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
1
作者 史贝贝 王震 +2 位作者 王晓璇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脑干、丘脑、嗅球和其余脑组织)中α_(1A)-AR、α_(1B)-AR、α_(1D)-AR、α_(2A)-AR、α_(2B)-AR和α_(2C)-AR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心、肺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②C57BL/6J小鼠分为α_(2)肾上腺素受体(α_(2)-AR)拮抗剂阿替美唑(ATI 0.005、0.010、0.020、0.025、0.040和0.050 mg·kg^(-1),im)组及α_(1)-AR拮抗剂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 0.2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和诱导时间。③C57BL/6J小鼠iv给予DMED(16.38、20.48、25.60、32.00、40.00和50.00 mg·kg^(-1)),观察24 h内小鼠死亡率,并拟合致死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_(50))。将C57BL/6J小鼠分为ATI(1、2、4和8 mg·kg^(-1),im)组和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25.60 mg·kg^(-1)),记录小鼠24 h内死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α_(1)-AR的3种亚型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均较高表达,α_(2A)-AR和α_(2C)-A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α_(2B)-AR基因在脑干和外周组织中表达较高。完整心脏组织及心尖、肺大叶尖部组织中α_(1)-AR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α_(2)-AR各亚型(P<0.05)。②ATI 0.005~0.050 mg·kg^(-1)剂量依赖性拮抗DMED 0.2 mg·kg^(-1)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缩短小鼠的制动时间,哌唑嗪1 mg·kg^(-1)不能对抗DMED 0.2 mg·kg^(-1)的翻正反射消失效应。③DMED使小鼠死亡的LD_(50)为26.73 mg·kg^(-1),其95%CI为23.606~30.000 mg·kg^(-1),选择近LD_(50)的25.60 mg·kg^(-1) DMED作为后续毒性对抗的模型剂量。ATI 1、2、4和8 mg·kg^(-1)不能对抗DMED 25.60 mg·kg^(-1)致死作用,且高剂量ATI会使小鼠死亡率升高,死亡速度加快,相反哌唑嗪1 mg·kg^(-1)可显著降低DMED 25.60 mg·kg^(-1)的一日致死率(P<0.01)。小鼠给予DMED 25.60 mg·kg^(-1)后,肺部呈现明显淤血,HE染色显示,肺组织血管淤血明显,肺泡破裂,红细胞溢出,哌唑嗪能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但ATI可加重肺部出血。结论小鼠α_(1)-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心和肺组织中较高,且DMED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α_(1)-AR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_(1)肾上腺素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右美托咪定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曲晶 梁宇涛 +5 位作者 韩磊 邢烨 王龙 林卓超 刘可鹏 时广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6,共9页
肾上腺素β1受体基因的错义突变(ADRB1-A187V)导致人类自然短睡眠现象,并且导致体内该受体丰度下降。在临床使用中,睡眠障碍是β受体阻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几类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β受... 肾上腺素β1受体基因的错义突变(ADRB1-A187V)导致人类自然短睡眠现象,并且导致体内该受体丰度下降。在临床使用中,睡眠障碍是β受体阻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几类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β受体阻断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觉醒、睡眠片段化和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睡眠)的减少。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和奈必洛尔(Nebivolol)对野生型和Adrb1-A187V突变小鼠模型睡眠结构和心脏功能剂量依赖性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与心脏效应相比,睡眠结构在更高剂量的美托洛尔下才受到显著影响。但是美托洛尔在睡眠结构或心脏功能方面未观察到显著的基因型间的差异。相比之下,突变小鼠对奈必洛尔的敏感性增加,这表现为睡眠片段化的加剧以及REM睡眠发生的减少。本研究结果将为最大程度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睡眠 短睡眠基因 Adr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稳定共表达细胞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璇 李玉蕾 +1 位作者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594,共8页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1)压力筛选后加入α_(1A)-AR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NE,10μ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验证EGFP-NFAT2核转位,筛选得到稳定表达α_(1A)-AR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该细胞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α_(1A)-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NE(10^(-8)~10^(-5) mol·L^(-1))或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MED,10^^(-8.8)~10^(-5) 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④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α1-AR拮抗剂萘派地尔(1μmol·L^(-1))组、NE(1μmol·L^(-1))组、萘派地尔+NE(各1μmol·L^(-1)共孵育)组、α2-AR拮抗剂阿替美唑(0.1μmol·L^(-1))组、DMED(0.1μmol·L^(-1))组、阿替美唑+DMED(各0.1μmol·L^(-1)共孵育)组和萘派地尔+DMED(萘派地尔1μmol·L^(-1)与DMED 0.1μmol·L^(-1)共孵育)组,药物孵育时间均为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验证该细胞α_(1A)-AR功能的特异性。