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究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和中枢机制。方法纳入2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作为观察组,招募性别、年龄相匹...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究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和中枢机制。方法纳入2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作为观察组,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予电针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入组时均接受rs⁃fMRI扫描,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受试者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值(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观察电针治疗前后观察组ReHo值的变化;并将ReHo变化值与VAS改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SF⁃MPQ、ODI评分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共有7个脑区ReHo值发生改变,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楔前叶、右侧额下回、右侧角回、左侧角回、枕下小叶,增强的脑区有左侧颞上回和右侧脑干。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上述7个脑区的ReHo值中,左侧颞上回、右侧脑干明显下降(P<0.05),右侧楔前叶和右侧额下回明显增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右侧楔前叶ReHo变化值与VAS改善差值呈负相关(r=-0.548,P=0.01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右侧楔前叶脑区自发性脑活动改变可能是电针起效的中枢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和骨量低下患者下肢肌肉力量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为57名通过GE Express超声波跟骨骨密度仪检测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的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美国Biodex Medical Systems公司生产的Biodex...目的: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和骨量低下患者下肢肌肉力量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为57名通过GE Express超声波跟骨骨密度仪检测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的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美国Biodex Medical Systems公司生产的Biodex System 4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下肢肌力;采用单腿站立平衡检测(single leg balance test,SLBT)结果反映患者平衡功能,所得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优势腿单腿站立时间与慢速屈肌群相对峰力矩的相关系数r=0.540(P=0.000),与中速屈肌群相对峰力矩的相关系数r=0.523(P=0.000),与慢速伸肌群相对峰力矩相关系数r=0.378(P=0.004),与中速伸肌群相对峰力矩的相关系数r=0.282(P=0.034)。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优势腿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与平衡功能均呈正相关,其中屈肌肌力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大于伸肌肌力。展开更多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年龄相关的脊柱后凸影响约20%-40%的老年人口[1].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年龄相关的脊柱后凸影响约20%-40%的老年人口[1].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2].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除了引起畸形、身高降低,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状况,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疼痛、肺功能受限、肌力减退致使运动功能受损并且影响平衡功能易发生跌倒,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进而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社会参与能力受限,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降低.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中强度有氧跑步运动和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运动这两种运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β细胞功能、糖代谢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12...目的比较中强度有氧跑步运动和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运动这两种运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β细胞功能、糖代谢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123名受试者,在实验干预前让受试者佩戴三轴体力活动记录仪,佩戴5 d,每天起床开始佩戴,睡觉前摘下,计算出每天正常生活态的步数。对全部受试者进行前测(包括:身体成分分析、OGTT测试、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骨密度检测、糖脂代谢检测、下肢肌力测试),后进行随机分组:中强度有氧跑步组(medium intensity aerobic running group,MR组, n =41);低强度有氧健走组(low-intensity aerobic walking,LW组, n =41);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 n =41)。执行12周干预,干预期间MR组和LW组每周干预5 d,MR组,在指定时间以7 km/h的速度进行跑步20 min,后降速度降至6 km/h速度进行20 min的跑步。LW组,在维持原生活形态的基础上,整日累计步数>16 000步。C组,维持原生活形态,不刻意增加活动。12周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利用SPSS软件和student ’s t test、one-way ANOVA进行干预前、后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身体成分方面,C组受试者体重、体脂率、腰臀比显著增加( P <0.05),LW组和MR组体重、体脂率、腰臀比显著下降( P <0.05)。骨密度方面,C组受试者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BMD)显著下降、LW组和MR显著上升( P <0.05)。骨代谢方面C组受试者尿HOP、尿 DPD、血浆 TRACP显著上升( P <0.05),LW组和MR显著下降( P <0.05)。糖代谢方面,C组受试者FPG、HbA1C、2hPG、HOMA-IR显著上升,而HOMA-β指数显著下降( P <0.05)。LW组和MR受试者FPG、HbA1C、2hPG、HOMA-IR显著下降,而HOMA-β指数显著上升( P <0.05)。