、RDN-1d+AMI组和RDN-2w+AMI组,按分组对SD大鼠进行RDN干预,饲养不同时间后建立AMI模型,术后即可采用PowerLab多导心电监护仪连续描记,监测RDN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作用。观察1 h后,留取心脏组织,采用TH染色检测心脏交感神经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梗死区各种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用Power Lab/8SP生物信息采集仪检测肾脏交感神经活动情况。结果与AMI组比较,RDN-1d+AMI组和RDN-2w+AMI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DN-1d组减少次数更明显。与Control组肾脏交感神经放电情况比较,RDN-1d组和RDN-2w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DN-1d组效果更明显。TH染色提示RDN能够抑制AMI后心脏局部交感神经的活性。与Control组相比,AMI组Nav1.5、Cav1.2和Kir2.1蛋白表达下调,而与AMI组相比,RDN-2w+AMI组可抑制Nav1.5、Cav1.2和Kir2.1蛋白表达的下调,而RDN-1d+AMI组不能抑制上述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RDN能有效的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早期主要通过抑制肾脏交感神经放电,后期通过抑制肾脏交感神经放电和离子通道蛋白上调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肾脏交感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隔离术联合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美桦 郜俊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评价肺静脉隔离术(PVI)联合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录的PVI联合RDN治疗房颤的临床随机对照... 目的评价肺静脉隔离术(PVI)联合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录的PVI联合RDN治疗房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共6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接受PVI联合RDN治疗组房颤患者房颤复发风险与单纯PVI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OR=0.40,95%CI=0.29~0.56,P<0.000 1);诊室血压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2.21 mm Hg(1 mmHg=0.133 kPa,95%CI=-12.22~-12.21,P<0.000 1),平均舒张压降低8.84 mmHg(95%CI=-8.84~-8.83,P<0.000 1);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下降3.37 mmHg(95%CI=-3.38~-3.35,P<0.000 1),平均舒张压降低1.38 mmHg(95%CI=-1.40~-1.37,P<0.000 1)。结论 PVI联合RDN治疗房颤患者与单纯PVI治疗相比,有更低的房颤复发率,且可降低患者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复发 肺静脉隔离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然 甘秀妮 +2 位作者 凌智瑜 甘春霞 陈芸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61例,根据血压晨峰水平,将患者分为晨峰... 目的: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61例,根据血压晨峰水平,将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患者均给予RDN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血压晨峰,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值;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与非晨峰组比,晨峰组的BUN、Cr水平较高(P<0.05),eGFR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2组的BUN、Cr水平降低(P<0.05),eGFR水平增高(P<0.05),2组间BUN、Cr和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非晨峰组比,晨峰组的血压晨峰差值、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组的血压晨峰差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2组间血压晨峰差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非晨峰组比,晨峰组的SF-36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的SF-36均明显增高(P<0.05),2组间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个别案例出现肾动脉狭窄、穿刺点血肿,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RDN可有效降低存在血压晨峰现象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 高血压 血压晨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