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杏芬 庄志雄 +4 位作者 魏青 凌莉 范瑞泉 Shen H M Ong C N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铅对肾上腺皮质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其肾上腺皮质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肾上腺皮质细胞 ,以 0、6 2 5、12 5、2 5、5 0、10 0 μmol/L醋酸铅 (PbAc)处理细胞 ,观察PbAc诱导肾... 【目的】研究铅对肾上腺皮质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其肾上腺皮质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肾上腺皮质细胞 ,以 0、6 2 5、12 5、2 5、5 0、10 0 μmol/L醋酸铅 (PbAc)处理细胞 ,观察PbAc诱导肾上腺皮质细胞活性氧 (ROS)产生和线粒体损伤作用。ROS检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线粒体膜电位 (MMP)和细胞存活状态采用Rh12 3和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 ,细胞AT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PbAc染毒后肾上腺皮质细胞ROS形成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y=4 16 +10 2 1× 1g(x+1) ,P <0 0 1,R2 =0 6 41];线粒体膜电位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Rh12 3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在 6 2 5~ 10 0 μmol/L各剂量组依次为 1 0 1,0 94,0 96 ,0 95和 0 91,与对照组(1 35 )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染毒后细胞死亡率轻度增加 ,与对照组 (1 0 2 % )比较 ,5 0 μmol/L和 10 0 μmol/L的PbAc组分别为 3 16 %和 3 40 %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ATP水平降低与PbAc剂量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y =2 12 96 5 7- 5 15 92 5× 1g(x +1) ,P <0 0 1,R2 =0 5 6 8],剂量和时间对ATP水平的影响呈协同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线粒体氧化应激介导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细胞 氧化应激 线粒体 ATP 细胞毒性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对大鼠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贺菊香 耿排力 +3 位作者 田育璋 吴洪福 朱海宏 赵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04-407,i016,共5页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急速进入不同海拔高度的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为探讨ACTH细胞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海拔为1700、3100、4050m),在不同海拔高度生...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急速进入不同海拔高度的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为探讨ACTH细胞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海拔为1700、3100、4050m),在不同海拔高度生活12天后取垂体,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利用透射电镜对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图像分析结果显示,ACTH细胞的阳性细胞面积比(R)和平均光密度(A)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增大。统计学分析表明,4050m组ACTH细胞的阳性细胞R与1700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值则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海拔的升高,电镜下大鼠ACTH细胞分泌颗粒明显变大、变多,而且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均有所增加。结论:ACTH是参与高原反应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体液因子,并在短期高原低氧应激反应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状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静 高洁 +2 位作者 武莎斐 鲁涛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肾上腺嗜酸...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并以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腺瘤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corpion ARMS突变系统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方法分析EGFR在二者中的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的情况。结果 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中,Cushing综合征2例,无功能性皮质癌7例。病例随访时间6~56个月,皮质癌患者失访2例,死亡6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中EGFR蛋白过表达率为77.8%(7/9),EGFR FISH阳性率为55.6%(5/9);仅有22.2%(2/9)皮质腺瘤存在EGFR蛋白的表达,且EGFR FISH均为阴性。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腺瘤及皮质癌中均未检测出EGFR基因扩增及基因突变。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非常罕见,其诊断依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EGFR蛋白过表达和7号染色体的高多体性较腺瘤更常见,可能有助于与后者的鉴别诊断,也有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酸细胞皮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大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4
作者 史福军 董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8-598,603,T004,共3页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大鼠垂体远侧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采用落体法致大鼠颅脑损伤 ;伤后 2 4h断头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颅脑损伤后大鼠ACTH细胞的变化。结果 :颅脑损伤大鼠ACTH细...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大鼠垂体远侧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采用落体法致大鼠颅脑损伤 ;伤后 2 4h断头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颅脑损伤后大鼠ACTH细胞的变化。结果 :颅脑损伤大鼠ACTH细胞的面数密度、平均吸光度及免疫组化反应均显著强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颅脑损伤大鼠ACTH细胞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鼠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切除术4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隽垚 郑铎 +5 位作者 尚攀峰 齐鹏 代宇 刁龙 岳中瑾 吴恭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4-1147,共4页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ic adrenal neoplasms,OANs)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自Kakimoto等([1])1986年首次发现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0余例。近5年来,随着国内病理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漏检误检率的降低使这种罕少疾病...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ic adrenal neoplasms,OANs)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自Kakimoto等([1])1986年首次发现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0余例。近5年来,随着国内病理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漏检误检率的降低使这种罕少疾病的报道呈升高趋势。