下肢肌力方面,C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矩均出现显著下降( P <0.05),LW组和MR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矩均出现显著上升( P <0.05),MR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矩均显著高于LW组( P <0.05)。结论中强度有氧跑步和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两种运动均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增强β细胞功能和改善糖代谢降低。但增强下肢肌力方面,中强度有氧跑训练显著优于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究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和中枢机制。方法纳入2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作为观察组,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予电针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入组时均接受rs⁃fMRI扫描,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受试者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值(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观察电针治疗前后观察组ReHo值的变化;并将ReHo变化值与VAS改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SF⁃MPQ、ODI评分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共有7个脑区ReHo值发生改变,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楔前叶、右侧额下回、右侧角回、左侧角回、枕下小叶,增强的脑区有左侧颞上回和右侧脑干。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上述7个脑区的ReHo值中,左侧颞上回、右侧脑干明显下降(P<0.05),右侧楔前叶和右侧额下回明显增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右侧楔前叶ReHo变化值与VAS改善差值呈负相关(r=-0.548,P=0.01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右侧楔前叶脑区自发性脑活动改变可能是电针起效的中枢机制之一。
文摘目的: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和骨量低下患者下肢肌肉力量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为57名通过GE Express超声波跟骨骨密度仪检测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的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美国Biodex Medical Systems公司生产的Biodex System 4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下肢肌力;采用单腿站立平衡检测(single leg balance test,SLBT)结果反映患者平衡功能,所得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优势腿单腿站立时间与慢速屈肌群相对峰力矩的相关系数r=0.540(P=0.000),与中速屈肌群相对峰力矩的相关系数r=0.523(P=0.000),与慢速伸肌群相对峰力矩相关系数r=0.378(P=0.004),与中速伸肌群相对峰力矩的相关系数r=0.282(P=0.034)。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优势腿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与平衡功能均呈正相关,其中屈肌肌力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大于伸肌肌力。
文摘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年龄相关的脊柱后凸影响约20%-40%的老年人口[1].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2].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除了引起畸形、身高降低,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状况,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疼痛、肺功能受限、肌力减退致使运动功能受损并且影响平衡功能易发生跌倒,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进而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社会参与能力受限,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降低.
文摘目的比较中强度有氧跑步运动和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运动这两种运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β细胞功能、糖代谢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123名受试者,在实验干预前让受试者佩戴三轴体力活动记录仪,佩戴5 d,每天起床开始佩戴,睡觉前摘下,计算出每天正常生活态的步数。对全部受试者进行前测(包括:身体成分分析、OGTT测试、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骨密度检测、糖脂代谢检测、下肢肌力测试),后进行随机分组:中强度有氧跑步组(medium intensity aerobic running group,MR组, n =41);低强度有氧健走组(low-intensity aerobic walking,LW组, n =41);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 n =41)。执行12周干预,干预期间MR组和LW组每周干预5 d,MR组,在指定时间以7 km/h的速度进行跑步20 min,后降速度降至6 km/h速度进行20 min的跑步。LW组,在维持原生活形态的基础上,整日累计步数>16 000步。C组,维持原生活形态,不刻意增加活动。12周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利用SPSS软件和student ’s t test、one-way ANOVA进行干预前、后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身体成分方面,C组受试者体重、体脂率、腰臀比显著增加( P <0.05),LW组和MR组体重、体脂率、腰臀比显著下降( P <0.05)。骨密度方面,C组受试者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BMD)显著下降、LW组和MR显著上升( P <0.05)。骨代谢方面C组受试者尿HOP、尿 DPD、血浆 TRACP显著上升( P <0.05),LW组和MR显著下降( P <0.05)。糖代谢方面,C组受试者FPG、HbA1C、2hPG、HOMA-IR显著上升,而HOMA-β指数显著下降( P <0.05)。LW组和MR受试者FPG、HbA1C、2hPG、HOMA-IR显著下降,而HOMA-β指数显著上升( P <0.05)。下肢肌力方面,C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矩均出现显著下降( P <0.05),LW组和MR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矩均出现显著上升( P <0.05),MR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矩均显著高于LW组( P <0.05)。结论中强度有氧跑步和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两种运动均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增强β细胞功能和改善糖代谢降低。但增强下肢肌力方面,中强度有氧跑训练显著优于分段低强度有氧健走。