结果①Hygro-B压力筛选得到58株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NE 10μmol·L^(-1)孵育后,其中50号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最强,故选定其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明显表达α_(1A)-AR蛋白,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未见α_(1A)-AR蛋白表达。RT-qPCR结果显示,该细胞在传代5~20代内α_(1A)-AR mRNA均稳定表达,其表达水平为对照细胞的500~800倍。③NE或DMED使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中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加,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94×10^(-7)和6.15×10^(-8) mol·L^(-1)。④与溶剂对照组和萘派地尔组比较,NE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而萘派地尔+NE组EGFP-NFAT2核转位较NE组明显减弱(P<0.01)。与溶剂对照组和阿替美唑组比较,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阿替美唑+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萘派地尔+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较DMED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成功构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用于靶向α_(1A)-AR化合物筛选和受体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2 核转位 去甲肾上腺素 高内涵筛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训练对大鼠心肌α_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侯香玉 高云秋 韩启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7-69,共3页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观察大鼠游泳训练8周后心肌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受体)及其亚型的变化。^(125)I-BE 2254 Scatchard分析显示α_1受体的B_(max)由对照组(n=5)的43.3±5.5fmol/mg增加到训练组(n=5)的75.0±8.2fmol/mg,(P&...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观察大鼠游泳训练8周后心肌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受体)及其亚型的变化。^(125)I-BE 2254 Scatchard分析显示α_1受体的B_(max)由对照组(n=5)的43.3±5.5fmol/mg增加到训练组(n=5)的75.0±8.2fmol/mg,(P<0.02),K_D值无显著改变。WB4101竞争抑制曲线显示大鼠心肌中的α_1受体可分成与WB 4101 高亲和性的α_(1a)亚型与低亲和性的α_(1b)亚型,训练组心肌中α_(1a)亚型所占比例由对照组的28.5%增加到39.5%。结果提示,运动后心肌中α_1受体尤其α_(1a)亚型数量增加,这种改变可能与运动性心肌肥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训练 心肌 α1肾上腺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与重灌时α_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皎辉 韩启德 +2 位作者 王宪 王涛 陈明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本文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方法观察大鼠心肌缺血与重灌时α_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α_(1a)与α_(1b)改变。结果显示左冠状动脉结扎后4小时,缺血心肌的α_1受体与^(125)I-BE结合的数量与亲和性不变,但由对照时含有α_(1a)与α_(1b)两... 本文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方法观察大鼠心肌缺血与重灌时α_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α_(1a)与α_(1b)改变。结果显示左冠状动脉结扎后4小时,缺血心肌的α_1受体与^(125)I-BE结合的数量与亲和性不变,但由对照时含有α_(1a)与α_(1b)两种亚型转变为只含α_(1b)一种亚型。离体灌流心脏停灌30min后α_1受体及其亚型均无显著改变,当停灌30min后再重灌15min时虽然α_1受体的数量不变,但与^(125)I-BE结合的亲和性下降,同时也发生α_(1a)亚型向。α_(1b)亚型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α1受体 肾上腺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不同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陶亮 关永源 +2 位作者 葛慧 贺华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和磷脂酶C抑制剂U7312 2 对激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 [Ca2 +]i 变化的影响。结果 预先用U7312 2 (0 1,10 ,5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0min ;用Genistein(10 ,10 0 ,2 0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h。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cDNA的HEK2 93细胞 ,U73 12 2 和Genistein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肾上腺 (10 μmol·L-1)引起的双相 [Ca2 +]i 的升高。在上述细胞 ,U7312 2 (5 0 μmol·L-1)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Ca2 +]i 升高 ;而用最大有效浓度 10 0 μmol·L-1的Genistein只能部分抑制肾上腺素升高 [Ca2 +]i 的作用。结论 在HEK 2 93细胞 ,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α1A α1B和α1D)激动均能部分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引起Ca2 +释放和Ca2 +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蛋白激酶 α1肾上腺素受体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列腺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明强 张幼怡 +2 位作者 吕志珍 薛兆英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用离体组织收缩功能实验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分析大鼠前列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三种亚型的分布及其介导的收缩效应.结果显示:标本经用氯乙基可乐定(CEC)预处理后,去氧肾上腺素(PE)介导的最大收缩效应无明显... 