2014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施行4例腹腔镜下OANs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25岁,因发现体重增加、毛发变多伴血压升高3年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 瘤切除术 腹腔镜 NEOPLASMS 罕少疾病 临床资料 入院查体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腹腔镜手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国晓 张祥生 +1 位作者 李政含 龚智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2月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4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女2例,男2例,年龄15~59岁,平均42岁。2例女性表现为男性化,均有多次自...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2月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4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女2例,男2例,年龄15~59岁,平均42岁。2例女性表现为男性化,均有多次自然流产史。2例腰背部疼痛。术前CT均提示肾上腺肿瘤,4例均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均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测量肿瘤直径3.0~9.0 cm,(5.10±2.76)cm。病理均提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肿瘤组织嗜酸性明显,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均未见出血、坏死、包膜或血管受侵犯。术后随访9~60个月,平均4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体积多较大,绝大多数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极易与其他肾上腺肿瘤混淆,病理方能确诊,微创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 诊断 治疗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
7
作者 俞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22-2922,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肾上腺区肿物 肾上腺皮质细胞 脂肪细胞浸润 实性占位 CT检查 肾上腺肿瘤 脂肪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ACTH受体和TGFβ1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志文 夏俊 +3 位作者 余裕民 吴华璞 程光亮 陶明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牛肾上腺皮质细胞ACTH受体的分布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ACTH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牛肾上腺皮质束、网带细胞(BAC细胞)的原代培养和(125)I-ACTH特异性受体结合标记等。结果在该培养条件下,BAC细胞的受体可分为高、... 目的观察牛肾上腺皮质细胞ACTH受体的分布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ACTH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牛肾上腺皮质束、网带细胞(BAC细胞)的原代培养和(125)I-ACTH特异性受体结合标记等。结果在该培养条件下,BAC细胞的受体可分为高、低两种亲和力亚型。它们在每个细胞上的数目分别为3400(高)和15000(低)个。kD分别为4.90368×10(-11)和3.53974×10(-10)mol/L。TGFβ1可减少高亲和力受体至2000个,增加低亲和力受体到33000个。它们的kD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结论TGFβ1对受体亚型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TGFβ1对ACTH高亲和力受体的负性调节作用和ACTH对TGFβ1受体的正性调节作用可能构成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活动调节的角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细胞 TGFΒ1 ACTH受体 肾上腺皮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晓宇 王选慧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27-128,共2页
随着饲料添加剂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药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共识,如药物残留、抗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使人们在选择添加剂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正以它独特的作用、良好的效果、无残留、无抗药性... 随着饲料添加剂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药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共识,如药物残留、抗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使人们在选择添加剂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正以它独特的作用、良好的效果、无残留、无抗药性及无污染而受到了广大畜禽养殖户和大型养殖企业的欢迎。因此,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成为饲料添加剂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致突变 致畸 中草药添加剂 畜禽养殖户 行业研究 精子存活时间 肾上腺皮质细胞 激素样 腹腔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复方中药制剂对大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玉芳 柳巨雄 +3 位作者 栾新红 陈巍 吴永魁 胡仲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5期90-93,共4页
选用健康成年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6组 ,即中药制剂 1、2、3及枸杞制剂对照组、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给药 2周后 ,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 ,测定存活时间、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对肾上... 选用健康成年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6组 ,即中药制剂 1、2、3及枸杞制剂对照组、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给药 2周后 ,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 ,测定存活时间、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对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3种复方中药制剂和枸杞制剂均能延长大鼠的常压耐缺氧时间 (P <0 .0 5) ,其中复方中药制剂 3作用效果最好 (P<0 .0 1 ) ;3种复方中药制剂组和枸杞制剂对照组胰岛素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 .0 5) ;3种复方中药制剂组和枸杞制剂对照组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浓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P<0 .0 5) ;3种复方中药制剂和枸杞制剂对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由此可知 ,3种复方中药制剂和枸杞制剂对照均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制剂 耐缺氧能力 枸杞制剂 胰岛素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鸟类的病理变化
11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8期21-21,共1页
1999年,在美国东北部发生西尼罗河热引起的人、马和鸟类致死性疾病,研究人员用标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法、位点杂交和RT-RCR法针对在纽约市病死和扑杀的鸟类进行了研究。这些鸟类共有27只包括8个目14个品种。结果从88%(23/26)的脑、96... 1999年,在美国东北部发生西尼罗河热引起的人、马和鸟类致死性疾病,研究人员用标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法、位点杂交和RT-RCR法针对在纽约市病死和扑杀的鸟类进行了研究。这些鸟类共有27只包括8个目14个品种。结果从88%(23/26)的脑、96%(24/25)的心脏、83%(15/18)的脾、70%(14/20)的肝、100%(20/20)的肾、77%(10/13)的肾上腺、93%(13/14)的肠道、83%(10/12)胰脏、42%(5/12)的肺和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河病毒 鸟类 西尼罗河热 超微结构 位点杂交 致死性疾病 肾上腺皮质细胞 组织学 成纤维细胞 美国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