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造血管植入治疗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23例分析
1
作者 郑江华 简志祥 陈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82-783,共2页
目的 :探讨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 1997年 5月至 2 0 0 3年 4月手术治疗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 2 3例。结果 :2 3例患者择期成功植入人造血管 ,无手术死亡发生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腹主动脉... 目的 :探讨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 1997年 5月至 2 0 0 3年 4月手术治疗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 2 3例。结果 :2 3例患者择期成功植入人造血管 ,无手术死亡发生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择期手术。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 ,使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 人造血管植入治疗 影像学检查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f支架在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雄 何昊 +2 位作者 黎明 李全明 舒畅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Cuff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 目的:探讨使用Cuff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0.3±7.1)岁。分析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常规近端Cuff支架置入22例,2例行Cuff支架开窗来保留单侧肾动脉血流。急诊EVAR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术后23例患者即时Ⅰa型内漏消失,1例有少量Ⅰa型内漏,选择保守治疗观察。24例患者均成功随访,平均随访(39.0±15.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死亡,2例患者出现主动脉再次干预,其中1例患者因胸主动脉溃疡接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因Ⅱ型内漏及髂动脉瘤破裂分别接受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及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未发生其他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干预。结论:近端加用Cuff支架治疗EVAR术中即时Ⅰa型内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Ⅰa内漏 Cuff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路行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配合
3
作者 杨英 何江慧 阮满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44-45,共2页
对6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行手术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存活至今。提出巡回护士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为患者安置好上半身45°侧卧位,阻断动脉瘤远、近端前进行全身肝素... 对6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行手术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存活至今。提出巡回护士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为患者安置好上半身45°侧卧位,阻断动脉瘤远、近端前进行全身肝素化,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器械护士备好阻断钳、血管缝合线、人造血管,术中及时传递手术器械是手术配合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主动脉瘤 联合入路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晓峰 郭曦 +2 位作者 刘光锐 李铁铮 黄连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分支血管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312例EVAR资料,268例资料完整,复查主动脉CTA诊断Ⅱ型内漏34例(12.7%),其中5例为持续... 目的探讨分支血管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312例EVAR资料,268例资料完整,复查主动脉CTA诊断Ⅱ型内漏34例(12.7%),其中5例为持续性Ⅱ型内漏,均为男性,年龄(64.8±10.0)岁,行分支血管弹簧圈栓塞。结果 5例Ⅱ型内漏均为肠系膜下动脉逆灌注瘤腔,其中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侧支血管汇入瘤腔3例,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侧支血管汇入瘤腔2例。术前主动脉CTA和术中DSA造影均见迂曲血管及支架外瘤腔内对比剂着色。5例均经股动脉入路,避开重要分支血管行弹簧圈栓塞瘤腔供血分支动脉,均获技术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Ⅱ型内漏供血分支动脉栓塞确切,瘤腔体积缩小率4.8%~25.5%,(12.7±8.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分支血管栓塞治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漏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弹簧圈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物开窗保留单侧肾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包裹性破裂的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3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冯翔 陆清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移植物开窗 保留单侧肾动脉腔内隔绝术 治疗 包裹性破裂 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亮 金杰 +3 位作者 职康康 贺元 廖明芳 曲乐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脊髓缺血(SCI)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0例行EVAR的IAAA病例,分析EVAR术中... 目的探讨国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脊髓缺血(SCI)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0例行EVAR的IAAA病例,分析EVAR术中髂内动脉封堵及术后SCI发生情况。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回顾分析EVAR术后SCI的发病率及可能的病因机制。结果术中同期封堵双侧髂内动脉60例(8例同期弹簧圈栓塞单侧髂内动脉瘤),封堵单侧髂内动脉70例(10例同期弹簧圈不完全栓塞髂内动脉瘤)。术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2例,急性SCI 1例,慢性下肢间跛1例(〉3个月),SCI发病率为0.25%(1/400)。总结现有文献,EVAR术后SCI发病率为0.21%-0.38%,14例SCI病例中仅1例明确可能与术中髂内动脉栓塞有关。结论 SCI是IAAA EVAR术后极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机制尚未明确。术中同期封堵髂内动脉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资料及文献可能更倾向于非核心作用的观点。除脊髓血供血管封堵、栓塞造成的缺血原因外,围手术期患者一般情况也需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主动脉瘤 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脑脊液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靖华 林晓东 +2 位作者 陈晓意 粟海霞 吴泽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为早期筛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以及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在AAA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3-2014年期间30例诊断明确的AAA(病例组)与2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做对照研究,用贝克曼AU5... 