用离体组织收缩功能实验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分析大鼠前列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三种亚型的分布及其介导的收缩效应.结果显示:标本经用氯乙基可乐定(CEC)预处理后,去氧肾上腺素(PE)介导的最大收缩效应无明显下降,α1-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5-MU,WB4101,萘哌地尔,尼古地平,BMY7378抑制PE介导前列腺收缩的pA2值与克隆α1A-AR亚型的Ki值呈高度相关(r=0.91).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中,标本经CEC预处理后,[125I]BE与α1-AR的最大结合容量由1.09±0.32nmol·g-1蛋白质明显下降至0.33±0.08nmol·g-1蛋白质.α1A-,α1B-,α1D-AR密度分别约占总受体密度的15%,65%和20%.结果提示大鼠前列腺中尽管α1-AR三种亚型均有分布,但引起平滑肌收缩的功能性α1-AR以α1A-AR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肾上腺素受体 α1-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亚型选择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璇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采用放射配基竞争抑制实验和收缩功能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几种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激动剂对α1-AR两种亚型亲和性的异同,在放射配基竞争抑制实验中,以氯乙基可乐定预温育的海马粗制细胞膜标本中的α1-AR代表α... 采用放射配基竞争抑制实验和收缩功能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几种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激动剂对α1-AR两种亚型亲和性的异同,在放射配基竞争抑制实验中,以氯乙基可乐定预温育的海马粗制细胞膜标本中的α1-AR代表α1A-AR亚型,以纯化的肝细胞膜标本中的α1-AR代表α1B-AR亚型,显示去甲肾上腺素,苯福林和A57219对两种α1-AR亚型的pKi值无明显差异,而甲氧明和羟甲唑啉对α1A-AR亚型的pKi值显著大于α1B-AR亚型,离体血管收缩实验中,以氯乙基可乐定预温育的肾动脉和硝苯地平存在下的主动脉中,α1-AR介导的收缩分别代表α1A-和α1B-AR亚型介导的生物效应,结果显示,苯福林在两种血管收缩实验中表现解离常数Kapp值无显著性差异,而甲氧明和羟甲唑啉的Kapp值则在肾动脉显著小于主动脉。上述结果提示去甲肾上腺素,苯福林和A57219对α1-AR的两种亚型没有选择性,而甲氧明与羟甲唑啉对α1A-AR亚型的亲和性明显大于α1B-AR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受体α1 受体激动剂 素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与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6 位作者 王敏 曹红艳 周子华 向光大 侯洁 乐岭 夏邦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检者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 ,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46例 (糖尿病心肌病组 ) ,2型糖尿病 5 2例 (糖尿病组 ) ,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 5 8例 (高血压组 )及正常对照组 40例。结果 :糖尿病心肌病组抗AT1受体自体抗体阳性率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 ,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抗G-蛋白偶联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通道阻断剂对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红梅 关永源 +1 位作者 贺华 丘钦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在α1A、α1B、α1D肾上腺素受体(AR)亚型触发的Ca2+内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ura-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结果在3种亚型的细胞上,肾上腺素(Adr)...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在α1A、α1B、α1D肾上腺素受体(AR)亚型触发的Ca2+内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ura-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结果在3种亚型的细胞上,肾上腺素(Adr)触发的Ca2+内流均不受nifedipine影响; SK&F96365可部分抑制α1A、α1B-AR介导的Ca2+内流,而对a1D-CHO细胞无影响。在BB-CHO细胞上,niflumic acid(NFA)和furosemide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a2+内流;当Ca2+内流被SK&F96365最大限度抑制后,NFA和furosemide可进一步抑制Cd2+内流。α1A-AR介导的Ca2+内流可被furosemide抑制,抑制率达 14% 15%。 NFA可抑制a1D-AR引起的Ca2+内流,抑制率为39%±9%。结论氯通道参与α1A、α1B及α1D-AR引起的经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介导的Ca2+内流,其间存有异同。NFA敏感Ca2+内流及furosemide敏感的Ca2+内流与SK&F96365敏感的Ca2+内流存在非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通道阻断剂 α1-肾上腺素受体 钙^2+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塞米对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劲梁 关永源 +2 位作者 韩启德 贺华 丘钦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Cl-通道开放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Ca2 +内流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ura 2 /AM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胞浆游离Ca2 +浓度 ,观察Cl-通道阻断剂呋塞米 ,钙通道阻断剂SK&F96 36 5和硝苯地平对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 目的 探讨Cl-通道开放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Ca2 +内流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ura 2 /AM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胞浆游离Ca2 +浓度 ,观察Cl-通道阻断剂呋塞米 ,钙通道阻断剂SK&F96 36 5和硝苯地平对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α1A、α1B AR)引起的Ca2 +内流的影响 ,并加以比较。