目的:为早期筛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以及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在AAA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3-2014年期间30例诊断明确的AAA(病例组)与2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做对照研究,用贝克曼AU5800和贝克曼DXC800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NEFA)、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检测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TG浓度为(1.59±0.5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0.34)mmol/L(P<0.05)。病例组Apo A和HDL水平分别为(1.08±0.30)g/L和(0.95±0.3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0.08)g/L和(1.35±0.10)mmol/L(P<0.05)。病例组血清HCY浓度为(21.00±6.64)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1±1.99)μmol/L(P<0.05)。两组Apo B、TC、LDL、Lpa、NEF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A患者血清TG和HCY水平与其发病呈正相关,Apo A和HDL水平则与其发病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肖亮灿 谭洁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1-251,共1页
病例概况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2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8~72岁。其中伴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心肌梗塞2例,隐性糖尿病2例,除4例外术前均有不同程度ECG改变。手术采取进腹在肾动脉下阻断腹主动脉后切除瘤体,... 病例概况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2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8~72岁。其中伴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心肌梗塞2例,隐性糖尿病2例,除4例外术前均有不同程度ECG改变。手术采取进腹在肾动脉下阻断腹主动脉后切除瘤体,然后植入人造血管。手术历时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下型 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体动脉分支与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Ⅱ型内漏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晟 景在平 +7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冯翔 陆清声 冯睿 梅志军 余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明确瘤体动脉分支和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Ⅱ型内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行EVE出现Ⅱ型内漏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瘤体上均有数目不等的通畅的动脉分支 ,术中并发即时性内漏。结论 瘤体... 目的 明确瘤体动脉分支和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Ⅱ型内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行EVE出现Ⅱ型内漏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瘤体上均有数目不等的通畅的动脉分支 ,术中并发即时性内漏。结论 瘤体上通畅的动脉分支是Ⅱ型内漏发生的主要原因 ,术后根据瘤径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动脉栓塞治疗以防止动脉瘤继发性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体动脉分支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内漏 迟发性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智琪 赵国湘 刘正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1-952,共2页
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2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28例腹主动脉瘤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DSA等确诊,采用直型或分叉型人工血管施行主动脉瘤体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15~240 min.手术死亡3例,... 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2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28例腹主动脉瘤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DSA等确诊,采用直型或分叉型人工血管施行主动脉瘤体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15~240 min.手术死亡3例,其中急诊手术死亡2例.提示应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诊断,磁共振血管造影有逐渐取代DSA的趋势.明确诊断后宜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肾动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迟发肾动脉闭塞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翔 景在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3-664,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肾动脉闭塞 手术后 少见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对腹主动脉瘤Ⅳ型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蔡相军 张志深 +1 位作者 王新文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6-48,共3页
目的 :研究 型胶原酶抑制剂强力霉素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 ( abdom 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影响。方法 :48只 Wistar大鼠腹主动脉被胰弹力酶 15 u灌注 ,用强力霉素后 ,测量灌注前后和处死时动脉直径。标本进行 HE、弹力纤维 VG染色... 目的 :研究 型胶原酶抑制剂强力霉素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 ( abdom 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影响。方法 :48只 Wistar大鼠腹主动脉被胰弹力酶 15 u灌注 ,用强力霉素后 ,测量灌注前后和处死时动脉直径。标本进行 HE、弹力纤维 VG染色和明胶酶谱分析。结果 :强力霉素组 7d和 14d直径较盐水组明显减小 ,无 1例形成AAA,盐水组 7d、14d均形成 AAA。虽然两组均有炎性浸润 ,但强力霉素组较盐水组有效预防弹力纤维破坏。 92KD 型胶原酶在盐水组明显增高 ,而强力霉素组较低。结论 :强力霉素限制 AAA形成和扩张 ,其机制是直接抑制92 KD 型胶原酶或抑制炎性细胞产生 92 KD 型胶原酶 ,而不是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主动脉瘤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平面以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指征的商榷
13
作者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肾动脉平面以下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的Ⅱ型血管内漏
14
作者 关键(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 主动脉瘤 修复术后 NBCA 血管内 内漏 丙烯酸正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开放的影响
15