结果  2 5 ,5和 10 μmol·L-1呋塞米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α1A和α1B AR亚型引起的Ca2 +内流 ;对α1A AR引起的Ca2 +内流的抑制率分别为 8 3 %± 6 1% ,2 3 8%±14 8%和 40 7%± 19 3% ,对α1B AR引起的Ca2 +内流的抑制率分别为 12 0 %± 5 4% ,19 2 %± 4 9%和 31 9%±4 9%。α1A AR引起的Ca2 +内流被最大抑制浓度 ( 2 0 μmol·L-1)的SK&F96 36 5抑制后 ,不能被 10 μmol·L-1呋塞米进一步抑制 ;而α1B AR引起的Ca2 +内流被 2 0 μmol·L-1SK&F96 36 5抑制后 ,仍能被 10 μmol·L-1呋塞米进一步抑制 ,抑制率为 6 6 %± 3 2 %。结论 参与α1A和α1B AR引起的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α1肾上腺素受体 游离钙 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肾脏α_1及β肾上腺素受体各亚型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飞 李艳芳 +3 位作者 曹芳芳 张玲姬 白雪源 吕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_1-AR亚型(α_(1)-AR、α_(1B)-AR、α_(1D)-AR)和β-AR亚型(β_1-AR、β_2-A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_(1A)-AR、β_1-AR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α_(1B)-AR、α_(1D)-AR、β_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A)-AR和β_1-AR明显下调,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而β_2-A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为代偿β_1-AR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肾脏有效灌注,保护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受体 肾上腺素α1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交感神经系统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管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两种亚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启德 李金玲 陈明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受体)激动引起的大鼠离体血管收缩,在主动脉可为不可逆性α_1受体拮抗剂CEC大部分阻断,而不受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吡啶的影响;在肾动脉不受CEC阻断,却可为硝苯吡啶大部分阻断;在肠系膜动脉与门静脉则介于两者之间。... 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受体)激动引起的大鼠离体血管收缩,在主动脉可为不可逆性α_1受体拮抗剂CEC大部分阻断,而不受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吡啶的影响;在肾动脉不受CEC阻断,却可为硝苯吡啶大部分阻断;在肠系膜动脉与门静脉则介于两者之间。竞争性α_1受体拮抗剂WB4101的pA_2值,肾动脉>肠系膜动脉>主动脉。根据已知α_1受体两种亚型的药理特征,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血管中的α_1受体存在两种亚型,在主动脉内以α_(1b)亚型为主,在肾动脉内以α_(1a)亚型为主,在肠系膜动脉与门静脉内两种亚型的含量较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 α1受体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改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永梅 张幼怡 +2 位作者 李艳芳 刘厚孝 韩启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和方法:采用125I-BE2254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和离体灌流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观察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3种亚型的分布及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改变。结果:SHR与年... 目的和方法:采用125I-BE2254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和离体灌流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观察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3种亚型的分布及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改变。结果:SHR与年龄匹配的Wistar大鼠相比,(1)心脏α1-AR最大结合容量显著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通过激动α1-AR引起的累积浓度-收缩效应曲线显著左移;(2)BMY7378和WB4101的高亲和性位点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大,而(+)niguldipine不变;(3)经CEC预处理引起NE累积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的程度显著增加,BMY7378和WB4101拮抗NE介导正性变力效应的pA2值均显著增大。结论:SHR较同龄Wistar大鼠心脏α1-AR总数增多,对NE的敏感性显著增高,α1D-AR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在介导收缩效应中的作用亦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α1 高血压 心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心肌细胞表型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洁 吕志珍 +1 位作者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40-1540,共1页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心肌细胞 基因表达谱 心肌肥厚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管功能性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亚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江莉 吕志珍 +1 位作者 陈明哲 韩启德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16-519,535,共5页