作者 管汉雄 D Pless +2 位作者 J Goerich H-J Brambs Th.Fleiter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DSA和CT结果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治疗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的影响。方法 :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皮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DSA和CT结果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治疗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的影响。方法 :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皮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位置。术前 1周内DSA 13例 ,术后DSA 2 0例。采用多层面螺旋CT或双螺旋CT ,增强扫描图像采用MIP重建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结果 :近端瘤颈长度 5 .0~ 3 0 .3mm (平均 18.5mm )。术前DSA示 2例患者 3支肾动脉狭窄 ,其中左侧 1支 ,右侧 2支 ,狭窄程度约 5 0 %。术后DSA显示 2 5支肾动脉开口均为支架裸露部分遮盖 ,2例共 3支肾动脉狭窄 ,与术前比较 ,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均无明显变化。术前CTMIP显示4支肾动脉狭窄 ,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约 5 0 %。术后 1个月CTMIP显示 3例出现内漏 ,4支肾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 3个月后 ,12例CT检查未出现新的狭窄。结论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形态学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覆膜内支架 主动脉瘤 肾动脉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管汉雄 D Pless +2 位作者 J Goerich H-J Brambs Th.Fleiter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放置 ,以利于支架与血管壁附着牢固。术前及术后均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术前 2例血清BUN异常 ,4例血肌酐浓度异常 ,术前DSA显示有肾动脉狭窄的 2例。术后 1个月 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 ,2例术前BUN正常者出现异常。BUN平均值为 (7.1 7± 3 .9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血肌酐浓度平均值为 (1 57.69± 1 80 .2 7)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术后 3个月BUN为(6 .62± 3 .50 )mmol/l,血肌酐浓度为 (1 54 .2 3± 1 75 .49)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只要支架位置正确 ,支架的开放性“筛孔”可以容许血流顺利进入肾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介入治疗 肾动脉放置支架法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明星 常谦 +6 位作者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马琼 魏波 胡晓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6,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P=0.138)、5年生存率[(81.7±5.9)%比(87.2±4.2)%;χ^2=0.483,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比(85.5±4.8)%;χ^2=0.010,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Ⅰ DeBakeyⅢ 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结果 生存 再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Ⅱ型内漏并迟发瘤体破裂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呈伟 薛玉国 +6 位作者 关济 彭明亮 蒲维荣 奚娟 李欣 孙立忠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4 d前无诱因腹部剧烈疼痛,无腹胀及腹泻,无意识丧失,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对症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转至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体温36.5℃,P97次/min,R20次/min,BP175/95 mmHg(1 mmHg=0.133 kPa)。RBC 3.03×10^... 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4 d前无诱因腹部剧烈疼痛,无腹胀及腹泻,无意识丧失,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对症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转至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体温36.5℃,P97次/min,R20次/min,BP175/95 mmHg(1 mmHg=0.133 kPa)。RBC 3.03×10^12/L,HGB 96 g/L,HCT 29.7%,PLT 101×10^9/L。既往史:患者4年前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行“腹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EVAR)”,术后即刻造影,支架位置形态良好,未见内漏。术后3个月复查,支架近端Ⅰ型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在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艳 张业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05-1307,131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u-PA)和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在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的表达及产生的源泉。方法用u-PA和MMP-2、MMP-9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30例AAA组织和3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切片上检测u-PA和MM...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u-PA)和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在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的表达及产生的源泉。方法用u-PA和MMP-2、MMP-9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30例AAA组织和3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切片上检测u-PA和MMP-2、MMMP-9抗原(蛋白);用u-PA的寡核苷酸探针和MMP-2、MMP-9的c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方法,在上述AAA组织和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的冰冻切片上探测u-PA和MMP-2、MMP-9的mRNA。结果u-PA和MMP-9主要在AAA组织中层和外膜巨噬细胞表达,在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无表达;MMP-2在AAA组织中主要由中层平滑肌细胞表达,在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无表达。结论由巨噬细胞产生的u-PA直接激活原MMP-2和原MMP-9,在AAA形成和扩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尿激酶纤溶酶原活化物 明胶酶A 明胶酶B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肾移植术治疗患儿复杂肾动脉瘤1例
20
作者 余磊 杨文博 +1 位作者 杨宇帆 王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399,共4页
自体肾移植术(renal autotransplantation,RA)对于无法通过腔内介入治疗的一些复杂的肾血管性疾病(如复杂性肾动脉瘤、肾动脉畸形等)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对特殊类型的肾复杂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利用自... 自体肾移植术(renal autotransplantation,RA)对于无法通过腔内介入治疗的一些复杂的肾血管性疾病(如复杂性肾动脉瘤、肾动脉畸形等)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对特殊类型的肾复杂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利用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替代肾动脉或肾静脉完成自体肾移植术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肾移植 肾动脉 主动脉瘤 复杂肾动脉 离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