研究大鼠不同血管中α1 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oceptor,α1AR) 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功能意义。方法:采用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测定α1AR 选择性拮抗剂抑制大鼠血管NE收缩反应的功能性亲和常数(pA2... 研究大鼠不同血管中α1 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oceptor,α1AR) 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功能意义。方法:采用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测定α1AR 选择性拮抗剂抑制大鼠血管NE收缩反应的功能性亲和常数(pA2) ,与分别表达α1A、α1B和α1DAR的克隆细胞上结合常数(pKi)作相关性分析,以判断血管中的α1AR 亚型分布。结果:哌唑嗪、WB4101 、5MU、BMY7378 和RS17053 分别竞争性地抑制血管对NE 的收缩效应,pA2 值与这些拮抗剂对克隆α1A、α1B、α1DAR 的pKi 值间的决定系数在肺动脉分别为0 .05、0.45、0.77 ;在肠系膜动脉分别为0.02、0.47 、0 .87 ;在尾动脉分别为0 .77 、0 .77 、0 .44 ;在门静脉分别为0 .79 、0 .81、0 .27。结论:大鼠肺动脉、肠系膜动脉的功能性α1AR主要为α1DAR;而尾动脉与门静脉的功能性α1AR主要是α1A和α1B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受体 肾上腺素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对心肌细胞DNA合成的作用
17
作者 侯香玉 高云秋 +1 位作者 韩启德 程改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85-288,298,共4页
用新生乳鼠心肌做原代细胞单层培养后均加入心得安(Propranolo)。分为4组: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NE+CEC组;NE+Nifedipine组。加入~3H-胸腺嘧啶核苷后测放射性计数。结果表明,CEC阻断α_(1b)亚型受体后,不影响NE刺激心肌细胞DNA的合... 用新生乳鼠心肌做原代细胞单层培养后均加入心得安(Propranolo)。分为4组: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NE+CEC组;NE+Nifedipine组。加入~3H-胸腺嘧啶核苷后测放射性计数。结果表明,CEC阻断α_(1b)亚型受体后,不影响NE刺激心肌细胞DNA的合成;Nifedpine阻断α_(1a)亚型受体后,完全阻断了NE的作用。提示,α_(1a)亚型受体可能是交感-儿茶酚胺刺激心肌肥大形成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肾上腺素 受体 心肌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治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喜林强 孙华鑫 +9 位作者 商鲁翔 王倩辉 宋洁 杨娜 张兴 迪拉热·太外库力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6-724,共9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Ⅱ)配以佐剂背部多点注射进行主动免疫,2 mg/(kg·次)]、吡格列酮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2周,4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GW9662腹腔注射2周,其中吡格列酮予以4 mg/(kg·d),GW9662予以1 mg/(kg·d)]。每2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图,取血。基线和第10周记录超声心动图,10周后进行心电生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缩短、激动-恢复间期(ARI)延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较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明显,P均<0.05。而吡格列酮组较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VERP延长、ARI缩短;LVEF和LVFS恢复;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改善,P均<0.05。GW9662组较吡格列酮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VERP缩短、ARI延长;LVEF和LVFS较低;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未恢复,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β1AAb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室电传导和激动恢复时间异质性;并可在组织病理水平缓解β1AAb所致心室重塑,并伴随心室肌糖脂转运通道蛋白的上调和受损线粒体网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表达水平随增龄的改变
19
作者 曹晓菁 李艳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ATR)各亚型在增龄过程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3月龄(青年组)、12月龄(中年组)、18月...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ATR)各亚型在增龄过程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3月龄(青年组)、12月龄(中年组)、18月龄(老年前期组)和24月龄(老年组)Wistar大鼠肾脏α1-AR和ATR亚型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α1-AR的亚型中,α1A-AR的表达水平随增龄逐渐下调(P<0.01);α1B-AR和α1D-AR的表达在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TR的亚型中,AT1R表达水平在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均较青年组显著下调(P<0.01),中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2R的表达水平在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上调(P<0.0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前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α1-AR和ATR的表达水平随增龄而变化,α1A-AR的下调可能与肾脏在衰老过程中的功能减退相关;AT1R下调可能有利于肾脏在衰老过程中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AT2R在老年期表达上调,有利于拮抗AT1R的作用、消除随增龄出现的血管收缩功能增强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肾脏 增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主动脉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改变的进一步证据
20
作者 赵一鸣 韩启德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380-380,共1页
我们曾采用收缩功能实验方法证明老年大鼠血管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以下简称α_1受体)中α_(1A)亚型增加.而α_(1B)亚型减少,其中主动脉在年轻大鼠主要含α_(1B)亚型,而老年大鼠则主要含α_(1A)亚型。本实验比较老年与年轻大鼠主动脉α_... 我们曾采用收缩功能实验方法证明老年大鼠血管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以下简称α_1受体)中α_(1A)亚型增加.而α_(1B)亚型减少,其中主动脉在年轻大鼠主要含α_(1B)亚型,而老年大鼠则主要含α_(1A)亚型。本实验比较老年与年轻大鼠主动脉α_1受体激动时磷酸肌醇(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